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從安陵容開始 第371章 破釜沉舟
而翊坤宮這般大的動作,宜修自然也是知曉的。
可知曉歸知曉,她如今卻毫無辦法插手
——
宮權握在華妃與沈眉莊手中,雍正又對她極其冷淡,鬨到這份上,她竟是一點轍也沒有。
於是她看向剪秋,冷聲吩咐:“既然本宮的手段行不通,不是還有姑母的人手可用嗎?
去安排一下,本宮要立刻知道華妃這又是在折騰些什麼。”
可沒成想,剪秋出去沒多久,便麵色煞白地回來了。
她沒立刻說話,而是先屏退了殿內所有人,待隻剩她們二人時,她這才
“噗通”
跪地,
接著滿臉惶恐又帶著幾分怨恨的道:“娘娘,包衣那邊的人手……
已經不聽您的使喚了。”
宜修聽罷也是猛地站起身,厲聲追問:“什麼?怎麼回事?”
剪秋依舊跪著,可聲音確是發顫:“奴婢方纔去找人,卻被回話,太後那邊下了懿旨,不允許任何人再為您效力。
奴婢追問了許久才得知,從昭妃大典那日開始,太後手下的人手,便都不許再聽您調遣了。”
這話如晴天霹靂,宜修霎時如失了魂一般,呆立當場。
半晌,她四肢一軟,重重跌坐回座椅上,臉色也是變得慘白如紙。
剪秋見此,更是嚇了一跳,忙不迭起身湊上前:“娘娘!娘娘您怎麼了?不過這回她學聰明瞭,沒有立即叫太醫。”
待過了好半晌,宜修纔像是重新找回了呼吸一般,理智也漸漸回籠,
就見她平靜地開口,語氣裡卻藏著刺骨的寒意:“看來太後這是怨上本宮了。不就是折了一個江忠敏嗎?
沒有他,還有河忠敏、湖忠敏,又算是什麼大事?也值得她這般對待本宮!
現在連姑母都不支援本宮,那本宮還占著這皇後之位有何用?難道就眼睜睜看著我做個傀儡,她老人家才開心?”
她猛地攥緊了拳,指甲幾乎嵌進掌心:“烏雅氏與烏拉那拉氏本就同氣連枝,本宮落到如今到這般境地,她反倒開始落井下石,到底安的什麼心?”
剪秋見此連忙勸道:“娘娘想必是多想了。據奴婢打聽,昭妃當日吉服損壞後,皇上親命小夏子去了太後宮中一趟,
之後太後的懿旨才傳出來的,想必是皇上警告過太後了。”
宜修這才恍然大悟,可明白的瞬間,心頭的怨恨反倒更甚:“皇上怎就這般偏幫那個賤人!
竟都不許本宮辯白一句,更是連問都不問,就將這事按在本宮頭上!
本宮也是他的發妻,是陪他同甘共苦走過來的,可到頭來卻落得這般田地,他怎能如此狠心?
當初為了姐姐是這樣,如今為了昭妃,他還是這樣!他還要本宮如何?
本宮孩子沒了,權利也沒了,如今更是連人手也都沒了,那本宮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他何不直接賜死本宮,也讓這天下人都看看他自私涼薄的真麵目。”
待宜修發泄一通後,終究還是不甘心就這樣坐以待斃。
於是她猛地站起身,眼中閃過一絲瘋狂:“不行,本宮要去找太後!
當初她同本宮說好,隻要抱養一個皇子,本宮就能坐穩這皇後之位,將來更能穩穩當當坐上太後的位置,
如今怎能說變就變?她必須給本宮一個說法!不然休怪本宮破罐子破摔,把她烏雅氏也拖下水
——
本宮就不信,烏拉那拉氏若不好過,她烏雅氏還能獨善其身!”
說罷,她不顧剪秋欲言又止的勸阻目光,當即吩咐擺駕壽康宮。
可到了壽康宮門口,卻被宮女攔下:“回皇後娘娘,莞嬪正在殿內陪太後說話呢……”
宜修見有外人在,強行壓下火氣,臉上擠出幾分仁慈大度的笑意,語氣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壓:
“怎麼?莞嬪在,本宮這個皇後就進不得了,你的意思是本宮不配嗎?”
那宮女聽罷也是嚇得
“噗通”
跪地,框框磕頭,卻再也不敢多言。宜修也是未再看她,徑直往殿內走去。
其實太後早在剪秋試圖調動人手時便得了訊息,更是料到宜修定會尋來,可她卻依舊不動聲色地留著甄嬛,
一邊同她閒話家常,一邊擺出幾分
“看重栽培”
的架勢,老神在在等著宜修前來。
宜修踏入正殿,一眼便瞧見二人這般其樂融融的模樣。
尤其是甄嬛那張酷似純元的臉,更是讓她恨得牙根發癢
——
姑母就是喜歡這張臉,人人都喜歡,可她偏不!她恨不得將這張臉撕裂、剝開,親眼看著它腐爛發臭才甘心。
可眼下不是她的景仁宮,她也隻能強壓下這股戾氣,維持著皇後的體麵,緩緩走上前。
“兒臣給皇額娘請安。”
宜修走上前,語氣聽不出喜怒,
“今日兒臣無事,特地來看看皇額娘,沒想到莞嬪也在。
看來莞嬪當真是深得皇額娘心意,不然依著皇額孃的性子,可不會時常召見呢。”
太後此刻尚未細品宜修話裡的深意,卻也樂得順勢捧甄嬛幾句,便笑著開口:“嗯,莞嬪是個好的,
詩書文采都拿得出手,哀家同她也說得來話。況且她有孝心,得空就來陪哀家抄抄佛經、解解經義。
哀家年歲大了,覺少,一天得閒的時候多,有個小輩在跟前陪著,倒也熱鬨些,挺好的。”
甄嬛見太後竟然當著皇後的麵這般誇她,也很是高興,
也不枉即使太後即便不再拘著她,她也識趣的主動前來,於是也忙起身謙虛道:
“娘娘謬讚了。能陪在太後娘娘身邊,是臣妾幾世修來的福分。
況且研讀佛經本就能靜心凝氣,佛書之中更藏著不少人生智理,臣妾也是沾了太後娘孃的光,才能得見那些孤本典籍。”
宜修最瞧不慣她這副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模樣,更是懶得接她的話茬,
隻自顧自走到太後身側的榻上坐下,居高臨下地看著甄嬛,語重心長道:“你有這份孝心是好的,
隻是咱們這些做後宮嬪妃的,終歸還是要在子嗣上多上點心。
你瞧,同你一起入宮的,昭妃已誕下皇子,富察氏雖說因時疫落了一胎,卻也是懷過的。
其餘人裡,又有哪個比你得寵?你還是更該多在子嗣上花些心思纔是。”
她頓了頓,語氣裡又帶著幾分
“規勸”:“不是本宮說你,這後宮之中,終究是有個孩子在身邊才更實在。
你若真有了子嗣,想必皇額娘也會開心,來日抱到壽康宮來,這裡也能更熱鬨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