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青龍鎮世 第329章 青冥伴遊兩年路
建安五年春,泰山腳下的積雪還沒化儘,桃花村外的土路上卻已支起了兩個簡陋的包袱。
李老三扛著半袋粟米往馬車上塞,狗蛋攥著個用油紙包好的野兔,非要往貂蟬手裡遞,紅著臉嘟囔:“貂蟬姐,這兔子俺昨天剛套的,路上燉著吃,補力氣。”
貂蟬剛要接,手腕卻被葉青山輕輕按住。
他笑著把野兔推回去,指了指馬車上的陶甕:“你王奶奶都給裝了兩甕醃菜,再拿野兔,車都要裝不下了。”
說著又轉頭拍了拍李老三的肩膀,“村裡的事勞煩你多照看,我們走個兩年就回。”
李老三搓著手,眼神裡滿是不捨,又有點放心不下:“葉先生,這世道不太平,官渡那邊聽說打得天昏地暗,你們可千萬彆往戰場湊啊!”
他這話沒說錯。
自打去年冬信使帶來“袁紹起十萬兵伐曹”的訊息,北邊的流民就多了起來。
上個月還有個從黎陽逃來的商人說,曹操把糧草囤在了烏巢,兩邊早晚要拚個你死我活。
葉青山點頭應著,剛要扶貂蟬上車,卻見她忽然轉身,從懷裡掏出個布包遞給狗蛋。
布包裡是把磨得發亮的小木劍,正是去年葉青山教她握劍時用的那把:“狗蛋,我走了之後,你要是想學劍,就照著這劍的分量練握力,等我回來教你‘龍抬頭’。”
狗蛋眼睛瞬間亮了,把小木劍緊緊抱在懷裡,用力點頭:“俺一定好好練!等貂蟬姐回來,俺能跟你對打!”
馬車軲轆碾過凍土,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響。
貂蟬掀著車簾,看著桃花村的輪廓越來越小,忽然轉頭問葉青山:“公子,我們第一站去哪?”
葉青山正靠在車壁上翻一本舊書,聞言抬眼笑了笑:“先去徐州,聽說那邊有座雲龍山,山上的泉水泡茶最好,咱們去嘗嘗。”
他這話輕描淡寫,卻沒說徐州剛經曆過曹操的屠城,如今雖歸了劉備管轄,卻還是流民滿街。
他想讓貂蟬看看這世道的難,也想讓她在真正的衝突裡練手,總比在桃花村對著老槐樹揮劍強。
馬車走了半個月,剛進徐州地界,就遇到了一夥攔路的山賊。
那夥人約莫十幾個,個個拿著刀棍,為首的是個滿臉橫肉的漢子,看見貂蟬掀簾的模樣,眼睛都直了,揮著刀就衝過來:“此山是我開!留下馬車和這小娘子,饒你們不死!”
貂蟬剛要拔劍,手腕卻被葉青山按住。
他慢悠悠地從馬車上跳下來,手裡還拿著那本沒看完的書,對著山賊拱了拱手:“這位好漢,我們就是遊學的先生和丫鬟,身上沒什麼值錢東西,還望行個方便。”
那山賊頭子哪肯信,一腳踹在馬車轅上,唾沫星子橫飛:“少跟老子裝蒜!這馬車看著就值不少錢,還敢說沒值錢東西?”
說著就伸手去抓貂蟬的胳膊。
就在這時,貂蟬忽然從馬車上躍下,手裡的鐵劍“唰”地出鞘。
她沒按葉青山教的“龍抬頭”起手,反而用了招更利落的“龍探爪”,劍尖直逼山賊手腕。
那山賊沒想到這姑娘動作這麼快,嚇得趕緊縮手,卻還是被劍刃劃破了袖口,露出裡麵的舊傷疤。
“你找死!”
山賊頭子惱羞成怒,舉刀就砍。
貂蟬腳步微挪,用“龍擺尾”避開刀鋒,同時手腕一沉,劍身在山賊刀背上“哐”地敲了一下。
這一下用的力氣不大,卻震得山賊虎口發麻,刀差點脫手。
周圍的山賊見老大吃虧,呼啦啦圍了上來。
貂蟬卻一點不慌,她記得葉青山說的“力從腿發,腰轉劍隨”,腳步踩著碎步,鐵劍在手裡舞得密不透風。
“龍翻江”掃開左邊山賊的棍子,“龍騰空”躲開右邊的刀砍,最後用“鎖龍”把劍一橫,剛好架住山賊頭子的刀。
“還打嗎?”
貂蟬的聲音不大,卻帶著股不容置疑的氣勢。
那山賊頭子看著她眼裡的冷光,又看了看周圍被打得東倒西歪的手下,嚥了口唾沫,扔下句“算你們厲害”,就帶著人灰溜溜地跑了。
貂蟬收劍入鞘,剛要轉頭跟葉青山說話,卻見他正蹲在路邊,用樹枝撥弄著山賊掉在地上的窩頭,皺著眉嘀咕:“這窩頭摻了太多糠,吃了怕是硌牙。”
貂蟬忍不住笑了:“公子,剛才你怎麼不擔心我?”
葉青山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你要是連這點小毛賊都打不過,這兩年遊曆也不用走了。”
他說著從馬車上拿出個水囊遞給她,“不過剛才‘鎖龍’的收尾慢了點,下次記得手腕再沉一點,彆給對手留破綻。”
兩人接著往徐州城走,路上又遇到了幾波流民。
有個老婆婆抱著個餓得哭不出聲的孩子,跪在路邊乞討,貂蟬看著心善,把馬車上的粟米分出小半袋遞過去。
老婆婆千恩萬謝,嘴裡唸叨著“曹丞相要是能像姑娘這麼心善就好了”。
原來這老婆婆是從官渡逃來的,家裡的男人和兒子都死在了戰場上,隻剩下她和小孫子。
葉青山聽著沒說話,隻是從懷裡掏出個小木牌,遞給老婆婆:“拿著這個,去徐州城裡的‘濟世堂’,就說葉先生讓來的,他們會給你安排住處。”
那木牌是用桃木做的,上麵刻著個小小的“葉”字,是他之前在徐州認識的一位老郎中送的,說是能在濟世堂換些藥材和吃食。
貂蟬看著他遞木牌的動作,忽然想起去年在桃花村,他幫王大爺治腿傷時,也是這樣不動聲色地幫忙。
她忽然明白,公子不是冷漠,隻是習慣了把心思藏在心裡。
到了徐州城,兩人找了家僻靜的客棧住下。
貂蟬每天早上都會去城外的空地上練劍,葉青山則會去城裡的書坊看看,偶爾也會幫濟世堂的老郎中醫治病人。
他從不用枯木逢春術的全力,隻敢用一點點生機氣息幫人緩解疼痛,怕暴露自己的能力。
有天早上,貂蟬練劍時遇到了個穿著青衫的年輕人。
那年輕人手裡拿著把摺扇,站在旁邊看了半天,忽然開口:“姑娘這劍法很彆致,不知師從何人?”
貂蟬停下劍,抱拳道:“師從我家主人葉先生。”
那年輕人眼睛一亮,往前走了兩步:“在下徐庶,不知令師可否願意見一麵?我看姑娘劍法靈動,令師想必也是位劍術高手。”
貂蟬正想回話,卻見葉青山提著個食盒從遠處走來,裡麵裝著剛買的豆漿和油條。
他笑著對徐庶拱了拱手:“不過是教小丫頭學點防身的把式,當不得‘高手’二字。”
徐庶見葉青山穿著普通的布衫,手裡還提著食盒,眼裡閃過一絲疑惑,卻還是客氣地說:“先生過謙了,姑娘這劍法裡有‘龍’字訣的韻味,怕是劍仙吧?”
葉青山麵上不動聲色,笑著搖了搖頭:“不過是巧合罷了,我這丫鬟的劍法,都是我瞎教的。”
徐庶見他不願多說,也不再追問,隻是又看了眼貂蟬手裡的劍,感歎道:“姑娘悟性極高,若是能遇到名師,將來必定是位難得的女劍客。”
說完就拱手告辭了。
等徐庶走後,貂蟬好奇地問:“公子,剛才那個人是誰啊?他好像很懂劍法。”
葉青山把油條遞給她,笑著說:“他叫徐庶,是個有本事的人,以後你要是再遇到他,記得跟他客氣點。”
他沒說徐庶後來會成為劉備的謀士,更沒說徐庶因為母親被曹操擄走,不得不離開劉備。
這些事,他不想讓貂蟬知道太多,隻想讓她安安穩穩地練劍,過普通人的日子。
接下來的一年多,兩人又去了汝南、南陽等地。
建安六年秋,他們在南陽城外遇到了曹操的部下於禁。
當時於禁正帶著一隊士兵巡查,看到葉青山和貂蟬的馬車,就過來盤問。
“你們是什麼人?要去哪裡?”
於禁坐在馬上,眼神銳利地掃過馬車上的包袱,最後落在了葉青山背著的木匣上。
那是裝著五越劍的劍匣,葉青山一直背著,對外隻說是裝書的木匣。
葉青山從懷裡掏出個路引,雙手遞過去:“在下葉青山,是個遊學的先生,這是我的丫鬟貂蟬,我們要去襄陽,拜訪一位老友。”
於禁接過路引看了看,又看了眼那個木匣,皺著眉問:“這木匣裡裝的是什麼?”
葉青山笑著說:“都是些舊書,我平日裡喜歡讀讀書。”
於禁顯然不信,翻身下馬,伸手就要去掀木匣的蓋子。
就在這時,貂蟬忽然往前一步,擋在了木匣前:“這位將軍,這木匣裡都是我家主人的心血,不便隨意翻看。”
於禁見一個丫鬟敢攔他,臉色瞬間沉了下來:“放肆!本將軍查探可疑人員,你也敢攔?”
說著就伸手去推貂蟬。
貂蟬沒躲,反而握緊了手裡的劍。
她知道這木匣對公子很重要,絕不能讓彆人碰。
於禁的手剛要碰到她的肩膀,就見貂蟬手腕一翻,劍鞘“啪”地打在於禁的手上。
於禁沒想到這姑娘力氣這麼大,疼得趕緊縮手,驚疑地看著她:“你會武功?”
貂蟬沒說話,隻是把劍鞘橫在身前,眼神堅定地看著於禁。
周圍的士兵見將軍被攔,紛紛拔出刀,圍了上來。
葉青山怕事情哄大,趕緊上前一步,笑著對於禁說:“將軍息怒,小女娃不懂事,我替她給您賠罪。
這木匣裡確實是舊書,要是將軍不放心,我開啟給您看看便是。”
說著就伸手去開木匣。
於禁見他態度誠懇,又看了眼貂蟬手裡的劍,心裡也犯嘀咕,
這姑孃的劍鞘看起來普通,卻透著股說不出的寒氣,要是真打起來,他的士兵未必能占到便宜。
他擺了擺手,冷聲道:“不必了,你們趕緊離開南陽,這裡最近不太平。”
說完就翻身上馬,帶著士兵走了。
等士兵走遠後,貂蟬才鬆了口氣,轉頭問葉青山:“公子,剛才為什麼不讓我跟他們打?”
葉青山關上木匣,笑著說:“這人是曹操手下的名將,手裡有幾分真本事,你雖然已經到了五品境,卻還不是他的對手。
再說,我們隻是遊曆,沒必要與人多加衝突。”
貂蟬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葉青山也不多做解釋,讓貂蟬駕著馬車,繼續往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