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青龍鎮世 第357章 蜀道遇糧困
夜色褪儘時,涪縣客棧的木門吱呀推開。
葉青山一襲青布長衫,肩上搭著簡單的行囊,貂蟬緊隨其後,短劍藏在寬大的袖中。
王越則背著六尺高的越五劍匣,步伐雖沉,眼神卻亮得很。
滿腦子都是葉青山說的成都好吃的比涪縣多。
“公子,蜀地這山路也太繞了!”
剛出縣城沒半裡,王越就忍不住揉了揉發酸的肩膀,嘴裡嘟囔著,“早知道這麼難走,昨天該多買兩串糖油果子揣著,現在嘴裡都沒甜味了。”
貂蟬白了他一眼,伸手拂去袖上沾的草屑:“就知道吃!昨天是誰吃了三串還不夠,要不是公子攔著,你能把攤主的糖油果子全包了。”
王越心中無語,昨天他是買了三串,但不是一人一串嗎?
葉青山聞言莞爾,目光掃過前方蜿蜒的山道。
蜀地多山,晨霧還沒散儘,山間的石階濕漉漉的,偶有山泉從崖壁滲出,滴在青石上濺起細小花紋。
他抬手指了指遠處隱約可見的炊煙:“前麵該是蜀軍的糧隊歇腳點,咱們順道過去看看,說不定能打聽些成都的路況。”
三人順著山道往下走了約莫半個時辰,果然看到山坳裡紮著幾頂軍帳。
青色的“漢”字旗在晨風中飄著,帳外的士兵卻沒什麼精神。
有的靠在樹乾上打盹,有的蹲在地上,手裡捧著粗瓷碗,碗裡的粟米稀得能照見人影。
“這蜀軍……怎麼看著這麼落魄?”
王越咂了咂嘴,小聲道,“連軍糧都這麼稀,比咱們昨天吃的蘿卜燉羊肉差遠了。”
貂蟬拉了拉他的衣袖,示意他彆多嘴,目光卻落在帳邊一個低頭磨劍的士兵身上。
那士兵穿著洗得發白的蜀軍甲冑,劍是普通的鐵劍,磨得倒是鋒利。
可他眉宇間總帶著股鬱色,時不時抬頭望向遠處的山道,眼神複雜。
葉青山也注意到了這人,眼底微不可察地動了動。
這士兵腰間掛著塊褪色的木牌,上麵刻著個“李”字,甲冑的樣式是馬謖部下曾穿的舊款,想來就是那馬謖舊部李信了。
就在這時,一個糧官模樣的人匆匆從大帳裡出來,臉色難看地喊道:“都精神點!丞相催得緊,今天必須把這剩下的糧運到祁山前線,要是誤了時辰,誰都擔待不起!”
士兵們聞言紛紛起身,可動作依舊遲緩。
有個年輕些的士兵忍不住問道:“張大人,咱們這糧也太少了,到了前線夠吃幾天啊?聽說魏兵那邊糧草充足,咱們……”
“少廢話!”
張糧官打斷他,語氣卻軟了幾分,“丞相自有妙計,咱們照做就是,趕緊裝車,彆磨蹭!”
葉青山三人站在山道邊,沒上前打擾。
王越湊到葉青山身邊,小聲道:“公子,這蜀軍是真缺糧啊,剛才那糧官說話都沒底氣。”
葉青山點頭,正想開口,卻見那李信突然放下劍,走到張糧官麵前,沉聲道:“張大人,我有話跟你說。”
張糧官看了他一眼,皺了皺眉:“有話快說,忙著呢。”
“我想請調去後方。”
李信聲音不高,卻很清晰,“前線的活,我乾不了。”
張糧官愣了一下,隨即冷笑:“李信,你又提這茬?當年馬參軍失了街亭,你作為他的部下,丞相沒治你的罪。
還讓你留在糧隊,已經是寬宏大量了,現在前線缺人,你倒想躲去後方?”
“我不是躲!”
李信猛地攥緊拳頭,指甲幾乎嵌進掌心,“這糧隊裡誰不排擠我?說我是‘敗軍之將’,連份像樣的差事都不給我做,與其在這裡受氣,不如去後方守糧倉!”
“你……”
張糧官還想再說,遠處突然傳來一陣馬蹄聲。
眾人抬頭望去,隻見三匹快馬從山道上奔來,馬上的人穿著蜀軍斥候的服飾,神色慌張。
“張大人!不好了!”
為首的斥候翻身下馬,急聲道,“前麵山穀裡發現魏兵探子,好像在盯著咱們的糧隊!”
張糧官臉色驟變:“什麼?魏兵探子怎麼會到這裡來?快,派人去警戒!”
帳外頓時亂了起來,士兵們手忙腳亂地拿起武器。
李信站在原地,看著混亂的人群,眼底的鬱色更重了。
他想起昨天夜裡,有人偷偷塞給他一張紙條,上麵寫著“魏公知你有才,卻在蜀軍受辱,若願歸降,必予重用”。
當時他還猶豫,可現在看著這缺糧又混亂的局麵,心裡的天平漸漸歪了。
葉青山將這一切看在眼裡,對貂蟬和王越遞了個眼色,轉身走到山道旁的一棵老槐樹下。
貂蟬會意,從行囊裡取出三個竹篾麵具。
這麵具是昨天在涪縣買的,樣式簡單,隻遮住眉眼,既能掩去容貌,又不顯得張揚。
三人戴上麵具,葉青山整理了一下長衫,道:“走吧,去見諸葛亮。”
王越背著劍匣,有些緊張:“公子,諸葛亮可是蜀國丞相,咱們就這麼去見他?萬一他認出咱們……”
“認不出。”
葉青山語氣平淡,“這麵具雖簡單,卻能掩去氣息,再加上咱們隻以‘隱士’身份相見,他不會多想。”
貂蟬也道:“放心吧,我會看好你,彆亂說話,更彆想著蹭軍糧吃。”
王越摸了摸肚子,訕訕地閉了嘴。
三人往大帳走去,守帳的士兵攔住他們:“你們是誰?這裡是蜀軍糧隊大營,閒人不得入內!”
葉青山微微頷首,聲音平穩:“我們是路過的隱士,聽聞貴軍缺糧,或許能幫上些小忙,還請通報丞相一聲。”
士兵愣了一下,見他們雖戴麵具,卻氣度不凡。
尤其是葉青山,站在那裡明明沒什麼動作,卻讓人不敢輕視,便猶豫著轉身進帳通報。
沒過多久,士兵出來,恭敬地說:“丞相請三位入帳。”
掀開門簾,帳內的景象比想象中簡樸。
沒有奢華的陳設,隻有一張案幾,案上堆著厚厚的文書和一張祁山地形圖。
一個身穿素色丞相袍的中年人正坐在案後,手裡拿著一支毛筆,眉頭微蹙,正是諸葛亮。
看到三人進來,諸葛亮放下筆,目光在他們的麵具上掃過,卻沒追問,隻是溫和地笑道:“三位先生遠道而來,不知有何見教?”
葉青山走到案前,沒有行禮,隻是抱了抱拳:“丞相客氣,我們隻是山野之人,偶經此地,見貴軍糧隊疲憊,便想進來聊幾句。”
諸葛亮點點頭,示意他們坐下,帳外的士兵端來三碗熱茶。
葉青山接過茶,卻沒喝,目光落在案上的地形圖上,緩緩道:“丞相第四次北伐,以祁山為據點,想打通關中通道,可眼下最棘手的,該是糧草吧?”
諸葛亮眼底閃過一絲驚訝。
他此次北伐的路線極為隱秘,除了蜀軍核心將領,外人很少知曉,這隱士竟一語道破。
他不動聲色地問道:“先生說得是,糧草乃軍中之本,隻是蜀道難行,糧道常有阻滯,不知先生有何高見?”
“高見談不上。”
葉青山指尖輕輕劃過茶杯邊緣,“我曾聽人說,‘民心即糧道’。
蜀地百姓本就支援丞相北伐,可若糧隊沿途擾民。
或是讓百姓看到士兵饑腸轆轆、士氣低落,久而久之,民心便會動搖。
到那時,就算糧道打通,也難有長久之力。”
諸葛亮聞言一怔,隨即撫掌讚歎:“先生此言,如撥雲見日!
老夫一直專注於糧道的排程,卻忽略了民心這層‘無形糧道’。
隻是眼下糧荒已現,不知先生可有應急之法?”
葉青山抬眼望向帳外,目光落在不遠處的一片麥田上。
那麥田是糧隊臨時開墾的,因為缺水缺肥,麥苗長得稀稀拉拉,大多已經枯黃,看起來收不了多少糧食。
他淡淡道:“丞相請看帳外那片麥田,或許能解燃眉之急。”
諸葛亮順著他的目光看去,眉頭微蹙:“那麥田早已枯黃,怕是……”
話還沒說完,葉青山放在膝上的手輕輕動了動,指尖閃過一絲極淡的青芒,快得讓人以為是錯覺。
這是木遁·枯木逢春,隻是他刻意壓低了力量,隻將氣息籠罩在那片麥田。
帳外的士兵突然發出一陣驚呼。
諸葛亮連忙起身走到帳口,隻見那片枯黃的麥田裡,有幾十畝麥苗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綠。
原本乾癟的麥葉漸漸舒展,甚至隱約能看到麥穗在微微生長。
“這……這是怎麼回事?”
張糧官也跑了過來,瞪大了眼睛,“剛才還好好的,怎麼突然就變綠了?”
士兵們圍在麥田邊,議論紛紛,有幾個老兵甚至跪了下來,以為是“天降祥瑞”。
諸葛亮站在帳口,目光重新落在葉青山身上,眼神裡多了幾分敬畏。
他何等敏銳,剛才雖沒看清葉青山的動作,卻能察覺到那片麥田裡突然多了一股溫潤的生機之力,這絕非尋常手段。
“先生有鬼神之力,卻甘願藏鋒於山野,老夫佩服。”
諸葛亮對著葉青山深深一揖,語氣誠懇,“隻是不知先生為何要幫蜀軍?”
葉青山起身,避開了他的禮,淡淡道:“我非幫蜀軍,隻是幫蜀地的百姓,丞相北伐,是為了興複漢室,若能少些饑饉,百姓也能多些安穩。
這幾十畝麥田,夠糧隊撐上兩天,後續的糧道,還需丞相自行謀劃。”
諸葛亮點點頭,不再多問。
他知道這類隱士多有怪癖,不願暴露身份,追問反而不妥。
就在這時,帳外突然傳來一陣爭執聲。
眾人回頭看去,隻見李信正和一個穿著普通布衣的人拉扯。
那布衣人身形瘦削,眼神閃爍,看到帳前的諸葛亮和葉青山,臉色頓時變了。
“你到底是誰?為什麼非要拉著我說話?”
李信怒聲道,手裡還攥著一張紙條。
正是那布衣人剛才塞給他的,上麵寫著“今夜三更,山穀口見,帶糧隊佈防圖,魏營必有重謝”。
布衣人急了,想搶回紙條:“你彆不識好歹!魏公說了,隻要你歸降,以後保你榮華富貴,比在蜀軍受氣強多了!”
“魏公?司馬懿?”
李信猛地反應過來,臉色驟白。
他剛才雖有動搖,可真聽到“司馬懿”三個字,心裡還是咯噔一下。
葉青山站在帳前,目光冷了冷。
這布衣人身上帶著魏兵的氣息,顯然是司馬懿派來的探子,專門誘降李信,想趁機摸清糧隊的佈防。
不等李信再說話,葉青山抬手對著那布衣人虛空一點。
三道青藍色的能量絲帶突然從地麵湧出,像活過來的青龍藤蔓,瞬間纏住了布衣人的手腳,將他牢牢捆住。
布衣人嚇得尖叫起來:“什麼東西?放開我!”
可話音剛落,那三道青藍色絲帶突然帶著他騰空而起,直直地飛向蜀軍大帳前,“咚”的一聲落在諸葛亮麵前。
這一下變故太快,所有人都看呆了。
李信站在原地,手裡攥著那張紙條,看著地上掙紮的探子,臉色一陣紅一陣白。
他終於明白,自己差點就成了蜀軍的罪人。
“你是司馬懿派來的探子?”
諸葛亮看著地上的探子,語氣冰冷。
探子還想狡辯,可看到諸葛亮的眼神,又想起剛才那詭異的青藍色絲帶,頓時慫了,顫聲道:“是……是魏公讓我來的,讓我誘降李信,拿到糧隊的佈防圖……”
諸葛亮冷哼一聲,對士兵道:“把他押下去,嚴加看管,等回到祁山,再交由軍法處置!”
士兵們上前把探子拖走,帳前漸漸安靜下來。
李信走到諸葛亮麵前,“噗通”一聲跪下,聲音哽咽:“丞相,屬下糊塗,差點被魏兵蠱惑,求丞相治罪!”
諸葛亮扶起他,歎了口氣:“起來吧,你能及時醒悟,便不算大錯。
之前糧隊裡有人排擠你,是老夫疏於管教,以後不會再有這種事了。
好好乾,彆辜負了自己的本事。”
李信愣了愣,隨即眼眶紅了,用力點頭:“屬下一定儘心儘力,為丞相北伐效力!”
葉青山看著這一幕,眼底的冷意褪去。
他要的不是處置李信,而是讓他自己醒悟。
隻有真心歸順,才能真正為蜀軍所用,這比直接殺了探子,或是斥責李信更有效。
“丞相,事情已了,我們也該告辭了。”
葉青山轉身,對諸葛亮微微頷首。
諸葛亮連忙道:“先生留步!今日多虧先生相助,老夫還沒好好謝過……”
“不必了。”
葉青山打斷他,“我們隻是路過,舉手之勞而已,丞相隻需記住,民心為本,糧草為末,守住民心,便是守住了北伐的根基。”
說完,他不再停留,帶著貂蟬和王越轉身往山道走去。
王越走在最後,還不忘回頭對諸葛亮揮了揮手,小聲道:“丞相,成都要是有好吃的,記得告訴我家公子啊!”
貂蟬聞言,在他背上拍了一下:“彆胡說!”
諸葛亮看著三人的背影消失在晨霧中,又望向那片泛綠的麥田,輕聲歎道:“亂世之中,竟有如此隱士……若能得此相助,北伐何愁不成?”
張糧官在一旁道:“丞相,那三人戴著麵具,身份不明,會不會……”
“不會。”
諸葛亮搖搖頭,“那人的氣息清正,沒有半分惡意,而且他若想對蜀軍不利,剛才便不會隻救十畝麥田,更不會幫我們抓住探子,他隻是不願捲入紛爭罷了。”
另一邊,三人走在山道上,王越終於忍不住摘下麵具,興奮地說:“公子,剛才你那三道藍光也太厲害了!那探子一下子就被捆住了,跟變戲法似的!”
貂蟬也摘下麵具,眼底帶著笑意:“虧你還知道厲害,剛纔在帳外,是誰差點流口水想蹭軍糧?”
“那不是聞著軍糧的香味了嘛。”
王越撓了撓頭,又道,“不過那蜀軍的軍糧聞著也不怎麼樣,還是成都的好吃的靠譜,公子,咱們什麼時候能到成都啊?”
葉青山看著前方漸漸散去的晨霧,嘴角勾起一抹淡笑:“快了,順著這條山道再走兩天,就能看到成都的城門了。”
山道旁的野花在晨風中輕輕搖曳,三人的身影漸漸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