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弱宋鐵血郎 > 第177章 愛之如一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弱宋鐵血郎 第177章 愛之如一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趙昺對水師的操練隻是偶爾巡視,那場滔天海難在他心底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

對深不可測的江水海水,他本能地心存抵觸。

他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步卒校場,常常遠眺將士們揮汗如雨的訓練。

這日,他難得親臨騎兵營視察,目光卻被馬廄旁的一幅景象牢牢抓住。

離他不遠之處,一群衣衫襤褸的蒙古族婦女正佝僂著背脊,費力地刷洗著沉重的馬槽。

她們身旁不遠的草堆裡,蜷縮著幾個未及馬腿高的孩童,在刺骨的寒風中瑟瑟發抖。

無論是婦人還是孩童,身上都隻有難以蔽體的單薄衣物,麵容凍得青紫。

趙昺眉頭微蹙,喚來負責此處的漢人管事何三,輕聲問道:“城內此類蒙古驅口,尚有多少?如今都在從事何等勞役?”

管事何三見官家垂詢,神情亢奮,連忙躬身回答:“回官家,這些韃子……呃,這些驅口,城內約莫還有一千多人。”

“怎麼?官家覺得他們礙眼了?要不……”他臉上掠過一絲狠厲,用手比劃了一個下劈的動作,“都宰了?養著這些婦孺,活乾得少,還淨浪費糧食!”

不知是這何三聲音太大,還是那“宰了”二字過於刺耳,草垛中一個年紀稍長的孩童猛地跳了起來。

隻見他張開瘦弱的雙臂,像隻護崽的母雞般,將身後幾個更小的孩子死死擋在身後,眼神帶著野性的警惕,惡狠狠地瞪向這邊。

趙昺無奈地搖了搖頭,對何三道:“你這話,殺心何以如此之重?蒙古權貴視人命如草芥,拿自己人都當牲口驅使,往日裡你怕是沒少受他們欺壓折辱。”

他舉起馬鞭,指向那護著弟妹的孩童,語氣轉沉,“可這些,與她們何乾?她們活得,恐怕還不如往日的你。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莫要學著那等作賤人的行徑。”

“嘿嘿!”何三訕笑著撓了撓頭,“官家您心善,不許兵卒擾民,還給我們發糧。對這些蒙古……驅口,也是菩薩心腸呐。”

趙昺未再理會他的奉承,一夾馬腹,緩緩來到那群驚恐的婦孺麵前。

他的舉動立刻引起了騷動,正在忙碌的蒙古婦女們慌忙跑過來,七手八腳地將草垛裡的孩子拉起,便要按著他們向趙昺行跪拜大禮。

一位婦人更是急切地想要按下那護崽孩童倔強的手臂。

趙昺搖了搖頭,抬起手中馬鞭,虛虛一阻,意思明確——“不許跪”。

這群婦孺頓時僵在原地,不知所措地站成一排,臉上寫滿了恐懼與茫然。

何三趕過來,張口欲斥,可見趙昺並未言語,又硬生生把話嚥了回去。

馬背上,趙昺目光落在那護崽的孩童身上,用漢語問道:“聽得懂?”

那孩童看了一眼身旁神色焦急的母親,在她眼神的催促下,老實地點了點頭。

“會騎嗎?”趙昺再問。

孩童沒有立刻回答,但目光掃過趙昺座下神駿的戰馬時,眼中難以抑製地流露出炙熱的光芒。

“會不會?”趙昺耐心地重複。

“……會。”孩童終於低聲應道。

“那好。”趙昺翻身下馬,將韁繩和馬鞭隨手扔了過去,“騎給朕看看。”

孩童握著韁繩,有些猶豫地看向母親。那蒙古婦人卻已用蒙語急聲催促:“快去!那是大宋天子!”

孩童不再遲疑,一個利落的翻身,便已穩穩落在馬背上,雙腿一夾,那戰馬長嘶一聲,如離弦之箭般飛奔而出。

趙昺負手而立,饒有興趣地看著那瘦小的身影在馬背上起伏騰挪,展現出與年齡不符的精湛騎術。

約莫半刻鐘後,蒙古少年縱馬馳回,氣息微喘,恭敬地雙手奉還馬鞭。

趙昺接過,利落地翻身上馬,對何三吩咐道:“去將校場的李將軍請來,就說朕有要事相商。”

校場營帳內。

“嘭!”

一聲巨響,李庭芝雙手重重拍在案幾之上,花白的須發因激動而微顫,語氣斬釘截鐵:“官家!此事萬萬不可!”

看著這位難得情緒如此外露的老將軍,趙昺指了指被他拍得震響的案幾,語氣平和:“老將軍,年歲不小了,何故如此衝動?將那些自小在馬背上長大的蒙古孩童編入騎兵營,正是人儘其才,物儘其用,有何不可?”

李庭芝胸膛起伏,語氣依舊堅決:“官家!您這是要把狼崽子養在身邊!就不怕他們日後羽翼豐滿,反口狠狠咬您一口嗎?蒙古人是何秉性,難道還要老臣一一細數?!”

趙昺不緊不慢地拿起茶盞,輕吹一口氣,“李將軍多慮了。朕並非因心善憐憫這些蒙古驅口,才做此決定。”

他呷了一口熱茶,繼續道,“他們的來曆,你比我更清楚。多是昔日被蒙古貴族掠奪為奴的部族,或是家中男丁戰死、無力償還軍債而被同族貶為奴隸之人。在蒙古人眼中,他們與牲口無異。”

這些情況,李庭芝自然知曉。

蒙古那套嚴酷的軍製與債務奴隸製,確實造就了大量這樣的底層驅口,他們世代為奴,毫無地位可言,境遇往往比牲口還不如。

然而,知曉歸知曉,李庭芝的口風依舊沒有絲毫鬆動:“官家,這不是給口飯吃他們就會感恩戴德、誓死效忠的!”

“他們骨子裡早已被磨去了人性,誰給吃的就跟誰,為了活命,什麼事都乾得出來!不是老臣危言聳聽,您今日讓他們騎馬,來日他們就敢縱馬踏碎您的胸膛!”

趙昺語氣依舊平淡,卻轉開了話題:“李將軍可曾讀過《舊唐書》?其中記載了一個名為‘蒙兀室韋’的部落,居於望建河畔。其時,室韋諸部多與大唐往來,朝貢受封,置於大唐羈縻之下。究其根源,眼下元廷的韃子,也算他們的後人。”

李庭芝聽得有些迷糊,不解趙昺為何突然說起前朝典故。

趙昺並未直接解釋,緩緩又道:“昔日唐太宗駕崩,有兩位已完全融入大唐、功勳卓著的番將,執意要殉葬昭陵,以求長伴君側。”

“唐太宗是何等胸襟?他生前便下了嚴令不允,讓這兩位愛將繼續輔佐其子高宗李治。最終,二位將領皆得善終,去世後如願陪葬昭陵,以另一種方式,實現了永隨明主的夙願。”

話至此處,李庭芝腦中如電光石火,豁然開朗!

他難以置信地看著眼前這位不及弱冠的少年天子,心中掀起驚濤駭浪。

他萬萬沒想到,這位平日裡手段老辣、心思深沉的官家,內心竟藏著如此包容天下、化夷為夏的恢弘氣度!

趙昺自是看到李庭芝那震驚與審視交織的目光,輕笑道:“老將軍莫要如此看朕,朕豈敢自比天可汗半分風采。”

他手指輕叩案幾,聲音沉靜而有力,“朕提及此事,非為效仿先賢,而是要借唐太宗之言告訴老將軍——‘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朕,惜才、愛才,亦敢用才!無論其出身何處,是何族裔!”

此話一出,李庭芝心中五味雜陳。

驀地,他想到了趙昺身邊已然重用的也兒吉尼、阿大等色目、僰族將領,再想到自己這位“歸順”的降將……官家用人,何時拘泥過族裔門戶之見了?

想到此節,他滿腔的反對竟一時哽在喉頭,最終化作一聲無奈的歎息,搖頭苦笑道:“既然官家聖意已決,老臣……遵命便是。”

趙昺看著他那副模樣,心中瞭然。

自己身邊早已彙聚了各族英才,如今再多一群無依無靠、若能得其恩養必誓死效忠的蒙古騎手,又何嘗不可?

這天下,終究是要靠能者來共同匡扶的。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