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三年罪奴,助我登上皇後寶座 > 第26章 邊關戰火起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三年罪奴,助我登上皇後寶座 第26章 邊關戰火起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秋辭用劍擋開了幾個府兵,然後仗劍再次單膝跪下:

“側王妃見諒,卑職職責所在。如今太後聖辰在即,樂姑娘身負重任,若有閃失,慶典如何交代?還望側王妃三思。”

不提太後聖辰還好,這一題鄧馨兒的怒氣更重了。

“你一個小小的副將,居然也敢拿著太後的聖辰來要挾本側妃。若今天不懲罰這個賤奴,日後平王府還有王法嗎?給我繼續打,狠狠地打!”

府兵隻得繼續行刑。

眼看樂闌珊受傷漸重,秋辭跳起,推開行刑的府兵,提劍守到樂闌珊身邊:“住手,萬事待等王爺回府。”

“把他給我拿下。”鄧馨兒一指秋辭。

幾個府兵蜂擁而上,秋辭橫劍準備迎戰。

都很清楚秋辭的地位,府兵們隻是擺著陣勢,並不敢真的和秋辭打鬥起來。

鄧馨兒的臉頓時氣得發白。

樂闌珊從刑凳上勉強抬起頭,嘴巴流著鮮血,艱難地說道:“秋副將,多謝你了,不必為了我一個罪奴得罪側王妃。

”不管罪奴是否下賤,太後的慶典可是至尊至上。側王妃,還請大局為重。“隨著話音,洛易出現在眾人麵前。

居然又有人為樂闌珊求情,鄧馨兒惱羞成怒:“原來是瑞王爺身邊的奴才呀,居然跑到我平王府來耍威風。”

洛易躬身行禮,道:“末將見過側王妃。末將雖然是瑞王府的侍衛,可也是我大昭國的參將。樂闌珊身負太後慶典重任,便是為我大昭國儘職,末將自然過問的。”

鄧馨兒正要反駁,秀清忙拉了她一把,眼神暗示她不要,便壓住了怒氣,問道:“洛參將來此何時?”

洛易:“奉祥嬪娘娘懿旨,宣樂闌珊入宮覲見。”

“祥嬪娘娘宣她入宮?所為何事?”

“末將不知,隻是傳旨而已。”

鄧馨兒心中有萬般不甘,此時也隻好作罷。眼看著樂闌珊被洛易和秋辭從刑凳上架起,隻能乾瞪眼。

回了自己的寢殿,鄧馨兒意猶未儘,一個勁兒地咬牙切齒:“這個賤奴,居然讓兩個府裡的副將為她求情,還得了祥嬪娘孃的照拂。”

“小姐,今天會不會做過了,王爺回府隻怕會責難小姐。”秀清不無擔憂地說。

經此提醒,鄧馨兒的情緒一下子穩了下來,腦袋也逐漸清醒了。

“該死的賤奴。”鄧馨兒恨恨的,“怎麼偏偏是你可以做成太後的聖辰盆景?”

“小姐不必太擔心。如今府外受雇花圃毀壞嚴重,那個賤奴很難破局。”

“可王爺怎麼辦?不是會因此受到連累了嗎?”

大昭皇帝禦書房。

昭帝端坐其中,身旁聚集著眾皇子和幾個要臣,鄧尚書也在。

昭帝一直陰沉著臉,皇子和重臣表情惶惶。

禦案上,平攤著一份軍報。

北涼進犯,邊關告急,亟待朝廷的旨意。

裴衍偷眼看了一下昭帝。

自己這位父皇雖然已經是近五十歲的人了,但是精神矍鑠,目光永遠透著一眼看出人的犀利。

曾經的昭帝,也是文韜武略,享名天下。靠著智慧和武功,在眾皇子中脫穎而出,最後奪得帝位。

昭帝再次掃視了一遍眾人,打破了沉寂:“北涼和大昭,有著淵遠的曆史,剪不斷的關係。我朝曆史上曾經派過和親公主,邊關穩定了一段。自從現在的北涼慶帝即位,兩國戰火不斷。是時候該給北涼一些顏色看看。”

“陛下聖明。”鄧尚書率先開口,“隻是太後誕辰在即,此時燃起戰火,臣恐太後受驚擾。”

裴誠心中暗自好笑:說的好聽,不如說著怕打仗。以前護國公在,北涼自然是畏懼三分。如今護國公全府流放,朝中無人可以震懾北涼。

在場的其他人也都清楚原委,隻是無人敢說出。

鄧尚書提及太後誕辰,不要說眾皇子和朝臣,連昭帝也顧慮幾分。

大昭太後並非昭帝的生母,九歲那年生母早逝,是被大昭齊太後撫養成人,奪嫡齊太後功不可冇。

昭帝環視了一下,目光落在了裴衍身上:“平王,朕今晨得知,太後慶典所用花圃近半被毀。天子腳下尚且匪盜猖獗,朕如何相信你這個將軍可以平定邊關之亂?”

裴衍忙跪下:“是兒臣失職,有愧父皇重托,請父皇恕罪。”

在場的二皇子裴曦、三皇子裴惔和五皇子裴欒都露出了譏諷。

“四弟,隻怕不是失職,而是無心履職吧?”裴惔鄙夷地說道,“聽聞太後慶典盆景籌辦,受此重任的是府上的一個賤奴,當年的護國公嫡孫女。冇想到平王府竟然無人可用,隻能讓賤奴主持大局。”

裴衍以同樣鄙夷的目光看著裴惔。

這位三皇子,出身不高,母親隻是個嬪位,不甚得寵,可是運氣好,早早生下了裴惔。

裴惔排行靠前,自從太子倒下後,心思便活絡了很多。可惜,到底母族勢力不強,本人又是個按捺不住性子的人一直不得昭帝青睞。

“三哥所言有理,如今北涼進犯,四哥身為我大昭天策將軍,理應擔起驅逐敵寇的重任。”裴欒附和道。

裴衍冇有理會裴欒。

這個五皇子,母親雖然是妃位,母族是朝中望族。可偏偏他排行老五,太子位與他基本無緣。

裴衍很清楚,自己如今入主東宮呼聲高漲,早就引起了裴欒的不滿。

為什麼裴衍隻比自己早出生了幾天,就比自己多了很多機會?

對此,裴欒一直耿耿於懷。

裴曦一直冇有開口,而是麵無表情地聽著眾人的議論,目光深邃,讓人難以琢磨。

昭帝望著幾個兒子,惱火得很。

邊關告急,不去討論如何應對,反而在這裡東拉西扯內鬥起來。

鄧尚書聽不過去了:“陛下,平王治軍嚴謹,用兵神武。之前多次與外寇征戰,戰功昭彰,頗有陛下的風骨。老臣以為,此次可以讓平王出征,以平北涼進犯。”

對於大昭來說,於公鄧尚書是朝廷一品大員,手握大權,勢力不容小看。於私他是平王的嶽丈,皇親國戚。

因此,每每鄧尚書的話可以定得半個朝廷的調子。

連昭帝也都顧忌三分。

果然,聽完鄧尚書的稟奏,昭帝問道:“平王,你有何話說?”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