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人間第一武夫 > 第371章 隻爭第三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人間第一武夫 第371章 隻爭第三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在【虛空苦海】的經曆,說來話長,可對於現世而言,僅僅隻是過去了一個眨眼。

故而在旁人眼中,武藏不過是轟出一拳,虞徐安連線都沒接,就直接宣佈認輸。

楚國的壓軸選手就這?!

還不如那個楚千帆呢!

演武台下,多少人對虞徐安議論紛紛,指指點點。

長安城內,同樣掀起一陣噓聲。

虞徐安白衣飄飄,置若罔聞。

他的目的已經達到。

至於比武……以楚國和武國的關係,往後有的是機會分出勝負。

他從容淡定的返回觀戰席。

楚國使團也沒有人出聲指責。

項穆也隻是衝他點了點頭,並未多問。

……

比武到了這裡,已經接近尾聲。

剩下隻有四位選手。

景國蕭淩雪,周國卜允臧,武國武藏,樊憫。

這一場,本該由周國卜允臧登台抽簽。

可他卻站起身來,對著演武台邊緣的裁判喊道:“宮統領,不知可否容我說幾句?”

宮翊淡漠的點了點頭。

“多謝。”

卜允臧對著宮翊微微躬身致謝,旋即又轉頭望向了武國的方向:

“老實說,我自問不是武國武藏的對手,也不是景國蕭淩雪的對手。樊憫,我想你自己也看出來了,他們二人的實力,已經遠遠超過其他六境武夫。”

“所以這一場,我想向樊兄挑戰,就由我們兩個,決出誰排第三,不知樊兄可敢應戰?”

北鬥武場,一時滿場寂靜。

周國卜允臧欲與武國樊憫爭第三?

如果樊憫答應,豈不是下一場就是大決戰?

“彆答應。”

殷玄樞暗中給樊憫傳音道。

他怎會不明白卜允臧的打算?

如果這一場卜允臧抽到了蕭淩雪為對手,無異於是在為武國消耗蕭淩雪的修為,接下來無論是誰勝出,都要以一打二。

武國基本可以鎖定勝局。

哪怕卜允臧抽中了武國,大不了讓武藏上去將他擊敗,下場再由樊憫登台,再去消耗蕭淩雪的修為,如果能夠再試探出蕭淩雪是否還有其他底牌那就更好了。

再不濟,武藏縱然敗了,也定會和蕭淩雪兩敗俱傷。

到時候樊憫再登台,屆時蕭淩雪也無力再戰,武國便可輕鬆摘下勝果。

因此,武國根本沒有不可能答應這場挑戰。

卜允臧此舉,擺明瞭就是為了幫景國。

倒不是說周國就一定是與景國聯手,武國作為神州第一強國,坐鎮中域,也麵臨著最大的挑戰。

對於周國而言,哪怕讓景國取勝,也好過讓武國取勝。

單以這個理由就足夠了。

不可否認。

殷玄樞所想自然是對的,可他卻忽略了一個事情。

這也導致樊憫直接從席位上站起來,冷聲道:“你的挑戰,樊某接了。”

殷玄樞麵色頓時變得有些陰沉。

樊憫的性格衝動,做事容易上頭,尤其是在打架這種事情上。

他轉頭看向風無咎,想讓六皇子阻攔樊憫。

“殿下……”

風無咎豎掌截話:“隨他去吧。”

殷玄樞頓時心急,忙道:“殿下不可!這分明是周國設下的陷阱,而且按照比武規則,我們大可……”

風無咎打斷道:“先生難道對武藏沒有信心嗎?”

殷玄樞驀然一怔。

他猛地恍然醒悟。

卜允臧此計,乃是堂堂正正的陽謀。

且不說以樊憫的性格,一定會迎戰,而武國也沒有理由阻攔,更加不能去阻攔。

倘若六皇子出言攔下樊憫,豈不是說,他對武藏沒有足夠信心嗎?

雖說以武藏的道心,當不會受此影響,可作為六皇子,他考慮的事情,遠遠不至於這場比武。

作為武國使團的領隊,卻對自家的天才沒有足夠的信心……

使團其他人會怎麼想?

其他國家會怎麼看待他?

更重要的是,武藏這位武國第一天驕,又會怎麼想?

六皇子可是有意爭奪儲君之位的。

結合這種種因素……六皇子都不能去阻攔這一戰。

周國的卜允臧擺明瞭就是看出這一點,故而才當眾挑戰樊憫。

此子,其心可誅!

……

第四輪第三場。

周國卜允臧對戰武國樊憫。

樊憫從席位上一躍而起,落在演武台上。

倒是一身道袍的,不急不緩走上台去。

他的師傅大周太史尹佚,同時也是天一觀的觀主。

卜允臧從小學的是道門之術。

師父說過,道門宗旨,講究順其自然,信奉無為而治。

因此絕大多數的道士都選擇隱居在深山老林,與世無爭。

可他們這一脈的祖師,當年卻毅然決然的選擇下山,扶持並不算強大的周國,率領周國將士,擊敗了當時統一中土的商國,並將周國打造成神州第一強國,統治中域近千年。

祖師有句名言,一直流傳至今。

求道者,順應天理為道,逆天改命亦為道。

他認為,一個道士不該隻懂隱居深山。

故而定了‘盛世當隱居,亂世則出山’的規矩。

其次。

道士出山,不為攀附權貴,不為高官厚祿,隻願天下風調雨順,百姓安康。

家國有難,道士為先!

祖師捨身求道,下山扶持當時的周文帝,最終助其平定天下,並凝聚中域龍脈,使大周定鼎中原,成為神州第一強國。

在那之後,祖師便功成身退,重新隱居。

再後來。

周國分裂,天下再起紛爭。

當時的周國皇室,想要再請祖師出山,可祖師早已仙逝多年。

於是祖師的大弟子代為出山,可當時的周國早就大勢已去,無奈隻能另謀出路,故而才遷都南下,占據神州南境,有了南周新朝。

天下就此進入南北對立的時期。

而祖師那位大弟子,此後也不再歸山隱居,就此在周國設立天一道觀,開宗立派,廣收門徒。

曆代觀主,在朝廷擔任太史一職,不涉朝堂政務,隻負責觀察天象,推算節氣,製定曆法。

傳到卜允臧手上,已經是第四十六代。

在外人看來。

天一觀除了略懂星占,似乎也沒什麼了不起的傳承。

在武道稱王的現世,道門的許多手段,已經難以複刻。

那麼。

作為道門傳人的卜允臧,有什麼資格跟身負【九龍神通】的樊憫爭奪第三呢?

“比武開始!”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