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古代,已經瘋了 第106章 大結局 今日的金鑾…
大結局
今日的金鑾……
今日的金鑾殿像極了南門的菜市場,
吵吵嚷嚷不絕於耳。
坐在上首的劉裕,神色平靜道:“君無戲言,看各位如此惦記寡人後宮,
寡人禮尚往來也正好合各位心意。”
底下的臣子炸了鍋。
似乎是覺得這刺激不夠,
劉裕繼續道:“諸位為大周子嗣繁衍之事殫精竭慮,實為肱骨之臣,
隻是目前賞賜暫時就這麼多,若是各位還有閒心來管寡人家事,南麵經了這次戰事,多了不少寡婦——”
“這些人,寡人會派人經得她們同意,到時候若是分到哪位大人府上,一定得好好待之,
莫要負了寡人心意。”
底下的大臣露出一副被雷劈的模樣。
“退朝——”
“陛下不可啊!”
“陛下!陛下——”
……
且不說這些陡然進了高門的青樓女子如何高興,
就是礙著陛下的麵子,
這些世家官員也不敢真拿她們怎麼樣。
更何況一個臣子配了好幾名妾室,
幾個人團結一心,倒是擾得不少臣子後院起火,
鬨得不可開交。
再也沒有人敢提秀女的事了。
實在是一把年紀,
娶了一堆青樓女子被人恥笑不說,
還被編成了可笑的話本四處傳揚,
這些老臣中甚至有氣出病來的,更絕的是,陛下直接以‘身體年邁,
準予回家休養’為由,選了新人頂替了位置。
自劉裕執掌國事後,大周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
提拔寒門,
改善吏治,鼓勵農桑,短短數年,大周竟是出現了罕見的繁榮昌盛,潛力甚至超越了諸國,因此也吸引了更多的有纔有誌之士前來,大周進入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期。
雍城正華街。
趙知靜罩了個帷幕,穿著樸素地擠在人群裡,正在看街邊的雜耍,說著他國口音的表演者帶著猴子在討賞,趙知靜正要丟一把銅錢,身邊忽然有人丟了錠銀子,惹得那他國人用彆扭的嗓音說著大周話:
“多謝貴人!”
“多謝貴人!”
趙知靜偏頭一看,居然是安順府的薑蘭。
今日的薑蘭穿著依然張揚,石榴紅的曳地襦裙配湖青色的上裳,費勁巴拉地提著裙擺在人群裡穿梭,也不怕被人擠掉了裙子,趙知靜不欲與她走在一起,帶著夏荷鑽出了人群。
薑蘭眼尖,也提著裙擺急匆匆退出來。
走到一處僻靜的巷子,趙知靜主仆才停了下來,不虞道:“你跟著我們乾什麼?”
‘呼呼呼’薑蘭艱難地停了下來,大喘了幾口氣,才道;“娘娘,您微服私訪,關心百姓是好事,可怎麼不帶侍衛呢?現在的雍城人也太多了,還有不少外麵的尖細。”
薑蘭眨巴了下眼睛,做出一副溫良無害的樣子道:“要不,娘娘,我陪在您身邊,有什麼事,小女還可以為您擋一擋?”
“就你?”趙知靜嫌棄地瞥了她一眼,隨即揚起手拍了拍。
掌聲後,巷子周圍忽然冒出了許多宮裡的侍衛,都穿著樸素,混在人群裡都找不出來的架勢,
薑蘭尷尬地笑了笑,道:“陛下還真是,這麼不放心您。”
這哪裡是不放心,簡直是怕她跑了的架勢,安排了這麼多人,趙知靜不欲與薑蘭糾纏,今日可是她好不容易爭取出來的放風機會,可不能浪費在薑蘭身上。
“好了,本宮還有事,你自己離開吧。”
趙知靜說完就帶著人走了,薑蘭猶豫了翻,提著裙擺又追了上來。
“娘娘,您等等我!”
“閉嘴!”
“你要不要拿個喇叭喊啊你!”
趙知靜甩不掉這狗皮膏藥,隻得尋了處茶坊的二樓,倚窗而坐,品一品茶的間歇,順便聽聽薑蘭要說個什麼子醜寅卯來。
沒想到薑蘭憋了半天,忽然說起了齊王妃,趙知靜不耐煩聽,直接打斷道:
“你再說這些無用的,就直接滾蛋。”
“娘娘,小女知道您素來是個恩怨分明的性子,”趙知靜剛抿了一口茶水,薑蘭又見機地給倒上,嘴巴跟抹了蜜一樣:“就是您這樣獨特的性子,才能獨得陛下的愛意,後宮唯您一人,這普天之下哪個女子不羨慕?”
“隻是那齊王妃,實在是可惡,素來與您不合不說,居然還攛掇齊王向陛下建議,廣納後宮,心思過於惡毒。”
趙知靜敲了敲茶杯的杯壁。
“陛下不是已經賞了齊王府好幾個妙齡女子麼,據說曾經還是幾大青樓的頭牌,這幾日齊王府熱鬨得很,你該知道的。”
薑蘭聞言,微笑著又給趙知靜添了茶水:“小女自然知道,隻是齊王妃自持身份,那些青樓女子雖然鬨得歡,卻並不能把齊王妃怎麼樣的,小女這裡正好有一法子,可以幫娘娘出一口惡氣。”
趙知靜擺擺手,示意薑蘭繼續說。
薑蘭笑得像個狐貍,很有幾分狡詐的樣子。
“娘娘,不若您向外人透露一句:‘安順府的薑蘭與齊王府的劉懿郡王,有幾分般配。’娘娘覺得如何?”
趙知靜一口茶水噴在薑蘭身上。
薑蘭若無其事地擦去臉上的茶水,淡定地又給趙知靜添了茶。
“你,你又想故事重演?你還記得奉國寺後山,那位給你批了貴命的玄空麼?你這是又把主意打到了我身上啊。”
“這大周,這雍城,誰說話的份量能趕上您?”
趙知靜不同意道:“你彆一天天琢磨這些陰招,好好的讓你母親給你挑個老實的是正理。”
“小女可不要老實人,我這樣的性子,還是留在高門大院裡纔好,”薑蘭說著,幽怨地看了眼趙知靜,“娘娘,礙於從前的傳言,這雍城裡哪門世家敢娶我?”
“娘娘,我都十九了,您就憐憫憐憫我吧——”
“你這主意打的,這是要齊王妃的命根子啊。”趙知靜搖搖頭道。
薑蘭倒是很放得開,把自己心思全部剖析給趙知靜聽:“娘娘,這人選小女也不是隨便找的,我可是把整個雍城的公子都算了翻,按年齡來算,劉懿與我十分合適。”
“誰叫他不願被人束縛,婚事拖了這麼多年呢?”薑蘭大言不慚道,“說不得就是在等小女呢,他與我合該是天作良緣!”
“……”
趙知靜主仆兩瞠目結舌地看著薑蘭。
這人可真無恥啊!
“這種缺德事,我不乾。”
“娘娘——”
趙知靜帶著夏荷趕緊走了,卻沒想到,薑蘭一如既往的大膽,直接讓人放出訊息,大周皇後言談兩人姻緣合適的話,一夜之間小道訊息滿天飛。
想想也是,這位當初為了太子妃的位置,可是花了大半家財在玄空身上,隻是為了那虛無縹緲的結果。
“娘娘,齊王妃又來了,”春華一臉無奈道,“現在就在外麵等著呢,說是您要是再不召見她,就要一頭撞死在您宮殿門口。”
趙知靜壓了壓青筋直跳的腦門。
“跟她說,本宮並沒有傳出那樣的訊息!”
“娘娘,齊王妃她不信呐。”
齊王妃三天兩頭地來後宮,某一日被劉裕知道了,不僅大發雷霆地罰了宮裡的一眾侍衛,還招來齊王父子,大罵了一通,說話那個難聽,直言齊王妃是悍婦。
齊王父子走的時候,還愁眉苦臉地帶了道懿旨走。
那道賜婚的懿旨拿回去,齊王妃當即就暈了,她後悔呀,要是不去後宮鬨,陛下也不會管這些狗屁倒灶的事兒,那流言儘管傳得再激烈,隻要自己不同意,那薑蘭就休想入府。
結果一招錯步步錯,惹怒了陛下的後果,很嚴重。
某日,向來兢兢業業的陛下忽然缺席了早朝。
皇後的椒房殿裡,伺候的宮女太監精神十分緊繃,屋子裡不時傳來中期十足的喝罵聲。
“娘娘,就讓陛下出去吧,陛下留在產房不合適。”接生的嬤嬤不敢勸陛下,勸了也沒用,隻好苦苦勸慰皇後娘娘,這宮裡的人都知道,陛下隻聽皇後娘孃的話。
沒想到趙知靜率先反對:“就讓他在這兒!我要是難產了也正好讓他知道,要是以後敢娶新的妻,睡我的屋,打我的兒,我做鬼都不會放過他!”
眾人:“……”
劉裕臉色緊繃,細看眼裡比平常帶了幾分水意,道:“知知,彆說胡話,寡人不想聽,要是你肚子裡的畜牲,敢讓你不好,寡人一定掐死他!”
眾人:“……”
陛下啊,您話裡的,那肚子裡的‘畜牲’是您自己的孩子啊。
趙知靜狠狠瞪了眼劉裕,罵道:“露出那副哭喪樣乾什麼!我還沒死呢!”
“知知彆怕,寡人守著你,誰都不能帶你離開寡人身邊。”劉裕緊緊握著趙知靜的手,聲音都有些哽嚥了。
“說了彆皺眉!彆皺眉!”趙知靜躺在床上,一點虛弱的樣子都沒有,她惡狠狠道:“我要生個比你還好看的,你給我表情正常點,我要看著你生!”
眾人:“……”
是怎樣兵荒馬亂不說,反正他們大周的帝後是有點特殊在身上的。
多年以後,大周的繁榮已經超越了諸國。
趙知靜一家子穿著便服行走在雍城的街道上,目之所及,人流如織,車馬來往,沿街的店鋪裡滿滿都是人,大周以一種包容的姿態麵對諸國,商業發展十分昌隆,整個雍城被世人尊稱為‘大都’,意為中原第一的城池。
“來看看,來瞧瞧,皇後娘娘最愛吃的椒麻雞,好吃的呐~”
“娘娘親自點評過的羊肉羹,鮮得很呐~”
“各位進來瞧瞧,我家可有皇後娘娘最愛吃的黃金糕~”
小太子被他父皇牽著,跌跌撞撞地走著,人雖小,卻時刻擺著一副小大人的樣子,他聽著耳邊的叫喊,有些困惑道:“母——娘,娘把這條街的東西都嘗過了嗎?”
趙知靜也不聾啊,她一臉黑線地看著眾商家打著她的招牌賣東西。
“娘每天要照顧你,哪裡有時間天天出來?”
小太子嘴巴動了動,有心想說:母後,您天天說照顧兒子,可您跟父皇將兒子交給太傅,大多時間兒子連您麵都見不著呢。
“娘,這可是欺詐百姓了,父——爹爹不管管麼?”小太子眨巴著大眼睛擡頭看他爹。
“世間諸事,豈能事事上心?”劉裕道。
趙知靜看了眼蒙圈的兒子,敷衍道:“彆想那麼多,等你長大了就知道了。”
小太子無奈地看了眼自家母後,這是這個月母後說的第十一次這樣的話了,他到底什麼時候才能長大呢?
每次出宮,趙知靜都很興奮,她四處瞧著,什麼犄角旮遝都要去看一眼,表現得一副沒見過世麵的鄉下人模樣,她隻看又不買,還不時擋了彆人的路,惹得一眾攤販紛紛翻白眼。
“你這商販好生無禮,我會武功的,小心姑奶奶給你一劍!”
耳邊忽然傳來一道似乎有些熟悉的聲音,趙知靜擡頭望去,那背影,像極了記憶中那位明媚的女子。
“婉兒?”
趙知靜朝著遠處跑過去,四處張望,那道熟悉的背影,就如同指尖的流水一般,消失了就再也不見。不多時,劉裕牽著孩子走到趙知靜身邊,問道:“你看見誰了?”
“沒誰啊,看錯了。”趙知靜有些失落道。
“娘,是風車!”小太子踮起腳,指著一處攤販道:“娘,不用花您的錢,兒子存在您那裡的錢,這次就用兒子的錢吧!”
“知道了,知道了。”趙知靜朝另一個方向走去。
大周九年,大靖、大週二國戰亂起。
大週一十二年,大周軍隊大獲全勝,由鎮北侯率領的部隊,攻下大靖一半的江山。
大週一十五年,大靖滅國,國都郾城改名安城,曾經雄霸一方的大靖徹底納入大周版圖。
後世有史書言:大周元後趙知靜,改革農具,助力農桑,打擊土地兼並,農業得到全力發展,糧食盈滿糧倉,大周軍隊再也沒缺過糧草。
元後鼓勵商業,破除賤籍地位,消除人們成見,打通海外通商要道,大周商業進入前所未有的發展階段,引得萬朝來賀,後世有學者言,此時期可以稱為最早的資本主義萌芽時期。
元後大興土木,改善基建,注重工部長遠發展,大周成為科技發展最快的封建王朝。
大周國祚,享年五百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