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人性的那些事兒 > 第101章 助你成為強者的10個能力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人性的那些事兒 第101章 助你成為強者的10個能力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1、能一個人待住,纔是心裡有準頭的人

村後坡上有間老瓦房,住著個叫老林的木匠。他不跟人紮堆聊天,也不湊紅白喜事的熱哄,每天天不亮就開門刨木頭,中午在院裡煮碗麵條,傍晚搬把竹椅坐在門口看山。有人說他“孤僻”,老林卻笑:“這世上熱哄多是虛的,你跟著湊,心就亂了。我一個人刨木頭,知道哪塊料該怎麼削,哪道榫該怎麼鑿,日子過得踏實。”

有回村裡哄瘟疫,大家都慌著串門打聽訊息,老林卻守著瓦房,照樣刨木頭、曬木料。後來瘟疫過去,有人問他“你咋不怕”,他說:“我知道自己該乾啥,不跟著彆人亂,就不會慌。能一個人待住的,不是躲著誰,是心裡有自己的節奏——啥時候該乾活,啥時候該歇著,啥人該交,啥人不該交,都清楚。”

老林的木活做得好,鎮上的人都來找他訂傢俱,他也不貪多,每天隻做一件。他說:“不貪多,就不會被**牽著走;能獨處,就不會被虛浮纏著心。這日子,跟刨木頭一樣,得自己把準勁。”

2、能認錯的人,才藏著真智慧

村裡的張會計,去年算錯了集體的電費,多收了每戶人家五塊錢。有人發現後,在村頭罵“賬都算不明白,還當會計”,張會計沒辯解,第二天就挨家挨戶退錢,還拎著半斤紅糖道歉:“是我沒仔細核對,讓大家受委屈了,以後我一定多算兩遍。”

後來村部改選,大家還選張會計,有人問為啥,說:“他肯認錯,比那些死撐著臉的人靠譜。”張會計說:“認錯不是丟麵子,是知道自己哪錯了,下次纔不會再犯。就像地裡的莊稼,你發現苗長歪了,得趕緊扶,不然越長越歪;你要是硬說‘苗沒歪’,最後隻能顆粒無收。”

村裡的老支書也常說:“能反省自己的人,走得遠。你知道自己不足,才能補;你肯承認錯,彆人才肯信。這不是勇氣,是智慧——少走冤枉路,少浪費功夫,比啥都強。”

3、能忍住眼前的樂,才能嘗著長遠的甜

村裡的後生小栓,以前總愛跟人去鎮上的賭場湊熱哄,贏了幾塊錢就請客喝酒,輸了就回家跟媳婦吵架。後來他爹把他鎖在屋裡,說:“你天天想著快活,將來咋給娃蓋房?你得忍住,把勁用在正地方。”

小栓聽了,不再去賭場,跟著老農技員學種反季蔬菜。一開始看著彆人喝酒打牌,心裡直癢癢,可他咬著牙熬,慢慢的,蔬菜種得越來越好,賺的錢也越來越多。今年春天,他給家裡蓋了磚瓦房,還買了輛自行車,媳婦笑得合不攏嘴。

小栓說:“以前總覺得喝酒打牌痛快,可那是虛的,喝了、玩了,啥也剩不下;現在種蔬菜,雖然累,可賺的錢是實的,蓋的房是實的。低質量的樂,隻會讓你越來越懶,越來越窮;高質量的樂,得靠自己忍、自己拚,才能嘗著,那時候你看到的,纔是真風景。”

4、想到就乾,彆等“準備好了”

村裡的寡婦李嬸,去年想在院裡搭個雞棚,有人說“等開春再搭,現在天冷”,有人說“等買齊了材料再動手”,李嬸卻沒等,當天就找了幾根舊木頭,借了把錘子,自己搭了起來。雞棚搭得不算好看,可冬天來了,雞也有地方躲寒了。

後來有人問她“咋不等準備好了再搭”,李嬸說:“等你準備好了,雞都凍壞了。想到的事,就得立馬乾,你在那想‘咋搭纔好’‘材料夠不夠’,想再多也沒用,動手乾了,才知道哪不對,纔好改。就像走路,你得先邁腳,再調整步子;你要是總說‘我還沒準備好走’,永遠也到不了地方。”

李嬸的雞棚後來越搭越好,還養了幾十隻雞,雞蛋賣的錢夠自己花。她說:“彆把時間浪費在空想上,乾起來,問題自然會解決;等下去,隻會越等越慌。”

5、能長期守住一件事,纔是真本事

村裡的老秦頭,種了一輩子果樹,從二十歲種到七十歲,村後的山坳裡,滿是他栽的桃樹、梨樹。有人問他“你天天跟樹打交道,不煩嗎”,老秦頭說:“煩啥?我看著樹苗長成大樹,看著樹上結出果子,心裡踏實。這是我的熱愛,能救我的,不是錢,不是熱哄,就是這果樹。”

有回老秦頭生病,兒子想把果樹賣了,老秦頭不同意,說:“這果樹是我的根,我守著它,就像守著自己的命。人這一輩子,得有件長期乾的事,不管是種地、讀書,還是做木工,在你日子過得沒滋味的時候,它能給你個緩衝的地兒,讓你知道該乾啥。”

每年春天,老秦頭的果園裡開滿花,村裡的人都來賞花,老秦頭坐在樹下抽袋煙,笑得特彆滿足。他說:“真正的強者,不是能乾多少事,是能把一件事乾到底。”

6、能看透事的本質,纔不會被牽著走

村裡的張大爺,去年聽人說“鎮上有個神醫,能治百病”,不少人都跑去買藥,張大爺卻沒去,說:“哪有啥神醫?真能治百病,醫院早就請他去了。”後來果然有人說,那“神醫”賣的是假藥,不少人都被騙了錢。

有人問張大爺“你咋知道是假的”,他說:“你得琢磨事的本質——他要是真能治病,為啥不在醫院坐診,要在鎮上擺小攤?他要是真有本事,為啥還要到處吆喝?那些傳謠言的人,要麼是被騙了,要麼是想騙彆人,你要是不琢磨,就跟著信,隻能吃虧。”

張大爺常說:“一秒看透事的人,跟半天看不透的人,過得不一樣。你能看透,就不會被人牽著走;你看不透,就隻能跟著彆人瞎跑,最後啥也得不到。”

7、能抵住誘惑,纔不會摔大跟頭

村裡的王大叔,以前在鎮上的工廠當會計,有人找他“合夥”,說“咱們把廠裡的廢料賣了,錢平分”,王大叔沒答應,說:“這是偷,不能乾。”後來那人被廠裡發現,抓了起來,王大叔卻還在廠裡當會計,日子過得安穩。

王大叔說:“人和人比到最後,不是比誰乾了多少對的事,是比誰少犯了錯。你抵住誘惑,就不會犯大錯;你要是貪那點小便宜,就可能摔大跟頭。就像種地,你得穩紮穩打,彆想著‘走捷徑’,不然地會荒,人會垮。”

村裡的老支書也說:“‘結硬寨,打呆仗’,說的就是穩。你不被**勾著走,就不會走錯路;你少犯錯,慢慢走,反而比那些急著走捷徑的人走得遠。”

8、能自己找樂,纔是真成熟

村裡的劉奶奶,去年摔了一跤,腿不好使了,隻能坐在輪椅上。有人說“您這日子咋過啊”,劉奶奶卻沒愁,每天讓孫子推著她在村裡轉,看到誰家種的菜好,就誇兩句;看到誰家的娃可愛,就逗逗;自己還在輪椅旁放個小籃子,織毛衣、納鞋底。

有人問她“您不覺得苦嗎”,劉奶奶說:“苦啥?我腿不好,可我能織毛衣,能看風景,還能跟人嘮嗑。人得會自己找樂,彆把自己繃得太緊——彆人不認同你,沒事;彆人說你兩句,也沒事;自己犯點錯,出點醜,都沒事。你把麵子放下了,才活得舒坦。”

劉奶奶織的毛衣,送給村裡的娃,納的鞋底,送給鄰居,大家都喜歡她。她說:“自嘲不是看不起自己,是知道自己不是完美的,這樣才能過得開心。這纔是成熟——不跟彆人較勁,不跟自己較勁。”

9、能一直學新東西,纔不會被落下

村裡的小學老師陳先生,五十多歲了,還跟著年輕人學用電腦、學做課件。有人說“您都這麼大歲數了,還學這乾啥”,陳先生說:“時代在變,我要是不學,就教不好娃了。以前上課靠黑板,現在靠電腦,我得跟著學,才能讓娃們學到新東西。”

陳先生的課,娃們都愛聽,因為他會用電腦放動畫、放圖片,把課講得生動。他說:“這世上的事,天天在變,你要是抱著老一套不放,就會被淘汰。你得一直學,讓腦子裡有新東西,這樣才會有底氣,有自信,不管遇到啥,都不怕。”

村裡的老木匠也說:“我年輕時學做木床,後來學做衣櫃,現在還學做沙發。你不學新的,就沒人找你做活了。學無止境,這話沒錯。”

10、能管好自己的錢,才會有舍有得

村裡的李會計,每個月都把家裡的收支記在賬本上:買了多少米,花了多少錢;賣了多少雞蛋,賺了多少錢。有人說“您這也太仔細了”,李會計說:“不仔細不行啊,錢是省出來的,是理出來的。你要是不知道自己花了啥,賺了啥,錢就會像流水一樣,不知不覺就沒了。”

李會計家的日子過得不算富裕,可也不愁吃穿,還攢了點錢,去年給兒子娶了媳婦。他說:“對於咱普通人來說,錢不是賺得多就夠了,是要理得好。你知道哪錢該花,哪錢不該花,才能攢下錢;你有了計劃,纔不會把錢花在沒用的地方。”

他常跟村裡人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你管好自己的錢,才會有舍有得——該花的花,該省的省,日子才能過得穩,過得舒心。”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