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六)
有一天,小弟子滿臉疑惑,像是被十萬個為什麼附體了,他跑到張仲景仙師麵前,眨巴著大眼睛問:“仙師啊,我這心裡有個疙瘩,非得您老人家給解一解不可。您知道嗎?那太陽病,要是被誤治了,下了之後,脈象變得急促,胸口還悶得慌,這該咋整呢?”
張仲景仙師一聽,心裡暗笑這小弟子真是個好奇寶寶,但臉上卻是一本正經,悠悠地說:“哦,這事兒啊,簡單!太陽病,下了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
小弟子一聽,眼睛一亮,像是找到了寶藏的鑰匙,但又馬上皺起了眉頭:“桂枝去芍藥湯?這是個啥玩意兒?怎麼做?有啥講究?”
張仲景仙師微微一笑,像是看穿了小弟子的小心思,說:“彆急,我這就給你細細道來。”
“說起這桂枝去芍藥湯啊,簡直就是桂枝湯的“精簡版”,就像你去快餐店點了個套餐,結果服務員說:“抱歉啊,今天薯條賣完了,給您來個無薯條套餐吧!”這裡的芍藥就是那個“薯條”,被咱們暫時請出了方子。
為啥這麼做呢?咱們得深入中醫的奇妙世界瞅瞅。想象一下,太陽病就像是冬天裡的一股寒風,嗖的一下鑽進了你的身體,這時候你得趕緊把門開啟,讓身體出點汗,把這股不速之客趕出去。但要是碰上個糊塗醫生,不給你開發汗的藥,反而給你開了瀉藥,這邪氣沒趕跑,反而在你身體裡撒歡兒了,搞得你脈象急促,就像你跑步後心跳砰砰直跳,那是正氣在和邪氣拚命乾架呢!胸口還悶得跟塞了個大饅頭似的,那是因為邪氣在你胸口開了個“派對”。
這時候,你要是再吃點芍藥,那就相當於給正氣來了個“急刹車”。芍藥這家夥,性格酸溜溜的,喜歡收斂,它一來,正氣就被它拽住了,驅邪大戰就得暫停。所以啊,咱們得果斷地把芍藥踢出局,隻留下桂枝、甘草、生薑、大棗這四位“勇士”。桂枝就像個熱情的向導,帶著正氣衝鋒陷陣;甘草呢,是個和事佬,調和大家的關係;生薑,辛辣熱烈,給身體加點火力;大棗,甜甜蜜蜜的,給正氣補充能量。這樣一來,四味藥齊心協力,就能把邪氣趕得遠遠的啦!”
小弟子一聽,連連點頭,但心裡還是有點小迷糊:“那這四味藥,具體咋用呢?”
張仲景仙師耐心地解釋道:“這桂枝啊,得用三兩(換算成現代就是15克),它可是個熱性的家夥,能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就像一把火把,能把體內的寒氣給燒掉。甘草呢,得用二兩(10克),它是個和事佬,能調和藥性,還能補脾益氣,就像是給身體加點油,讓正氣更有勁兒。生薑三兩(15克),這可是個辛溫的家夥,能發散風寒,還能溫中止嘔,就像是給身體穿上了一層保暖衣。大棗呢,得用十二枚(差不多是60克),它能補脾益氣,養血安神,就像是給身體送去了溫暖的懷抱。這四味藥一起用,那效果可就更好了。”
“至於怎麼做嘛,也簡單。把這四味藥放到鍋裡,加上七升水(換算成現代就是大約1400毫升),煮啊煮,煮到隻剩三升水(600毫升)的時候,把藥渣濾掉,剩下的就是藥湯了。然後啊,你得趁熱喝,一次喝一升(200毫升),一天喝三次。喝完之後啊,還得蓋上被子,捂上一會兒,讓身體出點小汗,那病啊,就好得差不多了。但記住啊,這汗可不能出得太多,要是像水流漓那樣,那病可就好不了了。”
小弟子一聽,眼睛瞪得圓圓的,像是聽了個天大的秘密:“啊?還要蓋上被子捂汗?這不是跟蒸桑拿似的嘛!”
張仲景仙師哈哈大笑:“對對對,你就當是給自己做了個免費的桑拿吧!不過啊,這桑拿可不是白做的,它能讓你身體裡的邪氣隨著汗水一起排出去,那病啊,自然就好了。”
小弟子一聽,這才恍然大悟,但又問:“那要是喝了一次就出汗了,病也好了,還用不用再喝啊?”
張仲景仙師搖了搖頭:“不用了不用了,要是喝了一次就出汗了,病也好了,那就不用再喝了。剩下的藥啊,就留著下次再用吧。”
“那要是喝了還不出汗呢?”小弟子又問。
張仲景仙師說:“要是喝了還不出汗啊,那就再喝一次,還是按照前麵的方法。要是還不出汗啊,那就得把喝藥的時間間隔縮短一點,半天之內得把三次藥都喝完。要是病情比較嚴重啊,那就得一天一夜都喝著藥,隨時觀察病情變化。”
“還有啊,這服藥期間啊,可得忌口。生冷、粘滑、肉麵、五辛、酒酪、臭惡等物啊,都得少吃或者不吃。為啥呢?因為這些東西啊,都會影響藥效的發揮。你得讓你的身體全心全意地去對付那些邪氣啊,可彆讓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來搗亂。”
小弟子一聽,連連點頭,像是把張仲景仙師的話都刻在了心裡。然後他又問:“那仙師啊,這桂枝去芍藥湯除了治這個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啊,還有啥彆的用處沒?”
張仲景仙師一聽,又是一陣大笑:“你這小家夥啊,還真是貪心不足蛇吞象啊!這桂枝去芍藥湯啊,用處可多了去了。不過啊,那都得看具體病情和體質來用。你可彆自己瞎琢磨啊,得聽大夫的。”
小弟子一聽,吐了吐舌頭,做了個鬼臉:“嘿嘿,我就知道仙師您最厲害了。那我以後啊,就跟著您好好學習中醫知識吧!”
張仲景仙師一聽,心裡那叫一個美啊,就像是吃了蜜糖似的。他摸了摸小弟子的頭:“好啊好啊,那你就好好學吧!中醫啊,可是個博大精深的學問啊,你得有恒心、有毅力才行啊!”
有一天,小弟子一臉迷茫地跑來問張仲景仙師:“師父啊,我有個問題想請教。如果一個人得了太陽病,然後被誤治用了下法,結果他開始惡寒,這該怎麼辦啊?”
張仲景仙師一聽,心裡暗笑這小子又遇到了難題,便故作高深地說:“哦?這個問題嘛,可是個大問題啊!不過彆擔心,咱們有妙方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小弟子一聽,眼睛立刻亮了起來:“真的嗎?師父,快告訴我吧!”
張仲景仙師清了清嗓子,開始娓娓道來:“太陽病被誤下之後,病人出現惡寒的症狀,這時候應該用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來治療。”
小弟子一聽,連忙點頭:“對對對,我就是想知道這個方子怎麼配。”
張仲景仙師微微一笑,開始詳細講述這個方子的製配方法:“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方子很簡單,就五味藥。桂枝三兩、炙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等等,師父,你說這些藥材的重量,我聽著有點暈。能不能換算成現代的重量啊?”小弟子一臉疑惑地看著我。
張仲景仙師摸了摸下巴,點了點頭:“嗯,你說得對。在古代,一兩大約相當於現代的5克。所以,桂枝就是15克、炙甘草10克、生薑15克、大棗……嗯,大棗嘛,咱們就按照個數來算,不用換算重量了。附子嘛,一枚附子大約也是15克左右。”
小弟子一聽,立刻拿出小本本開始記錄:“好的,師父,我記下來了。那這些藥材都是乾什麼用的啊?”
張仲景仙師笑了笑,開始逐一解釋藥材的作用:“桂枝啊,那可是溫陽解表的好東西。它能溫通經絡,驅散體表的寒氣。炙甘草呢,就是調和藥性,讓方子更加平和,同時還能補脾益氣。生薑嘛,大家都知道,是驅寒的利器,還能溫中止嘔。大棗呢,就是補氣血、養脾胃的。至於附子嘛,那可是個大補藥,能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不過呢,附子有毒,得炮製之後才能用,而且用量得小心。”
小弟子一聽,眼睛瞪得圓圓的:“啊?附子有毒啊?那用起來豈不是很危險?”
張仲景仙師搖了搖頭,笑道:“危險是危險,但隻要用對了地方,那就是救命的良藥。就像一把雙刃劍,用好了能斬妖除魔,用不好就可能傷到自己。”
小弟子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哦,原來是這樣啊。那師父,這個方子怎麼煎服啊?”
張仲景仙師耐心地解釋道:“很簡單啦,把這五味藥放到鍋裡,加上七升水(大約就是現在的1400毫升左右),然後大火煮開,小火慢燉,煮到隻剩下三升水(大約就是現在的600毫升左右)就可以了。然後把藥渣濾掉,分成三份,每次溫服一份。喝藥之後啊,還得蓋上被子捂一會兒,讓身體微微出汗,這樣效果最好。記住啊,出汗可不能出得太多,像水流漓那樣可不行,否則病是除不掉的。”
小弟子一邊記錄一邊點頭:“嗯,我記住了。那要是喝了一次藥就出汗了,病也好了,還用不用繼續喝啊?”
張仲景仙師笑了笑:“那當然不用了。如果喝了一次藥就出汗了,病也好了七八分,那就不用繼續喝了。剩下的藥就留著備用吧。不過啊,要是喝了一次藥沒出汗,那就得繼續喝,還是按照前麵的方法。要是還不出汗呢,那就得把喝藥的時間間隔縮短一點,半天之內把三份藥都喝完。要是病情比較重呢,那就得一天一夜之內喝完一劑藥,還得時刻觀察病情變化。”
小弟子一聽,瞪大了眼睛:“哇,這麼複雜啊!師父,那要是喝了一劑藥病還沒好怎麼辦呢?”
張仲景仙師摸了摸小弟子的頭,笑道:“彆著急嘛。如果喝了一劑藥病還沒好,那就繼續喝啊。要是還是不出汗呢,那就得喝到兩三劑了。不過啊,喝藥期間可得忌口哦,生冷、粘滑、肉麵、五辛、酒酪、臭惡等物都不能吃。”
小弟子一聽,苦著臉說:“啊?這麼多東西都不能吃啊?那我不是要餓死啦?”
張仲景仙師哈哈大笑:“餓死倒不至於啦。不過呢,為了治病嘛,暫時忍一忍也是值得的。等你病好了啊,就可以大吃大喝了。”
小弟子一聽,立刻精神了起來:“好啊好啊!那我一定要快點把病治好!”
看著小弟子興奮的樣子,張仲景仙師心裡也暗暗高興。這小子雖然平時調皮搗蛋了點兒,但學起醫術來還是挺認真的嘛。於是又開始跟他講解起這個方子的中醫理論來:“小徒啊,你知道為什麼這個方子能治療太陽病下後惡寒嗎?”
小弟子搖了搖頭:“不知道啊,師父你講講吧。”
張仲景仙師輕輕咳了一聲,清了清他那彷彿蘊含著千年智慧的嗓子,便悠悠地開了腔:“說道這太陽病啊,其實就好比咱們冬天穿少了,體表給凍上了寒氣。但要是碰上個糊塗大夫,不給你驅寒解表,反倒用上了瀉下的法子,那可就糟糕嘍!這一瀉啊,脾胃裡的陽氣可就傷了,好比家裡暖氣給關了,外麵的寒氣自然就更難趕跑了。”
“這時候啊,咱們就得請出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這位‘暖男大夫’來幫忙了。首先說這桂枝,它可是溫通經絡的一把好手,能把體表那些頑固的寒氣像掃地僧掃地一樣,一掃而光。炙甘草呢,就像個和事佬,既能調和各種藥材的脾氣,又能給脾胃補補元氣,讓它們有力氣繼續工作。
生薑嘛,大家都知道,冬天喝碗薑湯,暖身又驅寒,止嘔效果也是杠杠的。大棗呢,就像個溫柔的母親,不僅能補氣血,還能細心嗬護咱們的脾胃,讓它們感受到家的溫暖。
最後說說附子,這家夥可是個猛男,溫陽散寒、回陽救逆是它的拿手好戲。不過呢,用附子也得小心,得聽大夫的話,用對了是猛藥,用錯了可能就是‘猛虎下山’了。
這五味藥啊,就像五個性格迥異但又默契十足的好兄弟,聯手出擊,既能驅散體表的寒氣,又能把脾胃的陽氣給補回來。所以啊,這個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啊,簡直就是治療太陽病下後惡寒的超級英雄,讓咱們的身體重新找回那份溫暖和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