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 > 辨霍亂吐利病脈證並治(十八)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 辨霍亂吐利病脈證並治(十八)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話說在醫館裡,小弟子一臉愁容,像隻沒頭蒼蠅似的到處找張仲景仙師。好不容易瞅見仙師在那整理藥材呢,小弟子“嗖”地一下就竄了過去,急得話都說不利索了:“仙師啊仙師,快救救我,我腦袋都快想破了,有個問題實在搞不明白呀!”

張仲景仙師放下手裡的藥材,一臉溫和地看著小弟子,說:“彆急彆急,慢慢說,啥問題把你難成這樣啦?”

小弟子深吸一口氣,說道:“仙師,我想知道那種又吐又拉,小便還一個勁兒地往外跑,汗跟不要錢似的猛出,拉出來的都是沒消化的食物,感覺身體裡麵冷得像冰窖,可外麵又熱得像著火了,就連那脈象都微弱得跟要斷氣似的,這得用啥方子治呀?”

張仲景仙師一聽,樂了,笑著說:“嘿,你說的這種情況啊,就得用四逆湯來對付。”

小弟子眼睛瞪得像銅鈴,好奇地問:“仙師,這四逆湯是啥呀?咋個配法,裡麵都有啥寶貝藥材呢?”

張仲景仙師擺擺手,示意小弟子坐下,開始慢悠悠地講起來:“這四逆湯的方子啊,裡麵有四味藥材。首先是甘草,得用炙甘草二兩。你可彆小瞧這甘草,在咱們中醫裡,它就像個和事佬,調和諸藥。為啥用炙甘草呢?生甘草偏涼,能清熱解毒啥的,可咱們這兒要的是它能補脾益氣,緩急止痛,還能調和藥性。經過炮製變成炙甘草後,它這補脾益氣的勁兒就更足啦。換算成現在的重量呢,一兩是5克,二兩就是10克。”

小弟子一邊聽一邊點頭,嘴裡唸叨著:“10克炙甘草,像個和事佬,調和諸藥,補脾益氣。”

張仲景仙師接著說:“再就是乾薑,得用一兩半。乾薑這玩意兒,性子可熱乎了,就像個小火爐,專門給咱們身體裡的陽氣加油打氣。它能溫中散寒,回陽通脈。你想啊,病人身體裡麵冷得不行,就靠乾薑來把這股寒勁兒給趕走,讓陽氣重新在身體裡流通起來。一兩半就是7.5克。”

小弟子眼睛放光,說道:“哇,7.5克乾薑,像個小火爐,趕走寒邪,讓陽氣流通。那還有啥藥材呢?”

張仲景仙師拿起一旁的附子,說:“這附子啊,可是四逆湯裡的大功臣。方子要用一枚生用的附子,還得去皮,切成八片。附子這藥,那可是大熱之品,能上助心陽以通脈,中溫脾陽以散寒,下補腎陽以益火,簡直就是陽氣的超級助推器。不過生附子有毒性,得小心用,但它回陽救逆的效果那是杠杠的。”

小弟子驚訝地張大嘴巴,說:“啊,有毒啊!那為啥還要用生的呀?”

張仲景仙師笑著解釋:“生附子雖然有毒,但它的藥力峻猛,在這種內寒外熱、陽氣欲絕的緊急情況下,就得靠它這股猛勁兒來把陽氣給拉回來。當然啦,用的時候得嚴格按照劑量,還要觀察病人的反應。這一枚附子,大概也就相當於現代的15克左右。”

小弟子趕緊記下來,又問:“仙師,還有一味藥是啥呢?”

張仲景仙師說:“還有人參二兩。人參可是個寶貝,大補元氣啊!它能補充人體消耗過度的元氣,讓身體重新有勁兒。元氣就好比咱們身體的根基,根基穩固了,身體才能慢慢恢複。同樣換算下來,二兩就是10克。”

小弟子感慨道:“哇,仙師,這些藥材搭配起來,肯定威力巨大。那這藥咋熬製呀?”

張仲景仙師說:“把這四味藥,也就是10克炙甘草、7.5克乾薑、15克生附子(去皮切八片)還有10克人參,放到一起,加上六升水。這六升水啊,大概相當於現在的6000毫升,你就想象是一大鍋水。然後開始煮,慢慢地煮,煮到最後能煮出三升來,也就是3000毫升,把藥渣去掉,剩下的藥湯分成三份,每次溫溫地喝一份,這就叫分溫三服。”

小弟子撓撓頭,問道:“仙師,為啥要分溫三服呀?一口氣喝完不行嗎?這樣病好得是不是更快?”

張仲景仙師笑著拍了拍小弟子的腦袋,說道:“小徒弟啊,這服藥的講究可大著呢!你想啊,病人都已經內寒外熱、陽氣欲絕了,身體就像一個搖搖欲墜的小茅屋,這時候要是一下子把藥力全灌進去,就好比狂風暴雨突然來襲,這小茅屋不僅承受不住,說不定還會直接被衝垮呢。分溫三服,就像是給小茅屋慢慢加固,每次喝一份藥湯,藥力緩緩地發揮作用,既能補充身體所需的陽氣,又不會讓身體一下子承受太大壓力,這樣才能穩穩地把病治好呀。”

小弟子恍然大悟,連連點頭:“原來是這樣啊,仙師,您想得可真周到。那喝這藥的時候,有沒有啥忌口之類的呀?”

張仲景仙師點點頭,認真地說:“當然有啦!喝這四逆湯的時候,生冷的東西可千萬不能吃,像剛從井裡撈出來的西瓜,或者放在冰窖裡的梨子,這些吃下去,就像往身體裡扔冰塊,本來乾薑、附子好不容易給身體點起來的小火苗,一下子就被澆滅了。還有那些油膩膩的食物,像肥得流油的大肥肉,吃了之後會讓脾胃的負擔加重,就好比給一個累得直喘氣的挑山工再壓上一塊大石頭,他哪還有力氣乾活呀。脾胃運化不好,藥就不能好好發揮作用,病也就好得慢咯。”

小弟子皺著眉頭,好奇地問:“仙師,那除了生冷油膩,還有彆的要注意的嗎?”

張仲景仙師摸了摸胡須,接著說道:“辛辣刺激的食物也得忌口。你想想,病人本來就外熱,再吃辛辣的東西,就像給這把火上澆油,會讓熱更厲害。而且辛辣之物容易刺激腸胃,本來腸胃就因為又吐又拉折騰得夠嗆了,這不是雪上加霜嘛。像辣椒、花椒、大蒜這些,都得離得遠遠的。”

小弟子趕緊在小本子上記下來,又問:“仙師,那要是按照您說的喝了這藥,症狀會有啥變化呀?”

張仲景仙師思考了一下,說道:“一般來說,喝了第一服藥後,病人會感覺身上稍微暖和一些,這說明乾薑和附子開始發揮作用,陽氣在慢慢回升。脈象呢,可能也會稍微有力一點,就像快要熄滅的蠟燭,又重新燃起了一點小火苗。等到喝了第二服藥,出汗可能會減少,因為陽氣足了,能固攝住津液了,不會像之前那樣大汗淋漓。再喝了第三服藥,吐和拉的症狀應該會明顯減輕,下利清穀的情況也會改善,因為脾胃的陽氣恢複了,能正常消化食物了。但每個人的病情不一樣,具體的變化也會有些差異。”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