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 > 第670章 各懷心思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 第670章 各懷心思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此時,吳郡,吳縣,太守府。

吳郡太守陸康召集縣內文武官員,商議應對之策。

吳郡四姓中,凡是有頭有臉的人物都來了。

顧家的顧雍、顧悌、顧徽。

朱家的朱桓父親朱明,張家的張溫父親張允,以及吳家的陸康、陸駿叔侄。

顧雍,字元歎。

作為吳郡四大姓之一,曾祖父顧奉曾經擔任“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潁川郡太守。

顧雍幼時拜名士蔡邕為師,當時蔡邕因為得罪靈帝寵信的中常侍王甫,避難江東十二年,顧雍這才得以拜對方為師。

顧雍少年時,就展現出才思敏捷,心靜專一等特長,藝業日進,深受一代大師蔡邕的喜愛。

故而蔡邕為其賜名為雍,與蔡邕的名字同音。

又因為經常受到蔡邕的讚歎,故取字元歎。

後來揚州刺史聞顧雍之名,向朝廷舉薦,弱冠時就出任合肥縣長,相繼擔任婁、曲阿、上虞的縣長,所到之處,皆政績斐然,百姓稱讚。

原本曆史中的顧雍,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當時的江東風雨飄搖。

統一江東的孫策遇刺身亡,未及弱冠的孫權,繼承孫策的位置,成為整個江東的領袖。

曹操以朝廷之名,授予孫權會稽太守一職,明顯是想把孫權調離江東的核心區域,逐步瓦解孫氏在江東的影響力。

孫權受命後,並未到郡就職,而是任命顧雍為會稽郡丞,代理太守之職。

顧雍到任後,討除寇賊,平定叛亂,各縣望風歸降,官吏百姓皆臣服。

數年後,因為在會稽郡的政績非常出色,被孫權征召進自己的幕府擔任左司馬,此後一直為孫權處理軍政要務,行事非常低調。

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孫權向曹丕稱臣,被封為吳王,顧雍任九卿之一的奉常,又領尚書令,封陽遂鄉侯。

顧雍受封之後,家人根本不知道顧雍的官職,直到使者來到顧雍的老家,眾人這才恍然大悟。

孫邵病逝後,顧雍接替丞相之位,成為東吳第二任丞相。

顧雍為相後,效仿漢初的治國方法,選擇文臣武將時必選稱職的,從不以個人愛好去選擇。

而一旦選擇的官員任職後,便會全心全意的委托他們。

顧雍常常訪問民間,收集建議,秘密上書孫權。

如果建議被採納,就歸功於孫權;如果不被採納,就一直不說,孫權因此非常看重顧雍。

顧雍後來於任上去世,享年七十六歲,孫權親自身著孝服前往祭弔,賜諡肅侯。

顧悌、顧徽皆是顧雍的族弟,顧悌官至郎中、偏將軍,顧徽官至巴東太守。

…………

“在嚴白虎起事後,老朽立刻派人前往豫章郡南昌縣,請求項將軍援手。以項將軍雷厲風行的性格,十日內必定率軍抵達烏程縣。

半月前,吳郡東部沿海出現倭人海寇劫掠事件,我已經讓校尉淩操率領本郡五千人馬前去平定海寇之亂。

如今吳縣可用之兵不足三千,隻能勉強守住本縣,希望嚴白虎在十日內,不要發兵攻打其他縣城。

否則,即使將來項將軍平定嚴白虎的叛亂,吳郡各地亦會受到衝擊。”陸康頗為擔憂的說道。

“烏程嚴氏在吳郡立足百餘年,雖然不如我們顧、陸、朱、張,吳中四姓,但是在吳郡也是了不起的大家族,他們與許多地方豪族皆暗中有往來,我們必須做好防備。

正所謂‘禍患生於肘腋,乾戈起於肺腑’,吳縣軍力雖然不足三千,城池卻固若金湯,以嚴白虎的軍事水平,短期內不可能攻下來,我們必須防患城內的叛徒!”顧雍平時很少說話,一旦說話,必定切中要害。

“關於監視縣內豪族之事,交由朱家主,你們吳郡朱氏這些年在本地的生意越做越大,打交道的人越來越多,訊息在我們吳郡四姓之中最為靈通。”陸康立刻下令道。

“諾!若有心懷不軌之輩,朱某必定將其揪出來!”朱明信誓旦旦的說道。

正在此時,有斥候來報,烏程縣的嚴白虎送來一封信。

陸康拆開信件,原來是嚴白虎的招降信,大致意思是:“項羽是大漢的反賊,你們吳郡四姓世代受漢祿,怎能助紂為虐。

如今應該與他們烏程嚴氏一起,同仇敵愾,將項羽趕出江東之地。”

“哈哈,他烏程嚴氏也配說項將軍是大漢的反賊?當初因為董卓廢先帝長子辯,項將軍與被廢少帝的國丈,會稽太守唐瑁一起,配合關東聯盟,起義討伐奸臣董卓,那時的嚴白虎在哪裡?

如今董卓早已經倒台,心懷野心的嚴白虎,居然有臉說項將軍是反賊?若項將軍無法平定嚴白虎之亂,我當散儘家財,朱家兒郎當為先驅!誓死不降!”朱明勃然大怒的說道。

朱明的長子朱桓,年紀輕輕,已經成為項羽著重培養的將領。

不過,朱桓如今尚在嶺南地區的南海郡,協助龍且鎮守南疆。

朱桓被項羽當做嫡係培養,讓朱明看到了自己的家族遠大的前程,未來有機會成為吳郡第一家族,甚至江東第一家族,自然全方麵支援項羽。

顧雍父親英年早逝,他二十餘歲接替顧氏家主的位置,素以沉穩務實著稱。

顧雍並不像朱明那般激憤,而是緩緩說道:“朱家主無需動怒,嚴白虎送來此信,不過是在試探我們吳中四姓的態度。

我認為當行緩兵之計,一方麵派人去與嚴白虎接洽,為項將軍的到來,拖延時間;

另一方麵,派使者暗中前往豫章郡南昌縣,將我們此計告訴項將軍最信賴的謀士範增。

以免將來項將軍平定嚴白虎的叛亂後,誤會我們有投敵之嫌!這種事情如果沒有提前告知,被誤會後,很難說得清楚。”

張氏家主張允,則顯得更為審慎多疑,他心中反複權衡著各方力量:“嚴白虎凶悍,項羽驍勇,皆非善與之輩。嚴白虎雖然極大可能不是項羽的對手,卻近在咫尺,而項羽遠在南昌。

一步踏錯,便是萬劫不複,我吳郡張氏數百年的基業,絕不能在我手中斷送。”

張允既擔心嚴白虎獲勝後,會對未曾表態支援的張家進行清算;又擔心如果項羽平叛成功,自己若與嚴白虎有染,會遭到報複。

張允於是默不出聲,不發一言,隻要自己不曾表態,無論嚴白虎或是項羽誰取得最終的勝利,他的家族至少不會遭遇報複而滅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