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從四德遇上女尊地晶 穀雨遠行
穀雨遠行
穀雨節氣,青州細雨如煙,滋潤著拔節的麥苗,一片新綠。
村裡人多在田間地頭忙碌,盼著好年景,唯獨契地晶簇環繞的小院,靜得令人心頭發沉。
三姑婆端著一碗精心準備、臥了荷包蛋的長壽麵,在陳穀雨房門外躊躇了半天,最終隻化作一聲沉重的歎息。麵碗邊緣的熱氣早已散儘,屋裡卻依舊沒有絲毫動靜。
十八歲生辰,對如今的陳穀雨而言,不過是離那個杳無音信的人又遠了一年。
書案上攤著李塾師新批閱的策論,朱筆圈點處皆是讚譽,她卻一眼未看。隻是久久靜坐窗前,目光彷彿穿透綿綿雨幕,望向契地邊緣那間簡陋的草棚——前些日子,草原部落那個名叫巴圖的漢子,曾在那裡焦急萬分地訴說。
掌心下意識地輕撫胸口,並非實際觸控,而是一種感應。地晶微溫,一縷枯澀而異樣的地氣感應隱隱傳來,源自遙遠的北方,像是大地病弱而痛苦的呻吟。
“穀雨啊……”
三姑婆終究還是推門進來,將涼透的麵碗放在桌上,看著她清瘦沉默的側影,心裡陣陣發酸,“好歹吃一口,今日是你生辰。草原上的事自有官府衙門去管,天塌不下來。”
陳穀雨目光未收,指尖無意識地劃過微涼的窗欞:“那地氣中的枯敗之意……不對勁。不似尋常天災,倒像是……地力被什麼東西強行抽走了。”
她頓了頓,聲音平靜卻帶著不容轉圜的決斷:“我得親自去一趟。”
“什麼?!”
三姑婆手裡的抹布驚得掉在地上,“去草原?那千裡之外的苦寒荒地!你一個人,離了契地,離了地晶護著……”她沒再說下去,擔憂沉甸甸地壓在舌尖。
“我知道。”陳穀雨站起身,麵色平靜得彷彿隻是決定去一趟鄰村,“巴雅爾部草場的異變,或許是弄清外界地脈變故的關鍵。必須去。”
三姑婆張了張嘴,看著她眼中那沉寂卻不容動搖的光芒,所有勸阻的話都堵在了喉嚨裡,最終隻是彎腰撿起抹布,默默地退了出去,背影顯得愈發佝僂擔憂。
行囊很快收拾妥當,不過幾件換洗衣物、一些乾糧和少許碎銀。
陳穀雨剛拉開門,一個小小身影便猛地衝過來,死死抱住了她的腿。
“阿姐不走!”
小念安仰起滿是淚水的小臉,清澈的大眼睛裡盛滿了驚惶,帶著哭腔喊,“帶安安!帶安安一起去找阿兄——!”
院角的雞群被這突如其來的動靜驚得飛散開。
陳穀雨身形一頓,低頭看著腿上這燙人又脆弱的小小掛件。孩子的淚水迅速浸濕了她的褲腳,那溫度灼得人心尖發疼。找阿兄……這三個字像一根最細最尖的針,精準地刺穿了她層疊的心防。
她慢慢蹲下身,指尖幾不可察地輕顫了一下,極輕地擦去念安臉上混著塵土的淚痕。
三姑婆急急追出來,跺著腳:“哎喲我的小祖宗!你阿姐是去辦正事!那地方苦寒,帶你去喝風吃沙嗎?快鬆開!”說著伸手就要去拉。
念安卻爆發出驚人的力氣,小手箍得更緊,小臉憋得通紅,隻死死盯著陳穀雨,重複著破碎的哀求:“帶安安…找阿兄…安安乖…不鬨……”
陳穀雨沉默地看著他。
晨光微熹,照亮孩子眼中那純粹而不顧一切的依賴。這眼神,依稀穿透了時光,與記憶中另一雙總是含著溫和笑意的沉靜眸子重疊。心底某處,悄然裂開一道細縫,湧出滾燙的酸楚。
指尖終於輕輕撫上念安柔軟的額發。
“好。”一個字,輕似歎息,卻重逾千鈞。
三姑婆的勸阻徹底噎在喉間,她瞪大眼睛:“穀雨!你…你真要帶他?他才四歲!”
陳穀雨已單手將仍在抽噎的小念安抱起,讓他穩穩坐在自己臂彎。孩子的重量沉甸甸地壓在她驟然失去地脈支撐、變得與常人無異的臂膀上,帶來一陣陌生的虛軟。她穩了穩身形,另一隻手提起那個不大的包袱,目光越過驚愕的三姑婆,投向村口那條通往未知北方的泥濘小路。
“帶著他,也好。”她聲音靜如止水,“讓他看看,他阿兄可能走過的路。”
北行。
車軲轆碾過雨後的官道,發出單調的吱呀聲響,慢慢將青州熟悉的濕潤綠意拋在身後。
車裡,小念安起初還扒著車窗,好奇地張望外麵不斷變換的田地村落,不久,旅途的枯燥和顛簸便耗儘了孩子的精力,他蜷在陳穀雨身旁的薄毯上沉沉睡去,長睫毛上猶掛著細小的淚珠,隨著呼吸輕輕顫動。
陳穀雨的目光落在孩子恬靜的睡臉上,指尖極輕地拂過他微蹙的眉心,似乎想撫平那點不安。
她自己卻毫無睡意。
身體深處,一種巨大的、令人心悸的“空”正無聲蔓延。
像是驟然被剝離了賴以呼吸的器官,每一次心跳都變得滯重而費力。
這是自她魂穿此界、神魂與地脈相連以來,從未有過的虛弱與剝離感。
窗外掠過一片因乾旱而焦黃的山丘,若在契地,她閉目便能感知其下地氣的微弱流轉,此刻望去,卻隻餘一片死寂的荒蕪。力量的抽離,帶來了五感與靈覺的全麵退化,彷彿整個世界都蒙上了一層厚厚的毛玻璃。
她微閤眼,嘗試凝神靜氣,溝通那理應在無處不在的大地脈動。
眉心處,那枚淡青色的契印微微發燙,卻如同在無邊荒漠中點燃的一星燭火,徒勞地閃爍,照不亮任何方向,也引不來絲毫回應。青州地脈賦予她的浩瀚之力,被一道無形的邊界牢牢鎖死。
她清晰地感知到,自己此刻,真真正正成了一個“凡人”。
這認知帶來的並非恐慌,而是一種近乎冷酷的清醒——前路艱險,所能倚仗的,唯有這一身血肉之軀,和胸中那團從未熄滅的執念之火。
數日後,馬車抵達青州最北的邊鎮“北望驛”。
風陡然變得粗糲乾燥,裹挾著細小的砂石,空氣裡彌漫著牲口糞便和乾草混合的氣息。
遠處地平線上,已能望見一抹蒼茫起伏的黃綠色輪廓——那是草原的邊緣。
驛館簡陋的土牆院內,一個穿著翻毛皮袍、麵板黝黑發亮的年輕漢子正焦躁地踱步,正是巴雅爾部的巴圖。他顯然已等候多時,見驛丞引著陳穀雨下車,目光急切地掃過她荊釵布裙卻難掩清冷氣度的容顏,以及她懷中正揉著眼睛、好奇張望的稚童,明顯愣了一下,濃黑的眉毛緊緊擰起。
“您…是,青州的契主大人?”巴圖的漢話帶著濃重的邊地口音,語氣裡充滿了驚疑不定。他當時在青州見到的“契主”,容貌氣質驚人,怎會是眼前這個帶著幼弟、形單影隻的年輕女子?
這模樣,倒更像是逃難的。
陳穀雨將小念安放下,輕輕拍了拍他的背示意他彆亂跑,這才擡眼看向巴圖。
長途跋涉的疲憊在她眼底留下了淡淡的青影,但那雙眸子卻依舊沉靜,如古井深潭,不起波瀾。
“是我,陳穀雨。”她微一頷首,聲音清冽,直切主題,“巴圖兄弟,請詳細說說草場的情形。地氣枯敗的核心區域,離此還有多遠?”
巴圖被她沉靜的目光一懾,心頭那點輕視與疑慮莫名消減了幾分。
他搓了搓粗糙的大手,黝黑的臉上愁雲更重,聲音低沉下去:“不遠了,契主大人。騎馬再有大半日就能到我們秋牧場。那邪門的事兒,就出在‘呼和蘇魯’(意為青色的石頭)那片最好的草灘子上!”
他眼中浮現出牧民對草場特有的深切憂懼,“開春那會兒,草芽剛冒頭,顏色就不對勁,蔫黃蔫黃的!牛羊嗅著味兒過去,啃兩口就嫌惡地走開,寧可餓著去啃旁邊石縫裡的枯草根!我們部落的薩滿婆婆做了法事,說是地母娘娘病了,可灌了聖水,唱了三天三夜的祈神調,一點用都沒有!草…眼見著就要絕根了!”
他的聲音帶上了絕望的顫抖,“契主大人,我們巴雅爾部幾百口人,還有成千上萬的牛羊…全指著那片草場活命啊!”
“青色的石頭……”
陳穀雨低聲重複著這個名字,眉心那枚沉寂的晶印似乎被這個名字觸動,傳來一絲極其微弱、幾乎難以捕捉的溫熱。
她擡起眼,目光投向驛館外莽莽蒼蒼的北方天際線。
“帶路。”兩個字,沒有任何多餘的修飾,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
巴圖看著眼前這身形單薄、還帶著個拖油瓶的年輕女子,再想想那片連經驗豐富的薩滿都束手無策的“邪地”,心中依舊像墜著巨石。但事已至此,他彆無選擇,隻能重重點頭:“好!我這就去備馬!大人…您這小弟?”他為難地看向緊攥著陳穀雨衣角的小念安。
陳穀雨低下頭。小念安立刻仰起小臉,努力睜大眼睛,學著大人的模樣,脆生生地保證:“安安乖!騎馬!不怕!”小手卻把她的衣角攥得更緊,指節都微微發白。
陳穀雨沉默了片刻,俯身再次將他抱起。
這一次,她掂量了一下孩子的重量,也掂量了一下自己此刻這凡俗軀殼所能承受的極限。
“無妨。”她抱著念安,率先向驛館外等候的馬匹走去,背脊挺得筆直,“他跟我。”
驛館簡陋的木門在她身後吱呀作響,塞外粗糲的風卷著沙塵撲麵而來,吹動她額前的碎發和素色的衣袂。
懷中小兒溫熱的呼吸拂過頸側,而前方,是牧民口中那片正在吞噬生機的“邪地”。
失去地脈支撐的身軀在曠野的風中顯得格外單薄。
唯有一雙沉靜眼眸深處燃起的星火,在無垠的荒蕪背景上,灼灼亮著——
穿透風沙,投向未知的枯黃深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