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三國我的底牌是資訊差 > 第34章 天下棋局,諸侯冷眼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三國我的底牌是資訊差 第34章 天下棋局,諸侯冷眼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初平三年,暮春至夏。

董卓暴斃、西涼軍反撲圍攻長安的訊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傳遍了大漢疆域的每一個角落。這無疑是自討董聯盟瓦解後,天下最為震撼的事件,其影響遠超一城一地的得失,牽動著每一位諸侯的神經。

然而,與關中的血火滔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關東諸侯們的反應卻出奇地「冷靜」,甚至可以說是冷漠。勤王救駕?不存在的。所有人的目光都緊盯著自己眼前的棋盤,計算著如何利用這場巨變,為自己攫取最大的利益。

南陽,袁術府邸。

「哈哈!董卓老賊死了?!死得好!死得好啊!」袁術得到訊息,撫掌大笑,誌得意滿。他身著華服,踞坐於席上,左右美婢環繞,案上擺滿了來自南陽盆地的豐盛物產。

「主公,長安被圍,陛下危殆,我們是否…」有幕僚試探性地問道。

袁術不屑地擺擺手,拿起一枚果子把玩:「陛下?哼,劉協小子不過是董卓立的傀儡,如今又被王允、呂布這等貨色把控,有何可救?至於長安…讓他們打去!李傕郭汜殺了王允最好,呂布若是也被困死其中,更是妙極!」

他眼中閃爍著野心的光芒:「吾乃袁氏嫡子,四世三公,天命所歸!如今南陽富庶,帶甲數萬,正當藉此良機,廣積糧草,擴充實力。待關中兩敗俱傷,吾或可兵發豫州,全據此地,乃至…問鼎天下!」他巴不得長安那邊打得越慘越好,最好所有潛在對手都同歸於儘。

鄴城,袁紹大營。

袁紹的反應則顯得「沉穩」許多。他召集謀士許攸、郭圖、逢紀等人商議。

「本初公,此乃天賜良機!」郭圖搶先道,「董卓既死,朝廷無主(在他眼中王允不算),主公身為盟主,正應號召天下,共討李傕郭汜,迎回陛下,則大義名分儘在掌握!」

許攸卻搖頭反對:「不然。長安路遠,中間隔著黑山賊和河內張揚,大軍遠征,耗費巨大。公孫瓚在北方虎視眈眈,豈容我軍主力西進?依我之見,當趁此機會,全力解決公孫瓚,平定河北四州!屆時挾北方之眾,西向以爭天下,誰能敵之?」

袁紹撫須沉吟,內心更傾向於許攸的戰略。解救皇帝固然能獲得大義名分,但風險高,收益不確定,遠不如吞並公孫瓚、穩固河北來得實在。他最終緩緩道:「陛下蒙塵,吾心甚憂。然公孫瓚不除,冀州難安。可先遣一使,往長安方向打探虛實,並傳檄天下,譴責李郭二賊。待平定北方,再徐圖西進不遲。」典型的「既要…又要…」,但實際行動重心仍在河北。

兗州,鄄城。

曹操的反應最為複雜和務實。他剛剛擊敗收編了青州黃巾軍,實力大增,獲得了寶貴的青州兵源,正雄心勃勃地準備下一步擴張。

「董卓死了…死得好!」曹操先是暢快一笑,隨即眉頭緊鎖,「然則西涼軍複亂,天子再陷危局…唉!」他確實有勤王之心,但理性很快壓過了衝動。

謀士荀彧冷靜分析:「明公,兗州新定,南有袁術覬覦,東有陶謙未附,北有袁紹強鄰,實不宜此刻遠征長安。且觀李傕郭汜之勢,必與王允呂布不死不休。我軍縱去,亦難輕易解圍,恐深陷泥潭。」

程昱也補充道:「不如靜觀其變。若王允勝,我等上表稱賀即是;若西涼軍勝…其皆莽夫,必內訌不休,屆時明公已穩固兗豫,西進迎駕,易如反掌!」

曹操深吸一口氣,目光銳利:「文若、仲德之言是也。當務之急,是鞏固兗州,向南擴充套件,收取豫州之地!傳令,加緊操練青州兵,籌措糧草,目標——袁術!」他將目光投向了富庶的南陽和汝南地區,準備與袁術爭奪豫州控製權。救駕之事,隻能暫且押後。

荊州劉表穩坐襄陽,得知訊息後隻是感歎一聲「國事多艱」,隨即繼續埋頭經營他的荊州,保境安民,無意也無力北顧。孫堅之死讓他去了一個心腹大患,他樂得隔岸觀火。

徐州陶謙年老守成,隻求保住徐州一畝三分地,對西方亂局敬而遠之。

幽州公孫瓚正與袁紹在界橋等地打得不可開交,根本無暇西顧。

平原劉備在公孫瓚麾下,人微言輕,雖有憂國之心,卻無勤王之力,隻能暗自歎息。

孫策此時正寄居在袁術麾下,為父守孝,同時暗中結交豪傑,等待時機。長安劇變讓他看到了天下大亂的加劇,或許…他借兵重返江東、為父報仇的時機就快到了?他將目光投向了江南。

至於事件的核心人物之一——呂布,諸侯們態度不一。袁紹、袁術等士族出身者多鄙其為人,認為其反複無常,難成大事。曹操則對其勇武頗為忌憚,但也僅此而已。大多數人認為,呂布要麼死在長安,即便逃出,也不過是一喪家之犬,依附於某方諸侯罷了,並未將其視為一個獨立的戰略力量。無人料到,他已在弘農悄然落子。

於是,一幅詭異的圖景呈現出來:帝國的心臟正在被瘋狂蹂躪,天子與朝廷危在旦夕,而本該拱衛中央的四方諸侯們,卻都在冷眼旁觀,甚至暗自欣喜,忙於彼此攻伐,擴張地盤。漢室的權威,在這場普遍的沉默與算計中,跌落穀底。

亂世,已徹底進入了一個弱肉強食、唯力是視的新階段。長安的烽火,未能照亮複興之路,反而映照出天下四分五裂、群雄逐鹿的殘酷未來。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