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謀劃董卓遺產後,稱霸北方 第124章 有功必賞
「七大禁令與五十四斬?」
眾人有些好奇,賈詡戲忠李儒三人則是眼中一亮。
「主公,七大禁令是?」
賈詡好奇地問。
其實他也問出了大家的心聲。
「七大禁令,凡欺軍者,凡背軍者,凡誤軍者」
「至於五十四斬,聞鼓不前者,必斬,鳴金不退者,必斬,其他的,我等商議後傳於軍中。」
眾將聞言,眼中頓時凝重了幾分。
這個禁令下去,恐怕要斬不少人啊!
同樣,很多人可能會心生害怕排斥。
特彆不少西涼士卒,都習慣做壞事了,這禁令一下,恐怕很多人都會不滿。
戲忠皺眉提議道:「主公,隻是針對士卒的,恐引起士卒不滿。」
他不是不讚成,隻是單有處罰而沒有獎賞,這種肯定不行。
「誌才之意?」
曹性有些好奇地看向戲忠。
戲忠沉吟道:「主公,有責有賞,此一正一反,一好一壞,一優一劣也!」
「怎麼說呢?就如同那功將抵過般,既然主公要給他們處罰,當然要有獎賞。」
「主公還要在軍中大肆宣傳有功必賞有過必罰,如同千金買馬骨般將有功必賞給傳至三軍中。」
「若主公做到有功必賞,則士卒必賣命也!」
「善!」
曹性笑著點點頭。
有功必賞他肯定要做,還要做得讓所有人都相信和認同。
主要是如今冒領軍功和有功不賞的太多了。
所以很多士卒不相信有功必賞這話。
次日。
隨著曹性讓人在軍中傳遞七大禁令和五十四斬,整個軍中很快安靜了很多。
氣氛更是凝重了三分。
平時大多士卒吃飯時臉上都帶著笑容,現在吃飯時大家臉上都是嚴肅的。
說實話,作為士卒,上頭弄了很多約束的條令著實讓人有些難以接受。
當天下午,曹性便來到軍中。
眾士卒臉上多多少少帶著些許憂愁之色看著他。
曹性見了自然瞭解這些。
要是自己是士卒,上頭突然來了各種禁令各種斬,自己也會不高興。
人性而已。
他也沒有繼續觀察,開始讓傳令官召集士卒。
隨著鼓聲響起。
數萬大軍開始集結。
曹性走上大軍最前方的高台上。
他一襲銀鎧,滿臉威嚴。
掃視著整個大軍。
現場很是安靜。
曹性微微點頭,高聲喊道:「將士們,你們辛苦了。」
「某是曹性,是你們的將軍,同樣是你們的主公。」
「今我軍頒布七大禁令與五十四斬,是為我們大家好。」
「眾所周知,隻有受百姓愛戴的軍隊,纔是一支好軍隊。」
「我們作為將士,要做的是保護我們的家人,而不是殘害我們的同胞。」
「今雖有禁令,但也有十大惠軍政策也要告訴大家。」
「第一,便是有功必賞。」
「即戰場上隻要殺敵立功,皆有賞賜。」
「且某保證,絕不會出現冒領軍功者。」
「若是出現,任何一位將士皆可親自來告知於某。」
「某不但要為他做主,還要保護他,同樣還要嚴懲冒領軍功者。」
「某如此做,便是確保我軍有功必賞落實軍中。」
「第二!」
「眾所周知,眼下當兵是沒有軍餉的。」
「但若是汝立功後成為將領,當然,伍長及以上即算將領,雖說是低階將領,但亦為將領。」
「凡將領者,皆有軍餉。」
「軍職越高,俸祿越高。」
「其三,凡我軍中士卒,戰死者,家眷必得撫恤。」
「同樣,軍職越高,家眷撫恤越高。」
「其四,凡精兵者,十日一頓肉食。」
「也就是說,你隻要成為某麾下精兵,你每十日可吃一頓肉。」
「其五,每個士卒新年第一天都可領三十斤糧。
「雖然不多,但也可以補貼汝等家眷。」
「其六!」
隨著曹性將好處說出來,他前麵的士卒麵色越來越興奮。
「主公英明!」
有人高呼一聲。
緊跟著他身邊的士卒也是滿臉興奮的大喊道:「主公英明!」
後麵聽不見的士卒見前方士卒開始大喊,也是跟著喊了起來。
「主公英明!」
「主公英明!」
一時間,整個軍營傳出陣陣洪亮的呐喊聲。
曹性滿意地點點頭,吩咐傳令官帶人開始在全軍中宣傳這些。
一時間整個軍營中凝重氣氛瞬間被興奮取代。
大多士卒都興奮異常。
說實話,有功必賞是作為普通士卒最期待的事情,他們真的怕冒領軍功。
實在是這情況太常見了,所以他們對這些本來不抱希望。
在軍中也隻是混口飯不被餓死而已。
沒想到主公願意如此做。
隻要主公能做到有功必賞,他們就願意為主公效死。
現在主公已經在全軍中下令。
到時候肯定會有冒領軍功的,就看主公怎麼做了。
如果主公真的做到所說的,那什麼禁令完全是小事,他們的前途就光明瞭。
前途纔是最重要的。
曹性和賈詡等人看著士氣高漲的將士,他們相互對視一眼,全都麵露笑容。
李儒低聲道:「主公,這有功必賞,我們要不要自己安排一下?」
「忠看不用!」
戲忠趕忙開口,見眾人看他。
他繼續說道:「這種事情,相信很快便會出現,到時候主公嚴肅處理即可。這種真實的情況,才會讓所有士卒相信主公。」
「沒錯!」
賈詡也是笑著摸了摸胡須。
次日。
曹性帶領三萬大軍前往弘農。
同行的有戲忠李儒華雄和徐榮。
弘農華陰的段煨隻有五千兵馬,其實倒是容易對付。
加上李儒華雄徐榮都是段煨的熟人,要收降段煨其實不難。
大軍浩浩蕩蕩的朝著長安東邊而去。
四月十八日下午,大軍到達華陰。
華陰西門上的段煨看著城下數之不儘的大軍,再看著大軍最前方的曹性,心情很是凝重。
他是真沒想到曹性那麼快就占據了長安,更是已經養兵十多萬。
連王允等人都爭不過曹性。
連李傕等人的十多萬大軍都打不過曹性。
這曹性好像早已經謀劃好了一切一樣。
不過也是,長安傳出曹性一開始投靠相國就是為了殺相國的行為,還真是已經提前謀劃好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