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人性的那些事兒 > 第200章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喜不喜歡,隻有應不應該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人性的那些事兒 第200章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喜不喜歡,隻有應不應該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1、彆討好彆人,要討好自己:沒實力的討好,隻會遭人欺
村裡的李四,以前是出了名的
“老好人”。誰家有事喊他,他隨叫隨到;

彆人讓他幫忙,他從不拒絕;聚餐時總搶著買單,覺得這樣能攢下好人緣。可結果呢?大家覺得他沒脾氣、沒實力,反而變本加厲欺負他:讓他無償幫忙種地,借了他的錢不還,還背後說他
“傻”。

有次李四的大棚要搭架子,想請人幫忙,那些他幫過的人,不是找藉口推脫,就是漫天要價。王大伯見了就勸他:“討好彆人沒用,沒人會因為你的討好就真心幫你,隻會覺得你好拿捏。

有些圈子本就不屬於你,不如好好種自己的地,討好自己,日子才能過好。”
後來李四學乖了,不再隨便討好彆人。彆人讓他無償幫忙,他直接拒絕;

聚餐時堅持
aa
製;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大棚上,學新技術、選好品種,蔬菜長得又好又壯,賺的錢越來越多。慢慢的,沒人再敢欺負他,反而有不少人主動找他合作。

李四說:“討好自己,把自己的日子過好,比啥都強,反而能收獲更多。”
2、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喜不喜歡,隻有應不應該
村裡的小周,年輕時總把
“喜歡”
掛在嘴邊。

他喜歡畫畫,就天天抱著畫板寫生,地裡的活不管不顧,日子過得緊巴巴;後來有人給他介紹了個電商的活,能幫他把蔬菜賣到網上,他說
“不喜歡”,就拒絕了。

結果,同齡人都賺了錢、蓋了房,他還在靠父母接濟。王大伯跟他說:“成年人的世界,談喜歡太奢侈,尤其是咱窮人。比喜歡更重要的是‘應該’,隻要不違法、對自己有利,該做就得做。

你把喜歡放第一位,隻會耽誤自己。”
小周聽了,放下了畫筆,學著做電商。一開始他確實不喜歡對著手機回複訊息、拍視訊,但他知道這對自己有利。

慢慢的,他的蔬菜銷路越來越廣,賺的錢也越來越多,蓋了新房,娶了媳婦。後來他說:“以前覺得喜歡最重要,現在才明白,先把日子過好,纔有資格談喜歡。

普通人把喜歡放第一位,就是災難。”
3、自私的人,過得更開心:先顧好自己,纔不內耗
村裡的張嬸,以前總愛大方待人。鄰居借她的農具,她從不推辭;

彆人找她借鹽借米,她總多給一些;甚至有人讓她幫忙照看孩子,她也答應,自己的活都顧不上乾。結果,她天天忙得腳不沾地,還總受委屈,心裡的內耗越來越嚴重,整個人都沒精神。

而村裡的李嬸,就
“自私”
得多。她從不會為了彆人耽誤自己的事;彆人借東西,她會先看自己用不用;不想幫忙的事,直接拒絕。

有人說她
“小氣”,可李嬸過得很開心,每天把自己的日子打理得井井有條,還能擠出時間養花種草,整個人容光煥發。王大伯說:“自私不是壞,是自我尊重。

自私的人不會違背自己的心意,隻做讓自己舒服的事,自然不會內耗。你連自己都顧不好,還總想著彆人,隻會讓自己難受。沒本事解決內耗,就彆太大方,自私沒什麼錯。


4、強調
“不是錢的事”,其實就是錢的事
村裡的趙叔,以前總聽不懂彆人的
“弦外之音”。有次他找鎮上的老闆合作賣蔬菜,老闆說
“不是錢的事,主要是覺得合作模式不太合適”,趙叔還真以為是模式的問題,琢磨了半天修改方案,結果還是沒成。

後來王大伯跟他說:“這世上的事,99
都和錢有關。彆人跟你說‘不是錢的事’,其實就是你給的錢不夠多,或者他能得到的利益不夠。


趙叔聽了,下次再找老闆合作,主動提高了分成比例,老闆立馬就答應了,還說
“其實你之前的模式也挺好”。村裡的人都懂:無論是工作、生活還是感情,大部分問題都能靠錢解決。

朋友哄矛盾,可能是因為你沒幫他花該花的錢;合作談不成,可能是因為利益沒談攏。當一個人反複強調
“不是錢的事”,你就得琢磨琢磨,是不是自己給的利益還沒達到他的期望。

5、距離產生美:彆和外人走太近,藏起自己才幸福
村裡的小芳,以前總愛跟人掏心掏肺。剛認識沒多久的朋友,她就把自己的家底、優點缺點都告訴人家;

跟鄰居走得特彆近,天天來往,家裡的事從不設防。結果,她的缺點被人拿來當笑話講,她的隱私被到處傳播,還被人利用她的善良占了不少便宜。

王大伯跟她說:“永遠彆和親人以外的人走太近。走得近了,你的神秘感就沒了,優點缺點都暴露在彆人麵前,隻會給彆人欺負你、算計你的機會。

人要學會隱藏自己,保持距離,才能毫無顧忌地幸福。”
後來小芳學乖了,不再隨便跟人深交。和朋友相處,隻聊表麵的話題,不透露自己的隱私;

和鄰居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不天天來往。慢慢的,沒人再拿她當笑話,也沒人再算計她,她過得清淨又舒心。小芳說:“距離真的能產生神秘感和崇拜感,藏起自己,才能保護好自己。


6、被拒絕彆生氣:先看看自己有沒有籌碼
村裡的李四,以前被拒絕了就愛發脾氣。他找彆人借錢,彆人不借,他就罵人家
“小氣”;

他找工作,麵試沒通過,他就抱怨
“公司沒眼光”;他想跟人合作,彆人不同意,他就到處說人家的壞話。結果,他的名聲越來越差,沒人願意跟他來往,日子過得越來越糟。

王大伯跟他說:“被拒絕了彆著急生氣,先想想自己有沒有足夠的籌碼。你沒本事、沒實力,彆人自然不會答應你。沒能力收拾殘局,就彆放縱情緒,不然隻會讓自己的生活雪上加霜。

成年了,就得現實點,沒人會像學生時代那樣慣著你。”
後來李四被拒絕了,不再發脾氣,而是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的條件不夠好?

是不是自己沒實力?他開始踏實學本事,把大棚種好,賺了錢,慢慢有了籌碼。再後來,他找彆人合作,彆人都願意答應,就算偶爾被拒絕,他也能冷靜麵對,不再像以前那樣衝動。

7、不是你沒錯,就沒人欺負你:弱就是原罪
村裡的張大爺,以前總覺得
“我沒做錯事,彆人就不會欺負我”。可事實並非如此,他老實巴交,不愛說話,看著就
“弱”,結果有人占他的地,有人偷他的菜,有人還背後說他的壞話。

張大爺很委屈,說
“我沒招惹他們,他們為啥要欺負我?”
王大伯跟他說:“這個社會,不是你沒錯就沒人欺負你。你把‘弱’掛在臉上,行動上也沒底氣,彆人就會覺得你好拿捏,自然會來欺負你、試探你。

蛋糕就這麼大,占了你的,他們就能多分點。”
後來張大爺學乖了,不再唯唯諾諾。有人占他的地,他直接找村裡的乾部理論;有人偷他的菜,他夜裡去地裡守著,抓到了就送到派出所;

有人背後說他壞話,他聽到了就直接懟回去。慢慢的,沒人再敢欺負他了。張大爺說:“弱就是原罪,你越軟弱,彆人越欺負你;你強硬起來,彆人纔不敢招惹你。


8、全世界都幫親不幫理:彆太幼稚要說法
村裡的李嬸,以前總愛
“講道理”。鄰居占了她的宅基地,她跟人講道理;親戚借了她的錢不還,她跟人講道理;

甚至有人故意損壞她的莊稼,她也跟人講道理,覺得
“有理走遍天下”。可結果呢?沒人聽她的道理,她的利益還是受了損。王大伯跟她說:“彆太幼稚了,這世上哪有那麼多純粹的對錯?

很多人都知道誰對誰錯,但他們隻會幫親不幫理。不然你讓他們在家族裡、在圈子裡怎麼混?你非要個說法,最後隻會自己受委屈。”
後來李嬸學乖了,不再執著於
“講道理”。

鄰居占她的地,她找自己的親戚幫忙出頭;親戚借她的錢不還,她找共同的朋友調解;有人損壞她的莊稼,她直接要求賠償。慢慢的,她的利益再也沒受過損。

李嬸說:“明白了‘幫親不幫理’的道理,就不會再固執地要說法了,怎麼能保護自己的利益,就怎麼做。”
9、經曆越多,人越冷漠:不是沒能力,是沒興趣逢場作戲
村裡的老支書,年輕時熱情好客,朋友滿天下,不管誰找他幫忙,他都願意伸手。

可經曆多了,見多了人心的複雜、世事的無常,他慢慢變得
“冷漠”
起來。不再隨便交朋友,不再輕易幫彆人的忙,每天隻守著自己的小院子,種種花、養養鳥,過得清淨自在。

有人說他
“變了,變得不近人情”,老支書卻不在意:“經曆多了,就沒精力顧及彆人了。能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把自己的日子過好,就是最大的成功。

不是沒有與人相處的能力,是沒了逢場作戲的興趣。”
村裡的人都懂:那些看似冷漠的人,不是心硬,是他們知道,人心難測,與其把精力浪費在無用的社交和不必要的幫忙上,不如好好照顧自己。

經曆越多,越明白,能對自己負責,就已經很不容易了。10、做人彆太大方:彆當彆人的冤大頭
村裡的小周,以前特彆好麵子,做人很大方。

朋友聚餐,他總搶著買單;出去旅遊,他也搶著付款;彆人找他借錢,他從不拒絕,覺得這樣能顯得自己
“有本事”。可結果呢?大家都把他當冤大頭,隻要有局就叫上他,隻要缺錢就找他借,沒人真正領他的情。

有次小周家裡出了急事,想找那些他幫過的人借錢周轉,結果沒人願意借給他,還找各種藉口推脫。小周傷心極了,王大伯跟他說:“做人彆太大方,好麵子沒用。

你以為彆人會領你的情,其實他們隻把你當免費的付款機。該大方的時候大方,不該大方的時候,堅決不大方,彆委屈了自己。”
後來小周學乖了,不再隨便大方。

聚餐時堅持
aa
製,彆人找他借錢,他會問清用途,不靠譜的就拒絕;旅遊時各自付款,不再搶著買單。慢慢的,那些隻想著占便宜的人不再找他,他身邊留下的都是真心待他的朋友。

小周說:“彆當冤大頭,照顧好自己的錢包,才能照顧好自己的日子。”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