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三國:智引玄德秦牧遇月英定荊襄 > 第134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三國:智引玄德秦牧遇月英定荊襄 第134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三公子,當下之急在於下邳失守,我軍折損三萬精銳已成定局。

劉備大軍必會乘勝進攻郯城,意欲吞並整個徐州。

還請速定應對方略。

臧霸肅然進言,打斷了袁尚的竊喜。

袁尚猛然驚醒,這纔回到現實。

雖除袁譚,大敵劉備近在咫尺。

失去三萬精銳與下邳堅城,如何抵擋劉備兵鋒?

正南先生可有妙計?

袁尚難掩慌亂,急向審配求教。

審配輕捋短須,神色從容不迫,儘顯沉穩氣度。

郯城地勢開闊,以現有兵力難以固守。

屬下建議立即放棄郯城,撤往琅邪莒城一帶。

琅邪西依沂山泰山,東臨大海,地形狹窄,可限製劉備大軍展開。

三公子帶來的一萬兵馬,加上臧太守的泰山軍,若主公允諾增兵一萬,便可集結三萬之眾。

憑此兵力固守莒城,配有信心阻截劉備攻勢!

審配來到地圖前詳加指點,為袁尚獻上禦敵良策...

唯有如此了。

袁尚長歎一聲,當即下令:

即刻派快馬前往黎陽求援!

傳令全軍棄守郯城,即刻北上莒城!

...

黎陽城內。

昏暗的議事廳中彌漫著緊張氣息。

馬騰馬超!

---

袁紹緊握手中戰報,麵色陰沉,眼中怒火幾欲噴薄而出。

“可恨!馬騰、賈詡,爾等竟敢助紂為虐!”

這封急報來自並州刺史高乾。

先前官渡之戰,袁軍潰敗,關中諸侯紛紛倒戈,歸附曹操。

謀士賈詡輔佐馬騰,先設局誅殺韓遂,吞並其部眾,使馬騰一躍成為關中霸主。楊秋、成宜等將領亦推舉馬騰為盟主。

隨後,馬騰聽從賈詡建議,將兩子送往許都作人質,自率長子馬超與關中大軍攻入並州。

高乾寡不敵眾,節節敗退,隻得連夜求援。

逢紀冷笑一聲,道:“西涼人慣於反複,見勢不妙便投靠曹操,不足為奇。賈詡此人陰險狡詐,昔年禍亂長安,如今蠱惑馬騰父子,倒正合曹賊之意。”

他略作思忖,提議道:“並州地勢險要,主公可增派五千精銳,命高乾固守晉陽,避其鋒芒。西涼軍擅

**

而不擅攻城,久攻不下,必會退兵。”

袁紹怒意稍緩,沉吟片刻,揮手道:“依計行事!”

待傳令畢,他猛然將戰報撕碎,寒聲道:“馬騰、賈詡,待我擊敗曹操、劉備,定要爾等血債血償!”

---

一騎飛奔入府,信使滿麵驚惶,踉蹌撲跪於廳前。

劉備采秦牧之策,五日前已破下邳,我軍三萬將士儘歿。

大公子兵敗遭擒,已被梟首示眾!

三公子飛書告急,若再不馳援,徐州必失,青州亦危矣!

驚雷炸裂!

袁紹如遭雷擊,踉蹌後退數步,眼前金星亂迸,天旋地轉。

噗——

一口鮮血狂噴而出,整個人轟然栽倒在案幾上。

堂中亂作一團。

逢紀等人呼喊著撲上前去,手忙腳亂將昏迷的袁紹抬入內室,急喚醫官救治。

唯有辛毗呆立原地,麵如死灰。

大公子竟...

吾等汝潁子弟,今後該當何去何從?

莫非真要忍辱投效袁尚不成?

一聲長歎在空蕩的大堂回響。

更深露重。

袁紹於榻上猛然驚坐而起:

吾兒何在!

逢紀等人慌忙上前攙扶:

主公節哀!大公子他...他...

話到唇邊又嚥了回去。

“下邳城陷,長公子死於劉備之手!”

袁紹身軀劇震,怒火攻心幾乎嘔血。

雖早知長子凶訊,

猶自不肯確信,

心底尚存一絲僥幸,

今被辛毗一語道破,

終是無法再自欺。

“吾兒——”

袁紹仰天悲鳴,

喉間腥甜翻湧,

幾欲再度昏厥。

眾幕僚慌忙攙扶,

連聲勸慰。

良久,

袁紹強壓悲憤,

赤紅雙目喝問:

“下邳駐軍三萬,

怎會落入大耳賊之手?

吾兒又怎會遭擒?

速將詳情稟來!”

逢紀與辛毗相視,

暫斂嫌隙,

具陳戰事始末。

“秦牧?!”

袁紹麵容扭曲,

切齒暴喝:

“區區寒門豎子,

竟用奸計破城?

劉備這織席販履之徒,

安敢殺吾愛子?!”

逢紀佯作憤慨:

“秦牧狡詐,

致使三萬大軍覆沒,

大公子被俘。

劉備猖狂至此,

實乃藐視明公。”

倘若不是這樣,大公子也不會被秦牧算計,三萬精兵也不至於儘數折損,下邳更不會失守。

大公子落到這般境地,實在是......

逢紀話到嘴邊又嚥了回去。

這番不著痕跡的引導,卻成功點燃了袁紹的怒火。

喪子之痛瞬間化作滿腔憤恨。

不必替他開脫,這就是他自找的!

要不是他違抗軍令,徐州大軍怎會覆滅,三萬將士怎會白白送命!

這個蠢材死在劉備手裡就是活該!

我袁紹一世英名,怎會養出這等廢物!

袁紹態度驟變,對長子破口大罵。

辛毗想為袁譚說幾句公道話,又恐觸怒主公,隻得沉默不語。

主公且息怒。

大公子雖歿,三公子尚在。

他已領軍退守莒縣,打算藉助琅琊地勢牽製劉備大軍,固守莒城防線。

三公子傳話,隻要增兵一萬,定能守住青州全境。

逢紀見袁紹怒氣稍緩,趁機進言。

袁紹神色漸霽,頷首道:

我早說過尚兒最肖我。

即刻調撥一萬兵馬增援,告誡他以兄長為戒,務必堅守不出。

隻要守住青州,度過此劫,我便立他為嗣!

逢紀聞言暗自欣喜。

辛毗卻急聲勸諫:

主公,先前已調五千兵馬增援高乾,如今再撥一萬馳援青州,黎陽守軍不足三萬。

以四萬對八萬曹軍,兵力懸殊太大。

袁紹聞言神色驟變。

未及開口,逢紀已昂然道:

“黃河天險在我手中,主公渡河前已下令焚毀沿岸所有船隻。”

“曹賊即便有百萬大軍,也休想跨過黃河!”

“我三萬精銳鎮守黎陽,足以扼守黃河防線。”

辛毗無言以對。

袁紹的疑慮隨之消散,臉上浮現輕蔑之色。

“元圖所言極是,有老夫坐鎮,三萬兵馬足可據守天險。”

“我倒要看看,那曹賊如何渡過黃河!”

辛毗沉默不語,隻得閉口不言。

袁紹掙紮起身,在逢紀攙扶下走出內堂,立於門外。

他望向徐州方向,眼中燃起熊熊怒火。

“袁譚雖不成器,終究是我袁紹之子。”

“劉備、秦牧,你二人膽敢害他性命,此仇不共戴天!”

“早晚有一日,我要你們血債血償!”

……

黃河南岸,曹軍大營。

“短短一月,劉備竟已攻陷下邳。”

“連袁紹長子也死於其手。”

“這秦牧當真智謀過人,無人能敵……”

曹操手握戰報,言語間滿是慨歎。

當年他攻打徐州,耗費三月之久,折損數千兵馬,才攻破下邳。

劉備僅用一月,幾乎兵不血刃便拿下此城。

兩相對比,實在令人扼腕。

“下邳失守,徐州大半已歸劉備。”

“袁尚勉強湊出兩三萬殘兵,退守莒縣,妄圖借琅邪地勢阻滯劉備。”

“但依我之見,袁尚比他兄長強不了多少,莒縣守不住幾日,徐州終將儘歸劉備。”

“當務之急,是速渡黃河,奪取黎陽,搶在劉備之前攻占冀州!”

郭嘉分析完局勢,毫不猶豫抬手指向黃河北岸。

曹操聞言頷首,手撫長須道:

奉孝所言極是,黎陽與冀州方為當務之急。

否則官渡一役,豈非徒為大耳賊作嫁衣裳!

忽而話鋒一轉。

曹操眉頭緊鎖,歎息道:

隻是袁本初當真狠絕,竟將沿岸數百裡船隻儘數焚毀。

我軍欲渡黃河,速取黎陽恐非易事。

郭嘉亦眉頭深蹙,一時無計可施。

黃河雖不似長江浩瀚,渡口亦不在少數。

然欲渡黃河,終須舟楫之便。

袁紹既焚毀所有船隻,渡河便需重新造筏。

袁軍隻需盯緊我軍造船之處,渡河之所便昭然若揭。

屆時調集主力於對岸設伏,半渡而擊易如反掌。

故而袁紹雖僅餘三萬人馬,據守黃河天險卻已足矣。

司空,在下有一計,可助大軍渡河。

一道清越之聲打破了軍帳中的沉寂。

曹操循聲望去,目光落在一名年輕文士身上。

司馬仲達?

曹操眼中精光微閃。

此青年正是司馬懿。

河內司馬氏作為當地望族,此前一直保持中立。

待官渡之戰袁紹敗北,即刻遣司馬朗、司馬懿兄弟投效曹操。

念及司馬防昔日舉薦之恩,曹操對兄弟二人頗為倚重。

長子司馬朗留守許都輔佐曹昂。

次子司馬懿則隨軍參讚軍務。

值此緊要關頭,這位素來沉靜的年輕人獻計過河,令曹操為之一振。

仲達有何良策?

曹操饒有興致地問道。

公元1079年,大殿之上。

司馬懿緩步上前,指尖輕點疆域圖:依微臣之見,不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以主力佯攻白馬牽製袁軍,另遣輕騎沿河西進,自小平津渡入河內。

繼而揮師東進經朝歌,直取黎陽以北的內黃。他袖袍輕拂地圖,此處乃袁軍糧道咽喉,前有烏巢之鑒,袁本初必不敢冒險,多半要棄守黎陽。

曹操目光灼灼地凝視河內方向,指節不自覺敲擊案幾。郭嘉忽然劍眉微蹙:渡河需舟楫,袁紹若沿岸設防...

何須舟楫?司馬懿唇邊浮起莫測笑意。見曹郭二人麵露疑色,他從容指向黃河:河內這段流域,每歲隆冬必有旬日冰封期。

話音未落,曹操已撫掌而笑。案幾上的燭火驀地爆了個燈花,映得疆域圖上的黃河支流宛若銀練。

帳中群情激昂,歡聲雷動。

曹操猛然起身衝至地圖前,急切追問道:仲達,黃河當真會封凍?此事可開不得玩笑。

司馬懿神色從容,含笑答道:在下生於河內,自幼常隨家父履冰渡河前往洛陽。據我推算,冰封之期就在近日,還請司空早作決斷。

聽罷此言,曹操用力拍打司馬懿肩頭,連聲稱讚:妙計!此戰若勝,剿滅袁紹奪取冀州之時,你當記頭功!

司馬懿眼中閃過一絲喜色,口中卻推辭道:司空過譽了。不過是仗著鄉梓之便略獻小計,豈敢居功。

這番謙遜之態更令曹操讚賞不已,當即高聲頒令:夏侯淵聽令!命仲達為向導,即刻率七千精兵夜赴洛陽。爾等需伺機自小平津踏冰渡河,直取內黃,迫使袁紹撤兵!

末將領命!夏侯淵與司馬懿齊聲應諾。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