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那些事兒 第35章 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懂這 10 個實在理
咱活在這世上,總羨慕那些活得通透、走得順當的人,覺得他們天生就有本事。其實不是,他們不過是摸透了做人做事的門道,把日子過明白了。今天就跟大夥兒嘮嘮,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懂的10個實在理,都是從日子裡熬出來的真經驗,聽懂了,你也能少走不少彎路。
1掏心窩子的實在,比啥花招都管用
做人越實在,越沒人能擋得住你的路。真正有本事的人,根本不屑於玩那些勾心鬥角的伎倆——不是他們不會,是沒必要。當你實力足夠強,對人掏心窩子,在彆人看來就是天大的恩惠;可要是你實力不夠,在厲害人麵前,你那點小心思根本藏不住,就像透明人似的,這時候隻有實打實待人,纔是你唯一的機會。
村裡的老周以前在鎮上開五金店,剛開始沒生意,有人勸他“跟人耍點心眼,多算點錢”,可老周不樂意,總是實打實地給顧客推薦合適的東西,就算顧客隻買個幾毛錢的螺絲,他也會幫忙擰好。慢慢的,鎮上人都知道老周實在,都願意去他店裡買東西,後來他的店成了鎮上生意最好的五金店。老周說:“做人實在點,彆人纔信你,生意才能做長久。”
反觀村裡的小王,總愛跟人耍小聰明,賣菜的時候缺斤短兩,跟人合作的時候偷偷藏私,結果沒人願意跟他來往,最後隻能去城裡打工,混得越來越差。
2啥時候都把自己當“當家人”,彆總把自己當外人
所謂“主角思維”,就是不管在啥場合,都能像在自己家一樣自在,從主人的角度想事兒、做事兒。比如去參加個宴席,彆縮在角落裡不敢說話,要大大方方地跟人打招呼、認識新朋友,好吃的也彆客氣,該嘗嘗就嘗嘗;跟人聊天的時候,有想法就說出來,彆總憋著,讓彆人知道你的心思。這樣的人,往往能抓住更多機會。
鎮上的李老闆以前就是個普通的打工仔,有次公司組織聚餐,彆人都縮在座位上不敢說話,隻有李老闆主動跟老闆聊天,還提出了幾個改進工作的想法。老闆覺得他有想法、很大方,就把他調到了重要崗位,後來李老闆慢慢做到了經理的位置。李老闆說:“不管在啥場合,彆把自己當外人,把事兒當成自己的事兒,彆人才會看重你。”
反觀村裡的小芳,每次參加聚會都縮在角落裡,彆人跟她說話她也隻會點頭,有想法也不敢說,結果工作好幾年,還是個小職員,沒得到任何機會。
3要麼順著規矩走,要麼打破規矩找出路
有本事的人,腦子裡總想著“咋能把事兒辦成”,不會乖乖地守著彆人定的規矩過日子。要麼順著規矩找機會,把規矩用活,達成自己的目的;要麼就打破那些不合理的規矩,走出一條新路子。
就說大學裡吧,多數人都在乖乖地學習、考研、考證書,覺得這是唯一的出路,可總有一些人不按常理出牌。比如城裡的小周,上大學的時候沒跟著大家一起考研,而是在學校裡跑腿送外賣、幫同學代買東西,後來還開了個小超市,把同學的錢賺得盆滿缽滿。畢業的時候,彆人還在找工作,小周已經有了自己的事業,比那些考研的同學混得好多了。小周說:“彆總盯著彆人走的路,有時候打破規矩,才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4彆閒著,越折騰越有機會
有本事的人,從不會躺在舒適區裡不挪窩,他們總在琢磨“咋能過得更好”,不斷去嘗試新事物、學新本事、找新機會。要是你每天啥也不乾,就知道躺平擺爛,好事兒根本不會找上門來——日子是折騰出來的,隻有不斷嘗試,纔有可能抓住機會。
村裡的王大叔以前隻是個種地的,可他不滿足於隻種莊稼,總在琢磨新路子。他先是在地裡種果樹,後來又搞起了養殖,還在網上賣自家的農產品。慢慢的,他的日子越過越好,不僅蓋了新房,還買了車,成了村裡的致富帶頭人。王大叔說:“人不能閒著,越折騰越有勁兒,機會也越多。”
反觀村裡的小李,大學畢業後就回了家,每天除了玩手機就是睡覺,啥也不乾,日子過得越來越差,最後連自己都養不活,隻能靠父母接濟。
5跟人相處,彆讓人覺得不自在
真正有本事的人,不管跟誰打交道、一起做事,都能讓彆人覺得舒服。論想法,他們看得比你遠、想得比你透,不會跟你爭對錯、吵吵哄哄;論做人,他們情商高,知道啥話該說、啥話不該說,咋跟人相處才舒服,讓你從心裡佩服,心甘情願跟他們來往。
鎮上的老支書就是這樣的人,不管跟老人還是年輕人打交道,都能讓人家覺得舒服。跟老人聊天,他會聽人家講過去的事兒,不打斷、不反駁;跟年輕人聊天,他會跟人家聊新鮮事兒,不擺架子、不囉嗦。村裡不管誰有事兒,都願意找老支書幫忙,因為跟他相處,心裡踏實、舒服。
反觀村裡的張大叔,總愛跟人抬杠,不管彆人說啥,他都要反駁兩句,還總愛擺架子,覺得自己比彆人強,結果村裡沒人願意跟他來往,他自己也過得孤單。
6啥事兒都看開點,彆揪著不放
所謂從容,就是知道這世上除了生和死,其他事兒都不算啥,就像身上蹭破點皮,疼一陣就好了。沒有啥事兒是非做不可,也沒有啥事兒是一定不能做的,想通了這一點,你就不會慌慌張張、急急忙忙,慢慢就能養成從容的性子。
村裡的老陳以前總愛跟人著急,不管啥事兒都想馬上辦成,辦不成就上火。有次他種的麥子遭了災,他急得幾天沒睡著覺,後來村裡的老支書跟他說:“麥子沒了還能再種,身體垮了可就啥都沒了。”老陳這纔想通,慢慢變得從容起來,不管遇到啥事兒,都能沉住氣,日子也過得越來越順。
反觀村裡的小王,一點小事兒就著急上火,有次他兒子考試沒考好,他氣得把兒子打了一頓,結果父子倆的關係越來越差,兒子也越來越叛逆。
7彆總想著湊熱哄,能扛住沉默才厲害
有本事的人,從不會主動去湊熱哄、找話說,也不會在場麵尷尬的時候,急著開口緩解氣氛。他們對場麵有把控力,知道啥時候該說話、啥時候該閉嘴,不會主動去討好彆人,也不會隨便開口,就算場麵安靜得讓人尷尬,他們也能扛得住,這樣的人,才能鎮住場子,讓彆人佩服。
城裡的李老闆就是這樣的人,每次開會的時候,他從不會主動發言,總是先聽彆人說,等大家都說完了,他再慢慢說出自己的想法,每次都能說到點子上。要是沒人說話,場麵尷尬,他也能沉住氣,不會急著找話說,反而讓彆人覺得他很厲害、很沉穩。李老闆說:“有時候沉默比說話更有力量,能扛住沉默,才能把控場麵。”
反觀村裡的小張,每次跟人聊天,總怕場麵冷下來,不停地找話說,就算沒話也硬說,結果讓人覺得很尷尬,彆人也不願意跟他聊天。
8彆自己感動自己,要盯著目標乾
有本事的人,從不會讓自己的情緒影響做事,會儘量控製自己的感情,也不會靠假裝努力來騙自己、感動自己。他們心裡清楚自己想要啥,為了達到目標,會踏踏實實去做,不管過程多苦多累,都不會在乎,隻會盯著結果往前走。
城裡的小周以前總愛假裝努力,每天背著書包去圖書館,可在圖書館裡不是玩手機就是睡覺,到了晚上還發朋友圈說“今天又努力了一天”,自己感動得不行,可成績一點沒進步。後來他想通了,不再假裝努力,而是踏踏實實學習,每天製定計劃,完成了才休息,慢慢的,他的成績越來越好,最後考上了理想的大學。小周說:“彆自己騙自己,隻有實實在在朝著目標乾,纔能有結果。”
9會誇人,比送啥禮都管用
有本事的人都知道,誇人是最劃算的社交方式——不用花啥錢,還能讓人開心,有時候比送貴重的禮物還管用。人都喜歡被彆人認可、被彆人誇,你要是能順著這個性子,多誇誇彆人,就算再難打交道的人,也能跟你處好關係。
村裡的王嬸就特彆會誇人,見了鄰居家的媳婦,就誇“你這衣服真好看,顯得你真年輕”;見了鄰居家的孩子,就誇“這孩子真聰明,將來肯定有出息”。慢慢的,村裡沒人不喜歡王嬸,有啥好事也都願意跟王嬸分享。王嬸說:“誇人又不費啥勁,還能讓人開心,何樂而不為呢?”
反觀村裡的張大叔,總愛挑彆人的毛病,見了誰都愛說“你這事兒做得不對”“你這人真沒本事”,結果村裡沒人願意跟他來往,他自己也過得不開心。
10彆等機會,要主動找機會
有本事的人,從不會等著機會來找自己,而是會主動去搶、去爭。在他們眼裡,等著機會就是等死,隻有主動出擊,纔有可能抓住機會。不管想要啥,就算覺得很難得到,他們也會想儘辦法去嘗試,不會輕易放棄。
城裡的小李以前在一家小公司上班,覺得沒前途,可他沒等著公司給機會,而是主動去外麵找。他利用業餘時間學習新技能,還主動去跟大公司的人打交道,慢慢積累資源。後來有個大公司招人,他主動去應聘,憑借自己的本事和積累的資源,成功入職,現在過得比以前好太多了。小李說:“機會不會主動來找你,隻有你主動去找它,纔有可能抓住它。”
反觀村裡的小王,總等著機會來找自己,每天在家躺著,說“等有好機會了我再去乾”,結果機會沒等來,日子過得越來越差,最後隻能靠父母接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