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古代,從搶山神嬌妻開始崛起 第252章 尖刀
-
善於打仗的將軍,都明白一個道理:8000人到10000人,纔是戰爭中最好發揮的建製單元!
它就像是一把尖刀一樣,靈活自如,鋒利無比,可以直接插進敵軍的心臟裡!
有點時候,不同的建製單元,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十萬人一起壓上,那種感覺更像是重錘,猛砸對方,直接把對方給砸扁!
看似威猛,實際上也有短板!
那就是這十萬人作為主帥而言,你要能夠統籌的駕馭靈活,讓他們該乾啥乾啥?
不然,就是一盤散沙的衝上去,跟打群架差不多!
打仗,最要緊的是配合,是多兵種協作,讓戰鬥力實現最優解。
如果隻是憑藉人海戰術的往前衝,很容易被敵軍給分割成不同的單元,然後一一的擊破,從而限製全域性!
很多人會說,那之前操練好不就行了,10萬人,殺進去後,該乾啥乾啥,準確的執行命令就好!
然而,戰場這個東西,一向是隨機應變的!
你一開始設定好的東西,到了戰場上,不見得就實用,甚至有可能會產生顛覆性的副作用!
就像北宋的軍隊!
在人們的印象中,北宋的軍隊一直被視為弱雞。
曾經的強漢盛唐的大軍,到了宋這個朝代,簡直跟個娘們兒一樣,誰也打不過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並不是說,宋朝人的戰鬥力就弱,宋朝的武德虧欠!
實在是由於製度造成的缺憾!
宋朝的將領到了陣前以後,是冇有臨時指揮權的,一切都要聽監軍的號令!
而監軍的號令,都是根據皇帝一開始就在大本營製定好的作戰方略。
在製定作戰方略的時候,皇帝跟一群軍事家們,肯定把各種情況都給考慮進去了後,然後製定出了諸多版本交給前方的將領,讓他們按照製定好的“章程”打!
之所以要這樣,就是怕將軍心生異心,突然造反!
畢竟,宋朝的皇帝就是靠武將黃袍加身,欺負孤兒寡母得的天下,所以他們特彆害怕曆史會重演!
而且,這樣“計劃經濟”的操作,是一些最有智慧的人,一開始就製定好的“作業指導書”,你們根據它乾就行
這些都是專家的意見,肯定比你一個普通的將領要有遠見!
但問題是打仗並不是生產。
生產一個東西,你用這種方法或許真的管用,批量生產,實現了標準化,可以確保產品質量。
但戰場是隨機應變的,縱然“專家們”在後方商量的再好。
到了戰場上,情況一變,不懂軍事的監軍還要按照既定的計劃打仗,那你不失敗誰失敗呢!
明明知道這樣是短板。
但為了限製武將的權力,宋朝統治者還是這麼做那最後的失敗,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其實,指揮十萬大軍一窩蜂的衝上去,也存在類似的問題!
在戰場上,人們都殺紅眼了。
哪裡顧得上聽從主帥的靈活智慧?
十萬人,那相當於一個小縣城的人!聚集在一起,冇有擴音喇叭,冇有對講機,很容易出亂子!
所以,不是名將,不是老部隊不會直接指揮十萬人一窩蜂的衝上去!
但八千人就不一樣了
江明把他們五個人分為一組,這五個人都可以變換成不同的陣法類型,應對各種突發事件,觀察主帥將領的時候也非常的清晰,該殺就殺,該撤就撤,該插入就插入靈活改變戰法!
可能是8000人少一點!
但它作為尖刀的優勢,是重錘無法比的!
江明率領著八千人像是一把鋼刀,狠狠的插進了撒黑罕大軍的後營裡。
這個時間點,所有人不說都睡著了吧,但最起碼都是一天之內人最虛弱的時候!
江明率領的將士們,每個人手裡拿著根將長矛改造成的月牙戟,專門割敵軍的喉嚨,然後往帳篷上澆灌油汁,用火點燃
這麼做,就是為了提醒撒黑罕前方的大軍,後營出亂子了,好製造緊張的氣氛!讓敵軍徹底的亂起來!
這一招果然管用!
江明的八千人殺進敵營後,砍瓜切菜的屠戮著北匈奴人累了一天的士兵,然後放火後迅速的轉移殺出,轉移方向,又從側翼殺進來!
如此這般操作,是為了讓敵軍以為,後方還在打仗呢,側翼又有敵軍來了將恐慌的氣氛抬升到最大!
這些北匈奴的士兵們徹底被搞蒙了!
根本分不清到底哪個方向纔是敵軍的主力
夜晚時分,光線昏暗,他們相互踩踏,亂成了一團!
而江明在充分的製造完混亂後,直接朝著撒黑罕的主帥大帳殺去!
這老話說得好,擒賊先擒王,隻要能夠殺了撒黑罕,那這場戰爭直接就可以終結了!
然而,江明還是事情給想得簡單了!
這撒黑罕,一向是以狡猾著稱。
他從來不在主帥營帳裡睡覺
住在他主帥營帳裡的,都是北匈奴這個帝國最矯健的勇士,全都是武功高手!
說白了,這就是一個陷阱:誰想偷襲單於,碰到的,都將是最硬的拳頭!
實際上,作為匈奴人他們自己人除了單於的親信以外,他們也不知道今天晚上主帥在哪裡過夜?
或許是在某個士兵的營帳中?
或許是在守夜的崗哨裡
撒黑罕正是利用這種方式,最大程度上的保證了自己的生命安全!
當江明的大軍殺到了撒黑罕的主帥大營時,立刻一直精銳部隊從營帳裡頭殺了出來!
他們身手不凡,直接乾掉了江明身邊十幾個精銳的貼身心腹!
這讓江明心疼至極,揮舞著手裡的長矛跟這些人戰鬥在一處遠的拿弩射,近得拿矛刺,陷入了焦灼的惡戰中!
而與此同時,趙庸按照江明吩咐的,看見對方主帥大帳已經亂做一團了,直接打開城門,十萬大軍直接壓了上去,跟匈奴人的主力血戰在了一起!
原來的守城戰,成了野戰
雙方都不服氣,看不起對方,也讓這場戰爭的慘烈程度達到了白熱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