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無冕之相 第190章 開局滿級大船,我準備直播殺穿江東(上)
建安九年,七月,吳郡,吳侯府議事堂。
香爐青煙嫋嫋,卻驅不散堂內凝重如鉛的氣氛。孫權高踞主位,碧眼紫髯,麵容沉靜,指尖在案幾上無意識地敲擊,目光掃過堂下分列左右的文武重臣。左側以張昭、顧雍等文官為首,右側則以周瑜、程普、黃蓋等武將為核心。而諸葛亮,作為客人與未來的潛在盟友,被特意安排在周瑜下首的位置。
張昭手持玉笏,率先出列,聲音帶著慣有的持重與一絲不易察覺的傾向:“主公,北使再度攜厚禮而至,曹丞相信中言辭懇切,重申盟好之意。
如今曹操已得荊襄,勢大難製,更兼周晏督練水軍,巨艦橫江,其鋒銳不可當。我方雖據長江之險,然兵力錢糧,終究難以久持。為江東六郡生靈計,不若暫避其鋒,上表稱臣,保境安民,徐圖後舉。
且近年來與北方貿易往來,獲利頗豐,若驟然交惡,商路斷絕,於國於民,皆為不利啊。”
他這番話,代表了江東內部一部分與北方商貿聯係緊密、傾向於妥協的世家大族的聲音。此言一出,堂下不少文官紛紛頷首附和,交頭接耳。
諸葛亮靜坐席上,羽扇輕搖,彷彿未聞堂內議論。直到孫權將目光投向他,他才緩緩起身,對著孫權微微一揖,又環視堂內眾臣,聲音清朗平和,卻字字清晰,穿透了嘈雜:
“昭公(張昭)老成謀國,言之有理。然,亮有一言,敢請吳侯與諸位靜聽。”他羽扇稍頓,目光變得深邃,“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其誌豈在藩輔?實為代漢自立!周子寧其人,諸位或聞其名。
彼重農耕,興水利,推廣奇技,格物強軍,看似造福於民,然其政略核心,在於削弱世家,強化中樞!其所用之人,無論寒門工匠,抑或降將邊才,但有一技之長,便可擢升。
試問,若江東歸附,在座諸位高門望族,可能容忍家中田畝被均分,佃戶被解放,世代積累之權勢,被一紙敕令剝奪?周晏格物院內,可曾有一席之地,留給隻知清談玄理、不通庶務的世家子弟?”
他話語如刀,直指核心利益。堂內不少世家出身的官員臉色微變,他們享受慣了特權,若北方那套“唯纔是舉”、“抑製豪強”的政策推行到江東,他們的根基將被動搖。
諸葛亮不給眾人喘息之機,羽扇指向北方,語氣轉為沉痛:“再觀歸降者之下場!袁本初二子,袁譚、袁尚,如今安在?不過獄中兩縷冤魂!劉景升之子劉琮,名為封侯,實則被軟禁於青州偏遠之地,與囚徒何異?至於那僭號稱帝的袁公路,更是身死族滅,為天下笑!”
他最後將目光牢牢鎖定在孫權臉上,聲音陡然提高,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決絕:“故而,亮敢斷言,江東上下,或有人可降!然,唯獨吳侯,萬萬不可降!降則袁術、袁尚、劉琮之覆轍,便在眼前!非為曹公不容,實乃權柄更迭,不容舊主!此乃千古不易之理!”
這番話如同驚雷,炸響在議事堂內。張昭等人臉色煞白,想要反駁,卻發現諸葛亮句句戳在痛處,竟一時語塞。那些原本搖擺的官員,想起北方對待失敗者的酷烈手段,也不由得心生寒意。
孫權放在案幾上的手,微微收緊,指節泛白。諸葛亮的話,將他內心深處最大的恐懼血淋淋地剖開。他年少繼位,曆經艱辛才穩住江東,豈願如劉琮般仰人鼻息,生死操於他人之手?
一直沉默的周瑜,此刻終於起身。他先是對孫權拱手,隨即目光掃過全場,最後與諸葛亮對視一眼,緩緩開口,聲音帶著一種直麵強敵的冷靜與凝重:“孔明先生所言,雖言辭激烈,然確是實情。曹賊野心,周瑜深知。至於周子寧……”
他頓了頓,臉上露出一絲複雜的、混合著欣賞與極度警惕的神情,“此人之能,鬼神莫測。瑜與之曾有一麵之緣,觀其行事,天馬行空,不拘常理。其格物之巧,練兵之嚴,遠超我等想象。江北大艦,瑜雖未親見其詳,然哨探回報,其形製巨大,結構迥異,絕非尋常樓船可比。其上所載弩炮、投石之器,威力恐亦非我軍現有器械能及。”
他坦然承認了對手的強大,這份坦誠反而讓堂內眾將更加肅然。周瑜繼續道:“故而,欲求速勝,斷無可能。此戰,必是持久之苦戰、惡戰!然,我軍亦有優勢:一則,水軍將士常年操練,熟悉江水文韜,技藝精熟;二則,我軍戰船雖小,然機動靈活,數量眾多;三則,我軍據守長江天險,以逸待勞。”
他話鋒一轉,看向諸葛亮:“然,僅憑江東一己之力,難以久持。若能得玄德公與孔明先生之助,則局麵不同。孔明先生方纔言,若兩家聯手,玄德公願以荊南之軍,全力牽製合肥張遼所部,使我江東可無北顧之憂,集中水陸主力,與曹賊周旋於大江之上!”
諸葛亮適時介麵,羽扇輕搖,語氣誠懇而極具誘惑力:“公瑾都督明鑒。隻要江東水軍能尋得戰機,破敵主力於大江,則大局可定!屆時,江東雄師可乘勝西進,順勢收取江夏、江陵,直撲襄陽!荊襄富庶之地,儘歸吳侯!我主劉皇叔,彆無他求,隻需荊南四郡,以為立足根本,為吳侯扼守西南門戶,共抗北虜!”
他將戰後利益的分配藍圖清晰地勾勒出來。江東得荊襄核心,劉備取荊南邊角。這個方案,既給了孫權巨大的誘惑,又顯得劉備並無太大野心,易於接受。
孫權聽著周瑜與諸葛亮一唱一和,分析利害,描繪前景,心中念頭飛轉。投降的悲慘下場,抵抗的艱難與機遇,以及那唾手可得的荊襄九郡……巨大的風險與巨大的收益在他心中激烈碰撞。
他抬起頭,目光與下方的周瑜輕輕一碰。周瑜眼中是毫無保留的戰意與決然,微不可察地點了點頭。
孫權深吸一口氣,彷彿下定了決心,猛地一拍案幾,霍然起身!碧眼中精光四射,那股屬於年輕雄主的決斷之氣瞬間籠罩全場:
“曹賊欺人太甚!欲使我孫權步袁術、劉琮後塵,簡直是癡心妄想!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孤意已決,與劉皇叔結盟,共抗曹賊!自即日起,江東上下,全力備戰!公瑾!”
“臣在!”周瑜踏前一步,躬身應命。
“水陸諸軍,皆由你節度!務必給孤守住長江,擊破北軍!”
“瑜,領命!必不負主公所托!”周瑜聲音鏗鏘,擲地有聲。
堂內主戰派將領如程普、黃蓋等人,群情激昂,紛紛抱拳:“誓死追隨主公!抗曹保境!”
張昭等主和派見大勢已定,孫權決心已下,也隻能暗歎一聲,不再多言。
聯盟,在這一刻,於強敵壓境之下,初步締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