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人在洪荒,目標天帝 > 第203章 嬴政拿捏呂不韋 嬴政對蜀…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人在洪荒,目標天帝 第203章 嬴政拿捏呂不韋 嬴政對蜀…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嬴政拿捏呂不韋

嬴政對蜀……

嬴政對蜀國的瞭解,

都來自於扶荔夫婦和戴璿二人。他主要就是瞭解政體、民生、經濟和軍事。

關於蜀國的科舉製度,他聽扶荔說過一次就很感興趣,後來又詳細詢問了戴璿和鄭措,

覺得這是徹底掀翻中原世卿世祿製度的絕妙好棋。

自從孔夫子推行“有教無類”以來,讀書就不再是王族世家的專屬,許多家有餘財的,都會讓子弟拜入百家讀書。

隻是中原七國對於用人,

仍舊是世家子弟為主。那些出身不好的有才之士,

想要出頭難上加難。

七國之中,秦國的環境最為友好,可從各國西進的人才,也免不了被秦國公室針對。

嬴政有心引入蜀國的科舉製度,卻對蜀國基礎教育的能量一無所知,自然也猜不出呂不韋在蜀國的遭遇。

隻不過,

呂不韋口中的“蜀中戰亂,不可久居”,嬴政是一個字也不信。

這個以“奇貨可居”聞名天下的商人,

怎麼可能經不起戰亂的風險?以呂不韋的為人,他該是富貴險中求纔對。

他之所以離開蜀國,

嬴政推測,八成是在那裡得罪人了。

不過,

嬴政也冇準備拆穿他,

他還要用呂不韋,

讓呂不韋頂在前麵衝鋒陷陣,他在後麵觀察調控,在秦國試行科舉。

於是,嬴政對呂不韋說了一句極有誘惑力的話:“相邦既見識過蜀國樂土,

有冇有想過把中原也變成那樣的樂土?”

呂不韋立刻就領悟了嬴政的意思,眼中爆發出強烈的光芒,那是渴望,是嚮往。

他已經預料到了,如果科舉製度在他手中推行開來,他必定能名流千古,比聚集百家編一部書可厲害多了。

“大王可是有意改變秦國的取才製度?”

“不錯。”嬴政點了點頭,“中原的製度早已腐朽,就像是失去了泉眼的潭水,乍一看清澄如初,稍一靠近就能聞到臭味兒。”

呂不韋道:“大王所言甚是。可推陳出新,不但需要臣下儘心儘力,也需要君王有支援到底的魄力。”

自戰國以來,各國都有變法的意向。楚國有吳起,韓國有申不害,秦國有商鞅。

除了秦國商鞅之外,全都失敗了。吳起死在了楚悼王的喪禮上,申不害因韓昭侯戰死自戮相殉。

是他們兩個的才能不如商鞅嗎?

或許是有不如吧。

但更重要的原因,則是楚悼王和韓昭侯因內外的種種原因,對變法之事左搖右擺,不能提供堅定的支援。

呂不韋求的是名,是流傳千古的賢名。他不怕像商君那樣作法自斃,就怕像吳起和申不害一般功敗垂成。

嬴政道:“相邦知曉,家師乃是蜀國人士,她對中原的取才之法,早就看不慣了。政自幼耳濡目染,對蜀國科舉製嚮往已久,直恨彼時位卑言輕。

如今寡人已是大秦的王,卻空有革新固鼎之誌,隻愁無人響應。相邦,寡人願做孝公,相邦可敢做商君嗎?”

一句話正戳在呂不韋的心坎上,他激動得雙手顫抖,忙整理了衣衫,提起衣襬跪了下去,對嬴政行了五體投地的大禮:“臣生當結草,死當隕首!”

“好!”嬴政大笑著上前,雙手把呂不韋扶了起來,用力握住他的手說,“相邦有此雄心,何愁我秦國不盛?”

他立刻吩咐寺人:“去把左相請來。”

待寺人離去之後,他就對呂不韋說:“我秦國有商君變法先例,也見過楚國與韓國失敗的教訓。寡人知曉,凡變法時,需得君臣不疑,上下一心。寡人會當麵交代左相,讓她全力配合相邦。”

聽到嬴政讓人請左相來,呂不韋的腦子才清醒了些,意識到秦國朝堂不止他一個相國。

——秦王政真的隻有十三歲嗎?這種對人心的掌控,實在令人驚駭。就連他這個頭腦最為精明的商人,也被他的言辭給蠱惑得什麼都忘了。

呂不韋心裡升起了警惕,卻又很快在嬴政信誓旦旦的保證中化為烏有。

實在是嬴政已經把他看透了,精準把控住了他的心理需求,每一句話都是對症下藥,由不得呂不韋不迷糊。

“相邦也不必擔憂左相暗中作梗,左相出身蜀國官宦世家,對中原的世卿世祿製度自來嗤之以鼻。彆的事不好說,在改革取才製度這件事上,她必然會鼎力相助。”

這話呂不韋信,但戴璿在相助的過程中會不會搶他的功勞,那就兩說了。

不過對他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把這件大事做成。如果從一開始就瞻前顧後,那還不如不要做,免得浪費了大量資源還一事無成,把自己原本積累的威望都敗光。

戴璿本就在官屬處理政務,不多時就跟著寺人來到章台宮。相互見禮過後,她就問起大王召見有何要事?

嬴政笑道:“有一件關乎秦國國運的大事,兩位相邦還需齊心協力纔是。”

繼而就對呂不韋使了個眼色,呂不韋會意,就把自己曾在蜀國遊曆,對蜀國科舉製度仰慕已久的事說了,直言要身體力行,在秦國推廣科舉製。

“此言當真?”戴璿十分驚喜,卻又有些難以置信。

呂不韋正色道:“大王麵前,豈敢虛言?”

戴璿對自己的情緒掌控力極高,哪怕驟然被驚喜衝擊,也很快便平複了心緒,恢複了慣有的冷靜和理智。

“右相膝下有子女五六人,除長子與次女之外,餘下幾個年歲尚輕,都無官職在身。右相推行科舉,就不怕幾位小公子資質平庸,將來欲入官場而無門嗎?”

這個問題很尖銳,但也很現實。

他們蜀國科舉製已推行了近千年,所有人都習慣了。像他們家這種財勢頗豐的,都會在很小的時候請私教,比普通人家的孩子在起步上早一步。

但也就是起步早而已。

隻因天資這種東西,並不會從父母身上遺傳到孩子身上,哪怕是高門子弟,考不上科舉的也有大把。

戴璿覺得,呂不韋之所以毫無心理負擔地說要推行科舉,是根本冇有見識過科舉考試的殘酷。

她不想做無用功,所以從一開始,就尖銳地點出呂不韋必然會在意的東西。

——你能不在意自己的生死,也能不在意子女的前程嗎?

呂不韋心中暗道:這也太一針見血,太不給人留顏麵了!

但他也明白戴璿的顧慮,更明白如果自己不能打消對方的顧慮,戴璿是不會真心相助於自己的。

他暗暗吸了口氣,問道:“左相自幼在蜀國長大,對於科舉製度自然比不韋更加瞭解。不韋鬥膽相詢:左相與鄭上卿,參加過科舉嗎?”

戴璿不知他問這些做什麼,卻還是點了點頭,實話實說:“我與鄭上卿都是自幼讀書,當然是要參加科舉的。隻不過,我們倆都非人中之龍,入秦之前隻舉人功名。”

若是她們冇來中原,肯定還會繼續考,也大概率會在三十歲之前考中進士。

但因為悟空幫忙傳遞的一個訊息,讓她們的命運轉了個彎。那些未知的可能,就不好拿出來說了。

饒是如此,呂不韋也聽得眼皮子亂跳:年紀輕輕就考中舉人了,還說自己不是人中之龍。那我算什麼?人中之蟲嗎?

他在心裡大大吐槽了一番,麵上不動聲色,誠懇道:“如左相與鄭上卿這般的人物,科舉之路尚且坎坷,不韋又怎敢妄想家中子弟都能考中?

大王有鯨吞天下之誌,秦國的未來,需要的是真正的有才之士。中原科舉纔開,難度定然比不上蜀國。若是這還考不中,趁早回家學種地、經商吧!”

作為一個商人,呂不韋比誰都清楚,這世間之事往往都是有舍纔有得。

他的長子與長女都已經蒙蔭入仕,隻要不亂來,相信大王看在他為秦國鞠躬儘瘁的份上,會給他們一個前程的。

至於剩下那三個,還有兩個姬妾肚子裡懷的那兩個,就各憑本事吧。

戴璿笑了,對呂不韋鄭重一拜:“既然右此有此魄力,璿必捨命相陪!”

呂不韋回禮:“都是為了大秦。”

嬴政笑著上前,一手拉住一個,把兩隻手疊在了一起,欣慰道:“昔趙國廉頗藺相如有將相之和,今我大秦亦有左右相邦之和。將相和救不了趙國,雙相和卻必然能將我大秦再次推向頂峰!”

呂不韋和戴璿對視了一眼,就知道對方和自己一樣,都被少年秦王的話激起了無儘的豪氣。

君臣三人又磋商了一些細節,呂不韋說自己回去之後便召集門客,起草奏書,明日一早便趁著朝會上奏。

戴璿道:“那我也去聯絡相熟的官員,明日聲援右相。”

嬴政誠懇道:“辛苦兩位了。”

把兩人送走之後,嬴政沉思了片刻,拿起毛筆寫了些東西,讓人把扶荔和哪吒請了過來。

大約過了兩刻鐘,扶荔獨自來了。嬴政不見哪吒,好奇地往她身後看了一眼:“老師,殷老師今日冇跟您一起?”

扶荔道:“他前些日子不是向你討了個校尉的官嗎?這兩天都早出晚歸的,在軍營裡混著呢。”

嬴政聽了也冇在意,就把自己方纔寫的東西遞給了扶荔:“老師您看,這是學生對於在中原推行科舉的一點想法。”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