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當書童,你成大夏文聖 第103章 何惜一戰!
-
不多時,館役們送來了一道道餐食。
到底是招待大夏各省封疆大吏的會同館。
上來的餐食,一道道都是玉盤珍饈,色香俱全。
許多菜肴李氏彆說吃,連見都未曾見過。
可麵對著這些珍饈美味,李氏卻有些心不在焉,滿腦子都是兒子要去和佛門鬥法的事情。
“璘哥兒,到時候……我和你爹能去看看不?”
話音剛落,一旁的盧厚就皺起了眉。
“你去湊什麼熱鬨。”
“好好在這待著,彆給你兒子添亂。”
“等璘哥兒進宮麵聖,咱們就回清河縣。”
盧璘聞言看著爹孃,臉上露出笑容。
“去。”
“爹,娘,你們想去都可以去。”
“到時候我讓夫子給你們尋個好位置。”
下午夫子告知了與佛門論道的地點。
在欽天監附近。
以王師伯的身份,帶爹孃去欽天監觀禮,想來不是什麼難事。
李氏聽完,頓時喜上眉梢,白了盧厚一眼。
“還是我兒子有孝心。”
“跟著你,老孃八輩子也享不到這個福。”
盧厚張了張嘴,無奈搖頭,說得好像這兒子不是他生的一樣。
一家人其樂融融,李氏心裡的石頭落下大半,又湊了過來。
“璘哥兒,那你……有把握不?”
“聽夫子說,那群和尚一個個嘴皮子都厲害得很,你能罵得過他們不?”
李氏哪懂什麼論道啊,她理解的論道,和村口婦人吵架,也差不太多,比的就是誰嗓門大,誰詞兒多。
盧璘聞言,心中思忖。
自己對前世的佛門理論,尚算有些瞭解。
但這個世界的佛門究竟如何,還未可知。
不過,論道的話題既然是圍繞讀書人展開,心裡便有幾分底氣。
盧璘淡然一笑,給李氏和盧厚回了個安心的眼神:
“爹,娘,你們彆擔心。”
“總歸是有幾分把握的。”
話音剛落,一道聲音從不遠處的鄰桌傳來。
“閣下,便是要代表我大夏,與西域佛門論道之人?”
盧璘循聲望去,隻見鄰桌那位年輕人,不知何時已經轉過身來,正饒有興致地看著自己。
盧璘先是微微頷首,算是迴應。
而後,目光落在對方身上快速地打量了一圈。
看上去倒是年輕,約莫二十出頭的年紀,麵容俊朗,氣質雍容,穿著打扮也不像普通人。
舉手投足間,自有一股久居上位的矜貴之氣。
難不成是哪家封疆大吏的公子入京?
年輕人察覺到了盧璘打量的目光,眉頭微不可查一蹙,心中升起一絲不悅。
但還是強壓下那份情緒,繼續開口:
“西域使團這次帶隊的,可是佛門金身羅漢,其境界,等同於我大夏的大儒。”
“胸藏萬卷,諸子百家,經史子集,無不爛熟於心。”
“閣下連秀才文位都無,不知這份自信,從何而來?”
李氏和盧厚一聽大儒兩個字,腦子嗡的一聲,當場就慌了。
即便是李氏和盧厚也知道大夏大儒的含金量,這可是讀書人中最高層次的存在。
不是說和和尚鬥法嗎?
怎麼又變成和大儒鬥法了?
李氏剛剛放下的心瞬間又提到了嗓子眼。
“璘哥兒……”
盧璘聽出李氏聲音裡的擔憂,轉過頭,給了爹孃一個安心的眼神。
而後,纔看向那名年輕人,語氣平淡地開口:
“金身羅漢乃是佛門高人,自然不會親自下場。”
“與我論道的,隻是佛門沙彌。”
年輕人聞言,嘴角勾起譏笑,口吻毫不客氣,一副咄咄逼人的樣子:
“隻是佛門沙彌?”
“可就是你口中的沙彌,已經讓我大夏不少舉人都輸得一敗塗地。”
“難不成,你的學問比那些舉人還厲害?”
說著,年輕人話鋒一轉:
“我聽說,這次出戰的人選,是當朝柳閣老在聖上麵前力薦的。”
“你一個區區童生,憑什麼代表我大夏讀書人?”
“這等關乎大夏顏麵的大事,背後莫不是有什麼不光彩的交易?”
盧璘聞言,眉頭微皺。
對方知曉這麼多內情,看來身份不一般。
而且言語間不離柳閣老,話語間滿是敵意。
難不成,是柳閣老的政敵一派?
盧璘還冇來得及開口,一旁的李氏卻徹底坐不住了。
她哪管對方是什麼身份,聽著對方陰陽怪氣地貶低自己兒子,護犢子的李氏火氣噌地一下就竄了上來。
猛地一拍桌子,扯著嗓子就罵開了。
“你懂個屁啊!”
“一口一個不是秀才,一口一個童生!”
“我告訴你,要不是聖上犯蠢,我家璘哥兒這會兒早就是秀才了!”
“連沈夫子都親口誇過,我家璘哥兒的學問,紮實得很!”
一番話,又衝又響,瞬間讓整個共星堂都安靜下來。
盧厚臉都嚇白了,連忙又瞪了李氏一眼,飛快地夾了一大塊肉塞進她碗裡。
“閉嘴吧你!吃都堵不上你這婆孃的嘴。”
“嘴上冇個遮攔,聖上也是你能亂評價的!”
幾乎在同時,年輕人身後的一名隨從,身上氣息一厲,腳步微動,隱隱有上前的跡象。
卻被那年輕公子一個眼神,硬生生給壓了回去。
年輕人深吸了一口氣,臉上的閒適蕩然無存,直勾勾地看著李氏,聲音低沉:
“這位大嬸,當今聖上勵精圖治,英明神武,開創昭寧盛世,何來犯蠢一說?”
盧璘敏銳地察覺到那名隨從身上一閃而逝的殺氣,心中警鈴大作。
娘隻是提了一句聖上,對方的反應竟然如此激烈。
再聯想到對方的穿著氣度,難不成,這人和皇室有關?
李氏也後知後覺地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嚇得不敢再多說一個字,把頭埋得低低的。
盧璘見狀立刻起身,朝著那年輕人拱了拱手,主動解圍。
“我娘冇讀過書,口誤而已,兄台不要放在心上。”
為了徹底掩蓋剛纔李氏對聖上的冒犯,聯想到對方皇室的身份,盧璘把話題掰了回來:
“家母雖言語有失,但對聖上的敬仰之心,卻是與草民一般無二的!”
“當今聖上登基以來,勵精圖治,海晏河清,天下大治!”
“我大夏萬兆子民,皆能居有其所,業有所專,這等功績,足以彪炳史冊!”
“能身處昭寧盛世,是我等之幸,亦是大夏之幸!”
一番話,說得情真意切。
年輕人聽著聽著,臉上的冷意不自覺地消散,嘴角微微揚起,饒有興致地問道:
“真有這麼好?”
成了!
盧璘心中一定,愈發肯定了自己的猜測。
這位爺,怕不真是宮裡出來的哪位皇子龍孫。
自己這番馬屁,算是拍對了地方,說不定還會原封不動地傳到聖上耳朵裡。
想到這裡,盧璘無比確信地點了點頭,一臉肅穆,眼神誠摯。
“肺腑之言,絕無半句虛假!”
“難怪能寫出“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果然是忠君愛國之人。”
年輕人心裡默默地想到,同時滿意地點了點頭:
“這場鬥法事關我大夏讀書人的顏麵,不管你有何手段,要想儘辦法贏下來。”
盧璘聞言臉色一正,凝聲道:“我輩讀書人,何惜一戰!”
“好好好!”
年輕人聽著盧璘這句“我輩讀書人,何惜一戰!”,笑臉盈盈地離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