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至聖:從替考書童到萬國帝師 第100章 新的一天
-
卯時初刻,天光未大亮,宛南城卻已悄然甦醒。
遠處寺廟的晨鐘悠揚傳來,更有頭陀手持木魚,沿街敲擊,發出清脆而規律的“梆梆”聲,既是報曉,也是催促。
沉寂的七方巷彷彿被這聲音喚醒,臨街的窗戶陸續透出昏黃的油燈光暈,炊煙裊裊升起,人語聲、開門聲、潑水聲漸漸響起。
整座城市,如同蟄伏的巨獸,開始舒展筋骨,煥發出勃勃的生機。
老餘氏和王氏婆媳倆,提著菜籃,早早便出了門,想要熟悉周邊,並采購一家人的早餐。
巷口,已有三五報童挎著布包,奔跑叫賣:“賣報賣報!新出的《宛南雜聞》!”
轉入主街,更是另一番熱鬨景象。
肉鋪前早已排起長隊,案板上掛著還冒著熱氣的鮮肉,夥計們高聲吆喝:“剛宰的肥豬!新鮮便宜咯!”老餘氏看著那紅白相間、甚是喜人的五花肉,忍不住也排上前,稱了二十文錢的,打算中午給孩子們紅燒。
一旁的果子行更是琳琅滿目,青翠的蔬菜、水靈的瓜果、各色糧食佐料堆積如山。婆媳倆想起盧家昨日送來的米麪糧油尚足,便隻看了看,未多采購。
最讓她們開眼的是那條專賣早點的街市!
因著城裡人生活節奏快,許多人家並不開火,故而早點攤販雲集,叫賣聲此起彼伏,香氣撲鼻:
尋常的燒餅、蒸餅、糍糕、雪糕、油炸檜(油條)隨處可見;
更有些精緻吃食,如雞絲麪、魚丸湯、灌肺、炒肺,湯頭翻滾,熱氣騰騰;
還有應季的烏梅湯、桂花湯在桶裡鎮著,清甜解渴。
老餘氏看得眼花繚亂,心下暗歎:這城裡人吃早飯,竟也這般講究!瞧那穿著體麵的,徑自入了臨街的食鋪,而普通百姓則多在攤販前解決。這貧富差異,在清晨第一餐上便顯露無遺。
路過一家茶樓時,裡麵竟已坐了不少茶客,台上一說書先生正唾沫橫飛,拍著醒木:
“卻說那哪吒三太子,腳踏風火輪,手持火尖槍,大喝一聲:‘石磯!納命來!’……”
婆媳倆一聽,這不是寧哥兒寫的《哪吒傳奇》嗎?竟已傳到城裡茶樓了!
兩人相視一笑,臉上都露出難以抑製的自豪。駐足聽了一小段,因惦記著回家做早飯,隻得依依不捨地匆匆離去。
采買時,老餘氏精打細算:
給大人們買了實惠管飽的炒肺、燒餅和粟米粥。
輪到孩子們,則毫不吝嗇:“正長身體呢,讀書費腦子!”於是給蕭雲、蕭寧、蕭瑤兒買了更精細的雞絲麪、油炸檜,還特意買了幾碗冰鎮的烏梅湯。
一邊付錢,她一邊忍不住跟王氏嘀咕:“這城裡花銷真是……貴!嚇人!幾碗麪幾張餅,幾十文錢就冇了!擱以前在村裡,夠吃好幾日了!”
然而,當她看到一個農婦挑著桶鮮牛奶沿街叫賣時,又立刻招手:“等等!這牛奶怎麼賣?……來兩份!以後每日這時候,給我家送兩份鮮牛奶來,孩子正長身體!”
她嘴上抱怨著開銷,行動上卻儘是對兒孫的疼惜與捨得。同時,心裡也敲起了小鼓:坐吃山空不是辦法,寧哥兒那磨喝樂的生意,得儘快張羅起來才行!
提著大包小包回到七方巷的家中,天色已亮堂許多。
老餘氏臉上抱怨的神色一掃而空,換上了慈和的笑容。
她故意提高聲音,朝著孩子們住的廂房方向喊道:
“瑤兒、雲哥兒、寧哥兒!太陽曬屁股咯!快起來!祖母買了熱騰騰的雞絲麪、酥脆的油炸檜、還有冰甜解暑的烏梅湯哦!”
往常在村裡,這時辰早有公雞打鳴。
可如今……老餘氏想起昨日那隻被燉了慶祝喬遷的蘆花雞,不由莞爾:報曉的公雞“休沐”了,隻得她這老婆子親自來叫早了。
她甚至故意在蕭寧房門外來回走動,讓那誘人的食物香氣飄進去。
果然,冇過多久,蕭寧的房門“吱呀”一聲開了。
小傢夥揉著惺忪的睡眼,鼻翼翕動,循著香味迷迷糊糊地走出來,看到祖母手中的吃食,眼睛頓時亮了:“祖母,早……”
“早什麼早,小懶蟲!快洗漱吃麪,一會兒麵坨了!”老餘氏笑著催促。
“哦,收到!”蕭寧下意識地應了一句,隨即微微一怔,對自己脫口而出的這個詞感到一絲莫名的熟悉與陌生,搖搖頭,笑著跑去洗漱。
七方巷的清晨,在食物的香氣與家人的輕語中緩緩流淌。
蕭寧最先收拾妥當,用青鹽擦了牙,冷水淨了麵,整個人徹底清醒過來。
那邊廂,蕭瑤兒也已利落地梳好了雙丫髻,正幫著還有些睡眼惺忪的弟弟蕭雲整理衣襟。一家人動作輕快,院子裡瀰漫著一種忙碌卻有序的新鮮氣息。
堂屋的八仙桌上,早餐已經擺開。
濃鬱的雞絲湯麪熱氣騰騰,撒著嫩綠的蔥花;剛出鍋的油炸檜(油條)金黃酥脆;冰鎮的烏梅湯沁出酸甜的水汽。
三人圍坐,吸溜一口麪條,再哢嚓咬一口油炸檜,最後喝一口酸甜冰爽的烏梅湯順下去。
蕭瑤兒眯起了眼:‘這雞絲麪也太鮮了!城裡真好!’
蕭雲鼓著腮幫子,努力咀嚼:‘油炸檜香脆可口,比村裡的烙餅好吃多了!’
蕭寧細細品味著:‘真是樸實無華的美味啊!這種簡單的幸福感和滿足感,纔是生活的真諦。’
三張年輕的臉龐上,都洋溢著高度滿足和幸福的表情,一頓簡單的早餐,因環境的改善和對新生活的期待而顯得格外美味。
用罷早食,正事便被提上日程。
蕭伯度(蕭雲之父)和蕭仲遠(蕭寧之父)也已收拾停當,走了過來。
祖母老餘氏拉著兩個孫子的手,又對兩個兒子細細叮囑:
“去了學堂,第一要緊的,是記得把束脩恭恭敬敬地奉給夫子,這是禮數,萬萬不可忘!”
“噯,娘,您放心,都記著呢。”蕭伯度連忙應道。
“還有,路上看著點車馬,照顧好雲哥兒和寧哥兒。”老餘氏又補上一句,眼裡滿是關切。
“知道了祖母(娘)!”“我們會小心的!”蕭雲、蕭寧和兩位父親異口同聲地應道。
隻見蕭伯度和蕭仲遠手中,各提著一個蓋著紅布的大竹籃,裡麵便是精心準備的束脩。
芹菜:寓意勤奮好學。
蓮子:寓意蓮子心苦,喻示夫子苦心教育。
紅豆:寓意紅運高照。
紅棗:寓意早早高中。
龍眼:寓意啟竅生智,眼明心亮。
肉乾:表達弟子誠心實意的感謝。
這份束脩準備得十分周到,寓意吉祥。
雖說盧家是邀請方,且每月還補貼五兩銀子,但蕭家堅持“禮不可廢”。這並非出於經濟考量,而是為了表達對夫子、對學問的至誠尊敬,亦是蕭家恪守的傳統與風骨。
一切準備停當,蕭伯度、蕭仲遠便帶著蕭雲、蕭寧二人,出了院門。
清晨的陽光剛剛躍上屋簷,將青石路麵染上一層淡金,空氣裡還帶著昨夜殘留的一絲涼意,清新宜人。
父子(叔侄)四人,兩位長輩提著束脩籃走在稍前,兩位學子懷著些許緊張與期待跟在稍後,一路向東行去。
七方巷離雲溝巷本就不遠,路上行人也不算多,偶有挑著擔子的貨郎或急匆匆趕路的行人。
走了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前方巷口一轉,一塊寫著“雲溝巷”三個古樸大字的界石便映入眼簾。
新的求學之路,就在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