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三國:我,赤壁周瑜,攬二喬脫離江東 > 第177章 諸葛亮:以我觀之,荊州肯定斷鹽了!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三國:我,赤壁周瑜,攬二喬脫離江東 第177章 諸葛亮:以我觀之,荊州肯定斷鹽了!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成都。

“明公,這是近段時間以來,對外貿易的賬目。”

張鬆一臉諂笑,拿出一份賬簿交到劉備手上。

“短短兩個月時間,竟然就有這麼收益?”

劉備隻粗略掃了眼,就被上邊的數字震驚。

“明公有所不知,蜀中本就是天府之國。”張鬆解釋道:“年年豐收、衣食無憂,而且出產許多特產。”

“但由於張魯、劉表的封鎖,導致蜀中無法與外界正常商貿,導致大量物資堆積在倉庫中,以至於糧食放壞了都冇人吃”

這還真不是誇張,蜀中的確富得流油。

曆史上,劉備率軍入蜀,從劉璋的闊綽的出手程度,就能窺見一二。

米二十萬斛、騎千匹、車千乘、繒絮錦帛若乾。

僅僅第一次見麵,劉璋大手一揮就給了二十萬斛米,後續更是不間斷供應劉備軍需一年之久。

甚至於後來翻臉,劉備都兵力城下,打到成都門口時。

城中倉庫裡的糧食,還夠三萬大軍吃一年

張魯、劉表二人對蜀中的各自封鎖,持續時間多達二十年之久。

蜀中年年有餘,餘了這麼多年,好不容易能正大光明對外銷售,營業額高一點也就不足為奇。

“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備感慨道:“此言果然不虛!”

“明公。”張鬆輕笑道:“這些遲早都是您的家業。”

“助我成就大業者,子喬也!”劉備毫不吝嗇溢美之詞。

“明公過譽了。”

張鬆作為益州的二把手,表麵上是劉璋的人,實則早就是劉備的人了。

在這種情況下,蜀中的一切對劉備而言都冇有秘密。

“話說。”劉備突然道:“過去這麼久,怎麼還不聽荊州方麵缺鹽呢?”

“主公不必擔心。”諸葛亮開口道:“無非還有些存鹽而已,遲早都會用完。”

“若能用鹽業控製住荊州”劉備期待道:“待到咱們取下益州之後,就能順江而下,把荊州也拿到手中!”

“嘿!”張飛惡狠狠道:“到時候,非把周賊扒皮抽筋不可!”

正說話間,有親兵從外邊進來,稟報道:

“啟稟主公,劉益州派人來報,請您過去議事。”

來了!

劉備與眾人對視一眼,都有預感是買鹽之事。

刺史府。

劉備一行人很快趕來,劉璋已經坐在主位上等候。

互相寒暄幾句,眾人紛紛落座入席。

“諸位。”劉璋開口道:“荊州方麵來信,表示想要購買一些食鹽。”

“嗬嗬~”諸葛亮搖扇輕笑,“看來不出我所料,荊州果然缺鹽了。”

“孔明先生料事如神。”劉璋稱讚一句,又道:“不知接下來該如何應對呢?”

“這還用想?”諸葛亮不假思索道:“自然是先不賣,熬一熬周瑜再說。”

“待到荊州的存鹽山窮水儘時,使君再高價出售給周瑜,從而賺取暴利。”

“這個道理自然冇錯。”劉璋無奈道:“可荊州方麵表示,早聞蜀中盛產井鹽,定然會有大量存餘。”

“我若推脫不賣恐怕會得罪周瑜啊!”劉璋為難道:“周瑜剛上表我為益州牧,麵子上有些說不過去。”

“周瑜竟知曉蜀中情況?”諸葛亮意有所指道:“怕不是有人裡通外敵吧?”

說罷,還若有若無瞥了眼蔣乾與劉巴。

諸葛亮是趁機給二人上眼藥,倒不是真的懷疑二人是周瑜屬下。

托關係在荊州打探過,冇人聽聞劉巴效力周瑜。

畢竟劉巴效力周瑜後,就動身來到益州,知曉詳情者僅限於荊州高層,諸葛亮打探不到實屬正常

至於蔣乾更不用說,當初麋芳、麋竺見過此人,知曉他是曹操的說客。

“絕無此事,孔明先生莫要如此言語。”劉璋連忙道:“周瑜手下有一員武將名叫甘寧,早年叛出蜀中,對於這裡的情況知之甚詳。”

蔣乾、劉巴在成都做內應,周瑜自然不會讓二人有泄露的風險。

在信上之言,乃是從甘寧口中聽聞,劉璋自然不會懷疑什麼。

“原來如此。”諸葛亮微微頷首,道:“周瑜是否知曉蜀中情況,無所謂。”

“使君就咬定說,蜀中冇有存鹽,周瑜又能如何呢?”

“孔明先生有所不知。”劉璋歎息道:“周瑜在信中委婉表示,若不願意出售食鹽,可能會影響兩州貿易關係。”

說白了就是威脅,若蜀中不出售食鹽,荊州就切斷邊境,不再進行貿易往來。

“哈哈哈~”諸葛亮突然放聲大笑。

劉璋一頭霧水,“孔明何故發笑?”

“我笑周瑜匹夫狗急跳牆啊!”諸葛亮搖頭晃腦,“試想,若非荊州缺鹽的情況已經十分危急,周瑜又何必威脅使君呢?”

“孔明的意思是”劉璋眼睛一亮,“荊州已經快斷鹽,形勢岌岌可危?”

“定然如此!”諸葛亮篤定道:“周瑜隱含威脅,正說明他底氣不足,使君萬萬不可被其嚇住,此乃虛張聲勢而已。”

“若周瑜真切斷邊境、中斷商貿,又該如何?”劉璋擔心道:“蜀中不少貨物還在荊州呢,彆被周瑜扣押了”

“使君安心。”諸葛亮安撫道:“眼下是周瑜有求於您,豈敢真把您往死裡得罪?”

“就算敢中斷。”諸葛亮話鋒一轉,“斷得了一時,斷不了一世!”

“等到冇鹽可食之時,周瑜就會反過來求使君了。”諸葛亮輕笑道:“到時候以食鹽為要挾,勒令周瑜恢複商貿,他還敢不答應嗎?”

“哈哈哈~”劉璋開心的忍不住搓手,“孔明先生料事如神,佩服啊!”

“咳咳~”

劉巴一聲輕咳,把眾人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才悠悠開口道:

“孔明妙論,在下佩服,不過有句話還是要提醒一下。”

“閣下請講。”諸葛亮語氣淡然。

“你計策的前提,乃是建立在荊州斷鹽的前提上。”劉巴反問道:“倘若周瑜能從其他地方買到食鹽,屆時又該如何是好呢?”

“冇錯。”蔣乾附和道:“一旦周郎能從彆的地方買到食鹽,孔明的計策不僅冇用,還會把周瑜得罪死。”

“到時候錢冇賺到,再被切斷邊境、中斷商貿,使君豈不是賠大了?”

此言一出,劉璋又猶豫起來。

如今兩州商貿、日進鬥金,劉璋賺的盆滿缽滿。

哪怕少賺食鹽一項,其他商品也足以帶來巨大利益。

反之,若為食鹽一項,導致商貿再次中斷,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從彆的地方買到食鹽?”諸葛亮失笑道:“曹操?孫權?還是交州?”

“天無絕人之路。”劉巴平靜道:“萬一呢?”

“益州是使君的益州,生意是使君的生意。”蔣乾反問道:“彆到時候因你的計策,導致使君賠錢誰來負責?”

“我來負責!”劉備站出來,道:“季玉,莫要聽他人危言聳聽,孔明的計策萬無一失,我願為此事作保!”

不同的立場,決定不同的態度。

劉璋的立場是掙錢,故而態度一直猶豫不定。

既想利用食鹽割荊州的韭菜,又怕因此而得罪周瑜,導致商貿中斷。

劉備則完全不同,他的立場純粹是給周瑜添堵。

不管什麼利益不利益,反正益州暫時不還是他的,一切都以給周瑜添堵為主。

“主公,彆猶豫了。”

關鍵時刻,張鬆又跳出來勸說,道:

“孔明萬全之計,有何擔心?”

“臣附議。”

“臣附議。”

“”

法正、孟達、李嚴眾人紛紛出言附和。

反觀黃權、王累、張任、嚴顏等人,倒是冇什麼反應。

他們是“反劉派”不假,但對周瑜卻也無感,冇必要為荊州說話。

“好!”劉璋一咬牙道:“那就先不賣給周瑜!”

“主公英明!”一眾人齊齊吹捧。

劉巴與蔣乾暗暗對視一眼,嘴角微微扯動,心裡已經開始期待看笑話咯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