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人性的那些事兒 > 第127章 成年人必須要知道的10個事實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人性的那些事兒 第127章 成年人必須要知道的10個事實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1、彆讓熟人知道你底細,掏心掏肺易招禍

村西頭的李大叔,前幾年跟發小張屠戶“無話不談”——不僅說自己攢了多少錢,還說想承包村裡的果園。結果張屠戶轉頭就跟村支書說“李大叔沒經驗,承包果園準賠”,還到處跟人說“李大叔那點錢,連肥料都買不起”。最後果園承包給了彆人,李大叔氣得跟張屠戶斷了來往,跟周老栓訴苦:“早知道就不跟他說那麼多了。”

周老栓抽著旱煙說:“熟人知道你底細,哪會幫你保密?有良心的拿你事當談資,沒良心的直接壞你事。彆人問你近況,隨便說句‘還行’‘湊活’就行,彆實誠得把家底都抖出來。就像種地,你把種子埋在哪、施了多少肥,能隨便跟人說嗎?說了彆人要麼學你,要麼給你使絆子,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後來李大叔再跟熟人聊天,隻聊天氣、莊稼,再也不說自己的打算,反而安安穩穩攢了錢,第二年悄悄承包了一片菜地,賺了不少錢。

2、懂拿捏輕重,分場合給麵子、守利益

村裡的王會計,以前總“拎不清”——有人跟他開玩笑說“你這賬算得沒我好”,他當場就急眼,跟人吵得臉紅脖子粗;可真到了分補貼的時候,有人想少給他點,他卻不好意思爭,默默忍了。周老栓跟他說:“不涉及利益的事,順著彆人說,給人麵子就是給自己留後路;涉及利益的事,該爭就得爭,彆讓人覺得你好欺負。”

王會計聽了,慢慢改了脾氣。有回同事再跟他開玩笑“你算得沒我好”,他笑著說“你厲害,以後我得多跟你學學”,同事聽了開心,後來還幫他跟領導爭取了補貼;有回分福利,有人想少給他一份,他直接說“福利是按人頭分的,我也該有一份,不能少我的”,對方見他態度堅決,隻能把福利給他。王會計說:“以前總不分場合較真,要麼得罪人,要麼吃虧;現在懂了輕重,反而過得順多了。”

3、發微信彆總用“笑哭”“捂臉”,大方提需求才顯底氣

村裡的小芳,以前發微信總愛用“笑哭”“捂臉”表情包——跟批發商談進貨,說“能不能便宜點呀捂臉”;跟客戶說“麻煩結下賬哦笑哭”,結果批發商總壓價,客戶也總拖著不結賬。小芳納悶,跟周老栓說:“我都這麼客氣了,他們咋還不配合?”

周老栓看了她的微信記錄,跟她說:“這種表情包看著軟乎乎的,像在求彆人,反而讓對方覺得你好拿捏。你該提需求就大方提,比如跟批發商說‘這批貨我要得多,按上次說的價來’,跟客戶說‘麻煩這周把賬結一下,我這邊要對賬’,不用加那些表情包,對方反而會重視你。”小芳聽了,試著改了發訊息的方式,果然,批發商沒再壓價,客戶也很快結了賬。她說:“以前總怕得罪人,用表情包裝客氣,結果慣得彆人不把我當回事;現在大方提需求,反而更受尊重。”

4、臨時邀請的聚會彆去,不硬擠不喜歡的圈子

村裡的小李,以前總不好意思拒絕“臨時聚會”——有回朋友晚上八點打電話說“來喝酒,就差你了”,他放下手裡的活就去了,結果到了地方,除了朋友,其他人都不認識,隻能坐在角落尷尬地玩手機,喝了兩杯就走了,回家還耽誤了第二天的活。

周老栓跟他說:“臨時邀請的聚會,要麼是湊人數,要麼是彆人想起你了才叫,你去了也融不進去,還浪費時間。寧肯在家看看書、修修工具,也彆硬擠不喜歡的圈子。就像種地,你不該種的地彆硬種,種了也長不出好莊稼;不該去的聚會彆硬去,去了也不開心。”後來小李再遇到臨時聚會,就說“我手裡有事走不開,下次提前說我再去”,慢慢的,朋友也知道他的習慣,有聚會會提前邀請,小李也能合理安排時間,再也沒去過尷尬的聚會。

5、有人的地方就有內卷,提升實力纔是王道

鎮上的傢俱廠,最近總有人抱怨“內卷太嚴重”——有人主動加班趕工,有人偷偷降薪搶訂單,不少人覺得“日子沒法過了”,天天唉聲歎氣。可週老栓的侄子小張,卻在廠裡越來越吃香:他不僅學了新的設計軟體,還研究了客戶喜歡的款式,設計的傢俱總能賣得好,老闆還給他漲了工資。

小張跟人說:“有內卷很正常,人和人比的就是實力和稀缺性。你抱怨內卷,是因為你沒彆人厲害——彆人會設計,你不會;彆人能加班,你不能,自然會被淘汰。與其抱怨,不如多學本事,讓自己變得不可替代,內卷就影響不到你了。”那些以前抱怨的人,聽了小張的話,也開始學新技能,慢慢的,廠裡的氛圍好了起來,大家不再隻想著“卷”,而是想著“怎麼把活乾好”。

6、彆用抖音濾鏡看世界,踏實過日子才實在

村裡的張嬸,以前總刷抖音,看裡麵的人“天天吃大餐、開豪車”,就覺得“彆人都過得比自己好”,連自家的日子都看不上了——嫌丈夫賺得少,嫌孩子沒出息,天天愁眉苦臉的,連飯都不想做。

周老栓跟她說:“抖音裡的都是彆人想讓你看的,哪能當真?你去鎮上看看,大部分人都是月薪三千的打工族,跟咱們一樣,靠種地、打工過日子。你總盯著那些虛的,覺得三千塊的工作不好,折騰來折騰去,最後啥也沒撈著,還把自己搞得很累。”張嬸聽了,慢慢減少了刷抖音的時間,開始專心打理家裡的小菜園,還跟著鄰居學做手工,日子過得充實又開心。她說:“以前總活在濾鏡裡,覺得自己過得差;現在踏實過日子,才發現自己的日子也挺好。”

7、活得明白的人都有點“鈍感”,不瞎琢磨才輕鬆

村裡的陳老先生,就是個“鈍感”的人——有人跟他說“你種的菜沒隔壁的好”,他笑著說“我覺得還行,自己吃夠了”;有人跟他說“你這房子太舊了,該翻新了”,他說“住慣了,挺好”,從不會因為彆人的話難過。每天看看書、種種菜,日子過得很愜意。

有人問他“你咋不往心裡去”,陳老先生說:“彆人的話聽聽就好,彆瞎琢磨。他說我菜不好,我也餓不著;他說我房子舊,我也住得舒服。朋友會走,錢會花光,隻有自己的心情和健康是自己的,犯不著為彆人的話委屈自己。”周老栓很認同:“活得明白的人,都不會過分在意彆人的看法。有自己的主見,不瞎琢磨,才能過得輕鬆。”村裡的小芳,以前總因為彆人說“她刺繡不好看”難過,後來學陳老先生“鈍感”一點,反而更專心練刺繡,手藝越來越好了。

8、彆等“合適的時機”,平凡日子裡也能起步

村裡的後生小栓,以前總等“合適的時機”學修電動車——覺得“得有大塊時間才行”“得有專門的工具才行”,結果等了半年,啥也沒學。後來周老栓跟他說:“哪有那麼多合適的時機?你等地鐵的時候能看修電動車的視訊,洗碗的時候能琢磨電路原理,吃泡麵的時候能跟師傅請教問題。命運的齒輪,往往在這些平凡的時刻轉起來。”

小栓聽了,不再等“合適時機”——每天上班路上看教學視訊,晚上回家用舊零件練習,週末去師傅的修理鋪幫忙。不到三個月,就學會了修電動車,還在鎮上開了個小修理鋪。他說:“以前總覺得‘得準備好了才能開始’,後來才知道,開始了才會慢慢準備好。那些平凡的小瞬間,積累起來就是大機會。”

9、焦慮的反義詞是具體,從小事做起纔不慌

村裡的王二嬸,以前總焦慮——擔心孩子學習不好,擔心丈夫賺不到錢,擔心自己的身體不好,天天想東想西,卻啥也沒做,越想越慌,連覺都睡不好。周老栓跟她說:“你焦慮是因為想得多、做得少。彆躺平,從小事做起——比如今天拖拖地,明天跑跑步,後天給孩子輔導一道題,慢慢就不慌了。生活的大廈,都是一塊磚一塊磚壘起來的。”

王二嬸聽了,開始做具體的事:每天早上起來拖地、做飯,中午去地裡乾活,晚上給孩子輔導作業,週末還去跳廣場舞。慢慢的,她不再焦慮了——孩子的成績有了進步,丈夫的生意也慢慢好起來,自己的身體也更結實了。王二嬸說:“以前總瞎想,越想越亂;現在做具體的事,反而覺得踏實。焦慮的時候,動起來就對了。”

10、彆拿“為你好”當令箭,克製纔是真善意

村裡的張叔,以前總愛拿“為你好”管彆人——看到鄰居家孩子想輟學打工,他就說“我為你好,你得繼續上學,不然沒出息”,天天去勸,結果鄰居家孩子反而更反感,偷偷跑出去打工了;看到朋友想跟一個“他覺得不好”的人結婚,他就說“我為你好,這人靠不住”,天天反對,結果朋友跟他哄僵了。

周老栓跟他說:“彆總想著‘為你好’就去改變彆人,真正的善意是克製。你得讓彆人自己做決定,哪怕錯了,也是他的人生。你把建議說出來就行,彆逼著彆人聽你的——克製自己想改變彆人的**,纔是真的為他好。”張叔聽了,慢慢改了毛病——鄰居家孩子打工回來後知道了上學的重要性,主動想回去上學,張叔隻是幫他找學校;朋友結婚後過得很幸福,張叔也真心祝福。張叔說:“以前總覺得‘我是為他好,他就得聽我的’,後來才知道,克製自己的建議,讓彆人自己選,纔是真善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