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 > 第637章 禰衡:此詞竟令天地皆備於一心!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 第637章 禰衡:此詞竟令天地皆備於一心!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馬日磾之所以來到幽州,並非代表當今朝廷,而是個人行為。

數日前,盧植過生,作為這個時代的偉大經學家,又在少年時代拜大儒馬融為師,自然和馬融侄孫的馬日磾相交莫逆。

這些年幽州的發展馬日磾看在眼裡,在京城任職的他一直想來幽州看看。

得知好友盧植即將過生,就以個人的名義來到幽州,拜見老友。

後來知道薊縣即將準備中秋詩文大會,這名經學大師自然想見識一二,並被盧植等人一致推薦為本次詩文大會的評委之一。

就在馬日磾還在回味上一句時。

劉博才飄忽的聲音再次響起:“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此時太陽從白雲中閃現而出,陽光普照,直射得眾人睜不開眼,坐在角落的禰衡喉結滾動,像被什麼無形的東西扼住一般,難以發出聲音。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劉博才的聲音在廣場間回響。

當下一句“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彆時圓?”出現時。

有位素衣文人突然以袖掩麵,眾人低聲安慰時,才知他剛剛喪了獨子。

滿座衣冠肅然,先前作詩的士人們垂首摩挲著竹簡,竹簡上的“白骨”、“離殤”等文字在此句的悲愴麵前,顯得蒼白而無力。

當劉博才吟誦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時,隻見幽州牧劉虞緩緩放下酒觴,眼光複雜的望向曾經的少帝劉辯,不知想到了什麼,這位以仁德著稱的州牧眼角已有細密紋路,此刻卻因詞中意境顯出幾分呆滯。

最後一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如天外之音響起,滿場士人們皆寂然無聲。

隻有無數人粗重的喘息聲,應和著廣場外不遠處馬市中的陣陣駝鈴叮當的聲音。

突然,西南角落的一處屏風後,傳來玉簪墜地的清脆聲響。

一位身著曲裾深衣的女子慌忙俯身,發間步搖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蕩漾出流金波痕。

此女年歲不大,卻出落得沉魚落雁,將來必然是傾城傾國級彆的女子。

眾人議論之下,才知道此女乃是兩年前從中山國無極縣跟隨兄長遷到薊縣的甄氏女。

隻見盧植站起身來,杯中酒潑濕了前襟猶不自知,哈哈大笑道:“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史…………咳咳,博纔此曲,真乃天籟也!”

席間眾人聽聞盧植如此高讚,頓時嘩然,要知道盧公說是當今士人之首毫不為過。

兗州刺史曹操就稱讚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乾也!”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文士顫聲問道:“郎君此作,情致高遠,哲理深邃,遠勝當初端午詩會時的佳作也,敢問師從何派?”

“此詞小生於夢中所得,並沒有授業恩師。詩詞乃小道,實在不值一提,倒是這些年跟隨盧公學習過一些治國之法。”劉博才坦然的說道。

突然,一處角落中,一名青年文士推席伏地,他自己準備的中秋詩文跌落在地上尚不自知。

眾人視之,乃平素眼高於頂的狂生禰衡也。

隻見禰衡雙手伏地,哽咽道:“此詞…………此詞竟令天地皆備於一心!悲憫如《離騷》,曠達超《莊子》,禰某這些年來精心雕琢文字,不過是井蛙謗海耳!

好一個‘千裡共嬋娟!’可是暗指亂世離散之痛?可笑我自負才高,卻不知世間竟然有博才兄這般天賦異稟之人,既生禰衡,何生劉博才乎!”

劉辯頗為無語,這禰衡咋戲這麼多呢?

然而,禰衡的戲份並沒有結束,隻見他起身走到劉辯麵前,行了一個弟子禮後,轉過身來,對眾人朗聲說道:“今日正平始知辭賦可載大道,諸君當共鑒此篇,博才兄當為我師也!”

…………

太陽西下,月亮升起,中秋詩會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尾聲。

那夜之後,薊縣巷陌皆傳有謫仙臨世,中秋夜吟就絕世妙篇。

而劉辯站在穿越千年時空的月光下,看到無數人為了《水調歌頭》而歡呼、哭泣……

人生百態,應有儘有。

劉辯終於明白真正動人的從來不是詞句本身,而是人類共通的悲歡,在每一個時代的月光下永恒回蕩。

此刻,北疆的朔風捲起《水調歌頭》的詞句,飄向塞外,某個時空的蘇軾或許正提筆寫下同樣的字句。

而曆史的長河,在此處悄然分岔又歸於一處。

…………

當夜,劉辯府內。

劉辯與嶽飛相對而坐。

嶽飛似笑非笑的看著劉辯,揶揄道:“正如我們當初預料的一般,端午詩會上,沒能徹底讓禰衡歸心,隻要在中秋詩會上,史侯祭出千年後蘇東坡的那首《水調歌頭》,必定能讓禰正平徹底歸心。

現在禰衡以弟子相稱,史侯為何悶悶不樂?”

劉辯無語的說道:“自詩會結束後,禰衡這小子就一直纏著我聊詩詞歌賦,這些終乃小道耳!盛世之時,大家以此為樂,倒也無妨,如今身逢亂世,當以治國平天下為首要目標,我實在無心與禰衡聊這些啊!”

“據我所知,禰衡並非隻擅長詩詞歌賦,他在處理政事上同樣是一把好手。原來的曆史中,他被劉表趕到江夏太守黃祖那裡後,擔任黃祖的文書工作。

孰輕孰重、孰疏孰親,都處理得很恰當。黃祖這般人物,都經常拉著禰衡的手,對他親切的說道:‘禰先生,你所記錄的這些文書,正合我的心意,簡直與我心中要說的話一模一樣啊!’

從這裡可以看出,隻要調教得當,禰衡將來就是負責記錄國史的首選人才啊!畢竟如今這方麵的人才,大部分年齡都很大了,很可能無法看到大漢未來重歸一統的那一天。

而禰衡最大的問題就是性格孤芳自賞,狂傲不羈,以為自己才情無雙,就不將其他人看在眼裡。

如今他以子弟的禮儀對待史侯,將禰衡撥亂反正,讓他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就是史侯您的重任啊!

禰衡這樣寒門出身的士人,不正是史侯為了避免將來的九品中正製,而需要的人才嗎?”嶽飛語重心長的說道。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