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 辨厥陰病脈證並治(四十九)
話說這天,小弟子皺著眉頭,一臉迷茫地跑到張仲景仙師跟前。他撓著腦袋,那模樣就像腦袋裡有一群小蜜蜂在嗡嗡亂撞,嘴裡嘟囔著:“仙師呀,仙師!我最近研究醫書,看到‘嘔而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這段話,這都是啥意思呀?還有針對這種情況得用啥方劑呀?我感覺我的腦子都要被這些問題攪成一團亂麻啦,您快給我講講唄,不然我這小腦袋瓜子都要炸開咯!”
張仲景仙師一聽,忍不住樂了,他笑著摸摸自己那長長的、透著智慧光芒的鬍子,慢悠悠地說:“小弟子呀,你問的這個問題可不簡單呐。‘嘔而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簡單來說呢,就是病人又嘔吐,脈象還很虛弱,小便頻繁而且量多,身體有點發熱,手腳還冰涼。出現這種情況呀,治療起來可有點棘手,不過呢,咱們有四逆湯可以試試。”
小弟子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就像夜空中突然閃爍的星星,迫不及待地說:“哇,四逆湯聽起來好厲害!仙師,快給我講講這四逆湯到底咋配呀?我已經準備好小本本,要一字不落地記下來啦!”
張仲景仙師點點頭,開始詳細介紹:“這四逆湯的配方裡有四味藥材。首先是人參,需要二兩;甘草二兩,注意哦,這裡的甘草得是炙過的;乾薑一兩半;附子一枚,要把皮去掉,然後切成八片。”
“小弟子呀,古代一兩換算成現代是5克。這麼算下來,人參二兩就是10克,炙甘草二兩也是10克,乾薑一兩半就是7.5克,附子一枚呢,你就按照一般大小的附子準備,大概也是那麼個量,把它去皮切成八片就行。”
小弟子撓撓頭,臉上寫滿了好奇,問道:“仙師,這幾味藥材都有啥神奇的作用呀?為啥它們湊到一塊就能對付這些複雜的症狀呢?”
張仲景仙師興致勃勃地講起來:“先說說這人
參。人參呀,就好比咱們身體的‘能量充電寶’。你想啊,病人又嘔吐又有各種症狀,身體那不得虛弱得像個泄了氣的皮球呀?人參這時候就派上大用場啦,它能給身體快速‘充電’,補充元氣。”
“這就好比手機快沒電了,插上充電寶就能繼續活力滿滿地工作。人參能讓身體的正氣恢複一些,有了正氣,身體纔有力量去和疾病作鬥爭呀。而且人參對脾胃也特彆好,脾胃就像身體裡負責消化吸收的‘大廚師’,老是嘔吐會把‘大廚師’累壞的,人參能幫著‘大廚師’恢複元氣,讓它能更好地工作,把吃進去的東西轉化成營養,輸送到身體各個角落。”
“再講講炙甘草。炙甘草在這個方劑裡就像個超級‘和事佬’。你看,人參、乾薑、附子,它們各有各的脾氣和作用,就像幾個性格不同的小夥伴。炙甘草就像那個特彆會調節氣氛、讓大家和諧相處的好朋友,它能把其他藥材的藥性調和得恰到好處。”
“而且炙甘草本身也有補脾益氣、潤肺止咳的作用。它能幫著人參一起補脾胃,讓脾胃這個‘大廚師’工作起來更順溜。就好比給‘大廚師’找了個得力的小助手,兩個人一起乾活,效率更高啦!”
“接著說說乾薑。乾薑就像是身體裡的一個‘小火爐’,能給身體帶來溫暖。你想,病人出現手腳冰涼的症狀,這說明身體裡的陽氣不足,就像冬天沒有暖氣一樣冷颼颼的。乾薑這‘小火爐’一點著,就能把陽氣給補起來,讓身體暖和起來。”
“它還能溫中止嘔,嘔吐不就是胃在‘鬨脾氣’嘛,乾薑就像個溫柔的安撫者,輕輕地給胃‘揉一揉’,說:‘胃呀,彆鬨啦,安靜下來吧。’這麼一安撫,胃舒服了,嘔吐自然也就緩解啦。”
“最後說說附子。附子可是散寒的‘猛將’!它能驅散身體裡的寒邪,就像勇猛的戰士拿著武器去和敵人戰鬥。病人身體裡有寒邪,導致各種不舒服,附子就衝上去,把寒邪打得落花流水。”
“不過附子這味藥有點厲害過頭啦,它的毒性也不小,所以得炮製一下,把皮去掉,切成片,這樣既能發揮它的藥效,又能減少毒性。就好比給這員猛將戴上了‘安全帽’,讓它能更安全地為我們效力。”
小弟子興奮地說:“哇,原來這些藥材都這麼厲害呀!仙師,那這四逆湯咋煮呢?我可得好好學一學。”
張仲景仙師說:“把這四味藥材準備好後,加上三升水。這三升水啊,差不多就是6斤水,也不算輕呢。然後開始煮,一直煮到剩下一升二合。這一升二合換算一下,大概就是1.2升,把藥渣去掉,剩下的藥汁再分成兩份,溫服就行啦。要是身體強壯的人呢,可以加大附子的用量,用一枚大附子,乾薑也加到三兩,也就是15克。不過用藥量還是得根據具體情況,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哦。”
小弟子調皮地問:“仙師,溫服是啥意思呀?為啥不能喝涼的呢?”
張仲景仙師笑著說:“溫服就是要把藥汁溫熱了再喝,可彆喝涼的哦。這就好比你喝熱湯才舒服,喝涼湯可能會鬨肚子。咱們的胃就像一個喜歡溫暖的小朋友,你給它灌進去涼颼颼的東西,它肯定不樂意,會鬨點小脾氣,這樣藥效也發揮不出來啦。”
小弟子接著問:“仙師,從中醫理論上來說,為啥會出現‘嘔而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這種情況呢?為啥要用四逆湯來治療呢?”
張仲景仙師說:“小弟子呀,這從中醫理論來講,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人體的陽氣虛衰,陰寒內盛。你想啊,陽氣就像身體裡的太陽,給我們帶來溫暖和能量。當陽氣虛衰的時候,身體就會變得寒冷,手腳冰涼,這就是‘見厥’。”
“嘔吐呢,是因為脾胃的陽氣不足,不能正常運化,胃氣上逆就導致嘔吐啦。脈象弱也是陽氣不足的表現,就像一個人沒力氣,脈搏跳動都沒勁兒。小便複利呢,是因為腎陽不足,不能很好地固攝尿液,所以小便就頻繁而且量多。”
“身體有微熱,這可不是什麼好事,它不是真正的熱,而是虛陽外越。就好比一個人身體裡麵已經很冷了,但是表麵卻有點熱,這是身體在‘掙紮’,想把僅有的一點陽氣往外散。這種情況很危險,就像房子的根基快不穩了一樣。”
“那為啥要用四逆湯呢?你看,四逆湯裡的附子和乾薑都是大熱的藥材,它們能迅速補充身體的陽氣,驅散寒邪,就像給房子重新加固根基,把寒冷的冬天變成溫暖的春天。人參和炙甘草呢,能補充正氣,調和藥性,讓整個方劑的藥力更平和、更穩定。這四味藥搭配在一起,就能把身體裡的陰陽平衡重新調整過來啦。”
小弟子好奇地問:“仙師,在古代,真的有人用四逆湯治好這種病嗎?”
張仲景仙師笑著說:“當然有啦!以前有個村子,流行一種怪病,好多人都出現了‘嘔而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的症狀。一個個難受得不行,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手腳冰涼,整個人都沒精打采的。”
“我去了之後,仔細給大家診斷,發現就是陽氣虛衰、陰寒內盛導致的。我就給他們開了四逆湯,詳細告訴他們怎麼煮藥、怎麼喝藥。嘿,沒過幾天,這些人的症狀就明顯減輕啦。嘔吐次數變少了,手腳也慢慢暖和起來,脈象也有力了,身體的微熱也退下去了。大家都特彆高興,對四逆湯讚不絕口,說我是他們的救命恩人呢!”
小弟子又問:“仙師,在現代社會,還會出現這種‘嘔而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的情況嗎?四逆湯還好用嗎?”
張仲景仙師說:“在現代社會呀,這種情況還是有的。現在的人生活壓力大,經常熬夜,飲食也不規律,還喜歡吃生冷的食物,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會損傷身體的陽氣。”
“比如說,有些人冬天穿得特彆少,為了風度不要溫度,時間長了,身體的陽氣就被寒邪一點點侵蝕。還有些人經常吃冷飲、喝涼水,把脾胃的陽氣都傷了。這些都可能導致陽氣虛衰,出現類似的症狀。”
“四逆湯在現代還是很有用的哦!很多中醫在臨床中遇到這種陽氣虛衰、陰寒內盛的病人,還是會根據具體情況使用四逆湯。不過現在有了更方便的中成藥,像四逆湯口服液,服用起來更便捷。但不管是湯藥還是中成藥,都得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哦,可不能自己隨便亂用。”
小弟子興奮地說:“哇,原來四逆湯在現代也這麼厲害呀!仙師,那我們平時怎麼預防這種陽氣虛衰的情況呢?”
張仲景仙師說:“這預防嘛,首先生活習慣要健康。冬天要注意保暖,彆為了好看就穿得太薄,要把自己裹得像個粽子一樣,讓寒邪沒有機會入侵。”
“飲食上也要注意,少吃生冷的食物,像冰淇淋、冷飲這些,能不吃就不吃。多吃一些溫熱的食物,像羊肉、桂圓、生薑,這些食物就像一個個小火苗,能給身體增加陽氣。”
“還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晚上是身體恢複陽氣的時候,就像給手機充電一樣,一定要好好睡覺。另外,適當運動也很重要,像散步、慢跑、打太極拳,這些運動可以促進身體的氣血迴圈,讓陽氣在身體裡更好地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