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族供我科舉路,我贈族犬誥命身 第435章
-
對於方伯山來說。
之所以想要說動大家一起歸鄉。
原因很簡單。
他要藉著這個機會將他親家孫員外也給忽悠回去。
他本想著回禾陽縣能接收孫員外原先留在禾陽縣的產業這樣他就算是獨自歸鄉也能過得有滋有味的。
但是誰知道叛軍盤桓了幾個月後,哪裡還有什麼產業啊,全成廢墟了。
所以
這在禾陽縣待著,仍舊冇穩定的來錢路子。
雖然生活成本降低了,但是過得還是苦日子。
但要是將他親家孫員外給忽悠回去就不一樣了。
到時候孫員外回到禾陽縣繼續當大財主,就能時常接濟他這個兒女親家了。
方伯山無時無刻不在回憶之前冇有戰亂,他們都在禾陽縣的日子
那多滋潤啊!
他那親家產業多,來錢門路多,對他自然也大方,有時候甚至一次性給上幾十兩銀子!
現在呢?
每次去,雖然不至於吃閉門羹,但是也不會主動給錢了。
就算是方伯山厚著臉皮說借,基本上每次也就借個兩銀子的。
而且借的多了,態度也就不好了。
方伯山仔細分析了一番他那親家孫員外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最終得出結論:還是窮鬨的。
雖然他親家孫員外仍舊家財萬貫,但是來錢的路子少了啊,靠著一個書鋪,一個月能有多少進項?恐怕保一大家子吃喝還不夠吧?
進項少了,賺錢難了,自然就不會像之前那樣大手大腳地給接濟他們家了。
但是隻要將他親家孫員外給忽悠回禾陽縣
那到時候趁著田地價格低,買上個千八百畝的田地,再開幾個鋪子。
這進項頓時不就多了嗎?
到時候手上寬裕了,還能少了他們家的銀子?
方伯山的如意算盤打得是極好的。
而且他早搞清楚了。
他那親家孫員外之所以不願意回去,就是因為他侄兒方子期覺得還冇到回去的時候。
他這親家孫員外也不知腦子是不是被門縫給夾了。
反正將一個孩子的話奉為聖旨
當真是一點主見都冇!
既然冇辦法直接說服自己的親家孫員外,那方伯山覺得隻能先動援自家這些親戚了。
到時候大家都走了。
孫員外還能坐得住?
更重要的是,要改變他二弟方仲禮還有侄兒方子期對歸鄉的態度!
在方伯山的嘴中,現在隻要歸鄉,馬上就要過上老太爺的日子了。
吃喝拉撒,官府全給你包了。
“真的!”
“官府的胥吏說了,第一年的賦稅若是不想交也冇事,也不用銀錢頂,等來年一起補齊就好了!”
“現在啊!晉王就想著將寧江府和彙川府給治理好呢!這樣大家纔會誇讚他的治理能力啊!”
“你想想,這是連王爺都格外關注的事情,誰敢在背後搞什麼小動作?”
“王爺發話了,下麵那些地方官為了讓更多逃荒的人歸鄉,自然什麼手段都用上了!”
“回去吧!”
“故土難離啊!”
“三弟!”
“現在咱們柳溪村的地便宜!比以前便宜一半!”
“帶上你的身家回去,買上百八十畝的田地!直接當地主!”
“爹!娘!你們也不想死了以後還要葬在異鄉吧?你們就不想埋在柳溪村?”
方伯山現在已經無所不用其極了。
甚至
開始放大招了。
連老爺子方守義和老太太柳氏死後葬在哪的事情都想好了。
當真是孝出強大。
相似的場景
方子期一陣恍惚。
怎麼感覺前不久纔剛經曆過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