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 > 第523章 相同的出身,不同的命運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 第523章 相同的出身,不同的命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樂將軍之言與我不謀而合,黑山賊絕非可以輕易平定,公孫瓚會在與黑山賊的纏鬥之中,消耗不少實力。

進入冀州以來,公孫瓚雖然多次清剿境內的盜匪,並且擊潰青州數十萬北上的流寇。

但是他仍用幾位商賈出身的義弟治理郡縣,這幫商人最擅長的就是收刮民脂民膏。

公孫瓚這些年本就得罪了幽州、冀州的地方豪族,如今又引得治下的百姓怨聲載道,離敗亡已經不遠了。”擅出奇謀的田豐,目光炯炯的說道。

原本曆史中,袁紹麾下的謀士中,沮授與田豐自然是最重要的。

他們一個是頂級的戰略家,一個擅長奇謀詭計,沮授之於袁紹有點類似荀彧之於曹操,而田豐之於袁紹,更像郭嘉之於曹操。

公孫瓚的出身其實與袁紹非常相似,家世兩千石,雖然比不上汝南袁氏的四世五公,但是在幽州遼西郡,足以算得上本地最頂級的世家大族。

公孫瓚與袁紹相同的是,雖然出身豪門,但是因為母親地位卑賤,在漢末這樣注重家世門第的時代,很難出頭。

不過,袁紹的運氣比公孫瓚好太多,本來按照正常情況發展下去,袁紹很難得到族中的資源。

奈何上一代袁家的天縱之才袁成,英年早逝,沒有留下子嗣傳承香火。

袁成當時官至五官中郎將,名聲在天下間非常響亮,又是太尉袁湯嫡長子,大有作為下一代汝南袁氏掌門人的趨勢。

袁成英年早逝後,袁紹因為生母隻是一名普通的婢女,自然而然被父親袁逢過繼給了袁成,作為自己兄長的兒子傳承下去。

從此袁紹開始了自己的騰飛之路,他從袁逢這一脈幾乎很難得到資源傾斜的庶子,變成了袁成這一脈的嫡子,並且是唯一繼承人。

而公孫瓚則不同,他沒有袁紹的好運氣,雖然出身遼西豪門,卻因為母親地位低下,自己又是庶子的關係,他隻能從郡小吏乾起。

但是公孫瓚因為長相英俊,聲音洪亮,能言善辯,做事情講究策略,非常有效率。

曾經率領數十騎巡邏邊境時,被數百鮮卑騎兵包圍,公孫瓚手執長矛策馬帶隊衝入鮮卑隊伍,殺傷數十人後,率領隊伍衝出重圍,震驚鮮卑。

鮮卑人以此為戒,再不敢輕易越進關塞,搶奪漢人百姓。

公孫瓚武藝高強,相貌英俊,文武雙全,其實曆史中的公孫瓚更接近演義中趙雲的形象。

因為公孫瓚的突出表現,被當時的太守侯氏看重,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公孫瓚在嶽父的幫忙下,與劉備和劉德然共同師事於天下大儒盧植,在緱氏山中學習經典。

學業有成,出師後的公孫瓚,回到郡中做事。此時他的嶽父侯太守已經去世,公孫瓚被新任太守劉其舉為上計吏。

沒過多久,太守劉其因得罪宦官集團而被誣告,押送到洛陽,交付給廷尉治罪。

按照當時的大漢法律,官員犯法,下屬官吏不得探視與跟隨。

公孫瓚於是辭掉郡中任職的工作,改換普通百姓的衣服,假稱自己是對方的家臣,隨身護送,跟隨檻車走到洛陽。

劉其最終被發配到世界的儘頭,交趾南方的日南郡。

得到訊息的公孫瓚準備了豬肉、醇酒,在親戚的跟隨下,來到北邙山上祭奠先人。

將準備好的醇酒灑向地麵,熱淚盈眶的說道:“過去為人子,今日為人臣。劉太守對我有提攜、知遇之恩,絕對不能忘記。

做人不能忘本,我會跟隨劉太守前往日南郡,服侍對方的衣食住行。

我知道日南郡多瘴癘,恐怕不能活著回來,洛陽離遼西太遠,不能回到故鄉拜祭先祖,隻能在此向上天祈告。”

公孫瓚慷慨悲泣一番後,拜首離去。

跟隨而來的眾人無不歎息,並稱讚公孫瓚的高風亮節。

本以為這一彆就是永遠,公孫瓚的劇本也到此殺青了。

然而人生之際遇,往往就是如此玄妙。

發配途中,陷害劉其的宦官因犯事被誅,朝廷知道此事後,立刻赦免了劉其的罪行,並官複原職。

公孫瓚也因為自己的德行,歸來後,立刻被劉其太守舉孝廉,任為遼東屬國長史。

孝廉是察舉製中最重要的科目,是漢代政府官員的主要選拔途徑。

隻有被舉孝廉後,朝廷才會根據品第結果任命不同的職位,地方上的縣令、長、相,或中央的有關官職,都需要有舉孝廉的經曆。

否則最多隻能在地方上擔任郡小吏。

公孫瓚深知自己的出身,庶子和嫡子之間有著天大的鴻溝,如果自己沒有特彆出彩的地方,郡小吏已經是他的人生終點了。

原本曆史中的公孫瓚是有著宏偉誌向,以及對建功立業的極大渴望。

劉虞擔任幽州牧期間,因為知道漢王朝這些年來江河日下,幽州又地處邊疆,與各大遊牧民族接壤,每年開支很大,常常要用青、冀二州的兩億多稅收來補充幽州財政與軍費開銷。

後來又因黃巾起義爆發的戰亂,導致交通斷絕,無法排程各州的金錢支援幽州。

劉虞於是追求寬政,勸導百姓種田,自己勤儉節約,為下屬榜樣,穿著破舊的衣服,一頓飯都不吃一道以上的葷菜,遠近原本作風奢侈的豪族,都被他感化而改變風氣。

對遊牧民族采取懷柔政策,並在上穀郡與外族互市,還發展了漁陽郡的鹽鐵業,漢人百姓與異族百姓皆熱情高漲。

然而公孫瓚作為劉虞的下屬,卻不聽劉虞的命令,多次帶領麾下的兵馬與烏桓、鮮卑等遊牧民族大戰,他也因征伐遊牧民族的功績而不斷受到朝廷的封賞。

**的膨脹與權力帶來的刺激,讓公孫瓚忘記了當初作為盧植學生時的所學所聞,最終忘記了初心,成為被士族、地方豪強、百姓三個階級同時拋棄的好戰分子。

公孫瓚的經曆聽上去比同樣出身的袁紹更加的心酸,因為他是靠賭上自己的性命與未來,跟隨被發配的上司前往世界的儘頭日南郡,最終博得了一個舉孝廉的資格。

他的家族是幽州的頂級豪門,如果不是出身庶子,母親地位低下,他可以很輕鬆的獲得舉孝廉的資格。

然而這個時代就是如此,至少我們還能看到公孫瓚這樣的人最終依靠自己的努力,獲得了階級的躍遷。

到了兩晉時代,正常途徑下,即使自己再有能力,沒有好的出身,也絕對不可能完成階級的躍遷,那是平民的悲哀,時代的悲哀。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