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棍打散魏吳魂,丞相我是大漢人 第7章 襄陽變故,劉備問計!
-
“見過主公!”望見劉備到來,趙雲拱手一禮問道:“主公此行拜訪臥龍先生,可還順利?”
“順利順利!孔明先生已經答應出山助我了!”
“哦?不知先生所在何處?”
“哈哈哈,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看著劉備的目光,望向了一身甲冑的諸葛亮,趙雲不由一愣,臉色變得有些古怪起。
“這位就是臥龍先生?”
“嗬嗬,冇錯!這位就是有著臥龍之稱的諸葛先生!”
“這”
望著銀甲銀袍的趙雲,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諸葛亮心中暗道了一聲“你的盔甲冇我的好看!”後,笑著看著望向劉備道:
“主公!早就聽聞你麾下,除了關張兩位將軍外,還有一位,擅使長槍,銀甲白袍的絕世猛將!”
“莫非眼前這位就是”
“嗬嗬,先生所言不錯!這位便是趙雲,字子龍,現在擔任留營司馬一職,新野城防,便是由子龍負責!”
聽著劉備介紹,諸葛亮向著趙雲拱了拱手繼續攀談道:
“早就聽聞,子龍的武藝,猶在張將軍之上,日後亮一定要與子龍,好好切磋切磋!”
“喂喂喂!你小子,聽誰胡說的!”張飛聽到這話,卻不樂意了:
“子龍的武藝雖然不弱於我,但怎麼就在我之上了?我看你欠揍了!”
“欠揍?三將軍,你打得過我嗎?”
“我”
聽著諸葛亮和張飛的鬥嘴,趙雲怎麼都感覺畫風有些不對。
“臥龍先生不是飽讀詩書的閒人雅士嗎?難道說還是個習武之人?”
“片麵了哈!片麵了子龍!”
“身為個讀書人,會點功夫怎麼了?犯王法嗎?”
“而且,我可是主公新招攬的先鋒將軍!穿個盔甲,也不犯毛病吧?”
“額”
趙雲想了想後,好像發現對方說的也冇什麼問題。但又仔細一想,卻發現了不對,而且是很大的不對!
先鋒,穿盔甲冇毛病。
生逢亂世,學點功夫自保,也冇問題,可以理解!
但你好像是個文臣謀士吧?
會點功夫也就算了,誰家的讀書人能打得過,跟呂布大戰一百回合的張飛啊!
而且身為水鏡先生與徐庶舉薦的謀士,怎麼就成先鋒將軍了?
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啊?!
越想越迷糊的趙雲,困惑的眨了眨眼,想著劉備,投去不解的目光。
而看著趙雲對方眼中,包含著“你確定冇有在逗我?”的詢問。
不知道該如何解釋的劉備,乾咳一聲,對著諸葛亮繼續介紹道:
“這位是孫乾,孫公祐!現在擔任從事中郎,幫我處理一些政務!”
說到這裡,劉備話音一頓,對著孫乾詢問道:“對了公祐,你何會在此處?”
孫乾聞言先對著諸葛亮點了點頭,轉而對著劉備拱手道:
“回稟主公!劉荊州派人來請主公,前去襄陽議事。我在城內尋不見主公,故而纔來此等侯。”
劉備聞言,
並冇有急於表態,而是帶著眾人先入城後,單獨將諸葛亮留在房中,詢問道:
“先生,依你所見,此次劉表召我去襄陽所為何事?”
諸葛亮之所以想要當個武將,不過是認為,藉著係統給予的武藝,能夠更好的幫助對方打下江山。
現在先鋒之位已經到手,聽到劉備還是習慣稱呼自已為先生,也冇再糾結。
而是根據自已對曆史的瞭解和現在的時間線想了想,有從劉備口中,瞭解了一下荊州的情況後,回答道:
“依我看,劉表此時邀約,應該有兩件事!”
“其一:對方應當是有著想讓主公帶兵征討江東兵馬,為黃祖報仇的打算!”
“其二:應當是試探主公,看看你有無鳩占鵲巢的野心!”
“先生這話什麼意思?我怎麼聽不明白?”
看著劉備一臉疑惑,諸葛亮笑著解釋了起來。
“主公麾下雖然兵馬不多,但在在新野屯兵數年,勤加練兵,麾下都是精兵強將!”
“孫權親自帶兵征討江夏,斬殺黃祖一事,已經鬨得荊州人心惶惶!”
“荊州大部分兵馬有都握在龐、黃、蔡、蒯四大家族手中,就算劉表這位州牧也難以隨心調動!”
“而偏偏這個時侯劉表請主公商議軍情,我這才猜測對方是想要借主公之力給黃祖報仇奪回失地!”
“至於試探的猜測之前我便說過,根據天象顯示,劉表身懷重病,命不久矣!”
“如今荊州門戶江夏出現閃失,劉表隻怕是急火攻心,病情加重到了藥石難醫的地步!”
“而對方在意識到自已命不久矣後,必將會為身後事讓出一番打算。”
“現在將主公召往荊州,對方必然會主動提及將托付荊州一事來試探主公有無反心!”
“嘶”
劉備聞言,倒吸一口涼氣。
上次他前往荊州赴宴,就因為失言多嘴,被蔡瑁追殺的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最終這件事雖然以馬躍檀溪才僥倖逃生,劉表怒斥蔡瑁,調和雙方矛盾收場。
但劉備心中也明白,若無劉表暗中默許,蔡瑁也絕不敢大張旗鼓的對自已展開追殺。
不過劉備現在寄人籬下,還需仰仗劉表鼻息過活,也隻能假裝不知,接受了對方調和。
現在聽到諸葛亮的分析,生怕此次前去,再次遭遇對方暗害的劉備,連忙追問道:
“以先生來看,此次劉表邀約,我是去還是不去?”
諸葛亮之所以,對劉表惡意揣測,就是為了讓劉備心中生出警覺,好順勢趁勢促成自已根據局勢讓出的佈局。
眼下見到劉備已經心生顧慮,諸葛亮繼續沉思分析道:
“依我之見,此次劉表雖然有試探之意,但如今黃祖戰死,荊州局勢不容樂觀,隻要主公謹言慎行,對方定然不會輕易加害!”
“而且就現在的情況而論,這無疑是主公取荊州為家的大好時機!”
“眼下主公可讓關張兩位將軍,整備兵馬在新野等侯命令。”
“您親帶著子龍將軍,千餘親衛和在下隨行,前往襄陽麵見劉表!”
“若是劉表提出讓出荊州之舉,主公可直接應允!”
“如此一來,劉表如當年陶謙一樣,真心想讓也就作罷!”
“如若是虛心假意隻是試探,末將自會憑藉雷霆手段,控製劉表,逼迫對方交出兵權,配合子龍一舉掌控襄陽!”
“而後,在傳令關張兩位將軍,帶兵進入前來,從而逐步控製荊州,奠定主公成就霸業之機!”
“這”劉備聞言,心中大驚:
“不妥不妥!景升兄待我不薄,我豈可奪他基業?”
雖然在後世網上,有許多人黑劉備。
說他是假仁假義的偽君子,一輩子,投靠誰誰倒黴,投靠誰搶誰的基業。
甚至還有人說劉備漢室宗親的身份,是對方空口胡謅。
但對此,在諸葛亮卻不敢苟通。
畢竟,曹操不是傻子!
但凡劉備不是漢室宗親,但凡有半點疑點,老謀深算的曹操,隻怕早已大作文章,從而在輿論上,對劉備開始口誅筆伐!
至於劉備假仁假義?更是無稽之談!
畢竟假仁假義的人,能瞞得住世人一時,還能瞞得過一世嗎?
而且,就憑劉備能在稱帝後,為了給結義兄弟關羽報仇,不顧一生打拚下來的基業,傾儘全國之力,起兵伐吳。
便能看出對方俠肝義膽,為兄弟兩肋插刀的豪氣心腸從未有過改變。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就是因為劉備性情過於仁義,作風過於君子,才導致他一生錯失許多良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