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三國:智引玄德秦牧遇月英定荊襄 > 第135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三國:智引玄德秦牧遇月英定荊襄 第135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待二人離去,曹操撫須而笑:世人盛傳司馬仲達少年英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他眼中閃過精光,喃喃自語道:大耳賊有秦牧相助,如今我得司馬仲達,誰言天命不在我曹?

此時在徐州東海郡郯城,劉備正率大軍入城。當他邁入郡守府時,府中早已空無一人。

駐守郯城的臧霸率部隨袁尚撤往琅琊莒縣,沿途搬空府庫物資。青州方麵,袁熙坐鎮劇縣督運糧秣,蔣奇領萬兵增援。袁尚聚攏三萬人馬固守莒城,據探馬所報已構築防禦工事。

陳登展開輿圖詳解:琅琊地勢狹長,西倚沂泰二山,東臨滄海,更有沂水環繞。袁尚欲借地利抵消我軍優勢,意在死守莒縣以保青州門戶。劉備審視地形後歎服:此布陣深合兵法,袁氏帳下確有能人。

陳登補充道:審配現為袁尚謀主,郭圖亦在幕中。前者多謀善斷,莒縣防禦之策當出其手。劉備頷首:河北果多俊傑。憶及當年馳援徐州時曾途經莒縣,確乃易守難攻之地,大軍僅可自東南兩向進攻。

袁尚雖兵不過三萬,但若隻固守東南兩門,兵力倒也足夠。

趙雲亦表達了相同見解。

劉備憶起當年路過莒城的情形,腦海中浮現出城池地形,再結合陳登所述,不由緊鎖眉頭。

這般看來,強行攻取莒城確實艱難。

軍師可有妙計,能像智取下邳那般拿下莒縣?

劉備將目光投向始終未表態的秦牧。

秦牧神色從容,淡然道:主公若要智取莒城也不難,隻需誘使袁尚主力出城即可。

此言一出,眾人皆驚。

劉備眼中期待之色頓時轉為驚訝——莫非軍師又要施展調虎離山之計?

當初攻破下邳,正是用此計誘使袁譚出城自投羅網。難道秦牧要故技重施?

有袁譚前車之鑒,袁尚必不敢貿然出城,以免重蹈覆轍。

不知軍師有何妙計,能引袁尚出城?

陳登好奇地望著秦牧。

秦牧起身走至地圖前,抬手指向一處:東萊郡與遼東隔海相望,最近處不過百裡。遼東太守公孫度素有野心,數年前統一遼東後,便派兵渡海攻占東萊半數縣城,自設所謂營州。

袁氏占據青州後,因東萊地處偏遠,便默許了公孫度的佔領。如今我軍壓境,以公孫度的野心,豈會不想分一杯羹?

主公隻需派細作在青州散佈訊息,同時遣水軍偽裝遼東軍登陸,製造公孫度欲取高密、斷袁尚後路的假象。袁尚心存顧慮,縱不親自出兵,也必會分重兵北上防備。

秦牧的一番言論,讓原本不被關注的公孫度成為眾人焦點。

劉備猛然起身快步走向地圖,目光在遼東、渤海與東萊郡之間來回掃視。

......公孫度!

軍師竟連此人都算計在內,此等深謀遠慮,實在令人歎服!

確是絕妙的調虎離山之計!

劉備恍然大悟,連連稱讚。

陳登與趙雲等人皆對秦牧露出敬佩之情。

但陳登隨即又道:公孫度在東萊駐軍不過八千,即便出兵最多五六千人。袁尚知其實力,必不會傾巢而出,最多派五千人增援高密。

僅調離這些兵力,恐難助我軍攻破莒城。

陳登提出新的疑慮。

劉備聞言頓覺有理,目光立即轉向秦牧。

因此我們有第二步棋。

秦牧意味深長地笑著,手指向劇縣方向:如今袁熙坐鎮劇縣,為袁尚督運糧草。

論身份,袁譚死後,作為袁紹次子的袁熙理應具有繼承資格。

但袁熙生性懦弱,不受袁紹器重,故而袁譚死後,袁尚被視為唯一繼承人。

無論如何,袁熙的次子身份決定他仍具競爭資格。

關鍵在於袁尚是否會對袁熙產生猜忌。

我們便從此處著手......

秦牧壓低聲音娓娓道來。

劉備眼中精光乍現,擊節讚歎:軍師此計當真精妙!不僅能讓袁尚對袁熙生疑,再配合公孫度之計,雙管齊下,袁尚必難安坐莒縣!

陳登臉上疑慮儘消,滿是欽佩之色。



莒縣燈火通明,酒宴正酣。

袁尚執盞看向審配,朗聲笑道:“劉備占郯城多時,卻未敢北犯莒縣,定是忌憚此地勢不利兵力展開。正南此退守之策,當真高明!”

審配合掌舉杯,眼中精光閃爍:“三公子坐鎮莒城固若金湯。西線有主公扼守黎陽,曹操縱有千軍也難渡黃河,不出兩月必退兵。屆時曹劉二虎相爭,我軍養精蓄銳,待其兩敗俱傷——”

他指尖蘸酒在案上劃出長河,“待主公與公子南北合擊,天下終將重歸袁氏!”

袁尚聞言大悅,酒液在杯中激蕩:“若有那一日,正南當居首功!”

——

同一刻,劉備帳內燭火驟晃。

秦牧輕搖羽扇,將信函遞入火盆:“袁紹撐不過旬月,曹操渡河在即。主公,該動手了。”

劉備抓起令箭斬落案角:“就依軍師計!傳令全軍——**佯攻琅琊,實取青州!**”

袁家不會遺忘你,我袁尚銘記於心!

審配神色一振,當即慷慨陳詞,向袁尚表明赤誠之心。

郭圖豈肯落後,連忙奉承討好一番。

袁尚聽得心中暢快,麵上喜色難掩,連連舉杯。

酒宴正酣之際,侍衛疾步入內。

“稟三公子,北海相急報。”

“北海與東萊接壤之地,遼東軍蹤跡頻現。”

“傳聞公孫度與劉備勾結,欲遣兵突襲高密,斷我軍退路。”

袁尚指尖一顫,笑意驟然凝固。

審配立即警醒,厲聲追問:“訊息可屬實?遼東軍當真意圖進犯?”

袁尚擱下酒盞,麵色陰鬱。

“據北海相所言,邊境屢現遼東斥候,顯是探查我軍虛實。”

“公孫度極可能揮兵南下。”

侍衛呈上密函。

袁尚奪過細覽,隨即怒拍案幾。

“好個公孫度,竟想渾水摸魚!”

“昔日我袁氏取青州,容他盤踞東萊,他倒敢與劉備狼狽為奸!”

“早知今日,當初便該直取東萊,將其儘數逐入渤海!”

審配目光微閃,嗤笑一聲。

“公孫度在青州兵力不過八千。”

“除去留守之眾,能調動的至多五千餘。”

“三公子無需憂慮,隻需增派七千精銳駐守高密,縱使公孫度兵臨城下,又有何懼?”

“待擊退劉備,再回頭收拾這廝,必將其葬身魚腹!”

審配迅速獻策,袁尚尚未回應。

臧霸麵帶憂慮,說道:

我軍僅有三萬人馬,若再調走部分兵力,就隻剩兩萬三千人。

若劉備趁勢來攻,恐怕難以抵擋。

這番話正說中袁尚心事,他不由看向審配。

審配神色從容,輕撫胡須道:

臧將軍,莒城可是你的發跡之地。此處西臨沂水,劉備隻能從南門和東門進攻。

兩萬三千人守兩個城門,難道還不夠?

臧霸聞言頓悟,不再多言。

郭圖立刻出言附和:審長史深謀遠慮,此計甚妙!

身為投靠袁尚的謀士,他不得不放下身段討好審配。但審配隻是冷冷掃了他一眼,眼中儘是不屑。

袁尚見狀拍板道:就按審配所言,調

**

馳援高密,防備公孫度。

正當宴席將散時,親衛送來密信。審配展信一看,臉色驟變。

袁尚屏退左右,急忙問道:發生何事?

堂內隻剩二人時,審配壓低聲音道...

莒縣西側,我方斥候攔截了一名劉備派出的信使,搜出一封機密信件。

審配將密信呈上,沉聲道:“請三公子過目。”

“劉備的人?”袁尚眉頭一皺,略帶遲疑地接過信件。

隻掃了一眼,他的神情驟然劇變。

此信竟是劉備暗中聯絡袁熙!

信中,劉備向袁熙提出條件:隻要其切斷袁尚的糧草供應,助劉備攻占莒縣,便承諾除掉袁尚。而作為交換,袁熙需率殘部退回冀州,將整個青州讓給劉備。

更甚者,劉備還允諾,一旦占據青州,便不再揮師北上,與袁家以黃河為界,互不相犯!

“二哥莫非昏了頭?”袁尚震驚萬分,怒不可遏道,“他為何要幫劉備斷我糧草,毀我莒城,甚至拱手獻出青州?”

審配目光陰冷,冷哼一聲:“三公子,我們都被他騙了。他那副平庸怯懦的模樣,不過是偽裝罷了。如今,他已動了爭奪嗣位的心思!”

袁尚猛然一驚。

審配繼續分析:“大公子已故,世人皆以為主公必立三公子為繼。但依禮法,二公子身為次子,同樣有資格繼承大業。”

“他自知難以勝過三公子,便暗中聯合劉備,借敵之手除掉你。”

“如今他掌管劇縣糧草排程,隻需稍作手腳,我軍便會斷糧,不出十日,莒城三萬將士必定軍心渙散!”

“屆時劉備全力攻城,我等如何抵擋?城破之日,全軍覆沒,三公子性命堪憂。”

“一旦三公子遇害,袁熙便成了主公唯一的子嗣,縱使再無能,主公也不得不立其為儲君!”

“三公子,袁熙此計陰險至極,分明是要借刀

**



審配言辭激憤,將袁熙的陰謀剖析得淋漓儘致。

袁尚渾身一顫,後背瞬間被冷汗浸透。

他從未想過,往日怯懦的二哥袁熙竟藏有這般毒辣手段。

不出手則已,出手便要奪他性命!

好個袁熙!竟將所有人都騙了過去!

袁尚怒不可遏,厲聲喝罵。

審配鄭重拱手:

幸得蒼天庇佑,劉備的密信落入我們手中。

三公子應立即領兵晝夜疾行,突襲劇縣擒拿袁熙!

唯有如此才能迅速平定內亂,斷了劉備的念想。

袁尚點頭讚同,卻又擔憂道:

袁熙手握五千兵馬,我至少需調走莒縣半數兵力才能穩操勝券。

若莒城隻剩萬餘守軍,劉備趁機來攻該如何應對?

審配冷冷一笑:

劉備按兵郯城,就是在等袁熙先動手。

他絕料不到密信會被截獲。

三公子此去平叛,往返不過十日。待劉備察覺時,大軍早已回師。

屆時就算那大耳賊來犯,又有何懼!

袁尚眼中精光閃動,疑慮儘消。

他當即下令:臧霸、郭圖率一萬泰山軍鎮守莒縣。

自己則與審配親率一萬三千冀州精銳,趁著夜色掩護火速北上。

……

數日後,郯城軍府。

劉備正與文武官員研討琅琊地形圖。

陳到匆匆入內:

主公!莒縣細作急報!

兩日前萬餘袁軍連夜北進,直奔青州方向而去!

廳中頓時嘩然。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