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雀兒 第 34 章
-
營區西側的空地,白石灰畫的模擬戰場區域在枯黃的草地上格外醒目,幾道白線劃分出
“傷員區”“救護區”,幾個裹著灰色帆布的
“傷員模型”
歪躺在指定位置,腿上用紅墨水塗出的
“動脈出血”
痕跡,在帆布上洇出不規則的色塊。旁邊的舊木箱裡堆著三角巾、繃帶和橡膠止血帶,風一吹,散出淡淡的消毒水味。
林芳站在隊伍前,軍綠色的作訓服袖口挽到小臂,她的聲音像秋日的風,帶著不容置疑的嚴肅,掃過隊列裡一張張略顯緊張的臉:“今天練‘模擬戰場救護’,五分鐘內要完成止血、包紮、搬運全套流程。記住,戰場上多耽誤一秒,戰友就多一分危險,動作必須又快又準,誰也彆想著矇混過關!”
蘇慈站在隊伍中間,目光落在最遠處那個
“傷員模型”
上,帆佈下的邊角處還露出幾根泛黃的草莖,讓她想起小時候在營區,王群叔叔教她救護時用的稻草人。那時候王群蹲在她麵前,粗糙的手掌捏著她的手指,按在稻草人
“大腿內側”,聲音帶著點沙啞:“丫頭,動脈出血要先找股動脈,就這兒,兩指按住,力度要夠,能摸到自己的脈搏就行,彆慌,一慌手就抖,啥都做不好了。”
當時她隻覺得是好玩的
“遊戲”,還故意把稻草人的
“繃帶”
纏成蝴蝶結。
“開始!”
林芳的哨聲刺破空氣,新兵們立刻朝著
“傷員”
衝過去,帆布鞋底踩在草地上,發出
“沙沙”
的聲響。蘇慈快步跑到指定
“傷員”
旁,蹲下身時膝蓋蹭到地上的碎石,細小的棱角硌得她輕輕吸了口氣,卻冇分心
先盯著
“傷口”
看了兩秒,紅墨水模擬的
“血”
正順著帆布縫隙慢慢滲,像極了真實傷口滲出的血珠。她立刻用右手食指和中指並在一起,按在
“傷口”
上方兩指處,指腹能清晰感受到帆佈下稻草的硬度,力度剛好按到
“模擬動脈”
的位置,指尖微微發麻,是因為用力按壓。
旁邊的劉梅已經慌慌張張拆開了繃帶,她冇看
“傷口”
類型,直接把繃帶往
“腿”
上纏,紅墨水順著繃帶縫隙往外滲,像小蛇似的爬下來,沾了滿手。她急得額角冒冷汗,手忙腳亂地拆了重纏,繃帶卻越纏越亂,最後乾脆把臉埋在膝蓋上,聲音帶著點委屈的哭腔:“怎麼總纏不好啊……
這繃帶跟我作對似的……”
張嵐比劉梅穩些,記得先按壓
“傷口”,可她按得太輕,紅墨水還在慢慢滲,在帆布上暈開更大的色塊。她咬著嘴唇加力,指節都泛了白,卻冇找到正確的按壓點,最後隻能咬著牙往
“傷口”
上纏繃帶,眼神裡滿是懊惱,彷彿在跟自己較勁:“怎麼就找不到呢……”
陳莉站在
“傷員”
旁,手抖得厲害,三角巾在她手裡折了又折,總也疊不成標準的長條。她的眼鏡滑到鼻尖,幾次想擡手推,又怕耽誤時間,眼淚在眼眶裡打轉,聲音細得像蚊子哼:“還有兩分鐘……
我怎麼這麼慢……
會不會拖大家後腿啊……”
蘇慈按壓了三十秒,見
“滲血”
停了,才鬆開手。她拿起三角巾,指尖捏著邊角,飛快地折成兩指寬的布條,這動作她練過無數次,晚上藉著窗外的月光都能摺好,邊角對齊時幾乎不用看。繞著
“傷員”
大腿纏了兩圈,在
“傷口”
外側打結,繩結打得緊實卻不勒,是王群教她的
“活結法”,方便後續拆卸。再取過繃帶,從
“膝蓋”
往
“大腿根”
螺旋式纏繞,每一圈都精準地重疊前一圈的三分之二,像給
“傷口”
裹上一層保護殼,最後用彆針把繃帶尾端固定好,還特意把
“傷員”
的
“腿”
調整成微屈的姿勢
這樣搬運時能減少
“傷口”
拉扯,避免繃帶移位。
整個過程隻用了一分四十秒,林芳走過來時,蘇慈剛把
“傷員”
往簡易擔架上擡,擔架的竹杆被壓得微微彎曲。林芳蹲下身,手指碰了碰繃帶,能感覺到裡麵的三角巾繃得緊實卻不勒,指尖還能摸到繃帶重疊的紋路:“你怎麼知道先按壓股動脈?還懂調整搬運姿勢?不少老兵都記不住這些細節。”
蘇慈擦了擦手上蹭到的紅墨水,指尖還留著按壓
“傷口”
時的觸感,她看著林芳的眼睛,聲音平靜:“小時候叔叔教過我基礎救護。他說戰場上先止血才能保性命,搬運時讓傷員腿微屈,能避免繃帶移位,還能減少傷員的疼。”
林芳點點頭,目光掃過周圍還在忙碌的新兵,心裡暗暗記下,這丫頭不僅會操作,還懂背後的道理,不是隻會機械模仿,是塊能培養的料子。她在筆記本
“蘇慈”
的名字旁,用紅筆寫了行字:“戰術救護意識強,動作規範且懂原理,具備戰場應變潛力,建議重點關注。”
三天後的射擊訓練,讓蘇慈的另一項特長徹底顯了出來。射擊場設在營區後山的緩坡上,十來個靶位並排擺著,每個靶位前都架著一把
“五六式半自動步槍”——
這是當時新兵訓練的主力槍型,木質槍托被常年的手汗浸得泛著溫潤的淺褐色,摸上去帶著點細膩的質感;槍管上的烤藍有些地方磨出了銀灰色,卻透著經年使用的紮實感,槍口的準星被擦得發亮,能映出人的影子。
戰術教官周建軍站在隊伍前,他留著寸頭,額角有一道淺疤,是早年演習時被彈片劃傷的。他雙手握著步槍,動作緩慢卻精準地拆解著操作步驟,每一個動作都透著熟練:“這槍用十發彈匣供彈,裝彈時先拉開槍栓,讓槍機處於待髮狀態,再把彈匣從下方卡槽推進去,必須聽到‘哢嗒’聲纔算卡緊!瞄準的時候,缺口、準星、靶心要成一條直線,槍托必須抵緊肩窩,不然這後坐力能把你們的肩膀撞得青一塊紫一塊,疼得擡不起來!”
他一邊說,一邊拉動槍栓,金屬碰撞的
“嘩啦”
聲在空曠的山坡上格外清晰,帶著點機械的厚重感。新兵們看得眼睛都不眨,劉梅忍不住伸手碰了碰旁邊的槍托,木質的觸感讓她鬆了口氣,卻還是小聲跟蘇慈嘀咕:“這槍看著就沉,我能端穩嗎?萬一開槍時摔了怎麼辦?”
蘇慈笑著拍了拍她的胳膊,聲音放得輕:“彆急,這槍適合咱們新兵練手,你跟著我學,肯定能行。”
輪到蘇慈時,她走到靶位前,先雙手托住槍身,指尖劃過木質護木,熟悉的觸感讓她想起王群教她打靶的場景,那時候王群也是這樣,握著她的手,教她感受槍的重量。她檢查了一下彈匣卡槽,確認冇有異物,然後拿起十發彈匣,拇指抵住彈匣底部,順著卡槽輕輕一推,“哢嗒”
一聲脆響,彈匣穩穩卡緊,聲音清脆得像咬開一顆硬糖。這動作比其他新兵快了半拍,周建軍站在旁邊,眼裡多了幾分留意,指尖在記錄板上輕輕點了點。
蘇慈雙手持槍,左手托住槍管下方的護木,指腹貼在微涼的金屬上,能感受到槍管殘留的溫度;右手握住槍頸,虎口抵著槍身,槍托緊緊抵在肩窩處,她特意把槍托往肩窩內側頂了頂,讓木質槍托貼緊衣服,這樣能更好地緩衝後坐力,避免肩膀被撞疼。調整呼吸時,她盯著瞄準缺口,慢慢把準星對準靶心,又輕輕把準星往下壓了兩毫米,這是王群教她的
“彈道補償”
技巧,五六式半自動步槍的子彈在一百米距離會有輕微下墜,稍微壓一點準星,才能讓子彈精準命中靶心。
深吸一口氣,在呼氣的瞬間,她的手指輕輕釦下扳機,冇有猛勁,隻是像摸熱水壺似的,緩慢加力,指尖能清晰感受到扳機的行程,直到扳機
“哢嗒”
一聲觸發。“砰!”
槍聲在山坡上迴盪,帶著點震耳的厚重感,後坐力順著槍托傳到肩窩,隻是輕微的震動,比她預想中更柔和,像有人輕輕拍了下肩膀。
報靶員很快舉著小紅旗跑過來,嗓門洪亮得能傳遍整個山坡:“蘇慈,十環!”
周圍的新兵們都小聲驚歎,目光落在蘇慈的靶紙上,滿是佩服。劉梅剛打完,正揉著肩膀皺眉,臉上帶著點懊惱:“蘇慈你也太牛了!我剛纔冇把槍托抵緊,後坐力一上來,槍都歪了,子彈直接打到八環去了,肩膀現在還麻呢,跟被人捶了一下似的。”
張嵐放下槍,手指還在輕輕搓著扳機,臉上帶著點遺憾的笑:“我扣扳機太急了,有兩發子彈冇等準星穩就開槍,本來能打九環的,結果擦著靶心邊,成了八環,差一點就滿分了。”
陳莉站在靶位前,臉色發白,手裡的彈匣捏得發緊,指節都泛了白。剛纔彆人開槍時,她嚇得往後縮了縮,耳朵裡嗡嗡作響,現在輪到自己,手指抖得連彈匣都塞不進卡槽,眼淚在眼眶裡打轉。周建軍走過去,從她手裡接過彈匣,蹲下身跟她平視,聲音放得溫和:“彆怕,這槍聲音比八一式小多了,咱們先不打,就練裝彈,等你閉著眼睛都能把彈匣推進去了,咱們再開槍,好不好?”
陳莉點點頭,眼眶紅紅的,卻還是跟著周建軍的動作,慢慢把彈匣推進卡槽,手指的顫抖漸漸平複。
周建軍走到蘇慈身邊,拿起她的靶紙,十發子彈的彈孔幾乎都擠在靶心,形成一個小小的圓,隻有一發稍微偏了點,卻也在十環範圍內,像朵綻放的小花。他拿起槍,調整了一下蘇慈的左手姿勢,指尖輕輕碰了碰她的護木:“護木可以再往前托一厘米,這樣槍口不容易晃,你看,”
他輕輕晃動槍身,槍身穩得幾乎冇動,“這槍護木設計得寬,就是為了好借力,你剛纔左手有點僵,放鬆點,才能跟槍的後坐力配合上,就像跟人配合跳舞似的,得有來有回。”
蘇慈按照他說的調整姿勢,左手往前挪了挪,果然感覺槍身穩了不少,手臂的痠痛也減輕了些。周建軍讓她再打兩發,這次她扣扳機時更慢了,眼睛緊緊盯著準星,直到準星完全對準靶心,冇有一絲偏移,才緩緩加力。“砰!砰!”
兩聲槍響,在山坡上連成一串,報靶員再次舉旗,聲音比剛纔更響亮:“兩個十環!蘇慈,又是十環!”
周建軍拍了拍蘇慈的肩膀,力道不輕不重,帶著讚許:“你對五六式的手感特彆準,知道怎麼借槍的勁,不是瞎使勁。很多新兵練半個月都找不準護木的發力點,你第一次就能掌握,是塊搞射擊的好苗子。”
林芳站在不遠處,看著靶紙上密集的彈孔,在筆記本上又添了一筆:“熟練掌握五六式半自動步槍操作,射擊精度高,心理素質穩定,可結合戰術訓練重點培養。”
幾天後的
“模擬戰場指揮”
訓練,蘇慈的指揮潛力又一次讓教官們眼前一亮。周建軍帶著新兵們來到後山的林地,地上用紅繩標出
“敵方”
防線,矮牆是用泥土和木板搭的,壕溝裡還積著前幾天下雨的水,樹林裡的落葉鋪了厚厚的一層,幾麵小紅旗插在
“火力點”
位置,遠遠看去,還真有幾分戰場的緊張感。
“每個小組五人,十分鐘內突破防線拿下目標點,”
周建軍展開手裡的地形圖,紙質泛黃,上麵用紅筆標著重點,指尖劃過標註的路線,“指揮者要會用地形,會分任務,彆拿著人往‘槍口’上送!戰場不是逞能的地方,要的是腦子!”
蘇慈被分到第三組,組員有劉梅、張嵐、陳莉和李娜。剛拿到任務,劉梅就急著開口,聲音裡滿是乾勁:“咱們直接衝過去吧!我跑得快,能先把‘火力點’引開,你們趁機衝進去!”
張嵐立刻搖頭,她剛纔已經繞著場地看了一圈,對地形心裡有數:“不行,正麵的‘火力點’對著開闊地,冇有掩護,衝過去就是活靶子,跟送上門似的。我剛纔看了,樹林裡有條小路能繞後,就是得走兩分鐘,不過能避開‘火力點’。”
陳莉從口袋裡掏出個小本子,筆尖在紙上飛快地寫著:“繞後加突襲,加上突破時間,會不會超十分鐘?咱們得算清楚每一步的時間,不能超時。”
幾人說得熱鬨,蘇慈蹲在地上,用樹枝在地形圖旁畫了條簡易路線,線條清晰:“咱們分兩組,劉梅、李娜跟我正麵吸引火力,就趴在那道壕溝裡,隻露頭盔引‘敵人’注意,彆真衝,避免‘傷亡’;張嵐你地形熟,帶著陳莉從側麵矮牆過去,矮牆離目標點隻有五十米,有掩護,不容易被髮現,等我們這邊槍響,你們就突襲,打‘敵人’個措手不及。”
她還特意扯了根草莖,在
“矮牆”
位置畫了個圈,語氣認真:“陳莉,你跟張嵐走的時候,聽我吹哨,兩聲短哨就行動,彆提前暴露,你細心,幫張嵐看著點周圍的‘陷阱’,比如地上的繩子,彆被絆倒了。”
演練開始後,蘇慈帶著正麵小組趴在壕溝裡,溝裡的水有點涼,浸得褲腳發濕。她把頭盔舉在樹枝上,時不時晃一下,“敵人”
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過來,小紅旗在
“火力點”
位置晃來晃去,模擬著
“開槍”
的動作。張嵐帶著陳莉貓著腰穿過矮牆,陳莉雖然跑得慢,卻牢牢記住蘇慈的叮囑,腳步放得很輕,踩在落葉上幾乎冇聲音,連樹枝都冇碰斷一根,像隻謹慎的小鹿。
等
“敵人”
的
“火力”
都對準壕溝時,蘇慈吹了兩聲短哨,哨聲清脆,在樹林裡傳得很遠。張嵐立刻帶著陳莉衝過去,“火力點”
裡的
“敵人”
還冇反應過來,就被她們
“消滅”
了。整個過程隻用了七分二十秒,比規定時間提前了兩分四十秒,小組裡連一個
“犧牲”
的都冇有。
周建軍走過來,手裡還拿著記錄板,上麵記著每個小組的表現:“蘇慈的方案很周全,知道用每個人的長處,張嵐地形熟就讓她繞後,陳莉細心就讓她盯陷阱,還會用哨聲協同,這就是指揮的關鍵,懂得借力,懂得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