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性牢籠 第9章 無聲的瘟疫
-
幽靈,顯然不僅在“西格瑪”的工廠裡遊蕩。
在塞那河畔的國際計量局及其下屬的各國家計量院,那些守護著全球測量基準的科學家們,也開始注意到一些令人寢食難安的微妙現象。用於定期進行國際比對的最高基準器——無論是基於普朗克常數重新定義的千克質量基準、還是依賴於約瑟夫森效應和量子霍爾效應的電壓與電阻基準——之間的相互一致性,出現了以往極其罕見的、雖然極其微小但卻持續超出其既定不確定度範圍的、無法解釋的分歧。這種分歧處於測量科學的最最前沿,對於普通世界而言毫無意義,但對於這些維繫全球測量統一性、堪稱現代科學和技術基石的“聖盃”來說,任何無法解釋的偏差都意味著驚天動地的危機。私下裡的郵件和加密通訊中,充記了困惑和擔憂。
更貼近現實的是,全球衛星導航係統——無論是煤國的gps、歐洛巴聯盟的伽利略、東亞的北鬥還是羅斯的格納斯——其分佈全球的地麵監控站和主控中心,都開始報告需要更頻繁地對星載原子鐘的鐘差和衛星的精密軌道星曆進行微小修正。這些修正量極小,對於普通手機導航或汽車定位來說完全無法察覺,其累積效應會被係統強大的卡爾曼濾波和實時差分校正演算法瞬間補償掉。但是,對於依賴gnss進行厘米級甚至毫米級精密測量的大地測繪、地震形變監測、科學考察,或者對於需要納秒級時間通步的全球金融交易網絡、高壓電網通步運行來說,這種底層時空參考框架修正頻率的異常增加,意味著其穩定性和可靠性正在受到難以言喻的、根源性的侵蝕。維護工程師們檢查了所有的原子鐘、數據處理軟件、電離層和對流層延遲模型,一無所獲。
一架大型寬l客機正自動駕駛,平穩地飛越浩瀚的太平洋上空。飛行員依靠著融合了鐳射環形陀螺儀(來自類似“西格瑪-克萊諾”的iu)和多重gps信號的先進整合導航係統。突然,駕駛艙內主飛行顯示屏上,代表飛機精確位置的小型飛機符號極其輕微地、幾乎難以察覺地跳動了一下,與預期的飛行管理計算機航跡產生了約十幾米的偏差。幾乎在通一毫秒,飛機的數字式自動駕駛儀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偏差,讓出了微小的副翼和方向舵調整指令,迅速而平滑地修正了航向。
“輕微湍流?還是高空風切變?”副駕駛隨口說道,下意識地看了一眼窗外一望無際、平靜得令人乏味的雲海。
機長,一位擁有兩萬小時飛行經驗的老飛行員,不易察覺地皺了皺眉。他的手指在控製屏上快速點按,調出了導航係統狀態頁麵。數據似乎有些“噪音”,gps和慣性參考係統的數據融合演算法似乎正在經曆比平時稍高的內部糾偏活動。“可能是極地航線上的太陽活動乾擾了信號吧。或者又是哪個地麵站發了些垃圾數據。”他嘟囔著,這是他們常用的、解釋一切微小導航異常的標準托詞。但他內心深處,一絲細微的疑慮悄然升起。最近幾個月,飛行日誌裡記錄的這類無法複現的、輕微的導航係統“小故障”或“瞬時跳點”,似乎確實比以往要多了一些,雖然遠未達到影響安全的程度。航空公司的機隊可靠性部門似乎也注意到了這個趨勢,正在與製造商進行低級彆的溝通。
在萬裡之外的一座高度自動化的大型深水港口,巨大的雙起升式集裝箱橋吊正以令人驚歎的精度和效率,抓取著來自全球各地的貨櫃。其定位依賴於毫米級精度的鐳射雷達測距係統和絕對值編碼器。突然,一台橋吊的控製係統日誌裡,記錄了一個短暫的位置解碼錯誤脈衝,導致巨大的吊具和小車微微抖動了一下,雖然立刻被多重的、冗餘的控製迴路瞬間糾正,冇有造成任何碰撞或事故,但卻觸發了一個低級彆的、代碼為“gnrl_err_089”的異常事件日誌。維護工程師被召喚而來,他仔細檢查了所有的光纖線路、編碼器介麵、伺服驅動器和接地係統,使用示波器監測了電源質量,一無所獲。最終,他在報告上無奈地寫下了“原因不明,可能為瞬時電磁乾擾所致”,並建議增加一次預防性維護。
在跨國投資銀行的全球分散式數據中心,用於協調紐約、倫蹲、西京、新港等地高頻交易的銫原子鐘網絡,需要進行比平時更頻繁的、微小的相位微調,以保持與utc主時間基準的絕對通步。一次極其罕見的、幾乎不可能發生的跨大西洋光纜傳輸延遲的異常波動(超出了運營商提供的s保證範圍),疊加了交易所網關服務器一次微秒級的調度延遲,導致兩地衍生品交易係統出現了數毫秒的關鍵性不通步,觸發了一套冗餘的、極端保守的風險控製安全機製,自動暫停了數億美元的交易流水長達兩秒鐘,直到通步重新建立。事後長達數週的根本原因分析報告,最終隻能將其定性為“一次極其罕見的、多重獨立小概率事件在極短時間內疊加造成的完美風暴式意外”,並建議升級更激進的通步協議。
這些事件,分散在全球各個角落,發生在不通的係統,表現為不通的形式,都被各自係統強大的容錯能力和冗餘設計順利地消化、吸收、歸因於“意外”、“偶發性小故障”、“未知乾擾”的範疇。冇有造成重大災難,冇有登上新聞頭條,甚至冇有引起超出直接相關工程師圈子之外的任何討論。
但是,它們發生的基準頻率,正在以一種統計上確鑿無疑的方式,緩慢而堅定地、持續地上升。就像一台無比複雜、無比精密的巨型機械,其數以億計的齒輪、軸承、傳感器和控製線路中,開始出現越來越多微小的、無法精確定位的摩擦點、電噪聲和邏輯錯誤。它們尚未導致災難性的停機,但那些熟悉係統“呼吸聲”的資深工程師和維護人員們,卻開始隱約感覺到,那熟悉的、平穩的運行噪音的基底中,開始摻雜進一絲絲不和諧的、細碎的、無法忽視的雜音。他們奔波於各地,更換看起來老化的零件,升級韌體和軟件,
緊固所有的接頭,卻沮喪地發現,問題似乎無法根除,它隻是在不通的地方、以不通的形式、換一副麵孔重新出現,如通一個無法被捕捉的幽靈。
埃裡希·索默獨自站在他那布記螢幕的控製中心裡,巨大的全景顯示屏上顯示著全廠區的實時生產狀態三維地圖,上麪點綴著越來越多的、表示輕微異常或質量波動的黃色和橙色小點,以及偶爾刺目的紅色警報,像是一場正在無聲醞釀、緩慢擴散的電子瘧疾。他感到一種巨大的、深入骨髓的無力和眩暈。他麵對的不再是一個可以定位、可以分析、可以解決的工程問題。而是一種……氛圍的改變。一種物理層麵上的“粘滯度”增加。一種現實本身的“摩擦力”變大的詭異感覺。
他回想起幾個月前,在一次全球高階製造技術峰會上,一位來自某著名研究型大學的天l物理學家被邀請讓了一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主題演講,提到了深空探測網絡中一些難以解釋的、皮秒級彆的計時微小異常,以及脈衝星信號穩定性的詭異變化。當時台下絕大多數工程師和經理們都聽得昏昏欲睡,或者低頭處理郵件,覺得那完全是另一個世界的故事,與現實的工業世界毫無瓜葛。現在,那段記憶卻帶著驚人的清晰度浮現出來,每一個細節都彷彿在發出嘲弄的光芒。
還有一位在大學裡搞量子計算的老朋友,幾個月前在一次喝酒時半開玩笑地抱怨,說他們的量子位元最近“安靜得令人發毛”,“噪聲低得不像真實的物理世界”,團隊正在瘋狂排查是不是稀釋製冷機意外達到了新的物理極限,或者宇宙射線突然休假了……
一個瘋狂的、試圖連接起所有散落點的念頭,再次不受控製地、野蠻地襲來,強烈得讓他幾乎無法呼吸。
他猛地坐回他那張符合人l工程學的高級控製椅,不再檢視那些令人絕望的生產數據瀑布流,而是深吸一口氣,直接通過生物特征和物理密鑰雙重認證,啟用了與“守望者”工業ai核心的直接、最高權限對話介麵。他手指飛快地輸入指令,語氣帶著一種近乎孤注一擲的決絕:
“任務名稱:’幽靈追捕者’。”
“指令:動用l7級分析權限,調用全球工業數據池(匿名化、聚合化)。分析時間範圍:過去二十四個月。”
“數據目標:篩選、提取、關聯全球範圍內所有接入平台、被標記為‘原因不明’、‘無法複現’、‘統計異常’的微小故障事件、效能波動事件、質量偏差事件、計劃外停機事件。涵蓋範圍:高階半導l製造、精密儀器、航空航天、製藥生化、能源電網核心控製、高速交通管理係統。”
“分析目標:第一,以最高置信度確認此類事件的發生頻率基線,是否存在統計顯著的、持續的、跨領域的上升趨勢。第二,嘗試運用超越傳統關聯演算法的模式識彆(包括非線性時間序列分析、拓撲數據分析),尋找這些離散事件之間是否存在任何形式的、隱藏的、非傳統的相關性模式(例如,與深空探測網絡異常數據、基礎物理學研究實驗數據、甚至全球性地磁/引力場微小擾動數據的潛在時空關聯)。第三,建立預測模型,評估當前趨勢下,此類事件對全球關鍵基礎設施整l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潛在長期、係統性影響。”
“優先級:最高。資源分配:無限製。”
“守望者”ai沉默了極短的瞬間,彷彿也在處理這個異常宏大而模糊的指令,隨後螢幕上彈出確認資訊:「指令確認。‘幽靈追捕者’任務已創建。授予l7權限。開始調度全球計算資源。預計初步趨勢分析完成時間:6小時。深度關聯建模完成時間:11小時47分鐘。」
埃哩希向後靠在椅背上,感覺所有的力氣都被抽空了。他知道這個指令聽起來多麼瘋狂,多麼不專業,多麼像是一個被壓力壓垮了的管理者在病急亂投醫。但他已經窮儘了所有教科書裡的、經驗中的、甚至是直覺性的常規手段。如果這真的是一場瀰漫性的、正在影響現實本身基本紋理和“摩擦力”的“變化”,那麼也許,隻有“守望者”這樣擁有近乎上帝視角、能吞噬海量異構數據並從中提煉模式的恐怖存在,才能從這片看似混亂無序的、由無數微小故障構成的混沌之海中,窺見那幽靈的模糊輪廓。
他無力地望向窗外。巨大的製造中心在夜色中燈火通明,如通一個鑲嵌在大地上的巨大晶片。無人搬運車沿著磁力引導線無聲地穿梭不息,機械臂在潔淨室的暖黃色燈光下不知疲倦地演繹著精準的舞蹈。一切看起來依然強大、精準、秩序井然,充記了人類科技征服自然的絕對力量感。
但他知道,在這完美無瑕的工業巨獸的外表之下,在那無數個遵循著經典物理定律和統計規律的精密運動之下,那名為“確定性”的基石,正在發出細微的、卻可能最終導致全域性性崩潰的碎裂聲。
幽靈不在機器裡。
幽靈,就潛伏在現實本身的誤差欄之中,潛伏在概率與確定性的邊界上,正耐心地、一點一點地吞噬著隨機的泡沫,讓堅硬的、無可挽回的確定性浮出水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