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的底牌是資訊差 第32章 紮根弘農,布武安民
兵不血刃進入弘農城,並不意味著高枕無憂。呂布深知,奪取一地易,真正掌控一地、將其變為穩固的根基卻絕非易事。他立刻展現出與在長安時截然不同的姿態,不再是那個看似受製於王允的將領,而是一位決心經營自己地盤的雄主。
入城當日,呂布便以「奉詔勤王、暫駐弘農」的名義發布安民告示,嚴令麾下所有將士:不得擾民,不得劫掠,違令者斬!並派出執法隊日夜巡街,確保軍紀森嚴。這一舉措迅速安撫了原本惶恐不安的弘農百姓,他們見這支聲名赫赫的軍隊秋毫無犯,懸著的心才稍稍放下。
對待郡守段煨,呂布給予了充分的尊重和表麵上的權力共享。他並未急於更換郡縣官員,仍讓段煨負責大部分日常政務,尤其是其擅長的屯田、糧草籌措等事宜。呂布親自登門拜訪段煨,言辭懇切:
「段府君,弘農能得如此清平,全賴府君治理有方。布一武夫,於政事多有不通,日後這民生內政,還需府君多多操持。若有需軍隊協助之處,但憑吩咐。」同時,他亦履行承諾,立刻以「陛下」名義(實則自己決定)表奏段煨為鎮東將軍,以示榮寵。
段煨見呂布態度謙和,並非想象中那般跋扈,且確實將繁瑣政務仍交於自己,心中戒備稍減,也樂於維持現狀,儘心辦事。雙方暫時達成了一個微妙的平衡:呂布掌握最高軍權和大政方向,段煨負責具體行政,合作共贏。
然而,在關鍵領域,呂布毫不放鬆。他任命張遼全麵負責弘農郡的防務,接手並整修城防,在各處關隘,尤其是東麵的潼關,派駐精兵,將其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徐榮則被派往郡內各縣巡視,一方麵彈壓可能存在的宵小,另一方麵也是宣示呂布軍的實際控製權。
對於軍隊本身,呂布進行了初步的整編。原本的並州舊部是絕對核心;徐榮部被打散一部分,與原並州軍混編,以加強融合;沿途收編的小股勢力如王方等,則經過嚴格篩選,汰弱留強,編入輔兵或外圍巡邏部隊。高順的陷陣營作為最精銳的力量,直接駐紮在弘農城外一處隱蔽營地,既是護衛中樞,也是戰略預備隊。
謀士賈詡則忙於構建情報網路。他利用李肅的舊有關係和弘農本就四通八達的地理位置,迅速向長安、中原、乃至涼州方向派出大量細作,密切關注各方動向,尤其是長安的戰局和李傕郭汜的動向。
「文和,長安情況如何?」數日後,呂布在臨時改建的將軍府中詢問。
賈詡稟報道:「據報,李傕、郭汜已集結大軍,號稱十萬,打出『為董太師報仇』、『清君側,誅王允』的旗號,正向長安急速推進。王允驚慌失措,正強征百姓,倉促佈防,然軍心渙散,恐難久持。」
呂布冷哼一聲:「果然如此。王允自取其禍。密切關注,我要知道長安陷落的準確時間,以及西涼軍之後的動向。」他要藉此判斷自己有多少時間經營弘農。
與此同時,呂布也開始關注民生。他深知錢糧的重要性。在賈詡的建議下,他采取了多項措施:
嚴令軍隊不得踐踏農田,乾擾農事,並派遣士兵協助段煨組織的屯田。
宣佈減免部分苛捐雜稅,尤其是對剛剛經曆動蕩的百姓,給予喘息之機。
修複道路,保障商路安全,吸引各地商旅前來弘農,活躍經濟。
高順護送的最後一批董卓寶藏已安全運抵,秘密存入新尋的庫址,由陷陣營嚴密看守。這筆巨額財富,將是他未來爭霸的最大底牌。
府邸之內,家眷也已安置妥當。嚴氏帶著呂玲綺住在內院,管理著逐漸增多的仆役。貂蟬被安置在一處清靜的彆院,呂布偶爾會去探望,問其起居,兩人關係依舊保持著客氣而微妙的距離。董白則被嚴密「保護」在一處更隱蔽的住所,她身份特殊,不宜露麵。蔡邕父女也被妥善安置,蔡邕身體逐漸好轉,開始整理隨身帶來的書稿,蔡琰則協助父親,其才情偶爾流露,令負責照看的賈詡也暗自點頭。
整個弘農郡,在呂布集團高效而務實的運作下,如同一個精密的機器開始快速運轉。它沒有長安的繁華,卻充滿了一種蓬勃的生機和秩序感。軍隊在整訓,城牆在加固,農田在耕作,市集在恢複。
呂布時常在張遼、徐榮的陪同下巡視軍營和城防,也會在賈詡的伴隨下微服走訪市井,瞭解民情。他不再僅僅是那個衝鋒陷陣的天下第一猛將,更開始嘗試學習如何成為一個統治者。
站在加固後的弘農城頭,遠眺西方。那裡,烽火將起,血染長安。而這裡,在他的掌控下,正悄然積蓄著力量。
「長安…」呂布喃喃自語,目光深邃,「你且儘情混亂吧。待我羽翼豐滿之日…」
後麵的話他沒有說出口,但身旁的賈詡已然明瞭。蟄伏弘農,絕非終點,而是為了將來能更強勢地回歸天下這盤大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