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謀劃董卓遺產後,稱霸北方 第162章 荀彧投曹
「待主公取了河北,數路大軍發兵中原,袁紹難擋。」
「破了袁紹,天下可速定。」
「主公霸業即成!」
「益州江東有天險,如此天下可三分。」
「而後主公攜大勝之勢,先破江東,再取益州。」
「天下平定,主公以神武雄才成為天下之主。」
「為體現主公之仁德,可使劉協王,保其安一生。」
「當然,其若有子,則必除矣!」
「韓馥將冀州讓給曹性了?」
濮陽縣府縣庭,曹操正和文武商議著如何治理東郡,卻是得知了曹性得到冀州的訊息。
此時曹操正一臉震驚地看著堂中一臉汗水的探馬。
要知道,曹性成為冀州牧,他在東郡的日子就不好過了啊!
畢竟曹性對他不友好,曾親手斬他兩員愛將。
探馬恭敬回道:「沒錯,韓馥於四日前午時讓了冀州。」
曹仁低聲道:「曹性得冀州,他本就有錢有糧,更是有兵。眼下的冀州,還是有錢有糧有兵,兄主公,我們怎麼辦?」
曹操緊皺著眉頭。
他此刻也是真的煩。
曹性本就和他不對頭。
雖然都姓曹,但曹性對他似乎有些惡意。
他懷疑兗州那些什麼他要奪劉岱基業的謠言也是曹性傳的。
想到這,他眯著眼看向眾人:「你們說兗州謠言是不是曹性派人傳的。」
「什麼?」眾人瞪大著眼睛。
夏侯淵冷聲道:「有可能,不,是一定。」
曹仁看向夏侯淵,沉聲問道:「此話怎講?」
夏侯淵看了看曹仁,直接對著曹操說道:「袁紹韓馥等,絕不可能如此。」
「而陶謙張邈鮑信等,也不可能。」
「至於袁術孫堅他們,更是不會如此針對主公。」
「唯有曹性此人對主公似乎既有惡意,又有防備。」
「且此人,淵看不透。」
「嗯!」
曹操認可的點點頭,道:「操怎麼想,都以為是此人。」
「主公!」
曹仁擔憂道:「我們在東郡,東郡就在冀州之南。曹性要對付我們,恐怕很容易啊!」
曹操看向曹仁,沉吟道:「曹性雖然兵多將廣,但其要麵對公孫瓚與袁紹。」
「公孫瓚兵強馬壯,曹性要破此二人,恐怕沒有數年之久也不可能。」
「他不會輕易望東郡,更可能先望河北。」
「且其還不一定可破公孫瓚!」
曹洪冷不丁地開口:「那他要是就望東郡呢?」
「不可能,哈哈!」
曹操一臉輕鬆地搖頭道:「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曹性連公孫瓚袁紹等都破不了,他怎麼看東郡?」
「諸位放心!」
曹操一臉笑意。
冀州是河北,怎麼可能先看中原。
這樣做可不明智。
棗袛直接轉移了話題:「主公,眼下我等當厲兵秣馬,以待天時。同樣人才也不可缺,主公當尋天下大才為主公效命。」
曹操一臉認可地點點頭,感慨道:「是啊!人才確實重要啊!」
接著他又說道:「曹性身邊有賈詡戲忠等智謀之士,據說他自從得到賈詡,可謂是步步為營。」
「而戲忠也是潁川大才!」
「還有袁本初,本初麾下更是更是謀士如雨啊!」
「某之故友許子遠、荀友若、陳孔璋等。」
「還有逢元圖、郭公則、辛仲治辛佐治等,無一不是智謀之士。」
「連其外侄高元才,同樣有勇有謀。」
「良將猛將亦是如雲,顏良文醜淳於瓊韓猛等,皆不凡也!」
「操,羨慕啊!」
曹操說完,一臉羨慕地樣子。
他是真的羨慕袁紹。
要不是曹性,恐怕袁紹甚至還能得冀州。
冀州文武更是要被袁紹得到。
這就是四世三公的名聲。
不得不說,如今袁紹身邊的智謀之士是天底下諸侯當中最多的。
而自己身邊,棗袛王必李典任峻幾人都還是因為自己刺董了招募人才和義兵他們才來投靠自己的。
自己麾下的其他將領基本是自己同宗族人。
棗袛輕聲道:「主公亦可尋智謀之士!」
曹操無奈道:「智謀之士,恐怕還看不上操啊!」
棗袛聞言,有些尷尬地看了看麵前的案桌。
連一旁的王必和任峻也是有些尷尬。
他們看上了自家主公,但主公又說智謀之士看不上自家主公。
這怎麼感覺主公好像說自己等人不是智謀之士一樣。
曹操見狀,頓時反應過來:「子袛伯然伯達彆誤會,子袛伯然伯達絕對的智謀之士。」
棗袛並不在意,他笑著說道:
「主公之同窗好友即將到東郡,可委以重任。至於其他人,主公可想辦法募之。」
曹操微微點頭,卻是皺著眉,臉上還有些愁容。
他也想招募,甚至想發布命令那種,但他現在的實力還不足以發布招賢納才的告示。
如果他占據兗州,或許可以考慮發布招賢納才的什麼令。
但此刻隻能等彆人慕名來投。
但那種智謀之士,那種頂級大才,恐怕是看不上他的。
「報~主公,外麵有人來投奔主公。」
就在這時,外麵傳來侍從的稟報聲。
「投奔某?」
曹操眼中一亮。
雖然說不一定是大才來投,但有人投就行。
他笑著對著外麵喊道:「進來說!」
很快侍從來到大堂,他看向主位上的曹操,趕忙行禮抱拳道:
「主公,外麵來了一個文士,他說他叫荀彧,特領族人來投主公。」
「荀彧?」
曹操眼中冒光。
荀彧他也認識啊!
兩人曾經在雒陽為官,也是一起在宴會上喝過酒的。
並且荀彧可是傳說中王佐之才的人物。
他看向侍從,喜道:「快請!」
「諾!」
侍從應了一聲,剛準備離開。
曹操又揮手說道:「慢,某親自去迎他。」
說著曹操便起身,帶著眾文武大步朝著外麵走去。
他來到院中,見一個英俊的文士正一臉溫和地站在那裡看著他。
正是荀彧。
荀彧臉上掛著淡淡地笑容。
見曹操來到麵前,他抱拳作揖道:
「荀彧見過明公!」
舉手投足間儘顯名士風範,臉上的笑容配合身上淡淡地香味,讓人如沐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