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那些事兒 第216章 人生兩選一:要麼認命,要麼拚命
1、朋友不必多:有時朋友,不如路人
村裡的張叔,以前總愛
“攢朋友”。覺得朋友多了路好走,不管是誰,隻要能搭上話,就當成朋友來往。
他有錢的時候,身邊總圍著一群人,吃飯喝酒、稱兄道弟,他以為這些都是真心待他的好朋友。可後來他種大棚遭了災,賠光了積蓄,還欠了不少錢。
那些曾經圍著他轉的
“朋友”,要麼躲著不見,要麼找藉口推脫,沒一個願意伸手幫他。更可氣的是,有個平時跟他最親近的
“兄弟”,還偷偷把他剩下的蔬菜低價收走,轉頭賣了高價,賺了筆黑心錢。
王大伯跟他說:“做人不需要太多朋友,有些朋友做的事,比敵人還狠。朋友大多是錦上添花的,你好的時候,他們湊上來沾光;你落魄的時候,他們跑得比兔子還快。
而且人性就是這樣,見不得身邊人過得比自己好,有些朋友暗地裡給你使壞,不是他人品差,是人性本就如此。”
張叔聽了,慢慢看淡了所謂的
“朋友情”。
不再刻意去攢朋友,隻留下幾個真心待他的知己。他說:“以前覺得朋友多了底氣足,現在才知道,真心朋友有一兩個就夠了,太多的‘朋友’,不過是酒肉場上的過客,關鍵時刻不僅靠不住,還可能背後捅你一刀。
”
2、人生兩選一:要麼認命,要麼拚命
村裡的小李和小張,小時候一起長大,後來卻走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小李總覺得
“社會不公”,說上升通道都被有背景、有關係的人占了,自己再努力也沒用。
他天天抱怨,不肯踏實乾活,結果日子過得越來越差,三十多歲了還靠父母養活。小張卻不一樣,他知道自己沒背景、沒關係,隻能靠自己。
彆人在閒聊打牌的時候,他在地裡琢磨種植技術;彆人在抱怨命運的時候,他在跑市場找銷路。他起早貪黑,拚命努力,慢慢種起了大棚,開了網店,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老支書跟小李說:“這社會確實有不公,但不是你不努力的藉口。上升通道是被占了些,但不是完全堵死了,你得特彆努力,纔有可能分到那麼一點蛋糕。
人生就是這樣,要麼你認命,安於現狀過窮日子;要麼你拚命,靠自己的雙手改變命運。最怕的是你明明沒努力過,還兩手一攤抱怨社會不公,那這輩子都沒指望了。
”
小李聽了,也開始學著拚命。跟著小張學種蔬菜,學開網店,慢慢的,他的日子也有了起色。他說:“以前總覺得認命算了,現在才知道,拚命不一定能成功,但不拚命一定不會成功。
與其抱怨,不如腳踏實地去乾。”
3、彆把孩子養太老實:大膽自信,纔有機會
村裡的趙嬸,以前總愛把孩子教得
“老實聽話”。
讓孩子少說話、多做事,彆惹麻煩,見了人要低著頭,彆張揚。結果她的孩子長大了,性格懦弱,做事畏畏縮縮,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明明有能力,卻因為不敢爭取,錯失了很多機會。
而村裡的王大伯,從小就教孩子要自信、大膽、自我認可。鼓勵孩子在村裡的文藝彙演上唱歌,支援孩子參加學校的演講比賽,哪怕孩子表現得不好,他也會誇獎孩子
“敢於嘗試就是最棒的”。
後來王大伯的孩子考上了大學,畢業後進了大公司,因為敢於表現自己、執行力強,很快就得到了領導的重視,升職加薪。王大伯跟趙嬸說:“彆把孩子養太老實,老實人容易受欺負,也容易錯失機會。
能拿到結果的人,都有個共性,就是執行力驚人、行動力爆表。要讓孩子敢於站到舞台上表現自己,無論好壞,隻要在台麵上,就永遠有贏得可能。
太老實的孩子,隻會默默站在台下,連機會都摸不到。”
趙嬸聽了,開始改變教育方式。鼓勵孩子大膽說話,支援孩子參加各種活動,慢慢的,孩子的性格變得開朗自信了,也敢於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了。
趙嬸說:“以前總覺得老實是美德,現在才知道,在這個社會,自信大膽的孩子才能走得更遠。”
4、很多人,隻會用力氣嚇唬你
村裡的小芳,以前總愛
“怕人”。
跟收購商談價格,對方一凶,說
“就這個價,不賣拉倒”,她就害怕了,隻能吃虧賣;跟鄰居爭宅基地,對方一咋呼,說
“這地本來就是我的,你再哄我就不客氣了”,她就退縮了,把宅基地讓了出去。
後來她見村裡的張叔,不管跟誰打交道,都不卑不亢。收購商壓價,他據理力爭;鄰居找茬,他寸步不讓。張叔跟她說:“你要知道,這世上很多人,全部的力氣都是用來嚇唬你的。
要分的蛋糕就那麼大,他們不嚇唬你,怎麼讓你知難而退,好獨吞利益?你要是真自卑、自我否定,不敢爭取自己該得的,那他們就達到目的了。
”
小芳聽了,開始學著不被嚇唬。再跟收購商談價格,對方再凶,她也堅持自己的底線,說
“這個價格我不能賣,你要是不誠心,我就找彆人”;
再有人找茬,她也不再退縮,而是勇敢維護自己的權益。慢慢的,沒人再敢隨便嚇唬她了,她也拿到了自己該得的利益。小芳說:“以前總怕彆人凶,結果總吃虧。
現在才知道,很多人都是紙老虎,你不怕他,他就沒轍了。”
5、領導當眾批評你:不是重視,是看你不順眼
村裡的小趙,以前總信領導的
“畫餅”。
有次領導當著所有人的麵批評他,說
“小批評小進步,大批評大進步,我這是為了你好”,他還真以為領導重視他,想培養他,傻乎乎地繼續拚命乾活。
結果後來他才知道,領導其實一直看他不順眼,批評他就是想讓他難堪,最後還把他辭退了。而村裡的小王,有次因為工作失誤,領導私下找他談話,批評了他,還幫他分析問題,教他怎麼改進。
後來小王越來越受領導重視,還被提拔成了部門主管。老支書跟小趙說:“彆聽領導那些‘批評就是進步’的廢話。如果領導當著所有人的麵批評你,那肯定是看你不順眼,你得好好想想自己哪裡做得不到位,或者是不是得罪領導了。
但如果是私下批評你,那纔是真的重視你、關愛你、想培養你的表現,怕你在眾人麵前丟臉,還幫你改正錯誤。”
小趙聽了,才明白自己以前有多傻。
後來再遇到領導批評,他就知道該怎麼判斷了。他說:“以前總被領導的話騙,現在才知道,當眾批評和私下批評,差彆太大了。”
6、男女之間,沒有純友誼
村裡的小李,以前總覺得自己有個
“純友誼”
的異性閨蜜。
兩人天天聊天,一起吃飯、逛街,他總跟彆人說
“我們就是純朋友,沒彆的想法”。可後來,他的異性閨蜜有了男朋友,還偷偷跟他保持曖昧,最後被她男朋友發現了,找上門來跟小李哄了一場,把小李的名聲搞得一塌糊塗。
村裡的張嬸也說:“男女之間哪有什麼純友誼,都是自己騙自己的謊言。這東西主要看臉,越醜關係才能越純。如果你有個長得很帥或者很漂亮的異性閨蜜,出軌是遲早的事;
如果你的物件有這樣的異性閨蜜,趕緊分手,彆猶豫。”
有個鄰居不聽勸,跟長得很漂亮的異性閨蜜走得很近,結果慢慢動了心,跟自己的物件分了手,想跟異性閨蜜在一起,可異性閨蜜根本沒那個意思,最後他落得個雞飛蛋打,後悔都來不及。
張嬸說:“人性就是這樣,男女之間相處久了,很容易產生感情,尤其是長得好看的,更難保持純友誼。彆自欺欺人了,要麼保持距離,要麼就彆自欺欺人地說什麼純友誼。
”
7、職場裡,沒有真朋友
村裡的小芳,剛進工廠上班時,總想著
“交幾個職場朋友”。她掏心掏肺地跟同事分享自己的心事,幫同事加班、帶飯,以為這樣就能交到真心朋友。
可後來,工廠有個升職的機會,她和一個平時關係很好的同事都想爭取,那個同事為了升職,偷偷在領導麵前說她的壞話,還搶了她的工作成果,最後那個同事升職了,還跟她斷了來往。
老支書跟她說:“去上班就是為了賺錢,千萬彆腦袋一熱想著掏心掏肺交朋友。職場上的朋友,沒有利益牽扯的時候還行,一旦有了利益衝突,立馬就會翻臉不認人。
你要做的,就是彬彬有禮、保持熱情,但原則性的東西堅決不讓步,彆把職場當交友場。”
小芳聽了,慢慢改變了想法。不再跟同事掏心掏肺,隻保持表麵的友好,工作上兢兢業業,堅守自己的原則。
慢慢的,她沒再因為職場關係受傷,還憑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領導的認可,升職加薪了。小芳說:“以前太天真,以為職場能交到真心朋友,現在才知道,職場上隻有利益,沒有朋友。
”
8、悶頭做事的人,最容易被犧牲
村裡的趙叔,在鎮上的工廠上班,是出了名的
“老好人”。他悶頭做事,能力突出,從來不給領導添麻煩,同事有困難,他也總是主動幫忙。
可每次工廠有利益分配,比如發獎金、升職,都沒他的份;有一次工廠要裁員,領導第一個就想到了他,說
“他最懂事,不會哄事”。
趙叔很委屈,王大伯跟他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喝,這是千百年來的經驗總結。你以為你悶頭做事、不給領導添麻煩,領導就會記著你的好?
其實沒人會把你的利益放在心上。如果利益分攤不均,最先犧牲的一定是你這種老實、不給領導添麻煩的人。你可以非常能乾,但更重要的是你敢去要,敢於爭取自己的利益,纔有入局的可能性。
”
趙叔聽了,開始學著爭取自己的利益。他不再默默做事,有了成績就主動向領導彙報,遇到不公平的待遇就勇敢提出來。慢慢的,領導開始重視他,給他漲了工資,後來還提拔他當了小組長。
趙叔說:“以前總覺得隻要好好乾活,領導就會看在眼裡,現在才知道,悶頭做事的人,隻會被當成‘冤種’,敢於爭取,才能得到自己該得的。
”
9、沒有好處,不需要回報
村裡的小李,以前總覺得
“父母的愛是無私的”“朋友的好是不求回報的”。他心安理得地花父母的錢,接受朋友的幫助,從來沒想過回報。
可後來,他的父母老了,身體不好,需要他照顧的時候,他才發現,父母的愛其實是需要他以養老為代價的;他的朋友遇到困難,向他求助的時候,他才明白,朋友的好是需要他在關鍵時刻犧牲自己的利益去彌補的。
老支書跟他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好處是不需要回報的。父母的愛,是希望你將來能給他們養老送終;愛人的好,是希望你能用心照顧他、陪伴他;
朋友的好,是希望你在他需要的時候能伸出援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任何一種付出都是有理由的,彆心安理得地接受彆人的好,忘了回報。
”
小李聽了,開始學著回報。他定期給父母寄錢,抽時間回家照顧他們;朋友遇到困難,他主動幫忙。慢慢的,他和父母的關係更融洽了,和朋友的感情也更深厚了。
小李說:“以前太自私,隻知道接受,不知道回報。現在才知道,隻有懂得回報,才能擁有長久的感情。”
10、討厭的現在,源於不夠努力的曾經
村裡的張嬸,以前總愛
“後悔”。
她想找份好工作,卻發現自己沒文化、沒技能,隻能乾體力活,這才後悔上學的時候沒努力學習;她想好好照顧家人,卻發現自己身體不好,稍微乾點活就累得不行,這才後悔年輕的時候沒好好運動,荒廢了身體;
她想創業賺錢,卻發現自己沒經驗、沒人脈,隻能望而卻步,這才後悔以前沒多學點東西,積累點資源。老支書跟她說:“每一個你討厭的現在,都有一個不夠努力的曾經。
你現在過得不好,都是以前的自己不夠努力造成的。想要用英語提升工作的時候,才後悔上學沒努力;想要有精力照顧家人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曾經荒廢了運動。
這些都是不夠努力的曾經發出的求救訊號。但你也彆太難過,一切從現在開始都不晚,隻要你現在開始努力,未來就會越來越好。”
張嬸聽了,開始努力改變。
她報名參加了成人自考,慢慢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她堅持每天鍛煉,讓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好;她跟著村裡的能人學創業,積累經驗和人脈。
慢慢的,她的日子越來越好了,也不再後悔曾經的不夠努力了。張嬸說:“以前總活在後悔裡,現在才知道,與其後悔過去,不如努力現在。
隻要現在開始努力,一切都還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