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全史人物亂入:劉備二週目人生 > 章309:三百良駒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全史人物亂入:劉備二週目人生 章309:三百良駒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劉伯溫話音落下,高澄一滴冷汗流下。

好詩!

劉伯溫的賦引經據典,氣勢磅礴,既有對時局的深刻洞察,又將自己平定天下的雄心壯誌展露無遺。

他專挑了這麼一個風俗場所讓高適耍威風,為的就是躲過似孔融之類才華橫溢的大儒。

千算萬算,沒算到劉伯溫被劉備勾到了酒樓。

本想顯擺一下高歡治下的遼東,踩著劉備長自家名聲,沒成想到頭來——小醜竟是我自己。

世人常聽聞“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卻不曾知劉伯溫文學方麵的造詣同樣高得驚人。

高適聽完劉伯溫的賦,麵色凝重,良久,鄭重地一拱手:“劉先生之文,氣吞山河,誌在天下,高適自愧不如,今日甘拜下風。”

劉伯溫連忙回禮道:“高先生過譽了,今日之會,以文會友,相互砥礪,實乃幸事。”

一場文戰,就此落下帷幕。

劉備微笑道:“今日之會,既有武夫之爭,又有文人之議,倒也熱鬨。如今正事要緊,還請諸位移步將軍府,共商大事。”

高澄率先行步。

被擱置了這麼久,終於能談判了。

是儀走到劉伯溫二人身前:“兩位先生,請先行至將軍府側堂。待主公與高澄議事結束後,便接見二位先生。”

劉伯溫劉曄對視,跟在了是儀身後。

高澄、高適、陳元康與高敖曹入府,前三人入座,高敖曹侍奉高澄身旁。

劉備這邊則是張居正、孫邵與法正三人。

高澄撫著腰間玉玨,率先打破沉默:“平原侯,遼東欲與青州交好,此番特備三百匹烏桓良馬,權作見麵禮。”

“這三百匹戰馬,皆是能日行八百裡的千裡駒。”

高澄提出用三百匹戰馬換回作為人質的自己。

張居正繃不住了。

三百匹遼東產優良戰馬,放市麵上估計得值兩千兩黃金。

錢不錢倒無所謂,最重要的是,這玩意兒有價無市。

不安定的地方壓根養不了馬,安定的地方管控這玩意兒,想買得派間諜去。

劉備摩挲著座椅扶手,同樣十分意動。

拋開高歡滲透東萊的目的不提,他同樣希望獲得與遼東展開貿易,以獲得源源不斷的戰馬。

因此,換高澄這件事不能做太絕。

做太絕了,後續合作不好展開。

見劉備意動,張居正輕咳一聲,袖中摺扇敲在案幾上:“高公誠意可鑒,但白送的買賣,怕是背後另有計較?”

我們同意交換了,接下來談商貿的事情吧。

高澄大笑起身,袍角掃過案上茶盞:“張大人快人快語!既如此,我也不藏著掖著。”

“東萊郡臨海通商,若能劃出一塊商貿之地,允許遼東商人建棧倉儲,日後糧草馬匹往來,豈不便利?”

高澄希望劉備給遼東商人一片土地,同時允許他們在這片土地建立房屋、馬舍之類建築。

看似合理的請求,實則暗藏玄機。

有人就得有房屋,但商人一般而言是流動的。

來一戶商人建一座房屋,再算上馬場,這商貿之地能比尋常縣城還要大。

規模大了,裡麵就保不準藏了些什麼…

孫邵於是開口:“建棧倉儲不難,但青州需派五百精銳入駐,一來維持治安,二來...”

他拖長尾音,目光與劉備交彙:“也好讓遼東商隊安心。”

詭計被識破,陳元康卻神色如常,指尖劃過地圖上東萊郡的位置:“可劃出有限地帶為市,但青州兵卒不得乾涉商隊事務。”

“休想以治安為名強占我遼東馬匹!”

陳元康借防止劉備強搶戰馬拒絕。

“陳公莫要忘了,東萊是青州轄地。”法正突然起身,寬大的衣袖掃過滿案文書:“若無青州兵卒,誰能保證貴商運來的是綢緞,而非甲冑?”

他話音剛落,廳內氣氛驟然緊繃。

韋孝寬握劍的手青筋暴起,而劉備卻抬手示意法正坐下,目光平靜地看向高澄:“五百人減至三百,巡邏時辰可由貴方商議。”

高澄沉吟片刻,忽然擊掌笑道:“好!就依玄德公所言。不過...”

他話鋒一轉,目光掃過張居正手中摺扇:“戰馬乃戰時之奇貨,遼東不甚缺錢,若用金銀交換,怕是誠意不足。”

陳元康適時遞上竹簡,上麵密密麻麻列著數十種物資:“青州鹽鐵聞名天下,亦盛產絲綢原料,以戰略物資換戰略物資,方顯公平。”

孫邵展開竹簡細看,瞳孔微縮,詢問道:“青州鹽鐵專營,絲綢卻是家家戶戶可製…官方交易鹽鐵,民間交易絲綢?”

劉備眉頭緊皺。

他沒想到高澄來了這麼一手“等價交換”。

不過也是,金銀滲透東萊不一定能成功,但換到的戰略物資確是真的。

這樣哪怕失敗,也有個保底的。

換成劉備,也會這麼做。

孫邵合上竹筒,沉聲道:“高公子所求,青州隻能拿出四成。”

高澄癟嘴,故作無所謂:“那遼東提供的戰馬,也隻有計劃的四成咯。”

劉備與張居正耳語片刻,忽然展顏笑道:“成交!但交易細則需由雙方主簿擬定,簽字畫押後生效。”

陳元康立刻取出早已備好的契約,高澄與劉備同時落筆。



望著高澄離去的方向,劉備歎息:“生子當如高子惠啊!”

長得帥、聰慧過人、嚴明有大略…高澄簡直是每一個領導人心目中最完美的繼承人。

就是曹操喜愛的曹衝,同等階段也沒有他這般水平。

離開左將軍府中,高澄馬不停蹄地準備離開。

陳元康為其收拾行囊,二人有一嘴沒一嘴地閒聊著。

“元康,你觀劉備此人如何?”

“仁愛寬厚,又有遊俠風範,似高祖皇帝。”

高澄沉默了一會兒,說道:“他沒高祖皇帝那般世故,也比高祖皇帝更看重義氣。這對領導人來說並非優點。”

“父親為什麼這麼看重劉備呢?”

“為什麼聽說劉備放棄徐州救援公孫瓚後,態度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