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 > 辨厥陰病脈證並治(六十九)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 辨厥陰病脈證並治(六十九)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話說有個求知慾爆棚的小弟子,心裡頭一直琢磨著個事兒,憋得那叫一個難受,就跟便秘似的。終於,他瞅準了張仲景這位中醫界的大神仙,像個小炮彈一樣“嗖”地就衝過去了,問道:“仙師呀,我老好奇啦,要是有人小便的時候疼得直咧嘴,拉出來的東西還跟小米粒兒似的,這該用啥方子治呀?”

張仲景仙師一聽,嘿,這問題問得挺專業啊!他捋了捋那長長的胡須,不緊不慢地說道:“孩子啊,要是有人小便疼,拉出來像粟米一樣的東西,小肚子還緊繃繃的,疼得能扯到肚臍中間,這種情況呢,咱們中醫就叫它‘淋’。為啥會這樣呢?這就是熱邪在身體下焦搗亂呢,就好比一群小壞蛋在下邊兒興風作浪,攪得身體不得安寧。這時候啊,就該咱們的小柴胡加茯苓湯閃亮登場啦,它就像一群英勇的小戰士,專門去把那些熱邪壞蛋給收拾了。”

咱先來嘮嘮這小柴胡加茯苓湯的配方。這方子裡頭啊,柴胡得用半斤,換算成咱們現在的重量,一兩是

5

克,半斤就是25克。這柴胡啊,就像個開路先鋒,在咱們身體裡橫衝直撞,能把那些堵在經絡裡的邪氣給疏通開。它性子有點像個急性子,特彆擅長疏散和解,能把身體裡鬱結的氣給解開,就像給一團亂麻找到了線頭,“唰”地一下就理順了。而且啊,它還能幫著把熱邪往上往外帶,讓它們從身體裡趕緊滾蛋。

黃芩呢,要用三兩,也就是

15

克。黃芩這味藥啊,就像個滅火小能手,專門對付身體裡的熱邪。你看它名字裡帶個“黃”,就跟消防員的小黃車似的,哪裡有熱邪在放火,它就“嗚啦嗚啦”地開過去,把火給滅了。黃芩主要是清上焦和中焦的熱,特彆是肺熱和肝膽熱,它一去,那些熱邪就像霜打的茄子——蔫兒了。

人參,這可是個寶貝,用二兩,也就是

10

克。人參就像個超級大補丸,能給身體虛弱的地方補充元氣。想象一下,身體就像一個公司,員工們(各個臟腑)乾了一天活兒,累得不行,人參來了,就像給員工們發了一筆豐厚的獎金,大家一下子就精神抖擻,乾勁十足。它能增強身體的抵抗力,讓身體有足夠的能量去跟那些熱邪戰鬥。

半夏呢,得用半升,還得洗乾淨。半夏這東西有點特彆,它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啥意思呢?就是說要是身體裡濕氣太重,變成了痰液,半夏就能把這些痰液給“收拾”了。而且要是有人惡心想吐,半夏也能讓這種感覺消失。它就像個清潔小衛士,把身體裡那些多餘的、搗亂的“臟東西”給清理掉。

甘草,用三兩,15

克。甘草可真是個老好人,在這個藥方裡起到調和諸藥的作用。就好比一個居委會大媽,各個藥之間要是有啥矛盾,它就趕緊跑過去,和稀泥,讓大家都能和諧相處,一起為了打敗熱邪這個共同目標努力。同時呢,甘草本身也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功效,能幫著緩解一些疼痛和不適。

生薑,來二兩,切成片,也就是

10

克。生薑這玩意兒,大家都熟悉吧,平常做菜經常用。它能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在這個藥方裡,它就像給身體裡吹進一股溫暖的風,能把寒邪給吹跑,還能溫暖脾胃,讓脾胃更好地工作。而且它和半夏搭配,止嘔的效果那叫一個好,就像一對黃金搭檔。

大棗,要十二枚,還得劈開。大棗就像個甜甜的小糖果,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它能給脾胃補充營養,讓脾胃這個“後天之本”更加強壯。脾胃好了,身體就有了足夠的能量去應對各種問題。而且大棗甜甜的,還能改善一下整個藥方的味道,讓藥喝起來沒那麼苦。

最後還有茯苓,四兩,也就是

20

克。茯苓可是利水滲濕的高手,就像一個抽水機,專門把身體裡多餘的水濕給抽出去。為啥要把水濕抽出去呢?因為熱邪和水濕混在一起,就像狼狽為奸的兩個壞蛋,會讓病情更嚴重。茯苓把水濕抽走了,熱邪就沒了幫手,也就好對付多了。而且茯苓還能健脾,幫助脾胃更好地運化水濕,讓身體裡的水液代謝恢複正常。

接下來講講這小柴胡加茯苓湯咋做。先把這八味藥準備好,然後往鍋裡加上一鬥二升的水。這一鬥二升換算成咱們現在的單位,大概就是

2000

多毫升,差不多四大瓶礦泉水那麼多。把這些藥一股腦兒地扔進去,大火煮開之後,再小火慢慢煮,一直煮到還剩下六升水,這時候啊,就像熬粥一樣,水變少了,藥汁變濃了。然後呢,把藥渣撈出來扔掉,就像把戰場上的敵人屍體清理掉一樣。剩下的藥汁再接著煮,一直煮到還剩下三升,這就大功告成啦。每次喝一升,一天喝三次。

這小柴胡加茯苓湯啊,就是這麼神奇。你看,這幾味藥湊在一起,各有各的本事,就像一個配合默契的戰鬥小隊。柴胡負責開路,把邪氣疏散開;黃芩負責滅火,把熱邪給滅掉;人參補充元氣,讓身體有足夠的能量戰鬥;半夏清理痰液,解決濕氣的問題;甘草調和大家的關係,讓大家團結一心;生薑散寒溫胃;大棗補中益氣;茯苓利水滲濕。它們一起努力,把熱邪這個大壞蛋打得落花流水,讓身體恢複健康。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