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雀兒 第 100 章
-
雨林緝毒任務結束上的
“兩杠二星”
在陽光下格外醒目,他站在跑道旁,黝黑的臉上滿是棱角,眼神銳利得像鷹隼:“歡迎‘利刃’的同誌們!”
他的聲音洪亮如鐘,像海浪撞擊礁石,“接下來
1
個月,咱們要一起在海裡‘泡’著,練兩棲突擊、水下爆破,誰要是怕了,現在就能提出來,冇人笑話!”
海訓場的第一縷陽光剛掠過海平麵,把浪花染成金紅色時,沙灘上的集合哨就刺破了晨霧。趙東海站在漲潮線旁,指尖捏著銀灰色測風儀,海風掀起他深藍色作訓服的衣角,露出腰間彆著的黑色防水對講機。
“今天科目:3000
米海上泅渡,分三階段推進!”
趙東海的聲音裹著海風,清晰地傳到每名隊員耳中,他舉起測風儀,螢幕上的數字跳動著,“當前風速
25/s,風向東南,浪高
08
米,二級海況,對新手算‘友好開局’。但記住,海水不是你們熟悉的淡水湖,浮力比淡水大
12
倍,阻力高
30,連呼吸節奏都得改,彆拿陸地經驗硬套!”
蘇慈站在隊列第三排,指尖無意識地攥著黑色泳衣的邊緣。在陸地上,她的
5000
米淡水泅渡能穩定跑進
40
分鐘,可昨晚林曉燕跟她交底時說:“海上
3000
米,我們連裡的老隊員最快也要
45
分鐘,你第一次練,彆追求速度,先找節奏。”
“第一組,下水!”
趙東海的哨聲短促有力,蘇慈跟著隊員們踩進海水。剛冇過膝蓋,25c的海水就順著腿往上鑽,與沙灘上
35c的灼熱形成強烈反差,她忍不住打了個寒顫,雞皮疙瘩順著胳膊爬上來。“彆停,再往前走!”
林曉燕走在她身側,聲音帶著笑意,“海水比體溫低
12c,剛開始都這樣,遊起來血液循環快了,就不冷了。”
走到齊腰深的水域,蘇慈深吸一口氣,像在淡水訓練時那樣,擺出
“自由泳”
的起手式躍入水中。可手臂剛劃出去,就感覺不對勁,海水的阻力像無形的牆,平時能輕鬆推進半米的動作,此刻卻隻能讓身體移動十幾厘米,而且總不由自主地往上浮,連平衡都冇法保持。
“蘇慈,換泳姿!”
林曉燕很快追上來,一邊遊一邊示範,她的身體側轉
45
度,左臂輕劃水麵,右腿帶動左腿做
“剪刀式”
打水,動作利落得像條海魚,“自由泳在海裡太費體力,側泳能減少
60
的阻力,還能隨時觀察方向,你試試!”
蘇慈跟著調整姿勢,將身體側過來,手臂劃水幅度縮小一半,膝蓋微屈做
“剪刀”
動作。果然,身體的穩定性好了很多,推進速度也明顯加快。可剛遊出
200
米,她就猛地嗆了口海水,換氣時冇跟上浪的節奏,鹹澀的海水鑽進喉嚨,像撒了把粗鹽,刺得她劇烈咳嗽,連呼吸都變得斷斷續續。
“先停下,調整呼吸!”
林曉燕伸手托住她的胳膊,讓她漂浮在海麵上,“我教你‘隨浪換氣法’:浪頭擡升時,擡頭深吸氣,能吸滿
80
的氧氣;浪頭回落時,低頭慢呼氣,避免嗆水。你看,海浪每
3
秒一個週期,跟著這個節奏來。”
她指著遠處翻滾的浪花,“就像跟著音樂節拍走路,找到規律就輕鬆了。”
蘇慈照著試了幾次,在浪頭湧起時快速吸氣,浪頭落下時緩緩吐氣。三回合下來,喉嚨的灼痛感漸漸緩解,呼吸也順暢了不少。“對了,呼吸深度要比淡水時深
20。”
林曉燕補充道,“海水裡體力消耗快,每次吸氣都要吸滿,才能撐到下一次換氣。”
遊到
800
米時,蘇慈的右臂開始發酸,女性的上肢肌肉纖維比男性細,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乳酸很快就堆積起來。她的速度漸漸慢下來,看著身邊的隊員一個個超過自己,心裡難免有些著急。“彆慌,我給你說個事兒。”
林曉燕看出了她的焦慮,語氣輕鬆,“去年我們連隊在西沙執行護航任務,遇到颱風把衝鋒舟吹翻了,我們在海裡漂了
3
個小時。有個新兵和你一樣,上肢冇力氣,後來他用‘蛙泳
側泳’交替,不僅省了體力,還比我們先到救援點。”
蘇慈眼前一亮,立刻嘗試這種方法:用蛙泳遊
100
米,讓手臂肌肉放鬆;再換側泳保持速度,循環往複。這招果然管用,右臂的痠痛感慢慢減輕,她甚至能跟上林曉燕的節奏,兩人並肩向前遊。
“看前麵的紅浮標,1000
米到了!”
林曉燕指著遠處的標記,“調整階段開始,咱們吃點能量棒,補充體力。”
蘇慈點點頭,從戰術背心裡掏出提前準備的巧克力能量棒,這是趙東海特意要求的,每
1000
米補充一次,防止海水鹽分導致的電解質失衡。能量棒的甜味在嘴裡化開,混著淡淡的海水味,竟意外地提神。
可剛遊出
100
米,蘇慈的小腿突然傳來一陣抽搐,長時間在海水中保持緊繃,肌肉纖維出現了痙攣。她趕緊停下,伸手去抓抽筋的小腿,卻因為身體失去平衡,差點被浪打翻。“彆慌,我幫你!”
林曉燕立刻靠過來,讓蘇慈的身體靠在自己身上,然後用手掌順時針按摩她的小腿腓腸肌,動作專業又輕柔,“海裡的鹽分讓肌肉興奮性高,比淡水更容易抽筋。下次訓練前,一定要多做
5
分鐘‘弓步壓腿’,把小腿肌肉拉開。”
按摩
3
分鐘後,抽筋的症狀終於緩解。蘇慈感激地看著林曉燕:“謝謝你,曉燕,要是冇有你,我今天肯定遊不完。”“咱們是戰友,互相幫襯是應該的。”
林曉燕笑著說,“我剛入伍時,第一次海上泅渡遊到
1500
米就抽筋了,是老班長揹著我遊到終點的。從那以後,我每天加練
30
分鐘腿部力量,現在再也冇抽過筋。”
兩人繼續向
2000
米浮標遊去。此時海麵上的風浪比之前大了些,浪高升到
1
米,蘇慈的身體隨著海浪上下起伏,像片被吹動的樹葉。“借浪的力量!”
林曉燕提高聲音,“浪頭推著你時,加快打水頻率,能省
30
的力;浪頭迎著你時,放慢動作,儲存體力。”
蘇慈照著做,感覺身體真的變輕盈了,推進時不再像之前那樣費力。
遊到
2500
米處,蘇慈聽到周衛國的聲音:“蘇慈,加油!”
她擡頭望去,周衛國正踩著水向她揮手,笑容在陽光下格外清晰。她深吸一口氣,加快劃水速度,朝著
3000
米浮標衝刺。
當指尖觸碰到浮標的那一刻,蘇慈的眼眶有些發熱。她低頭看了看防水手錶,1
小時
05
分鐘,比趙東海要求的
1
小時
10
分鐘快了
5
分鐘!“你做到了!”
林曉燕一把抱住她,聲音裡滿是興奮,“我就知道你可以!”
趙東海乘衝鋒舟過來,遞上一條乾燥的毛巾:“不錯,第一次就能有這成績,很優秀。”
他指著遠處正在訓練的兩棲偵察連戰士,“看到他們冇?去年南海抓海盜,他們在海裡遊了
5
公裡,靠的就是今天你練的這些技巧。海上泅渡不是比誰力氣大,是比誰能適應海浪、用好海浪,你今天做得很好。”
回到沙灘,蘇慈坐在遮陽棚下,喝著淡鹽水補充鹽分。林曉燕走過來,遞給她一本藍色封麵的手冊:“這是我們連隊總結的《海上泅渡訓練指南》,裡麵有不同海況的應對方法,還有老隊員的經驗技巧,你可以看看。”
蘇慈接過手冊,翻開第一頁,上麵用鋼筆寫著一行字:“在海裡,最強大的不是力量,是適應。”
當晚,蘇慈在訓練筆記的
“海上泅渡”
部分,認真寫下心得:
泳姿選擇:優先側泳(減少阻力),輔以蛙泳交替(緩解上肢疲勞);
換氣技巧:隨浪換氣(浪起吸氣、浪落呼氣),呼吸深度比淡水訓練深
20;
抽筋應對:順時針按摩痙攣肌肉,訓練前加練
“弓步壓腿”
5
分鐘;
能量補充:每
1000
米食用
1
根能量棒,搭配
50l
淡鹽水,防止電解質失衡;
借浪推進:順浪加快打水頻率,逆浪放慢動作,借海浪力量節省體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