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時通古今 第96章 菌泥罷工與東坡帶貨
時味居後廚,一片愁雲慘淡。
經過上次那場驚心動魄的“辣意共鳴”和“時空漣漪”事件,三個菌泥殘片彷彿被抽乾了精氣神,徹底陷入了“休眠”狀態。
【熔煉·改】的火苗微弱得如同風中殘燭,彆說加熱菜肴,連保持自身不熄滅都勉強。
【研磨·改】的研磨盤徹底停轉,任憑薑小勺如何意念溝通,都毫無反應,像一塊死寂的石頭。
【後勤·改】最慘,原本半透明的菌絲體變得灰暗渾濁,蜷縮在罐底一動不動,傳遞出的波動微弱到幾乎感知不到,彷彿隨時會消散。
薑小勺嘗試了各種方法:餵它們涼性湯汁、撒次級調和香、甚至嘗試再次模擬“心火”注入微薄能量…全都收效甚微。這三個家夥就像是熬夜打了三天三夜遊戲後又去跑了馬拉鬆的網癮少年,徹底“腎虛”了,進入了強製性的深度恢複期。
“完了,芭比q了…”薑小勺哭喪著臉,看著三個罷工的“大爺”,欲哭無淚。
這意味著,時味居剛剛建立起來的、依靠菌泥黑科技的“高效高品質”生產體係,瞬間被打回原形!甚至更糟,因為他已經習慣了有它們幫忙的日子,很多菜品的火候、研磨精度和食材預處理都依賴於它們,現在突然沒了,簡直抓瞎!
果然,午市一開始,混亂就接踵而至。
“老闆!這水煮魚怎麼一點都不燙啊?溫吞吞的!”
“我的麻婆豆腐,這豆腐渣口感怎麼回事?以前不是這樣的!”
“這米飯…好像沒以前那麼粒粒分明瞭?”
“咦?今天的香辣蟹,蟹殼上的辣油好像沒吸乾淨?有點膩啊…”
客人們的抱怨聲此起彼伏。雖然味道底子還在,但失去了菌泥們精準控火、極致研磨和深度清潔的加持,菜品的整體品質明顯下降了一個檔次。老食客們一口就能吃出差彆。
趙四在前廳疲於奔命地道歉解釋,嘴皮子都快磨破了。
蘇東坡也試圖用他的話術安撫客人:“諸位客官海涵,今日灶王爺似有怠工,火候稍欠,然食材本味猶在,彆有一番風味…”
可惜,這次效果不大。對於追求極致體驗的食客來說,差一點就是差很多。
“古代大叔,話不是這麼說,你們家以前可不是這水平啊!”
“就是,是不是換廚師了?還是生意好了就偷工減料了?”
薑小勺在後廚更是忙得焦頭爛額,汗流浹背。以前【熔煉·改】可以同時精準控製好幾個鍋的火候,他現在一個人盯著三四口鍋,手忙腳亂,不是這裡火大了糊鍋,就是那裡火小了菜涼了。【研磨·改】罷工,香料隻能靠手工研磨,費時費力,均勻度和細度都差很多。【後勤·改】躺平,食材預處理效率大跌,衛生標準也隱隱有下滑的趨勢(雖然依舊乾淨,但沒了那種極致的光潔感)。
一頓午飯做下來,薑小勺感覺比連續顛勺十小時還累,胳膊都快抬不起來了,菜品質量卻還不儘如人意。營業額雖然沒暴跌,但差評和抱怨明顯增多,店裡那種火爆亢奮的氣氛也冷卻了不少。
“這樣下去不行…”薑小勺癱坐在椅子上,看著空蕩蕩的(能量耗儘)的菌泥罐子,眉頭緊鎖。必須儘快讓這三個家夥恢複過來!
可怎麼恢複?它們消耗的是某種特殊的能量,普通食物和安撫根本沒用。那奇異的種子早就沒了。“食材回溯”能力也還在冷卻,無法動用。
難道要去尋找類似赤陽椒那種蘊含特殊能量的東西?可上次辣意共鳴的教訓還曆曆在目,他可不敢再亂試了。
就在薑小勺一籌莫展之際,前廳的蘇東坡,卻在這場危機中,意外地找到了新的“財富密碼”。
由於菜品質量暫時下滑,一些老客人的失望之情溢於言表。蘇東坡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知道問題出在後廚那三個“寶貝”罷工,但這話沒法對外人說。
如何轉移客人注意力,提升顧客滿意度,成了當務之急。
蘇東坡不愧是千古風流人物,腦筋轉得飛快。他注意到,雖然菜品略有遜色,但時味居的“故事”和“氛圍”依舊是獨一無二的。尤其是他自己,本身就是個巨大的話題點。
於是,他決定另辟蹊徑,主打“文化體驗”和“情感共鳴”牌。
當有客人抱怨菜不如以前時,蘇東坡不再單純解釋,而是笑嗬嗬地走上前,開始即興發揮:
“客官可知,這烹飪之道,亦如人生,有起有落,有旺火快炒,亦有文火慢燉。今日之火候稍欠,豈非正合那‘月有陰晴圓缺’之意?恰可細品這食材本真之味,感悟一番‘返璞歸真’之趣。”
客人:“…”(好像有點道理?但又感覺哪裡不對?)
當有年輕情侶覺得今天味道不夠刺激時,蘇東坡便撚須笑道:“少年人莫急。濃情似火固然酣暢,然細水長流亦見真情。此菜溫和,正宜二人細嚼慢嚥,眉眼傳情,豈不勝過那般烈火烹油,吃完隻剩舌尖麻木?”
情侶:“!!!”(臉色微紅,對視一眼,好像…是這麼回事?氣氛突然曖昧了起來!)
當有帶孩子的家庭顧客時,蘇東坡又會蹲下來,對著小朋友說:“小娃娃,你看這豆腐,雖不及往日滑嫩,然方正潔白,如同做人,首要便是這堂堂正正。味道稍淡,恰可讓你嘗出這豆香本味,可知‘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家長:“!!!”(感動!這老闆居然還寓教於樂!這頓飯值了!)
他甚至開發了“東坡題詞”服務。隻要顧客要求,他可以即興為某道菜賦詩(或歪詩)一首,用毛筆寫在特製的宣紙卡片上,送給顧客。
雖然他的毛筆字在這個時代看來可能不算頂尖,但那畢竟是實打實的“蘇東坡真跡”(來自宋朝的)!而且內容往往幽默詼諧,緊扣菜品和當下情景,極具紀念意義。
比如對於那碗火候不足的水煮魚,他題曰:“金鱗隱波光,溫湯亦徜徉。莫嫌火德暫歇力,且品魚鮮自在香。”
對於那盤研磨不夠細的麻婆豆腐,他題曰:“麻姑手段偶失準,豆蔻年華略顯痕。然這麻辣渾厚意,仍是人間煙火魂。”
客人們哪裡見過這個?頓時覺得新奇無比,搶著要題詞!一道普通的菜,因為附贈了一首蘇東坡(他們以為是cosplay的)的親筆題詩,瞬間逼格飆升,價值翻倍!那點口味上的不足,完全被這種文化體驗和情感價值所掩蓋了。
甚至很多客人根本不是來吃飯的,就是衝著蘇東坡的題詞和“人生哲理”來的!點個最便宜的菜,就為了跟蘇東坡聊幾句,求幅字。
蘇東坡也樂在其中。他發現自己在這個時代,除了吃,竟然還能靠“賣弄”學問和口才賺錢(雖然錢是薑小勺的),這極大地滿足了他的文人雅趣和社交需求。他彷彿找到了當年在西湖邊與文人墨客唱和酬答的感覺,隻是現在的“酬答”變成了好評和營業額。
於是,時味居出現了一個奇景:菜品質量暫時下降,但客流和口碑反而因為蘇東坡的個人魅力而穩住了,甚至吸引來更多好奇的“文化體驗型”顧客。
薑小勺對此是又驚又喜又慚愧。驚的是蘇東坡的應變能力和影響力;喜的是生意沒垮;愧的是自己這個掌櫃的,關鍵時刻還得靠“老古董”出來撐場麵。
“蘇先生,您真是…救我於水火啊!”薑小勺由衷感謝。
蘇東坡大手一揮,豪爽笑道:“哈哈,小勺掌櫃何出此言?吾等皆在一條船上,自當同舟共濟。況且,與人說文解字,本就是人生一大樂事。觀眾生相,品百味人生,其樂無窮啊!”
然而,蘇東坡的“文化帶貨”能力也有失控的時候。
有一次,一個美食主播來探店,剛好趕上菌泥罷工,菜品普通。主播本來有點失望,但被蘇東坡一番“人生如菜,淡中有真味”的理論說得雲裡霧裡,又得到了一首題詞,一高興,直播時把蘇東坡誇成了天上地下獨一無二的“哲學廚神”、“文化餐飲第一人”,把那首歪詩吹得天花亂墜。
結果直播效果爆炸,無數網友被蘇東坡那獨特的古人氣質和貌似高深莫測的話術吸引,紛紛慕名而來,不是為了吃飯,就為了“朝聖”和“求開光”(求題詞)。
時味居門口居然排起了長隊,很多人拿著手機對著蘇東坡猛拍,求合影,求簽名,求人生指導…
蘇東坡倒是來者不拒,談笑風生,應對自如。但薑小勺和趙四可就慘了,工作量暴增,光是維持秩序和解釋“題詞需要消費”就累得夠嗆。
更離譜的是,有人開始高價收購蘇東坡的題詞卡片,甚至出現了黃牛倒賣!
薑小勺看著被圍得水泄不通、彷彿大型粉絲見麵會現場的時味居,再看看後廚那三個依舊死寂的菌泥罐子,心情複雜。
這算什麼事啊!飯店的核心競爭力居然從美食暫時變成了…古代文人的脫口秀和簽名會?
但他不得不承認,蘇東坡憑一己之力,硬生生扛過了這次菌泥罷工的危機,甚至歪打正著地開啟了新的市場。
“看來,得儘快給蘇先生設計個周邊產品了…比如簽名照?文化衫?或者…出本《東坡時味語錄》?”薑小勺摸著下巴,思維又開始朝著奇怪的方向發散。
而此刻,遠在北宋的童貫,終於收集到了足夠多的“火煞果”粉末,並精心準備了一套說辭,懷著激動的心情,秘密返回了東京汴梁,準備開始他的“獻寶”大業。
他並不知道,他差點弄報廢的菌泥,間接導致另一個時空的飯店,走上了一條“文化網紅”的歪路…
時空的因果,總是如此奇妙而令人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