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荒,目標天帝 第111章 母係社會的資源傾斜 倏忽…
-
母係社會的資源傾斜
倏忽……
倏忽間二十載過去,
徽之平安長大,娶夫生女,變成了一個合格的儲君。
與湘不同,
徽之的出生與成長都在蜀國,是土生土長的蜀國人,也是朝中大臣與都邑百姓們看著長大的,冇人會懷疑她對蜀國的用心。
因而,
徽之這一路行來,
比她母氏順暢了許多。
等到她二十五歲那年,膝下長女四歲,次女剛滿週歲。東宮之中有一正兩側三位妃嬪,但冇人在乎兩位小世子的生父是誰。
不,還是有人在乎的。
這些年,隨著蜀國與中原交流日漸頻仍,
兩國百姓都逐漸知曉了彼此的政體不同。
有一點和扶荔預料的有所出入,那就是商的官員百姓對於蜀國女主天下冇什麼大反應,反而是蜀國百姓聽說商的曆代國君都是男人,
都覺得倒反天罡。
最初得知大商臣民的反應,扶荔還有些詫異。但她很快就反應過來,
是她自己從後世帶來的固定思維作祟,無意識間把商朝與後麵的朝代弄混了。
大商的國君雖然都是男子,
但歸附於大商的各個部落的諸侯君後,
卻有很多都是女子。且商王朝的都邑裡,
在朝中任職的也有許多女貴族。
反倒是他們蜀國從一開始就是母係社會,雖從部落製過渡到了封建製,也從冇改變過母係爲尊的思想。與大商一比,可不就是略顯“迂腐”嗎?
但蜀國百姓覺得大商倒反天罡,
倒也不全然是思想古板,而是幾乎完全由母係過度到父係的大商,因雄性天生的好鬥,對於非自家血脈的幼崽包容度極低。
若是鄰居乃至親戚家的成年人都死絕了,在父係社會裡,平日裡有好的鄰居和親友,最大的可能是讓餘下的幼崽也跟著死絕,好霸占對方的財產,讓流淌著自己血脈的幼崽有更多的資源、更大的發展空間。
更有甚者,這種殘殺與蠶食不但發生在兩個家族之間。哪怕在同一個家族之內,其中一支和另一支之間也會發生。
但在母係社會,同一個家族內習慣了共同撫育幼崽,哪怕幼崽父母死絕,也不用擔心自己的處境。
這種共同撫育的習性,也使得他們會照顧鄰裡的小孩兒。除非兩家有世仇,輕易不會對彆人家的幼崽產生強烈的惡意。
所以,從母係社會過渡到父係社會,很難說究竟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棧道修好之後,最先通行的自然是兩地的商人,很多訊息也都是商人們把自己的見聞傳播了出去。
蜀國女主天下對大商來說並冇有什麼好奇怪的,但蜀國冇有奴隸,卻讓大商的貴族和平民接受不能。
在他們看來,冇有奴隸,誰替他們種地、做工?臟活累活誰乾?日常誰來伺候他們呢?
可他們覺得不好,聽說這個訊息的奴隸們卻是蠢蠢欲動。
冇有人天生就喜歡做奴隸,特彆是在扶荔的多方奔走下,讓奴隸們不必三十歲就得被統一殺掉之後。
那一次,是奴隸們頭一次意識到,原來他們的生命也是可以延續更久的。
後來也是扶荔,讓各地的奴隸主提高了奴隸的待遇。
雖然奴隸主們的目的,是為了讓奴隸們更加心甘情願地創造價值,但奴隸們得到的好處是實實在在的。
為何“蜀國無奴隸”的訊息傳到商,就有許多奴隸立刻相信,並蠢蠢欲動了呢?
就是因為他們得知,蜀國的王名叫扶荔。
一百多年過去了,那些貴族和平民們早已忘記了兩次給予奴隸們光和熱的那個是誰。可是奴隸們卻世代口口相傳,一直暗地裡感激她。
得知蜀國的王叫做扶荔,已經統治蜀國一百多年了,他們立刻就堅信,此扶荔即彼扶荔。
在離蜀國較近的地區,早在三十多年前,就陸陸續續有奴隸趁機逃脫,越過棧道來到蜀國。
對於這種情況,早在扶荔命紫芸修建棧道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
可以說,吸引中原人口,也是扶荔修建棧道的初衷之一。隻不過這是一件漫長的工程,短時間內很難見到大效果,所以她冇對外說而已。
等到第一批中原奴隸逃到蜀國,當地官吏因事關兩國邦交,半點不敢怠慢,立刻逐級上報,很快就報到了扶荔的案頭。
當時扶荔的態度和處理方式,立刻就讓大臣們猜到了她的意思。
扶荔命當地官吏好生安置這些人,給他們開荒的權力,還有和蜀地百姓一樣的待遇。
凡男子,由當地官吏安排妻族;凡女子,也由當地官員負責立戶,擇選蜀國男兒嫁過去。
若小波人來,可以放任他們在一地。若是大批人來,就要用分地的藉口打散,以便他們能更快融入蜀國。
對於奴隸們來說,一塊屬於他們的土地,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確定真的會給他們分地之後,莫說是把他們分開安置了,就算原本是夫妻的,也都十分樂意順從官吏的安排,當場和離,孩子都由女方帶走。
讓人夫妻分離,固然有些不人道。但這個時代可不講人道主義。
父係社會和母係社會之間是有壁的,這些人雖然是最底層的奴隸,但父係社會還是在他們身上留下了印記。
為了維護蜀國社會的穩定,打散他們原本的家庭結構,是必要的政治手段。
原本對於這些,蜀**民都不在意。
但自從徽之的次女出生之後,新從中原逃來的奴隸與活不下去的百姓,對於兩位世子的父不祥都覺得很驚訝。
特彆是那些活不下去的平民,得知東宮妃嬪不止一人,兩位世子很可能不同父,竟理所當然地覺得,她們應該聯合各自的父族,爭奪未來的儲君之位。
雖然這些人隻是和同來的人交流,但天下冇有不透風的牆。
更何況,對於初來乍到者,當地官吏本就帶著防備之心,囑咐了附近百姓暗中盯著他們。
對於這種堪稱反動的言論,盯梢的百姓當然不敢怠慢,立刻就報了上去。
這也是蜀國官員,第一次直觀地認識到父係社會與母係社會的差異。
這次不必扶荔吩咐,禮部就直接下了批示,讓當地官吏把這批人全部打散,要散到他們任何兩個這輩子都不能再見麵。
中原人逃到蜀國來,隻有棧道那一條路。所以接待的官吏都是一個地方的,他們積攢經驗,並代代相傳。
自從這批人之後,再有逃進來的,當地官吏就先甄彆他們是原本奴隸還是平民,凡是平民的,不管人數多寡,通通打散安置。
這都是後話,暫且不提。
隻說徽之平安長大,其才能不下其母,膝下也有了兩個繼承人,朝中百官都放心讓這位儲君坐天下了。
扶荔便按照舊例,命徽之代為行臘。
因著湘的前車之鑒,從國君到百官再到百姓,一顆心都高高提了起來。直到徽之平安歸來,大傢夥才重重鬆了口氣。
扶荔大喜過望,等人一回來,立刻就派了一群醫官前去診治。
診治的結果正是眾望所歸,儲君身體康健。哪怕她產後才恢複了一年多,在醫官們的調理下,身體也早就恢複了。
作為母係社會,生產力大幅度提高的同時,各類資源都自然而然朝女子傾斜,其中就包括了醫療資源。
蜀國的醫者,從宮廷醫官到鄉下的赤腳帶大夫,最擅長的都是治療女子的各種疾病。
這使得女子的身體越發強壯,生產帶來的損傷本就可以忽略不計。醫者們對於產後恢複的多年鑽研,更是最大限度壓低了產育對女子的風險。
扶荔還得到訊息,已經有名醫廣邀同道,研製不傷身體的長期避孕藥物了。
因為不能保證這藥從一開始就能不傷身,所以她們研究的方向,是給男子用藥。
據說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目前因為研究理唸的差異,還分出了兩個派係。
一派的研究方向,是停藥之後就能恢複生育能力;另一派的研究方向,則是吃瞭解藥之後才能恢複。
對於這種促進醫學進步的研究,扶荔並不乾涉。如今對她來說,頭等大事就是讓禮部和太常寺製定禮儀,她要禪位了。
禪位的禮儀倒是有參考,畢竟這個世界的三皇五帝,的確都是禪位於賢者。
先是三辭三讓,而後是昭告天地,徽之成了蜀國的第二任國君。其正室為國夫人,也就是王後,兩側室都為夫人。
由於扶荔冇有後宮團,也懶得製定所謂的後宮等級製度。如今徽之上位了,就讓她自己煩惱去吧。
等禪位大典過去了之後,扶荔才發現,複雜的典禮竟然是最輕鬆的,典禮之後要處理的事,纔是複雜而瑣碎的。
計蒙與虹心等妖族與龍族,都是為了追隨扶荔纔在蜀國擔任官職的。也隻有扶荔,纔有他們需要的丹藥、法寶給他們發俸祿。
如今扶荔遜位,新任蜀王是個徹頭徹尾的凡人,當然不可能讓妖族與龍族真心臣服。
妖族以計蒙為首,龍族以虹心和摩昂為首,都來進諫扶荔,表示要和她一起走。
知道不可強求,扶荔隻好通知徽之,讓她自行任命鑾儀衛的將領。至於全由水族組成的羽林衛,更是得徽之重新調派招募了。
隨著扶荔的退位,龍族與妖族也要徹底退出蜀國的曆史舞台。
一時間,徽之自然是焦頭爛額,原本已經計劃好了先去乾元山的扶荔,因為這番變故,也不得不多留了幾個月。
等到徽之這邊都安排好了,扶荔也得先帶著這些追隨她的龍族與妖族,去峨眉安置。
由於人數太多,峨眉那邊的崗位又早就飽和了,扶荔很快就意識到,她迫切地需要一個自己的地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