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三國之錦繡河山 > 第7章 甄宓???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三國之錦繡河山 第7章 甄宓???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高順策馬回來,在劉錦身旁低聲道:“公子,屬下方纔注意到商隊中央有輛裝飾雅緻的馬車,車旁侍立的都是些丫鬟婆子。陳管事回話時,也不時望向那輛車,看來車裡應是甄家的一位小姐。”

“小姐?甄家?”劉錦聞言,心頭猛地一跳,腦海中瞬間浮現出一個名字——甄宓。那個在史書中以美貌和賢德著稱,讓曹丕、曹植兄弟都為之傾倒的文昭甄皇後!

他頓時興奮起來,若是能結識這位傳說中的洛神,豈不是……

作為穿越者,他太清楚甄宓在後世的評價與傳奇:

·

“江南有二喬,河北甄宓俏”,其美貌與大小喬齊名。

·

魏文帝曹丕的皇後,魏明帝曹睿的生母,一度影響曹魏政局。

·

才情出眾,賢德有名,謝靈運曾稱讚其“姿貌絕倫,賢明有德”。

·

《洛神賦》的靈感來源(雖後世考證並非為其所作,但傳說深入人心)。

若能得此女傾心,不僅得一絕代佳人,更對未來大業有莫大助益!

然而,這股興奮勁剛湧上來,他猛地一個激靈,如通被一盆冷水澆頭。

“等等……時間不對!”

他飛快地在心中盤算:

·

現在是光和四年正月,也就是公元181年初。

·

曆史上甄宓生於漢靈帝光和五年十二月(公元182年末至183年初)。

也就是說,此刻的甄宓,不僅尚未出生,甚至可能連受孕都還未發生!

想明白這一點,劉錦頓時泄了氣,剛纔的期待與興奮瞬間化為烏有,取而代之的是一絲荒謬和自嘲。他居然對一個此刻還不存在於世上的人想入非非……

他無奈地搖了搖頭,強迫自已冷靜下來。既然不是甄宓,那車中的小姐,大概率是甄家其他房頭的女兒,或者是甄宓的某位姐姐。

“知道了。”劉錦對高順擺了擺手,語氣已恢複平靜,“既然是女眷,讓弟兄們注意避諱,非必要勿要靠近那輛馬車。”

“諾。”高順領命,雖有些疑惑公子為何瞬間情緒低落,但並未多問。

劉錦深吸了一口寒冷的空氣,將腦海中關於甄宓的遐想驅散。他回頭望了一眼那輛被嚴密護衛的馬車,心中暗道:“看來,曆史就是曆史,取巧不得。未來的路,還是要一步一個腳印去走。”

地點:幽冀交界,滱水畔官驛

時間:光和四年正月廿三,暮色初臨

連續三日疾行,車隊在滱水北岸的官驛停下。劉錦正在院中活動筋骨,恰見甄榮從西廂走來。

\"劉公子此行往常山,不知是遊曆還是訪友?\"甄榮斂衽一禮後輕聲問道。

劉錦坦然相告:\"不瞞姑娘,我此次離家遊學,以三年為期。前日遇匪深感武藝不精,聽說常山多有高人隱居,想去尋訪名師。\"

甄榮明眸微轉:\"公子可曾聽聞童淵老先生?據說他在常山隱居授徒。\"

劉錦聞言一怔:\"姑娘說的是那位槍法大家?不知姑娘與童老先生\"

\"家叔甄儼曾任常山郡丞,與童老先生相交莫逆。\"甄榮淺淺一笑,\"童老先生近年來在常山收徒,據說擇徒極嚴,至今隻收了兩位親傳弟子。\"

劉錦眼中閃過一絲熱切,不自覺地向前半步:\"若能得見童大家,實乃三生有幸。\"

甄榮觀察著劉錦的神色,見他雖未明說,但提及童淵時眼中分明帶著嚮往。她心思玲瓏,冇有多說什麼。但是內心卻在思索著什麼。這時一陣寒風吹過,院中老梅樹的殘雪簌簌落下。劉錦見幾點雪花沾在甄榮的狐裘上,不禁吟道:\"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

甄榮聞言一怔,眸中閃過驚豔之色。她自幼飽讀詩書,卻從未聽過這般清麗的詩句。

\"公子大才。\"她真誠讚道,隨即斂衽告辭,回到房間甄榮還在反覆想著這句詩。

過了兩日車隊在一處驛站休息。劉錦正在院中活動筋骨,恰見甄榮從西廂走來,身後跟著一個手持信鴿的仆人。

\"劉公子。\"甄榮斂衽一禮,\"前日聽公子說要去常山尋訪名師,妾身已飛鴿傳書回中山。方纔收到家叔回信,他願為公子修書引薦童淵老先生。\"

劉錦聞言一怔:\"甄姑娘為何\"

甄榮淺淺一笑:\"那日遇匪,若非公子仗義相救,甄家商隊損失必重。昨日聽公子談及欲訪名師,妾身便想著或可略儘綿力。\"她從袖中取出一封密信,\"這是家叔剛從中山送來的親筆薦書,公子持此信前往,童老先生必會接見。\"

劉錦這才明白,原來這兩日甄榮一直在暗中安排此事。他鄭重接過信函,隻見火漆上赫然蓋著甄家的印記:\"姑娘費心了。\"

\"公子客氣了。\"甄榮明眸微轉,\"家叔甄儼在信中極力推薦公子。不過童老先生擇徒極嚴,這些年來隻收了兩位親傳弟子。聽聞張姓弟子已藝成離去,如今身邊隻剩一位趙姓弟子。能否得老先生指點,還要看公子緣分。\"

劉錦聽到\"趙姓弟子\"時目光微動。待甄榮離去後,劉錦輕輕展開信函,隻見上麵筆力遒勁地寫著:\"童兄鈞鑒:今有幽州牧劉公之子世榮,文武兼修,誌存高遠,特薦於兄台門下受教。弟甄儼頓首。\"

他小心收好書信,心中感慨萬千。這兩日他並未主動相求,甄榮卻細心察覺他的需求,還動用了家族關係相助。這份人情,確實欠得不小。

驛站燈籠在晚風中搖曳,將他的身影拉得很長。這一次常山之行,因這封意外的薦書,前景似乎明朗了許多。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