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智引玄德秦牧遇月英定荊襄 第129章
辛毗立即出列力保。作為汝潁謀士之首,許攸叛降後他不得不獨撐大局。這番陳詞果然讓袁紹怒容稍霽。
逢紀聞言冷笑:
說得輕巧!莫非兩場大敗,僅用二字便能搪塞?
分明是長公子才具不及劉備,縱使增兵也是徒勞!
二人針鋒相對,爭得麵紅耳赤。
住口!袁紹厲聲喝止,轉而望向始終沉默的沮授:公與有何高見?
老成持重的謀士緩緩拱手......
“在我看來,統帥臨陣更換實乃行軍大忌,青徐軍還是該由大公子繼續統領為好。”
“但以當前局勢判斷,劉備用兵之才堪與曹
**
肩,那個秦牧更是智計百出。”
“即便為大公子增派兵馬,他要想奪回失地、攻占淮南也難有機會,反而可能再次折損兵將。”
“屬下建議,主公可為大公子增調一兩萬兵馬,命其固守下邳不得再出戰。”
“待我軍在官渡取得勝利,消滅曹操之後,再回頭解決劉備也為時不晚。”
沮授立足整體戰局,直言進諫。
這番言論自然惹得兩邊不悅,逢紀與辛毗同時向他投來惱怒的目光。
袁紹沉吟半晌,揮袖道:
“就按公與所言,給那小子增派兩萬兵馬。”
“傳令下去,讓他給本公好好守住下邳,莫要再擅自出戰,徒增笑柄。”
“那大耳賊豈是他的對手,唯有本公親自出馬,才能收拾那個賣草鞋的販夫!”
沮授暗自鬆了口氣。
袁紹神色漸複從容,傲然環視帳內眾臣。
“據安插在曹營的耳目回報,曹操軍糧已不足十日之需。”
“十日之後,曹賊必斷糧草,軍心大亂。”
“那時便是我軍全線出擊,一舉攻破官渡,剿滅曹賊的最佳時機。”
“勝局已定,諸位務必打起精神,再堅持最後十日!”
這番躊躇滿誌的宣言,令袁軍眾將士為之一振。
大帳之內,頓時群情激昂。
“報——”
“烏巢緊急軍情!”
千鈞一發之際,張南神色惶急衝入大帳。
“啟稟主公,十萬火急!”
“曹操親率精兵突襲烏巢,敵勢凶猛,淳於將軍即將抵擋不住!”
“懇請主公立即發兵馳援,否則烏巢危矣!”
大帳內瞬間嘩然。
袁紹誌得意滿的麵容,登時血色儘褪。
【簡化版】
十月初三,曹操火攻烏巢,殺淳於瓊,滅敵萬餘。
十月初五,張合率兩萬精兵降曹。
十月初八,袁軍斷糧,軍心潰散。
十月初十,曹操全軍出擊,兵分十路猛攻袁營。
同日,袁紹驚恐北逃,十五萬大軍瞬間瓦解。
曆時五月的官渡之戰,以曹勝袁敗告終。
夕陽下,曹操策馬巡視袁營廢墟,踏過滿地屍骸與兵器。中軍帳內,袁紹金盔尚留案幾。
倉皇逃竄竟至忘戴頭盔,袁本初何其狼狽。曹操劍挑金盔,冷笑連連。
郭嘉率眾將賀喜:經此一役,袁紹元氣大損,攻守之勢逆轉矣!
傳令兵忽至:徐州急報!劉備於下相城大破袁譚,斬呂布、誅高覽焦觸。袁譚折兵四萬四,現劉備已兵臨下邳城下!
眾將聞言嘩然。
【凝練版】
十月戰報:
初三,曹焚烏巢,斬淳於瓊,殲敵萬計。
初五,張合攜兩萬部曲歸曹。
初八,袁營糧絕,士卒潰亂。
初十,曹軍十路齊發。袁紹棄盔北遁,十五萬大軍瓦解。
殘陽映廢墟,曹操劍挑袁紹遺盔:本初逃命之態,當載入史冊。
郭嘉賀曰:此戰後,袁氏再難南顧。
捷報未歇,徐州戰報至:劉備破袁譚於下相,斬呂布、誅高覽焦觸。袁譚損兵四萬四,劉備已抵下邳城下!
帳中驚嘩四起。
【史詩版】
火照烏巢日(十月初三)
曹公焚袁糧,淳於授首,萬卒歿。
將星易主時(十月初五)
儁乂舉義幟,兩萬甲士棄袁投曹。
饑火噬軍心(十月初八)
袁營絕粟米,士卒相食。
十麵破敵時(十月初十)
曹軍如潮湧,本初遺金盔而走,十五萬雄師作鳥獸散。
殘陽赤土上
孟德踏營譏:金盔猶在案,本初何其惶!
奉孝進言:河北氣數儘矣。
忽傳東海烽煙起
玄德斬虓虎,誅袁將,譚賊折兵四萬有餘,今兵鋒已指下邳!
滿帳愕然。
曹操身軀猛然一顫,眉宇間的誌得意滿刹時凝固。這突如其來的戰報,如同冰水澆滅了他麵上的喜色。
五月鏖戰
他率部與袁紹激戰半載,方纔勉強逼退敵軍,尚有廣袤疆土亟待收複。
捷報驚人
反觀劉備,竟不費吹灰之力大敗袁譚,將版圖自淮水徑直擴充套件至下邳地界。
天壤之彆
八萬袁軍,數日間折損過半?
呂布號稱天下無敵,竟命喪劉備之手?
絕無可能!
曹操厲聲喝問,劈手奪過信使懷中戰報,目光如炬地逐字研讀。
驚疑不定
隻見他瞳孔急劇收縮,臉上疑雲愈發濃重。
趙雲何人?竟能斬殺溫侯?
大耳賊帳下,何時又添此等虎將?
連弩為何物?五百具竟能擊潰五千幽州鐵騎?
曹操喃喃自語,滿麵皆是難以置信。
諸將嘩然
帳中將領早已炸開了鍋。
袁譚竟這般不堪!
司空,絕不能讓大耳賊染指下邳!末將
**
即刻南下壽春,斷其後路!
夏侯淵怒發衝冠,抱拳請纓。眾將紛紛附和。
戰機稍縱
既已擊潰袁紹主力,北方威脅已除。此時若不趁勢南下對付劉備,奪取淮南,難道要坐視其吞並徐州不成?
血仇未雪
曹操緊攥戰報,額間青筋暴起。他憶起宛城之殤,上蔡之敗。曹洪、曹安民的血債未償,愛子曹丕至今仍陷敵營。
此恨難消
這裡是
----
若不是為了抵抗袁紹,他早就率領全國之兵直撲淮南,與劉備展開生死決戰。
何至於一直忍耐至今,結果讓劉備不僅吞並了淮南,如今竟連徐州都虎視眈眈。
司空,在下認為,對劉備我們仍需暫避鋒芒。
郭嘉忽然進言,與眾將領意見相左。
曹操眸光一閃,視線轉向郭嘉。
劉備如今已平定淮南,深得民心。
上蔡至壽春一帶駐守重兵近三萬,明顯是在防備我軍突襲。
況且淮南水道縱橫,即便司空率大軍南下,短期內也難以取得戰果。
若陷入淮南戰場無法脫身,豈不是讓袁紹有了喘息之機?
待袁紹重整旗鼓,從官渡之敗中恢複過來,我們這半年的浴血奮戰豈非前功儘棄?
這番話令曹操心頭一震,豁然開朗。
因此當務之急,不是與劉備爭一時長短,而是擴大官渡之戰的勝利果實。
在下建議主公乘勝北上,直取鄴城,徹底消滅袁紹,平定河北。
至於劉備那邊——
袁譚退守下邳後定然堅守不出,正好借他之力拖住劉備。
待司空平定河北後,再調轉兵鋒東進,收複青徐二州不過舉手之勞。
屆時主公雄踞北方,將劉備趕過淮水易如反掌。
之後再挾北方雄師南下,掃平荊揚,消滅劉備也為時不晚。
曹操若有所思,目光投向下邳方向。
沉思許久後。
他深吸一口氣,眼神已然堅定。
奉孝所言極是。
如今劉備根基已成,與其南征不如北上,絕不能給袁紹東山再起的機會。
----
“劉備那廝,就交給袁譚困在下邳吧!”
※※※
“但願這小子能安分守己,死守城池,彆再癡心妄想擊敗劉備。”
曹操心意已決。
隨即率領凱旋之師,一路揮軍北上,緊追不捨。
袁紹在曹軍追擊下倉皇逃竄,沿途不敢入城,狂奔五晝夜,最終從白馬渡撤過黃河,退守北岸要塞黎陽。
……
黎陽城內。
幽暗的廳堂中,空氣凝滯如死水。
袁紹麵色灰敗,一杯接一杯地灌著悶酒。
顏良、文醜、沮授、逢紀等文武重臣皆神情頹喪,仍籠罩在官渡慘敗的陰霾中。
“砰!”
酒樽重重砸在案幾上。
“我十五萬雄師本該所向披靡,為何竟敗於曹賊之手?!”
“憑什麼!究竟憑什麼——”
袁紹捶打胸膛,向天發出不甘的嘶吼。
眾臣默然垂首。
“主公,我軍雖損失慘重,但收攏殘部仍有六萬可戰之兵。”沮授上前進言,“當急令大公子放棄青徐二州,率全軍北渡黃河。如此可憑天險固守,待曹劉二虎相爭之際,正是我軍休養生息之機。”
“待其兩敗俱傷,主公再渡河南下,必能一雪前恥!”
(
袁尚此言一出,袁紹麵容驟變。
官渡戰敗,江北數郡得而複失,儘歸曹操。
如今竟要他連徐州、青州也一並舍棄?
袁紹怒發衝冠,拍案而起:官渡之戰損兵折將,又丟失江北之地,已令本公顏麵儘失。如今竟要本公不戰而棄青徐兩州?叫本公如何向河北父老交代?莫非是要讓天下人恥笑本公不成?
沮授身形微顫,額間滲出細密汗珠。
他明白,這番諫言觸動了主公最敏感的尊嚴。
繼續進言隻會引火燒身。
但值此生死存亡之際,他彆無選擇。
主公明鑒,此刻豈是計較顏麵之時?官渡兵敗後,青徐人心惶惶,即便主公不撤,大公子怕是也難守住。屆時不僅二州儘失,大公子數萬精兵恐將儘喪劉備之手!懇請主公以社稷為重,莫要為虛名徒損將士性命!
這番肺腑之言徹底點燃了袁紹心中怒火。
好個沮授!
官渡之戰未能識破曹賊劫糧之計,如今還敢出言譏諷!
來人!拖下去斬立決!
袁紹竟要處死沮授!
沮授愕然。
他料到直言進諫會觸怒主公,卻不想竟招來殺身之禍!
這哪裡還有半分君主該有的器量?
這還是從前那個率領眾人討伐公孫瓚、收複河北的英主袁本初嗎?
謀士沮授呆立當場,布滿皺紋的臉上隻剩下深深的落寞,竟忘了為自己辯解分毫。
請主公息怒!
顏良、文醜等將領紛紛跪倒在地,為這位謀臣求情。
這番勸諫總算讓袁紹猙獰的麵容緩和了些許。
他攥緊拳頭,骨節咯咯作響,恨不得立即處死這個膽敢頂撞自己的謀士。
但望著跪了滿地的河北舊部,又不得不強壓怒火——畢竟守衛疆土還要仰仗這些將士。
看在他們為你求情的份上,暫留你項上人頭。袁紹從牙縫裡擠出這句話,來人!把沮授押入大牢。待老夫擊退曹操和劉備,再作處置!
親兵們一擁而上,架起這位白發謀臣。
主公三思!大公子絕非劉備敵手,青徐二州必失!必失——沮授被拖出大堂時仍在嘶聲勸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