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人在洪荒,目標天帝 > 第4章 三番四次登門的戴伯使者 …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人在洪荒,目標天帝 第4章 三番四次登門的戴伯使者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三番四次登門的戴伯使者

……

扶荔就趴在門框上,擔憂地看著師傅。每次戴伯派人來,華鏡都會好幾天不高興。

那使者出來時,見一個十歲出頭的女童扶著門往裡張望,不免多看了兩眼。扶荔對他點頭致意,保持了禮貌,卻也僅僅是保持了禮貌而已。

但使者明顯是知道她的身份,特意停住了腳步,躬身對扶荔行了個禮,纔再次擡步離去。

在這個參雜著神話的世界,師徒傳承是僅次於血脈傳承的。

就像扶荔本是被本族拋棄的孤女,可華鏡收養了她,又正式把她收做了弟子,整個戴國公室就承認她的身份,隻是不會記入宗譜而已。

當然了,若是日後扶荔展現出了特彆的價值,能給戴國帶來足夠的利益,他們也會上趕著把她錄入宗譜之中,還會請她入戴國朝堂做官。

如果她展現出來的價值足夠大,戴伯還會給她劃封地。

這一點倒是和扶荔前世瞭解過的商朝曆史差不多,女子也可以領兵打仗、入朝為官,甚至接首冊封變成有封地的國君。

等人走了之後,扶荔立刻就翻過高高的門檻,顛顛跑到華鏡身前,仰頭喊道:“師傅,他已經走了。”

華鏡吐出一口濁氣,篤定道:“我那兄長不會善罷甘休的。”又忍不住搖頭感慨,“戴國的君主,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她的父親就對大王不忠,在寒氏叛亂時,既冇有為了商湯的基業支援伊尹,也冇有為了被流放的太甲支援寒氏。

如今輪到她的兄長繼位,更是眼皮子淺,竟然連她這裡留作祭祀祖先用的錢財都惦記。

她的家事扶荔不好摻合,隻能堅定地說:“師傅,徒兒會永遠追隨師傅的。還有素容、素恒、扶搖、扶月他們,都會堅定地追隨您的腳步。”

扶搖、扶月、扶霜和扶光,是華鏡後收的四個記名弟子。她們都比扶荔大七八歲,都是戴國公室的家臣之後。

戴國公室舉族流放,這四人的父母受到了牽連慘死,華鏡就做主收養了他們,讓他們照顧扶荔,陪扶荔讀書玩耍。

徒兒這麼懂事,華鏡頓感安慰,兄長的無能昏庸帶給她的齒冷都消散了許多。

她挽著拂塵蹲下身來,溫柔地摸了摸扶荔的雙丫髻,語氣溫和又堅定:“扶荔,為師不求你有多大出息,隻求你能做一個正直的人,不要愧對天地人心。”

扶荔心裡雖有些不以為意,卻也知道,師傅教導自己的這些,正是這個時代所推崇的。

師傅是在教她走正道。

所以,扶荔堅定地點了點頭,並在心裡暗暗發誓:隻要不危及性命,我一定按照師傅說的去做。

畢竟在她前世所受的教育裡,生命纔是最寶貴的。

華鏡欣慰地笑了笑,想到已經去世的父親,不由歎了一聲:“史書工筆之下,不會記載父親是個明君的。”

各國的史官都是亳邑派遣過來的,隻認大王一個君主。他們會如實記錄各國君後的言行。

戴國先君在寒氏叛亂時做了騎牆派,在史書上留下的名聲,甚至遠遠比不上參與叛亂的寒氏等部族。

因為伊尹的的確確是將大王太甲流放了,寒氏叛亂正是打著為太甲撥亂反正的旗號。

便是太甲迴歸之後未曾赦免他們,史書之上也會記一筆他們對太甲的忠誠。

更何況伊尹已經去世了,在位的沃丁正要努力消除伊尹在朝堂上的影響。等再過些年,伊尹在朝堂上的影響力徹底消退,或是沃丁,或是沃丁的繼任之君,必然會找藉口將他們召回。

這個道理,先戴伯未必不明白。正因為明白,他纔敢騎牆觀望。他隻是冇料到叛亂平定得那麼快,根本冇給他投機的機會而已。

華鏡帶著扶荔給曆代君後和國夫人們上了香,牽著她的手到藏書的後殿取了一卷竹簡,一起到荔枝樹下跪坐教學。

藏書閣裡的簡牘,都是曆代國君從亳邑的王宮裡抄錄來的,有牧民之法,有治軍之法,還有治水之法和農桑稼穡之法。

除去這些實用的典籍,王都亳邑每年都會派出大量采詩人遊曆各地,把大商治下的風土人情、奇聞異事收錄起來,編纂成詩呈給大王。

各諸侯國君按照距離遠近,或三年一朝,或五年一朝。每次朝貢時,都會有專人抄錄這年來編纂的詩歌。

回到封地之後,從王都抄錄回來的詩歌又會再抄錄兩份,一份在王宮收藏,一份送到宗廟供奉祖先,還有一份給國君及儲君日常閱讀學習。

戴國公室流放十載,苦寒偏遠之地雖有封邑,卻因罪臣之身,根本冇有朝貢的資格。

黃花觀裡的詩歌,也就缺失了整整十年。

今日華鏡教她讀的,是一卷教導農桑稼穡的書簡。

因為公室被流放,華鏡也不確定何時纔會赦免,早在第二年開始,就帶著素容和素恒開源節流,以保證能更長久地供奉祖先。

她們在黃花觀附近比較平整的地方開墾了荒地,種麻、植桑、養蠶,還種了耐旱的粟米。

剛開始那幾年,她們不會處理麻,隻好拿種好的麻去山下,讓山下擅長紡織的奴隸幫著處理。

後來又讓那奴隸教他們,華鏡心靈手巧,很快就學會了,又自己教素容二人。

等扶荔長到五六歲,也開始跟著華鏡學習養蠶繅絲,還有織布。

本來她也想跟著學處理麻的,但華鏡覺得麻線粗糙,她的手太嫩了容易割傷,堅決不讓她參與。

剛開始扶荔並不在意,隻是覺得大家都在做,那她也跟著做,為的是讓師傅高興。

後來她才知道,養蠶繅絲和織錦緞,在這個時代是貴族女子的必修課,也是貴族女子纔有機會學的。

普通百姓多穿麻布,家裡錢財充裕的,就穿葛布。

早在堯舜禹的三王時代,細葛布也是進貢給人族共主的貢品。堯選了舜做繼承人後,給舜的賞賜裡,就有且隻有一匹細葛布,可見當時細葛布的珍貴。

但隨著生產力提升,會織葛布的人越來越多,其貴重程度逐漸降了下來,卻也不是貧苦百姓能穿得起的。

扶荔被華鏡撿到的時候,裹身的繈褓就是細葛布所做。所以素容隻看了布料,就推測出她原生家庭的家境應該不錯。

華鏡勤儉操持,黃花觀裡的坤道們所吃所用,都是自給自足。山下奴隸們耕種所得,都用來祭祀祖宗,她是一分便宜都不占。

饒是如此,冇了戴國稅收的貼補,十年來華鏡和長姐的嫁妝也貼進去不少。

剩餘的自然還有,但華鏡有了扶荔這個親傳弟子,自然要給她留一部分。

如若不然,等她百年之後,扶荔冇有錢財傍身,隻怕戴國公室也不會善待她的徒兒。

以新任戴伯的為人,既然把心思打到了她的嫁妝上,冇有達到目的怕是不會罷休。

=====

果然不出華鏡所料,又過了五天,上次的使者再次到來,隨行的還有一個看起來和扶荔差不多大的小姑娘。

那使者帶著小姑娘拜見了華鏡,小姑娘口稱華鏡為“姑母”,不免讓人多看一眼。

使者笑道:“元君,這位是國君與國夫人的長女——子悅女公子。國夫人言說元君熟讀詩書,想請您幫忙教導女公子幾年。”

他生怕華鏡不肯,又透漏了一個訊息:戴伯有意與薛國結親,子悅女公子就是最好的人選。

“薛國?”華鏡不禁冷笑,“他還真敢想。”

成湯鯨吞天下,取代夏後氏成為新的天下共主,離不開兩個人的輔佐。

第一個自然是鼎鼎有名的伊尹,另一個就是薛國的前任國君仲虺。

和奴隸出身的伊尹不同,仲虺的薛國早在夏後啟立國之初就存在了,和商國一樣都是老牌貴族。

仲虺是夏朝貴族裡第一個舉國投奔商湯的,意思非同小可。再加上他本身的才華也極為出眾,不但替商湯製定了平定天下的大方略,還在立國之後做《仲虺之告》,為商取代夏奠定了法理。

商湯成為天下共主之後,不但為薛國擴展了封邑,還拜仲虺為右相,與伊尹在朝堂上昭穆而列,地位相當。

若非仲虺早逝,商湯的托孤之臣裡,必然有他一席之地。

戴國雖然是公室諸侯,但地位和薛國不可同日而語。薛國的現任國君娶的是商湯的女兒,太甲的妹妹,儲君怎麼可能娶一個公室宗女?

子悅城府不深,聽了這話身體僵硬,臉上一陣紅一陣白,明顯不忿,卻強忍著冇吭聲,顯然來之前是被父母好生叮囑過的。

那使者言笑依舊,解釋道:“將女公子嫁與薛國太子,君上自然不敢肖想。但大王適齡女兒不多,王女出嫁時,必然會在公室中選取淑女為媵。”

華鏡愕然:“哥哥竟然讓嫡長女與人為媵?”

如此自降身價,他是瘋了嗎?

“公室長者們竟然也同意?”

饒是使者經曆過無數次尷尬,聽了這話也不由訕訕一笑,含糊道:“此事國君自有打算。”

自有打算,說白了就是私自做的決定,冇有和戴國公室長者們商議。

她就說,就算如今的戴國再窮困,那些公室長者們總也有要臉麵的。國君嫡長女與人為媵的事,但凡要點臉的都會死諫。

華鏡麵色一寒,斷然道:“你帶子悅回去吧,這等辱冇祖宗的事,貧道不敢沾染。”

這個場麵。使者彷彿早已料到了。

他並冇有再勸,直接對華鏡行了個禮,就要帶著子悅告辭。

很顯然,對於戴伯的打算,他心裡也是不讚同的。

子悅悄悄舒了口氣,隨著使者行了個禮,悄悄看了垂手站在華鏡身側的扶荔一眼,就跟著使者一起出去了。

華鏡感歎道:“父親雖然不堪,女兒卻還知道羞恥。隻盼兄長早日醒悟,莫要讓子悅受辱,祖宗蒙羞。”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