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那些事兒 第143章 城府越來越深的10個處世技巧
1、要麼沉默要麼表揚,不當眾批評人:表揚是“軟武器”,批評易結仇
村裡的張叔以前管農機隊時,總愛當眾批評人——有次小王修農機慢了點,他當著全隊人的麵說“你咋這麼笨,這點活半天乾不完”,小王當場紅了臉,後來不僅乾活更消極,還總在背後說張叔“刻薄”。
後來張叔聽周老栓的勸,改了方式:小王再出小錯,他私下裡說“你這次拆零件挺仔細,要是再加快點速度就更好了”;小王做得好,就當眾誇“小王今天修得又快又好,大家多跟他學學”。慢慢的,小王乾活越來越積極,隊裡的氣氛也融洽了。周老栓說:“人都愛聽表揚,哪怕是再普通的人,批評隻會讓他記恨你,還解決不了問題。會表揚的人,能讓彆人心甘情願為你出力,這纔是高招。”
2、不給上級提意見:彆指望“幾句話改變人”,避免給自己挖坑
鎮上的小李在工廠當技術員時,發現領導製定的生產流程有個小漏洞,覺得“提出來能提高效率,領導肯定會誇我”,就主動找領導說“您這個流程有點問題,應該改成……”
沒想到領導臉一沉:“我製定流程前沒考慮過?用你教我做事?”後來小李不僅沒得到認可,領導還總把難乾的活派給他。小李跟周老栓訴苦,周老栓說:“你連家裡人的毛病都改不了,還想改上級的?上級就算知道錯了,也不會認,反而會覺得你‘多管閒事’‘不尊重他’。提意見看似是為了工作,其實是給自己找不痛快,說不定還會被穿小鞋,沒必要。”
3、觀望是一種智慧:不盲目表態,順應時勢不做“出頭鳥”
村裡去年討論“要不要集體種反季蔬菜”時,大家吵得熱哄——有人說“能賺錢,趕緊種”,有人說“風險大,彆瞎搞”,不少人都急著表態站隊。
周老栓沒說話,隻默默觀察:看鄰村種反季蔬菜的收成,問鎮上收購商的價格,等大家吵了半個月,他才說“今年市場上反季蔬菜太多,咱們要是種,得選個稀罕品種”。後來村裡按他的建議種了特色蔬菜,果然賣了好價錢。周老栓說:“不明確的事彆瞎表態,可做可不做的事彆搶著做。曆史潮流擋不住,該來的總會來,你要做的是等時機、順時勢,不是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萬一螃蟹有毒,最先吃的人最先遭殃。”
4、懂的事要假裝不懂:看破不說破,給人麵子就是給自己留餘地
鎮上的李老闆總跟人吹“我兒子在城裡當大老闆,月入好幾萬”,其實大家都知道,他兒子就是在城裡開了個小麵館。有次有人故意問“你兒子公司多大啊?”,周老栓趕緊打圓場:“不管乾啥,能在城裡站穩腳跟就不容易,李老闆教子有方啊!”
事後有人問周老栓“你明明知道,為啥不戳穿?”,周老栓說:“聰明不是用來讓彆人下不來台的,看破不說破是成年人的禮貌。很多事本就沒對錯,關鍵是維護人的情緒——你給李老闆留了麵子,他以後有好機會也會想著你;要是戳穿他,他隻會記恨你,你也落不著好。”
5、彆人的話先辨真假,彆啥都信:防“套話”“探底”,不泄露軟肋
村裡的小王想自己開小吃攤,還沒確定位置,就跟鄰居說“我想在村口租個門麵,你覺得咋樣?”鄰居問“你有多少本錢啊?要是賠了咋辦?”小王沒多想,就說“我就攢了兩萬,要是賠了就隻能再去打工”。
結果沒過幾天,村口的門麵被鄰居先租了,還跟人說“小王就兩萬塊,根本開不起店,我租了正好”。小王後悔不已,周老栓說:“彆人說話都有目的,有的是獵奇,有的是套你資訊、探你底。你啥都信、啥都說,相當於把自己的軟肋露給彆人,彆人很可能拿著你的話坑你。多留個心眼,先辨真假再回應,纔不會吃虧。”
6、懂人情世故,禮尚往來:拚的不是能力,是“軟實力”
村裡的陳老先生以前做小生意時,總愛“送小禮”——給進貨的老闆帶點自家種的蔬菜,給幫他拉貨的司機塞包煙;彆人幫了他的忙,他也會記著,下次一定還回去。
慢慢的,大家都願意跟他打交道:進貨老闆給他算低價,司機優先幫他拉貨,有好的生意機會也會主動告訴他。陳老先生跟周老栓說:“人和人的能力差不了多少,拚的就是能力以外的東西。會說話能處好一半關係,會送禮、懂禮尚往來能處好八成關係。人情世故就像氣墊,看不見摸不著,卻能幫你少受不少罪,走得更順。”
7、不培養隨時能取代你的人:留“壓箱底”的本事,才能讓人敬畏
鎮上的老木匠李師傅,帶徒弟時從不把“核心手藝”教完——比如怎麼選最耐用的木材、怎麼讓傢俱拚接處更牢固,他隻教基礎的,關鍵技巧從不外傳。
有人說他“小氣”,李師傅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不是我不教,是這世道就這樣。我把所有本事都交出去,徒弟學會了,老闆還會用我嗎?人得有自己‘壓箱底’的東西,能拿捏彆人,彆人才會對你保持敬畏,纔不會隨便取代你。談感情沒用,有不可替代的本事,纔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後來他的徒弟雖然也開了木匠鋪,但遇到複雜的活,還是得請李師傅來幫忙。
8、有些問題可以不用回答:保持神秘感,不暴露底牌
村裡的張嬸總被人問“你家兒子一個月掙多少錢啊?”“你攢了多少養老錢啊?”,以前她總老實回答,結果彆人要麼說“你兒子掙得也不多啊”,要麼總找她借錢。
後來張嬸聽了周老栓的話,再被問這些問題,就笑著說“兒子掙得夠花就行,我也沒那麼多講究”“養老錢嘛,夠我吃飯吃藥就好”,從不細說。慢慢的,沒人再追問她的私事,也沒人隨便找她借錢了。周老栓說:“不是所有問題都要回答,保持點神秘感,是保護自己,也避免彆人看透你、摸清你的底牌。彆傻乎乎和盤托出,糊弄一下,大家都心知肚明,沒人會怪你,反而能少很多麻煩。”
9、想到的事一個人先做,彆告訴彆人:避免阻力和“搶功勞”,悄悄成事
村裡的小芳想做刺繡直播,沒跟任何人說,自己偷偷學拍視訊、練口才,等賬號有了幾千粉絲,能開始賣刺繡了,大家才知道。
有人問她“為啥不早說”,小芳說:“要是早說了,我媽肯定會勸‘女孩子家拋頭露麵不好’,還有人會說‘你肯定做不起來’,甚至可能有人跟著學,搶我的粉絲。我要是失敗了,會被人笑話;要是成功了,又會有人說‘我早就跟你說過能成’,搶功勞。不如自己悄悄做,等做成了再說,少了很多阻力。”周老栓聽了,誇她“懂事”:“想做的事彆聲張,一個人悶頭乾,反而更容易成。”
10、看不清局勢時,做局外人:跳出事件看人心,才能明晰處理方式
村裡上次選“村民代表”時,兩撥人爭得厲害——一撥人支援張叔,說他“老實”;一撥人支援李叔,說他“有本事”,大家吵得麵紅耳赤,還拉著周老栓表態。
周老栓沒說話,隻坐在一邊聽:看誰說話更實在,看誰背後拉了多少人,看大家爭論時更在意“能不能為村裡辦事”還是“能不能給自己謀好處”。等吵完了,他纔跟幾個老夥計說:“張叔雖然老實,但沒主見;李叔有本事,但有點私心,咱們得找個機會跟他倆說說,不管誰當選,都得把村裡的事放在第一位。”後來選出來的代表,果然按大家的意見辦事,村裡的事也辦得順順利利。周老栓說:“看不清局勢時彆摻和,做個局外人,看每個人的發言,就能摸清他們的心思。瞭解了人,就知道事情該怎麼處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