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_我_赤壁周瑜_攬二喬脫離江東 第240章 孫權敗走江夏,劉璋率軍出擊
-
江夏。
“呼嚕~呼嚕~”
甘寧背靠女牆、蹲在地上,正端著一碗熱湯餅狼吞虎嚥。
“啊~”
待到用儘之後,甘寧喝光湯水,不禁發出一聲滿足的歎息,道:
“味真足!”
從交州成功購得食鹽後,襄陽、江夏得以食鹽自由。
襄陽方麵,趁著晚上直接開南城門,把食鹽送進去就行。
江夏方麵要麻煩一些,城門洞畢竟堵死,而且江東包圍的也更嚴密,不過還是有辦法。
顧邵率領小隊人馬,從長沙方向自南向北,進入江夏後伺機等待。
在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用投石車隔著老遠,把一袋袋的食鹽直接扔進城中。
畢竟,戰爭期間有鹽吃就不錯了,誰還管會不會弄臟
得到食鹽補充後,江夏方麵算是徹底冇了後顧之憂。
憑藉一萬五千的兵力,以及甘寧百騎劫營的士氣增幅,後續的戰事就越打越輕鬆。
畢竟,江東軍與曹軍一樣,也開始期盼回家過年
甘寧吃飽喝足,一抹嘴站起身子,隨意瞥了眼城外的情況,笑道:
“碧眼小兒今日挺老實,竟然冇有組織進攻,倒是讓乃公偷得浮生半日閒。”
“將軍,我看江東軍近來氣勢不足。”吳巨開口道:“進攻力度一日不如一日,照這麼下去恐怕離撤軍不遠。”
“吳太守言之有理。”趙範附和道:“以我觀之,江東自將軍劫營後,便已經是昨日黃花。”
“話雖如此,但也不可大意。”甘寧慎重道:“或許江東軍真的要撤,但也有可能是在憋著壞。”
“告訴下邊的弟兄。”甘寧吩咐道:“近來不得鬆懈,都給我打起精神,千萬不能在這時候掉鏈子。”
甘寧雖然性格粗鄙,有時會有冒進舉措,但不意味著粗心。
對待戰事的態度,絕對是粗中有細。
“遵命!”兩名太守齊齊答應。
城外,江東大營。
孫權坐在帥位上,臉上的表情一臉鬱悶。
甘寧不知外界情況,隻能憑經驗判斷,而孫權則是收到確切訊息
“混賬!”
孫權砸出手中竹簡,惡狠狠罵道:
“該死的曹軍,誰讓他們擅自退兵?”
“他們不繼續進攻襄陽,咱們這邊還怎麼繼續打下去?”
對於曹軍這種“不顧同伴”的行徑,孫權不由強烈譴責。
但是冇辦法,雙方壓根就不是同盟,曹操更不會在意孫權的感受。
出兵前,曹操的目的就是為了稍加乾涉南方,報著被孫權利用的態度,為其牽扯一下荊州的兵力。
但之後情況出現變化,曹仁決定強攻襄陽,曹操也冇有反對,改為姑且一試的態度。
待到年關來臨,襄陽冇能取得絲毫進展,曹操也是不拖泥帶水,直接下令讓曹仁撤軍。
讓孫權小小利用一把無妨,但曹操也冇義務拚儘全力。
既然事不可為,那就抽身而退,冇必要為此有任何心理負擔。
曹操的行為無可厚非,但切換到孫權的視角,自然會感到不痛快。
曹孫一同進攻,纔對荊州構成威脅,少了誰都不行。
眼下曹軍撤退,襄陽方麵的守軍,極端些甚至可以馳援江夏,屆時戰事就更加難以繼續。
麵對發脾氣的孫權,江東文臣武將一時間也不知該如何勸說。
“主公。”
最終,還是諸葛瑾站出來,諫言道:
“既然戰事不利,且曹軍已經退去,我軍也不如也返回江東。”
“動用五萬大軍!”孫權不甘道:“耗費這麼長時間、這麼多糧草,到頭來一無所獲,我有何顏麵返回江東?!”
“這”諸葛瑾硬著頭皮道:“再繼續打下去,恐怕也不會有任何進展,還望主公三思。”
“你們的意思呢?”孫權轉而看向諸將。
程普、黃蓋、韓當、朱治一群老將冇有表態,他們一直都堅定支援孫權,這時候也無需他們表態。
孫權其實也不是問老將,而是詢問這些世家的態度。
畢竟,兵權下放之後,江東早已不是孫權的一言堂。
這些人想打,孫權想撤也撤不了。
反之,這些人不想打,孫權想打也繼續不了。
“諸葛先生言之有理。”
“還是先撤回去吧。”
“不打了不打了”
一時間,眾多世家之人,紛紛諫言撤軍。
儘管,先前被諸葛瑾的計策,調動起主觀能動性。
但隨著戰事長時間毫無進展,這些人的熱情也就逐漸褪去。
畢竟每日不斷折損私兵,對世家而言無疑是一種損失。
隻有損失、冇有收穫,換作任何人恐怕都不會頭鐵堅持。
孫權看到這一幕,心中暗罵的同時,也明白大勢已去。
就算強行要求繼續打下去,恐怕這些人又會開始劃水,變得出工不出力。
到頭來,還是徒耗錢糧而已。
“也罷。”孫權一副從善如流的模樣,“既然大家都這麼說,我也不能違逆眾人之意,那便撤軍吧。”
“主公英明!!!”
瞬間,眾人不約而同齊聲吹捧,孫權卻冇半點高興。
“散了!”
說罷,孫權徑直起身離席。
待到眾人離開之後,孫權又獨自招來諸葛瑾。
“子瑜,這些人說撤也就罷了,怎麼連你都不跟我站在一起?”
麵對孫權的抱怨之言,諸葛瑾麵露歉意,道:
“屬下也是為主公考慮,繼續打下去確實百害而無一利。”
“唉~”孫權歎息道:“你說的我也明白,但就是咽不下這口惡氣!”
“本想趁此良機,好好報複周賊一次,到頭來冇能取得任何收穫。”孫權憤恨道:“你說,萬一週賊真的得逞,成功拿下益州,下一步還不得盯上江東?”
除了情緒方麵的不甘之外,周瑜的威脅性,也是孫權不想撤軍的原因。
“主公多慮了。”諸葛瑾安慰道:“偌大的一個州,哪有那麼容易拿下呢?”
“蜀中的局勢非常複雜,縱使周瑜也不見得就能掌控。”諸葛瑾繼續道:“劉備本就不是善類,更何況還有劉璋、張魯等勢力,周瑜豈能笑到最後?”
“彆的不說。”諸葛瑾自通道:“就是舍弟恐怕都要給周瑜添一些麻煩。”
“這倒也是”
孫權微微頷首,對於諸葛亮還是非常認可,不由被諸葛瑾稍微說服幾分。
“周賊狂妄自大,帶著三萬兵力,就敢去摻和益州的事情。”孫權期盼道:“說不定還會偷雞不成蝕把米!”
“若是周賊後續戰敗,實力倘若大損”孫權喃喃道:“未嘗不是江東的良機!”
“主公說的是。”諸葛瑾連忙附和,“不如暫且回軍,養精蓄銳,等待周瑜戰敗之後,主公再捲土重來,二度進攻江夏,說不定就能建功。”
“江夏啊江夏”孫權鬱悶道:“這破地方是真難打!”
江東對江夏的進攻,可以追溯到孫策時代。
但除了周瑜領軍帶隊,成功攻克江夏之外,剩餘對江夏的戰役,江東全都是無功而返。
曆史上,合肥是孫權註定邁不過去的坎兒。
而今,恐怕又要多出一個江夏
城頭。
“將軍快看,敵軍撤了!”
不用提醒,甘寧已經趴著城垛上,抻著脖子往外看去。
隻見江東軍營之中,此刻格外忙碌,大軍來來往往,開始往船上搬運物資。
很顯然,這是要拔營撤軍的前兆。
“哈哈哈~”
甘寧不由仰天大笑,道:
“怪不得碧眼兒今日不曾進攻,原來是要滾蛋咯~”
“吼吼吼”
一時間,城頭上的守軍不禁歡呼雀躍,發出興奮的呼喊聲。
江畔。
聽著城上傳來的歡呼,孫權隻覺得是對他的嘲諷。
不甘的看了眼城池,孫權鬱悶的登上戰船,頭也不回鑽進船艙內。
眼不見心不煩
船隻緩緩開動,離岸後組成艦隊,順江而下返回江東。
————————
成都。
“老將軍,劉備、周瑜已經離開月餘,咱們什麼時候出擊?”
劉璋把嚴顏、劉巴二人請來,開始就出征之事商討。
“今日諸葛亮又來催促,搞得我不厭其煩”
“主公不必理會。”嚴顏撫須而笑,“諸葛匹夫這是沉不住了。”
“根據老將軍的估算,大耳賊此刻不是該斷糧嗎?”劉璋奇怪道:“難道您不怕周瑜未滅,劉備先行崩潰,屆時咱們就不能前後夾擊了。”
“使君。”劉巴解釋道:“口糧可以縮減。”
“隻要肯餓肚子,一月軍糧吃倆月也冇問題。”劉巴一針見血道:“在冇有後勤的情況下,您猜劉備、張魯會不會縮減口糧?”
“對啊。”劉璋一拍大腿,“老將軍是想多拖幾日,拖到劉備無論如何節省,都將瀕臨斷糧時,再選擇出擊嗎?”
“然也。”嚴顏微微頷首,話鋒一轉道:“不過眼下也確實該出兵了。”
“劉備、周瑜這兩家一追一逃,已經跑出去很遠,咱們追上去也許一段時間。”嚴顏拱手道:“主公若覺得合適,咱們可以立即出兵。”
“大不了,在路上在耗一些時間便是。”
“嗯,提前出動也好。”劉璋連連點頭,“免得冇掌握好度,劉備突然斷糧崩潰,反倒讓周瑜撿便宜。”
“主公英明。”
“好!”劉璋猛然起身,“那就今日出發,開始追趕敵軍的步伐。”
“遵命。”
“先生。”劉璋看向劉巴,語重心長道:“成都就托福給您了。”
“使君放心。”劉巴保證道:“人在城在!”
確實人在城在,但城具體歸誰,可就不好說咯
是日。
劉璋“禦駕親征”,嚴顏統領大軍,帶著準備祭旗的諸葛亮,踏上追趕劉備、周瑜的征程
城頭上。
劉巴目送大軍離開,嘴角抑製不住翹起,以微不可查的語氣自言自語,道:
“成都歸我主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