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人性的那些事兒 > 第27章 被欺負了為啥不吭聲?日子得靠自己爭出來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人性的那些事兒 第27章 被欺負了為啥不吭聲?日子得靠自己爭出來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為什麼有些人明明被欺負了也不敢吭聲?他們難道不知道越退讓越痛苦嗎?這種性格真的改不了嗎?

大夥兒不妨琢磨琢磨,一個人活得像棵被霜打了的草,見誰都矮三分,真的是因為心眼好嗎?

當然不是。要是他真有那份善心,也該先把自己護得周全些,彆讓自個兒受委屈。

第一,關於主見

一個人不敢有自己的主意,骨子裡是缺了底氣,像沒根的浮萍,風一吹就晃。這底氣呢,一來是自己身上有彆人搶不走的能耐,二來,也得有幫襯著的人,形成個利益捆在一塊兒的小團體。

舉個例子,明朝的文官們為啥敢跟皇帝叫板,甚至跪在宮門外“死諫”?不是他們單個兒膽子比天還大,是他們背後站著一整個士大夫階層。皇帝能把一個官員貶到天涯海角,卻沒法把整個階層的利益訴求全推翻。那些文官敢說硬話,是因為他們的好處早跟同僚、門生、家族擰成了一股繩,形成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圈子,你動一個,就像捅了馬蜂窩,一群人都得跟你急。

那啥叫主見呢?主見不是孃胎裡帶來的本事,是在日子裡磨出來的生存技能。好多人以為“有主見”就得天生嗓門大、性子烈,其實不是那麼回事。

齊白石26歲前就是個木匠,雇主讓他雕龍他不敢刻鳳,讓他刻牡丹他不敢畫荷花,整天聽人使喚。直到有回偶然見了人畫畫,纔像被雷劈了似的,發現自己真正愛得是提筆蘸墨那股勁兒。他果斷扔了刨子鑿子,哪怕窮到靠賣畫換米,一天隻吃兩頓稀粥,也沒回頭。後來他說:“人得先弄明白自己不要啥,才能清楚該要啥。”

主見的本質,是把自己看得明明白白。就說買房吧,有人被中介忽悠得暈頭轉向,一會兒糾結戶型朝不朝南,一會兒操心學區好不好,最後稀裡糊塗買了個高價房,住進去才發現窗外對著垃圾場。而懂行的人呢,會先在紙上列清楚“必須滿足的條件”,比如“上班路上不能超過30分鐘”“得有個朝南的陽台養花”,再拿著這單子去篩房源,不符合的連看都不看。前者總怕彆人說自己傻,後者隻在乎自己住著舒坦不舒坦。

村裡的二柱子以前也是個沒主見的,娶媳婦聽爹孃的,種地聽鄰居的,連買個鋤頭都要問三遍人。後來他去城裡學了修車,成了鎮上唯一能修進口拖拉機的人,腰桿才硬起來。有人勸他“彆太較真,差不多就行”,他梗著脖子說:“我修的車,就得跑得穩當,不然出了岔子,砸的是我的招牌。”你看,有了彆人拿不走的本事,主見自然就長出來了。

第二,關於鬥爭

有人會問:“被人騎在脖子上欺負,都不吭聲,那不是更虧嗎?”道理誰都懂,可人的性子往往擰著來,偏要選那條看著省心其實更糟的路。

心理學上有個說法叫“損失厭惡”,意思是,人寧願忍著已經知道的疼,也不願冒點未知的險。就像你被同事搶了功勞,要是當場翻臉,可能就得跟他結仇,以後在單位被孤立;可要是忍了,至少表麵上還能過得去,每天見麵不用紅著臉。這種“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想法,看著挺理智,其實是覺得“彆讓人討厭我”比“保住自己的好處”更重要。

更要命的是,忍得多了就成了習慣,像《肖申克的救贖》裡的老布,在監獄裡待了大半輩子,出來後反倒受不了自由,覺得處處彆扭。當你習慣了用低頭妥協換安穩,那點“反抗的本事”就會慢慢生鏽,最後連爭取的勇氣都磨沒了,像被捆住的螞蚱,明明有腿,卻忘了咋蹦。

那咋才能扭轉呢?答案簡單得很:讓自己變成“有籌碼的人”,手裡得有彆人想要的東西,或者離了你不行的本事。

之前見過一個倉庫管理員,四十來歲,每天被上級呼來喝去,讓他搬箱子就不敢挪櫃子,連打掃衛生的阿姨都敢指揮他“把那堆廢紙收了”。後來他自己琢磨著學了erp係統,把倉庫裡的進出貨流程全弄成了數字台賬,掃碼就能查庫存,效率比以前高了三倍,連錯賬都幾乎沒了。半年後,老闆見了他都主動遞煙,說“老張啊,這倉庫離了你可真轉不動”。為啥?因為公司要是沒了他,就得重新用本子記賬,光核對就得累死半個人,損失太大了。

所以很多時候,日子過得舒坦不舒坦,根源在於“敢對自己負責”,出了事兒不躲,有好處敢要。

《莊子》裡講過個“畏影惡跡”的故事,說有個人怕自己的影子,討厭自己的腳印,就拚命往前跑,想把它們甩在身後,結果越跑越累,最後活活累死在路上。莊子笑話他:“你走到樹蔭底下,影子自然就沒了;停下來不走,腳印也不會再多,這都不懂,真是傻得冒泡!”

啥意思呢?好多人活得苦,就是因為總在“躲著自己”,不敢承認自己想要啥,也不敢麵對自己怕啥。《毛選》裡說,矛盾這東西是一直存在的,不是你閉上眼睛,它就沒了。沒彆的法子,隻能硬著頭皮麵對。等你真的跟它較上勁,想辦法解決了,就會發現,那些矛盾其實沒那麼可怕,就像攔路的石頭,搬開了就好,實在搬不動,繞過去也行,總比站在那兒哭強。

送大夥兒一句話:日子過得甜,是“爭”出來的,不是“讓”出來的。你看自然界,草原上的羚羊不會因為怕獅子就不跑了,它們反倒跑得更歡,練得一身好本事,讓獅子沒那麼容易追上。人也一樣,躲開衝突帶不來安寧,隻會招來更多欺負,像麵團似的,誰都想揉一把。

那些過得舒坦的人,未必天生就厲害,但他們一定明白兩個理:

好處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得自己伸手去接,甚至去搶,不然就被彆人拿光了;

臉麵不是彆人賞的,是自己掙的,你越軟,彆人越覺得你好欺負,你硬氣了,彆人反倒敬你三分。

就像村裡的老支書,年輕時總被人欺負,後來他領著大夥修水渠、種果樹,讓全村人都過上了好日子,誰見了都得喊聲“書記”,再也沒人敢拿他不當回事。你看,這就是把自己活成“有分量的人”,不用吵不用哄,彆人自然不敢輕慢。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