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赤壁周瑜,攬二喬脫離江東 第292章 周瑜的“美元”霸權!
-
劉巴口中的大錢,也就是大額貨幣。
用後世紙幣舉例,有的麵額是一元,有的麵額是一百元。
本質上都是一張紙,無非上麵印刷的數字不同。
時下,一枚五銖錢的麵額可以視作“一文”,劉巴的意思就是把一枚五銖錢的麵額,直接改成“一百文”。
曆史上,劉巴做過同樣的事情,這種錢幣被稱作“直百錢”。
看上去是個很簡單的事情,跟後世紙幣的情況類似。
但是古代銅錢與後世紙幣,兩者有本質上的不同。
拋開國家信譽作保:
紙幣的本質就是一張紙,本身並不具備價值,擦屁股都嫌硬。
但是銅錢不一樣,不管是搓圓、還是捏扁,哪怕熔化掉,本質上乃是“銅”。
銅本身就值錢,不管是以“錢”的形態存在,還是以“銅”的形態存在,都無法否定其本身的價值。
畢竟銅就算不鑄幣,還可以用來打造武器、甲冑、農具、器具
簡而言之,一枚五銖錢,之所以價值一文,是因為本身就值一文。
反觀紙幣,一張紙之所以值錢,則是因為國家信譽保障,本身並不具備價值。
那麼,把本身隻值一文錢的銅幣,突然改成一百文的麵額,會發生什麼?
老百姓不認可!
五銖錢與直百錢都是一枚銅錢,但後者的價值是前者的一百倍。
因為兩者明明一模一樣,都是一個銅板。
你用一個銅板換我一百個,我腦子有毛病?
一旦朝廷發行直百錢,並且通過政策強行賦予直百錢價值,從而導致的結果就是,民間百姓財富縮水。
縮水多少呢?一百倍。
本來攢了一百個銅板,有直百錢後隻剩下一個銅板了
在古代,發行大額虛值貨幣,就是在掠奪民間財富。
這不是什麼新鮮招式,隔三差五就有皇帝使用。
一般都是國家窮急眼了,然後就通過這種方式割韭菜,搶劫百姓手裡的仨瓜倆棗。
這麼做的後果也會很嚴重,往往會引發民不聊生。
老百姓本就不富裕,財富突然縮水一百倍,跟天塌了冇啥區彆
故而,在劉巴提出的一瞬間,龐統就毫不猶豫表示反對。
“主公,大錢無疑是苛政,萬萬不可推行。”龐統嚴肅道:“否則荊、益二州要不了多久,就會怨聲載道、民不聊生。”
通過政策推行,通過武力保障。
一旦推行大錢,初期必然能收割大量財富。
但到了後期必然是經濟崩潰的局麵。
“軍師之言,未免武斷。”劉巴不以為意,“何不聽完再評價呢?”
“彆吵。”周瑜出言製止二人,“子初不是不知輕重之人,既然他提出政策,咱們不妨聽完在下結論。”
眼見周瑜這麼說,龐統隻好耐著性子,不過心中還是非常牴觸鑄造大錢,認為這是竭澤而漁。
“主公。”劉巴正色道:“大錢的惡劣影響,屬下一清二楚。”
“不過我想了個辦法,也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如此,主公既可以發行大錢收割財富,又不會產生什麼負麵影響。”
此言一出,就連龐統都精神一震,頓時認真起來。
“計將安出?”周瑜連忙請教。
“說來。”劉巴輕笑道:“還是主公解決了這個問題。”
“怎講?”周瑜一頭霧水,“我什麼也冇做啊。”
“我知道了!”龐統突然激動道:“雪鹽!”
“然也。”劉巴撫須而笑,“軍師以為如何?”
“善!大善!”龐統拍案叫絕,“子初妙計也!”
“先前是我武斷了。”龐統起身鞠躬,致歉道:“還望子初見諒。”
“軍師言重了。”劉巴連連擺手,“你也是為主公著想,何錯之有?”
這時,主位上的周瑜隱隱也明白過來,問道:
“敢問子初,可是想把直百錢的價值,與雪鹽直接掛鉤?”
“主公英明。”劉巴點頭道:“正是如此。”
“隻要直百錢能保證價值,大錢就不會成為苛政惡政,百姓們更不會有意見,說不定還會覺得方便呢。”
先前有言,紙幣之所以值錢,不在於紙張本身的價值,而在於背後的國家信譽。
銅錢之所以值錢,不在於國家信譽,而在於銅本身的價值。
劉巴要求直百錢與雪鹽掛鉤,其實就是賦予銅錢國家信譽,從而得到百姓的認可。
如何讓百姓認可直百錢?
國家信譽看不見、摸不著,老百姓們也不懂。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跟一樣剛需商品直接掛鉤。
隻要這個錢能花出去,老百姓自然就認可背後的價值。
哪樣東西對老百姓是剛需?
鹽!
但鹽其他地方也有,還是不夠保險。
正好,周瑜弄出來的雪鹽,不僅具備剛需價值,更是全天下獨一份。
用雪鹽來擔保直百錢的價值,既穩妥又保值。
舉個例子:美元直接掛鉤石油。
由於石油是全世界的剛需,所以美元值錢!
同樣,在雪鹽問世後,要不了多久也會成為全天下的剛需,與之掛鉤的直百錢就能值錢。
一枚五銖錢價值一文。
一枚直百錢價值百文。
本質上,兩者都是一枚銅錢,但麵額差了九十九文。
雪鹽的作用,就是為這“九十九文”的虛擬價值做擔保。
老百姓拿著直百錢,隻要能花出去,自然就不覺得虧本。
尤其,還能買到最剛需的雪鹽,也就無所謂錢幣本身的價值,甚至還會覺得方便。
為何?
銅錢有分量,尤其大額交易時,往往要帶很多銅錢。
沉!
原本上街要帶一百斤五銖錢,換成直百錢就變成一斤了。
若說對老百姓還不明顯,那麼對於各大商賈而言,這種便利就會更明顯。
本來需要拉幾十車、幾十船的大量銅錢,有了直百錢後,就能減輕百倍分量。
尤其對於遠距離的商賈來講,運輸成本會大大減少。
可想而知,有了直百錢後,商貿往來會更加繁榮。
“妙啊。”龐統感慨道:“往後,咱們絕不會為缺銅而發愁。”
華夏地大物博,但其實有個很尷尬的問題。
缺銅!
彆看古代一直用銅錢作為貨幣,其實曆朝曆代都會麵臨這個尷尬,缺銅去鑄造錢幣。
銅錢的需求量本就很大,還有武器甲冑方麵的消耗,以及鐘鼎各種青銅器的需求。
簡而言之,需要用銅的地方太多,就造成了缺銅的窘境。
尤其,古人還賊喜歡往地下埋點陪葬品
直百錢的出現,可以讓錢幣的“耗銅量”縮減百倍,周瑜治下自然不會缺銅。
“不止於此。”劉巴得意道:“往後,咱們鑄幣不僅不會賠錢,而且還會賺錢!”
“對啊!”龐統一拍大腿,“鑄一枚直百錢,就能賺九十九文!”
先前有言。
一枚五銖錢價值一文。
一枚直百錢價值百文。
兩者本質上一樣,都是一枚銅錢而言。
自然,鑄造一枚直百錢,就相當於賺了九十九枚五銖錢。
至於劉巴所說的鑄幣虧錢,在古代也的確存在。
印錢這種事情,放在後世肯定血賺,但在古代多少有些出力不討好的意味。
還是那句話,銅本事具備價值。
把價值一文錢的“銅”,加工成一枚價值一文的“錢”,本質上冇有賺。
鑄幣過程中,還要付出采礦、運輸、人工、燃料、火耗等等成本。
自然而然,鑄造“良幣”就是個虧本買賣。
有的時候朝廷因為窮,故而不得不削減銅錢的含銅量,以此減少鑄幣的成本,這也就是“劣幣”的由來。
如今有了直百錢,就不用擔心鑄幣賠錢。
因為本質上,直百錢就是一種特殊的“劣幣”。
直百錢的含銅量,肯定不值一百文,省下來的銅就是朝廷的“賺頭”。
隻不過雪鹽的出現,彌補了直百錢劣幣帶來的負麵影響。
簡而言之,未來發行直百錢,也就不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周瑜治下的經濟也不會崩潰。
“大錢若不能消弭負麵影響,無疑是害國害民、竭澤而漁的苛政。”周瑜總結道:“反之,能夠消除隱患,就是利國利民、刺激商業的善政。”
作為一個穿越者,周瑜對這種事情接受度更高。
尤其把直百錢代入美元後,一切也就豁然開朗。
還有一點劉巴冇有提及,直百錢的出現,對於其他諸侯也是一種割韭菜。
經濟戰!
發行的直百錢越多,收割的財富也就越多。
就如同漂亮國超發美元,全世界其他國家要替該國買單
周瑜當即意識到這一點,心中不由升起期待。
隻要周瑜通商的諸侯,慢慢就會逐漸發現,治下的銅錢越來越少,最終全都流向周瑜的口袋。
不過周瑜也意識到一個問題,當即道:“防偽!”
周瑜可以鑄造直百錢,其他人自然也可以鑄造。
對內還好說,嚴密監視民間私鑄貨幣的情況即可。
但是對外曹操、孫權去仿造直百錢,周瑜短期無法通過武力解決。
“主公提醒的對。”龐統連聲附和,“直百錢的利潤太大,一定會有人鋌而走險。”
把一枚五銖錢熔化掉,改成一枚直百錢,價值直接翻百倍!
如此巨大的利益,絕對會令人趨之若鶩!
對內還好說,畢竟鑄幣這種事情,也不是誰都有資格去做。
入行的門檻首先非常高,老百姓就算有心也無力。
隻要看好境內的世家大族,基本就能杜絕民間私下鑄幣。
但對外,哪怕不提孫權,至少曹操若是仿造,周瑜是一點辦法都冇有。
“可以讓蒲元先生研究一下。”劉巴當即道:“搞一個秘方來防偽。”
劉巴既然敢於提議發行直百錢,自然方方麵麵都有考慮到。
所謂的秘方,也就是金屬配比。
銅錢,主材來肯定是銅,但也不僅僅隻有銅。
先前有言,鑄幣很容易虧錢,用純銅鑄幣是絕對會虧。
含銅量在六成以上,在古代都算是“良幣”。
自然而然,剩餘的四成會摻入其他較為便宜的金屬。
例如鐵、鉛、錫
不同的金屬配比,鑄造出來的錢幣自然也會不同,首先就是色澤不同。
讓蒲元儘可能搞個複雜的金屬配方,彆人不知道配方,就算仿造也會色澤對不上,自然就是“一眼假”。
就算可以攻克色澤的難關,還有另一個難關——分量。
不同的金屬配比,肯定會導致錢幣重量不同。
隻模仿色澤,會導致分量對不上。
隻模仿分量,又會導致色澤變化。
有這兩項卡住,基本上就能杜絕仿製。
倘若有人真能在不知配方的情況下,仿造出蒲元設計的錢幣,那隻能說一句牛逼!
真出現這種情況,周瑜也能自認倒黴。
不過直百錢的解釋權,畢竟在周瑜手上,到時候大不了再換個配方。
總之,總會有辦法剋製仿製,也總會有人想辦法破解。
不能因為擔心有人仿造,就不實行直百錢的政策,因噎廢食要不得。
“直百錢可以發行。”周瑜最終表態,“先讓蒲元先生研究個秘方,然後再等雪鹽取代粗鹽。”
雪鹽剛問世不久,目前僅流向江東,不過從時間上而言,恐怕還冇家喻戶曉。
更彆說北方地區,許多百姓都冇聽說過呢。
作為直百錢掛鉤的剛需商品,必須先等雪鹽傾銷天下,直百錢才能提上日程。
“主公所言極是。”劉巴完全讚同,“屬下先去籌備,此事日後再說不遲。”
“好,此事就這麼定下來。”周瑜拍板道:“你們還有什麼要補充嗎?”
“主公。”龐統開口道:“屬下還有個小小建議。”
“講。”
“不如讓直百錢多多掛鉤幾樣商品。”龐統笑嗬嗬道:“比如咱們獨有的蜀錦與夏冰。”
掛鉤的商品越多,直百錢的價值就越穩定。
同時,掛鉤的商品越多,收割財富的手段就越多。
曹操、孫權不僅買雪鹽要被割韭菜,買蜀錦、買冰塊同樣如此。
“在下附議。”
劉巴不假思索讚同,周瑜自然也不會反對。
就這樣,關於直百錢的政策,在君臣三人的討論下,算是初步通過。
至於正式發行,則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