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 > 第521章 袁紹:我就是這個時代的劉秀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 第521章 袁紹:我就是這個時代的劉秀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耿弇、寇恂率軍與袁術彙合後,袁術這次沒有作妖,反而按照耿弇、寇恂的防守計劃,以耿弇為潁河一帶的主將,鎮守汝陰縣,樂就守項城,各自帶領一萬軍隊,樂就受耿弇的轄製。

而寇恂則為汝南南部諸縣的主將,鎮守富波縣,李豐守期思縣,同樣受寇恂的轄製,各自帶兵一萬。

袁術本人則統帥大軍返回汝南郡的治所平輿縣,橋蕤因為接二連三的失利,被袁術免去官職。

但是對方作為自己的心腹,又是睢陽橋氏的族中子弟,袁術將橋蕤帶在身邊,當做自己的親衛培養。

…………

新陽縣內。

得到袁術退兵,並分兵鎮守汝南各地的訊息後,祖郎不禁問道:“昔日楚漢相爭之際,淮陰侯韓信僅僅用時十個月,就連續滅掉趙、魏、代、燕統一華夏北方。

如今袁術新逢大敗,我們為何不乘勝追擊,渡過潁河,攻占整個汝南郡?”

“楚漢之際的局勢與如今並不相同。

那時,剛剛一統華夏的秦國被滅,秦國對於華夏北方的滲入並不明顯。

而名義上的天下共主楚懷王又被項羽所害,六國複辟勢力捲土重來,佔領昔日故國的領土,各自為政。

北方的諸侯不但互相之間會彼此攻伐,甚至外來勢力入侵之時,他們也隻會作壁上觀。

如今天下仍然是大漢的天下,朝廷雖然危如累卵,隻要皇帝尚在,至少許多勢力或是諸侯明麵上還是要遵從皇帝的號令。

特彆是世家大族出身的,基本不會明麵上反對大漢,否則那就是與謀反無異了。

即使不遵皇命,或是陽奉陰違,他們也會找足了藉口。

此種局麵下,我們反攻汝南郡會造成許多問題。

其一,因為張道主並非朝廷冊封的官員,如今占據江淮三郡,距離洛陽太遠,朝廷無暇顧及。

但是汝南已經是中原腹地了,相距洛陽也不過一個潁川郡罷了。一旦朝廷號召天下的諸侯討伐我們,則四麵受敵也。

其二,汝南是袁氏的故鄉,他們在這裡經營超過百年,底蘊深厚,即使我們依靠武力強行占據,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叛亂,令我們防不勝防,徒然消耗我們的精力、人力與物力。

其三,汝南境內雖然多是平原地帶,但是河流眾多,我們現在隻是占據潁河以東,可以依靠騎兵的高機動性,在平原上快速支援。

一旦占據整個汝南,長線拉得太長,淮南遇到危機,汝南的守軍支援淮南,既有平原地帶,亦需要準備船隻渡過汝河、潁河等眾多河流,支援速度會減緩許多,不利於我們的救援。

其四,我們的實力目前來說還不足以占據整個汝南郡,畢竟這裡是天下士人之鄉,豪族與世家大族太多,極難管理。”韓信抽絲剝繭般的解釋道。

祖郎、蔣欽儘皆拜服。

韓信確實沒有說錯,原本曆史中,與汝南、潁川同為士族之鄉的南陽郡,無論是剛開始的袁術還是後來的劉表,都無法徹底掌控。

因為這裡傳承百年的世家大族,地方豪族比比皆是,而且許多家族世代聯姻,關係錯綜複雜。

作為四世五公,這個時代的頂級高門袁術都失去了本地世家大族的選票,最終被踢出了南陽。

劉表得到南陽後,這位士族中的“八俊”之一,又是皇室宗親,仍然無法徹底掌控住南陽,劉表隻能將南陽先是劃給張繡,後來又讓劉備駐紮在南陽郡的新野,幫自己守住荊州的北大門。

士族中的自己人都無法徹底掌控南陽,張角、韓信等出身普通之人自然更加難了。

多年後的襄樊之戰,隨著關羽威震華夏,南陽、汝南、潁川三大士族之鄉,響應關羽,反對曹操的勢力此起彼伏,許多豪門世家暗中出手,謀劃一切,隻是隨著孫吳方麵背刺荊州,最終沒能成功罷了。

…………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三月十六。

魏郡,鄴城。

自袁紹導演漢末外戚官宦內鬥,最終兩敗俱傷,以他們汝南袁氏為首的士族集團即將接手朝廷大權時,董卓突然帶領西北大軍殺入洛陽,摘了他們士族集團的桃子。

隨後董卓廢皇帝劉辯,另立漢靈帝小兒子劉協為帝。

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袁紹明白董卓掌握朝中大權後,必定會打壓作為士族之首的汝南袁氏。

於是,袁紹假借不同意董卓廢帝之舉,遠走河北,他有自己的規劃,他要做第二個劉秀。

他與劉秀有許多相似地方。

劉秀是天下豪族選出來的總代表,他們汝南袁氏則是天下士族的領袖。

袁紹是設計漢末外戚宦官同歸於儘的總導演,劉秀則是昆陽城下以三千幽州突騎血戰新莽百萬大軍的玄漢大司馬。

無論是家世還是個人能力,袁紹都把自己當做這個時代的劉秀,或許唯一不同的是,劉秀乃漢高祖九世孫,出自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

而袁紹並非劉姓皇室,隻要劉姓皇室還有繼承人,外姓人則毫無機會。

不過,亂世除外。

而如今,漢朝在經曆近四百年的光陰後,已經出現滅國之危,亂世已經來臨,任何人或許都有機會。

袁紹在拿下冀州半壁之後,積極與河北士族搞好關係,清剿境內盜匪,減輕賦稅,讓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但是袁紹心裡始終有一根刺,他隻是朝廷任命的渤海太守,而公孫瓚在進入冀州後,正好遇到青州數十萬賊寇北上。

公孫瓚大破賊寇後,得到朝廷賞賜,封為冀州刺史。

作為朝廷任命的渤海太守,袁紹在名義上成為了公孫瓚的下屬。

好在這個時期冀州的治所在常山境內的高邑縣。(原本曆史中一直到了公元194年的中平年間,冀州的治所才從高邑縣遷到了魏郡的鄴城)

袁紹任用樂毅之謀,將常山郡國分給了公孫瓚,而這裡正是黑山賊的老巢。

公孫瓚平定完河間、平原等地的盜匪後,已經準備向常山、中山境內的黑山賊出手了。

畢竟作為冀州刺史部所在,公孫瓚不可能放任境內黑山賊橫行。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