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弱宋鐵血郎 > 第126章 蜀策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弱宋鐵血郎 第126章 蜀策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竹樓內陳設簡樸,唯有一盆炭火驅散著蜀地山間的濕寒。

趙昺拎起溫在火上的陶壺,為風塵仆仆的二人各斟了一碗熱茶。

他將陶碗推至柳娘麵前,聲音平和,問出心中惦念許久的事:“文姑娘,一路辛苦。陳老倌……他身子可還硬朗?”

柳娘雙手捧住溫熱的陶碗,指尖傳來的暖意讓她緊繃的心神稍鬆。

她抬眼望向趙昺,輕聲道:“回官家,陳老伯身體尚可。他雖把大部分精力都耗在商行的庶務上,嘴上卻一直記掛著您。”

得知陳老倌身體硬朗,趙昺眉梢微動,示意她繼續。

柳娘條理清晰地回稟:“商行憑借色目人的名頭作掩護,行事頗為便利。”

“陳老伯借著南洋來的海船,采買胡椒、豆蔻、犀角等江南緊俏之物,再用這些貨品與本地鄉紳置換糧食。”

“所得財帛,依照官家之前的吩咐,儘數用於購糧,而後運往大都發賣,獲利頗豐。”

“元廷雖控著運河,但對這等民間糧貿,隻要稅銀足額,倒也樂見其成。”

談及此處,柳娘黛眉間露出幾分自信的神采,顯然江南行商的順利讓她感到振奮。

她隨即補充關鍵資訊:“官家,依您的吩咐,已在沿途幾個關鍵漕運碼頭,以商行名義設了客棧與茶寮。”

“南來北往的客商、運丁在此歇腳,閒談間訊息零碎卻廣泛,倒是能彙集些元廷在各地的風聲。”

趙昺聞言,眼底掠過一絲讚許。

這套“商行掩護,物流傳訊”的法子,正在按他的設想悄然鋪開。

他心下稍安,立刻問及東南備戰:“如此甚好。刺桐城那邊呢?”

柳娘立刻回應:“官家放心,粵地的疍家漁民,已被陳大伯收編、重整為水師。”

“他們與南洋建造的戰艦、一些熟稔航海的水手,正一同趕赴刺桐城集結、備戰。”

“此外,官家讓重點準備的那批治療傷病的‘消毒水’,也已由隨船的南洋郎中攜帶,安全運抵刺桐,分發下去了。”

聽到此處,趙昺沉吟道,嘴角泛起一絲冷峻的笑意:“蒲氏倒台,於忽必烈而言,痛失的不僅是顏麵,更是刺桐港這課稅重地。”

“想必他為了填補財源,倒不吝開放粵地商船通行。這對我們雖是挑戰,卻未始沒有可乘之機。”

也兒吉尼抱拳,聲音沉毅:“正是。商行正可藉此東風,進一步拓展海路。海陸並舉,脈絡漸通。”

聽罷東南局勢的回稟,趙昺想起一事,眉頭微挑,帶著幾分戲謔看向柳娘。

“你既到了蜀地,想必是把江南那千頭萬緒的賬目,全甩給陳老倌那個大老粗了?他豈不是要給朕急得上房揭瓦?”

柳娘聞言,唇角微彎,露出一路行來難得的輕鬆笑意:“官家莫憂,更莫小瞧了陳老伯。”

“江南之地,彆的不多,精通算計的賬房先生卻是不缺的。商行日常賬目,自有得力之人打理。”

“奴家此行,陳老伯非但不阻攔,反而最為讚成。”

她語氣微頓,目光在趙昺那身沾了泥點的粗布短打上停留一瞬,語氣帶著心疼與善意的調侃。

“陳老伯說了,官家您非要一個人在這蜀地,扮郎中又築路,整日操勞得不像個少年郎,他才真是擔心得夜不能寐。”

“奴家此番前來,可是奉了陳老伯的嚴令,定要替他好好瞧瞧,您平日究竟有沒有苛待了自己。”

這番帶著長輩關切的調侃,讓趙昺一時語塞,下意識搓了搓因連日勞作而磨出硬繭的雙手,那粗糙的觸感讓他微怔。

為掩飾這片刻的尷尬,他佯裝惱怒地瞪了一眼旁邊正努力憋笑的也兒吉尼。

迅速收斂心神,他臉上輕鬆神色褪去,沉聲道:“個人起居,皆是小事。”

“你可知道,淩霄城中百姓,因糧秣短缺,生存維艱,如今連子嗣都不敢輕易生下。”

“朕的這個天子,若連子民繁衍後代的底氣都給不了,臉上還有什麼體麵可言?”

言及此,趙昺顯然不願這尚無法徹底解決的難題過多困擾剛剛抵達的柳娘。

話音落下片刻,便主動移開話題,轉而問道:“蜀地之困,猶如鐵鎖橫江。柳姑娘,你這一路自江南至僰寨,穿州過府,可曾看出些什麼?”

“對於如何撬動這西蜀僵局,又有何想法?”

他將問題丟擲,目光重新落回柳娘身上,帶著征詢與思索。

窗外,山風掠過竹林,沙沙作響。

柳娘聞言,神色一正,先前那份輕鬆悄然斂去。

她略一沉吟,清澈的目光迎向趙昺,聲音清晰而沉穩。

“官家垂詢,奴家一路行來,確有些粗淺觀感,權當拋磚引玉,供官家參詳。”

她定了基調,繼而條分縷析:“如今蜀地局麵,可謂積重難返。元軍以重兵屯駐要衝,分兵把守,箍住了幾處要塞州府。”

“尤其自崖山噩耗傳來後,蜀中最後一點抵抗的星火也近乎熄滅,人心離散,非一日之寒。”

她的語氣帶著沉痛,提及那場綿延二十餘年的慘烈戰事。

“尤其是川東、川北,自釣魚城之戰始,曆經數十載拉鋸,城池屢毀屢建,終至傾頹。”

“良田化為焦土,百姓或死難,或逃徙,十室九空絕非虛言。昔年天府之國,千萬戶口的盛景,如今……恐已不及半數,且多是老弱婦孺,壯丁百不存一。”

“許多州縣,已然是狐兔出沒的無人之境,官府的政令在那裡,怕還不如山間一聲鳥鳴傳得遠。”

講完川蜀漢地的慘狀,柳娘話鋒一轉,指向元廷統治相對薄弱的地帶。

“然而,元軍勢力,主要在於控製城邑與交通要道。”

“在蜀地廣闊山野,尤其是川西、川北的藏、羌、彝各部之地。”

“他們憑借地利,依托土官、蕃酋自治,避居高地山林,與元廷大抵是相安無事。”

“其力未為元用,其心亦未必歸附。”

趙昺平靜地聽著柳孃的侃侃而談,與一旁越聽越顯詫異的也兒吉尼不同,他早知這位文丞相長女胸有韜略,不輸男子。

昔日在大都與她相互配合,助其一家逃離囚籠時,便已窺見一二。

柳娘見官家未發話點評,隻是目光灼灼地看著自己,便知是讓她繼續。

她將目光拉回眼前,意味深長地說道:“至於這僰人,與其他避居深山的部族相比,算是與外界、與州府尚有往來的。”

“他們熟悉山險,性情悍勇,且……顯然,如今對官家您抱有一定的善意。”

“這或許是如今這死寂蜀地中,為數不多,尚且活躍,並可引為援手的力量。”

她微微一頓,總結道:“故以奴家陋見,欲破蜀地僵局,或不在元軍重兵把守的城池。而今吾等力量更是力有未逮,民生更不堪再受戰火。”

“關鍵在於‘活水’與‘縫隙’。”

“活水,是外援與物資,或許可借江南商行之力,嘗試以貿易之名,經隱秘山道輸入蜀地,哪怕杯水車薪,亦是希望。”

“縫隙,便是這些元廷統治不及的山林與部族。若能善加聯絡,曉以利害,使其成為我之耳目、屏障,甚至奇兵,則這盤死棋,或能覓得一線生機。”

柳娘言罷,靜靜看向趙昺。

她深知,這些隻是思路,具體施行千難萬險,但她已將沿途觀察與思考,儘數呈於君前。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