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商海縱橫128計定乾坤 > 第187章 現金脈搏——當增長遭遇血液枯竭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商海縱橫128計定乾坤 第187章 現金脈搏——當增長遭遇血液枯竭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文化的涓涓細流尚在組織內部緩緩滲透,試圖滋養因規模擴張而略顯乾涸的土壤,一場更為急迫、更為現實的危機,卻已如烏雲壓頂般襲來——公司的現金流,這根維係企業生命的“脈搏”,正變得越來越微弱,幾近枯竭。

財務總監拿著最新編製的現金流量表,腳步沉重地走進了陳默的辦公室,他的臉色比窗外的陰天還要沉鬱。

“陳總,情況比我們預想的要糟糕。”他將報表攤在陳默麵前,手指點著上麵觸目驚心的紅色數字,“過去六個月,為了支撐‘價值網路事業群’的研發、市場拓展和生態補貼,我們的投入遠超預期。雖然金融科技和社羣服務兩個事業群依然保持盈利,但它們的利潤,遠遠填不上新業務擴張帶來的巨大窟窿。”

他詳細解釋道:“悅選平台等生態夥伴的合作,初期為了吸引接入,我們采取了低費率甚至免費策略;‘燈塔小組’及後續擴編的技術團隊,人力成本高昂;為清源農場這類標杆專案進行的定製化開發,投入巨大且回款週期長;再加上持續的市場推廣和品牌建設費用……我們的銀行存款,以每月驚人的速度遞減。”

“照這個趨勢,”財務總監深吸一口氣,說出了那個殘酷的結論,“如果不進行大規模外部融資,或者實現奇跡般的業務爆發式收入增長,我們的資金鏈,最多隻能再維持四個月。”

四個月。這個數字像一記重錘,敲在陳默的心上。他清楚地知道,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如果無法及時補血,“智傘”這艘剛剛調整好航向、正試圖駛向藍海的船,可能等不到看見新大陸的那一天,就會因為燃料耗儘而沉沒在半途。工資發放、伺服器費用、日常運營……所有這些,都將隨著現金流的斷裂而瞬間停滯。

增長,第一次如此直接地與生存畫上了等號。

陳默立刻召集了所有核心管理層。當財務總監將冰冷的數字和嚴峻的預測再次公之於眾時,會議室裡一片死寂。此前所有的興奮——生態的初現、技術的突破、文化的重塑——在生存危機的映照下,都顯得如此奢侈和遙遠。

“我們……我們是不是把攤子鋪得太大了?”一位從早期就跟隨創業的運營骨乾喃喃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恐慌和後怕。

“現在說這個已經沒有意義。”陳默打斷了他,聲音沉穩,但眼神銳利如鷹,“問題已經出現,我們現在要做的,是解決它。兩條腿走路:第一,極限節流,確保我們能活過這四個月;第二,全力開源,尋找新的資金血液。”

極限節流,是一場刮骨療毒般的內部革命。

由陳默親自掛帥,財務部、人力資源部和各事業群負責人組成“成本控製小組”,對公司的每一筆支出進行審視。

所有非核心、非緊急的招聘全部凍結。這意味著,一些業務拓展計劃不得不暫時放緩。

差旅標準下調,嚴格控製不必要的出行和會議。能線上解決的,絕不開線下會議。

市場推廣預算被大幅削減,隻保留最能直接帶來收入或生態關鍵節點的投入。

甚至辦公用品采購、下午茶福利等細節,也都被納入了嚴格控製的範圍。

陳默在內部信中坦誠了公司麵臨的資金壓力,呼籲全體員工共度時艱。他帶頭降薪百分之三十,其他管理層依次降薪百分之十到二十。雖然杯水車薪,但這一姿態,極大地穩定了軍心,避免了恐慌情緒的蔓延。

節流是為了續命,但真正解決問題的,還是開源。

全力開源,則是一場分秒必爭的外部戰役。

主要兵分三路:

第一路,由林薇負責,向市場要收入。她的團隊承受著巨大壓力,目標是在短期內大幅提升現有業務的現金回款,並挖掘新的收入點。

她對金融科技事業群的團隊下達了死命令:“放下所有長期戰略專案,集中所有火力,瞄準那些能快速帶來現金收入的中小型銀行和金融機構客戶,推出標準化的、實施週期短的風控模組產品包。哪怕利潤薄一點,也要先把單子簽下來,把錢收回來!”

同時,她與劉強緊密協作,在社羣服務事業群探索“信任”價值的直接變現。他們篩選出平台上信用記錄良好、且有強烈推廣需求的小微商家,試點推出“智傘信任推薦”的付費展示位,並嘗試與悅選平台等生態夥伴進行更深入的收入分成談判,哪怕比例暫時低一些,也要儘快形成現金流。

第二路,由方哲和劉強協作,向技術要效率。方哲的技術團隊全力優化中台資源的排程演算法,提升伺服器利用率和資料庫效能,力求在維持現有服務水平的前提下,降低單位計算成本。劉強則帶領運營團隊,精細化運營使用者生命週期,提升付費使用者的轉化率和留存率,從存量的業務中擠出更多的“牛奶”。

第三路,也是最重要、最艱難的一路,由陳默親自負責,向資本市場要未來——啟動b輪融資。

這並非易事。當前的資本市場環境並不樂觀,投資者變得更加謹慎和挑剔。而“智傘”所處的賽道,既有星海這樣的巨頭環伺,其“價值信任網路”的商業模式又過於超前,盈利前景在短期內並不清晰。

陳默和精心準備的融資團隊,開始了密集的路演。他們麵對的是一個個目光犀利、問題苛刻的投資人。

“陳總,你們的願景很宏大,但請問,你們的‘信任鏈’何時能實現規模化收入?悅選平台的試點資料不錯,但能複製到多少平台?天花板在哪裡?”

“星海已經攜生態優勢入場,你們如何保證不會被碾壓?你們的護城河到底是什麼?是技術?但技術是可以被複製的。”

“我看過你們的財報,現金流非常緊張。如果我們投資,你們如何保證這筆錢能支撐到商業模式被驗證的那一天?如果下一輪融資環境更差怎麼辦?”

每一個問題都直指要害。陳默和他的團隊必須一遍又一遍地闡述他們的戰略、他們的差異化、他們對未來的堅信,以及那份詳細到近乎苛刻的資金使用計劃和盈利路徑圖。

壓力巨大。有時一天連續四五場會議下來,喉嚨沙啞,精神疲憊。偶爾也會收到婉拒的郵件,理由無非是“模式太重”、“回報週期太長”、“風險過高”。

內部的壓力同樣不小。節流措施開始影響到一些專案的進度和員工的工作體驗,偶爾會有抱怨的聲音。林薇那邊,為了爭取訂單,有時不得不接受更苛刻的付款條件,甚至犧牲部分利潤。所有人都眼巴巴地望著陳默,望著一線融資成功的曙光。

在一次路演歸來的深夜,陳默獨自一人留在辦公室。窗外是城市的霓虹,屋內隻有一盞台燈亮著。他翻看著那些被拒絕的記錄,以及財務總監更新的、數字又縮小了一截的現金預測,一種前所未有的疲憊和孤獨感湧上心頭。

他深知,自己不能倒下,不能流露出絲毫猶豫。他是所有人的主心骨。他強迫自己冷靜下來,重新審視商業計劃書,思考如何能更清晰、更有力地向資本市場講述“智傘”的故事,如何能找到一個真正理解並願意陪伴他們走這條艱難道路的“聰明錢”。

就在現金流警報拉響後的第三個月,當公司賬戶上的數字已經岌岌可危,內部甚至開始討論最壞情況的應急預案時,轉機出現了。

一家並非頭部、但以投資有長期價值和技術深度的專案而聞名的“長青資本”,對“智傘”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興趣。他們的創始合夥人與陳默進行了一次長達四小時的深度交流,沒有過多關注短期財務資料,而是反複探討“價值信任網路”對社會資源配置效率的潛在影響,以及“智傘”在構建數字時代信任基礎設施方麵的獨特角色。

最終,“長青資本”領投,聯合另外兩家認同“智傘”理唸的投資機構,共同完成了額度可觀的b輪融資。投資協議中,並沒有對短期盈利提出苛刻要求,而是設定了與生態建設進度和技術突破相關的裡程碑式條款。

當融資成功的訊息正式公佈時,整個“智傘”沸騰了。那不僅僅是資金的注入,更是一種

validation(認可),一種在至暗時刻看到的寶貴曙光。

陳默在全員大會上,沒有過多慶祝,而是沉聲說道:“這筆錢,是我們的救命錢,更是我們的信任票。它讓我們贏得了寶貴的時間視窗。但我們比誰都清楚,這隻是續命,不是解脫。真正的考驗,從現在才開始。我們必須用最快的速度,向市場、向我們的投資人證明,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我們描繪的那個未來,值得期待,並且,我們可以到達!”

現金流的危機暫時解除,但“智傘”的航行,依然在充滿未知與風浪的海域。隻是這一次,他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商業的本質——無論夢想多麼宏大,技術多麼前沿,文化的凝聚力多麼重要,都必須建立在健康的“現金脈搏”之上。活下去,是一切可能性的前提。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